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證得。
惟是自心。而亦宛然。非无净土。可知馀界。亦惟自心。
善恶因果。决定不虚。苦乐境缘。自然顺应。 如元
气复。
病药两捐。自在无碍。第六药引。导引诸药。深入病所。
非此不灵。众生业识。积劫沈疴。穷推病源。 (第 0742a 页)
三十五。心甚忧之。既闻师于谈笑间化去。曰吾不
得寿。得 如元公。
复何憾哉。乃与禅者游。读楞严经
岁馀。忽有所悟。曰生死之理。我知之矣。遂释然。既
而预知死日。至期沐 (第 0672b 页)
偏怜客。自爱贪杯惜醉
人 上堂。未开口时先分付。拟思量处隔千山。莫言
佛法无多子。未透元关也大难。祇 如元
关。作么生透。
喝一喝。

**** 福州鼓山山堂僧洵禅师

本郡阮氏子。上堂。黄檗手
中六十棒。不 (第 0069c 页)
寿昌法嗣。仅者博山元来。 如元
镜元谧元贤等。未承付嘱。诸方共闻。兹刻也原以严覈统系。塞近代滥觞之门。何敢私顺人情。开后来僣窃之窦。 (第 0544c 页)
而化。有吴人郑夷甫。少年登进
士。术者推其寿。止三十五。心甚忧之。既闻元谈笑间
化去。曰吾不得寿。得 如元公。
复何憾哉。乃与禅者游。
读楞严经岁馀。忽有所悟。曰生死之理。我知之矣。遂
释然。既而预知死日。至期沐 (第 0737b 页)
天子之量,犹太虚沧海,无所不容,无所不纳,故僧有不
守戒律者,不加刑罚,唯遣寺作役,令其自惭改悔。 如元
世祖,但令阅经忏悔。所以圣人,心同一德,岂同世俗蚊
蚋之胸襟,见一僧有过,如冤如仇,不思三教中,孰能 (第 0467a 页)
亦痛领先辈炉锤
入正知见钁头边事岂敢相欺乎白燕庵嫩梅老竹
流水平栏总是扬眉竖指之俦何等现成何等自在 如元
者钝驽匪材只宜荒村寄迹茸城蹴踏似实难
堪台下其照谅我耶佳刻铿金珍留榻左为咏吟之
助不揣巴词聊以志感幸 (第 0127a 页)
 纵横朗融
 远绍诸流
 必有慧辩
 惟全悟师
 弘伟超鍊
 四坐道场
 说法沛然
 吐辞涌泉
 如洪 如元
 卫法如嵩
 不咈明教
 织蒲养亲
 睦州之孝
 表里东南
 总于金陵
 皇作梵宫
 龙翔是徵
 崇 (第 0723c 页)
不者。得越法罪。

俗人一担之重。苾刍应分两人。

杂事云。僧伽不应
立非法制(非佛所制。便名非法。 如元
朝附会百丈清规等)

营作之人。应食
寺物。

尼陀那云。僧伽净地弃发爪甲。得恶作罪
作菩萨像。惟 (第 0461a 页)
药。但
用直扶元气之药。则此病初愈。先退热病。热病平复。寒病亦除。寒热除巳。调理亦忘。法中根性被缚。 如元
气受伤也。有空二执俱结。如标现寒热二病也。凡小用空有二边皆不能解。如愚人服寒热二药皆不能
愈也。今经 (第 0330a 页)
者也。

二迷真起妄中。明其
本来自性生佛不二。但由汝等一念不觉。迷其真起
其妄也。如前妄为明觉。亦 如元
明照也。痴爱发生。如
前因明立所。亦如照生所也。生发遍迷。如前所既妄
立生汝妄能。亦如所立照性亡也。 (第 0180c 页)
缚。 如元
气受伤也。空有二执俱结。如标现寒热二
症也。凡小用空有二边。皆不能解。如愚人服寒热
二药。皆不能愈也 (第 0445a 页)
去。
夷甫闻之。喟然叹息曰。既不得寿。得如此僧。复何憾
哉。(续灯录云。闻了元佛印谈笑化去。曰。吾得 如元公。
复何憾哉)乃从佛者授首楞
严经。往还吴中岁馀。忽有所悟。曰。生死之理。我知之
矣。遂释然放怀。无复芥 (第 0863b 页)
悲号。究竟何益。若漠然忘念。则非佛弟子。忤逆不
孝。进退推之。必须约观心。释此文义也。观心之义。
如元
文。年年七月十五等。教修事供。不得执理
而废事。又不得一年修供之后。遂谓父母巳度。不
复更修。须知父 (第 058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