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經集部類
天衣子清禅师 祥符念常禅师
净慈会禅师 南禅觉岸禅师
东林东旸德辉禅师(此后无传)
虎丘雪窗普明禅师 平川济禅师
别峰 一云大同 禅师
径山云峰高禅师法嗣
东林古智哲禅师 中竺一溪自如禅师
径山本源善达禅师 天童怪石奇禅师
(第 0388a 页)
净慈会禅师 南禅觉岸禅师
东林东旸德辉禅师(此后无传)
虎丘雪窗普明禅师 平川济禅师
别峰 一云大同 禅师
径山云峰高禅师法嗣
东林古智哲禅师 中竺一溪自如禅师
径山本源善达禅师 天童怪石奇禅师
(第 0388a 页)
性种等随应」
#+END_VERSE
总摄诸境。有其三类。一者性境诸真法体。名为性
境。色是真色。心是实心。此真实法不定随心三
性不定。如实五尘唯无说性。不随能缘五识通三
性故。亦不随心同于一系。如第八识。是一界系。所
缘种子。通三界系。身在下界起二通时。缘天眼耳。
身在上地。眼耳二识。见欲界境。二禅巳上眼耳识
缘自他境。识即禅系。境自地系(疏出二解。 一云同 此。 (第 0031c 页)
一云 初禅三识
取上色等。不异界故。同初禅系)。如是等类。亦不随心一种所生。由
见相种各别体故(解云。五聚 …… (第 0031c 页)
第二微破。初同遮破。后异执宗。真如虽共所
有。非作受故。非例应知。言更相遍故体应相杂者。
传说有二。 一云 量破。 (第 0033b 页)
一云 难破。难破者。如基疏云。
以更相遍。难成一物。未必须量。乃至广说。外若救
云。且如同处不相离色。许多 …… (第 0033b 页)
相者。枢要二说。
一影像相。二所执相。虽无实体。当情现故。细故难
断。望见断故。末那俱执。相传有二。 一云。 一地赖耶。
随能感业。有九品故。能缘末那。有九品八十一品。
然此第十无粗细者。依障力说一道断故。 (第 0034b 页)
一云。 一
地一品。言无粗细。以一类法无别品故。业但令胜
劣。不令粗细故。难一道断。由多方便。故言数数。非 (第 0034b 页)
数数断。意识我见。西方五释。 一云。 总缘别缘。行相
细故。虽有九品。金刚顿断。二云。总缘同前。别缘地
地第九道断。行微细故。三云。总缘同 …… (第 0034b 页)
。味造水
为舌。触造风为皮)。五作业根(金七十云。舌手足人根大遗。涅槃经云。手脚口男女)。心
平等根 (一云 识心。金七十云。能分别为心故。 (第 0035b 页)
一云 内心以净妙色。能缘虑故。有说地造心。有
说五大皆能)。我思胜境。三德即变。我乃受用。为境所缚。
后厌 …… (第 0035b 页)
。故得为因。彼宗永无现量
得假。不同佛法定亦缘假。既他比故。无不定失。测
师因论长短等色。西方两释。 一云。 实法处摄。非眼
识境。 (第 0035c 页)
一云。 如说色处眼识所缘(然取理实如本母释)。又问。依
色立长等色处。依声立名。亦应声处。答。十二处中。
长 …… (第 0035c 页)
。六唯有故)。
和合句者。有一常法。能令实等相属不离。言多实
有性。现量所得者。虽有多释。且取二义。 一云。 虽六
皆实。实句之中。军林假故。唯初五句。现量得故。通
言多也。 (第 0036b 页)
一云。 多言唯属现量。唯和合一比量得故
(十句之中[山/贯]德业同及俱分句。是现量得。异和合有能无能无说。非 …… (第 0036b 页)
真我。法非法行等众缘生故。前解。境必有多。方能
生智。后解。境可唯一。藉多缘生。名假合生(同测二释。 一云
假合所缘。 (第 0038a 页)
一云 假合生缘。彼无许取)。證云。初义。但从正缘。名有等智。
不从兼缘。故无过失(寂师设难。然不解论意。妄 …… (第 0038a 页)
缘)。然第二月。依瞿波论师二十唯识释有二解。一
云。唯意识得(依此如前于五伹喻非缘缘义。非设所缘)。 一云。 眼识亦缘。
伹执实等方是意识(依此双喻。设所缘非缘。基测并云。护法如初。如对法记)。】
「非诸极( …… (第 0040c 页)
。以得此边不得彼
故。既非实一。有应施设极微之理。故假想而非颠
倒摄(因此大小。基师广述。西方二释。 一云。 眼识亦缘形。假缘处自相。故为现量。 (第 0041a 页)
一云 不缘。如对
法记。故今不叙)。犹有方分者。基云。方即分也。若论细分。有 …… (第 0041a 页)
体新倍生(测云。彼宗二释。 一云 如前。 (第 0042b 页)
一云。 唯用增长说未曾得。自许用增为胜)。若月
藏义。基云。体虽不增而功能倍(测师亦同)。若护法义。二
师传 …… (第 0042b 页)
增而体不增。既无能熏。种不起故。
测云。通依新旧二种。势力等故。共作因缘生果故。
然护法宗分成两释。 一云。 求戒方便思种有三。一
新熏种。二法尔种。三由熏力。于法尔上传生种子。
第三羯磨更生二种。新熏传生。依 (第 0042b 页)
上五种。假立七
支。至第二念。更生二种。新熏传生。于上七种。假立
无表。如是增长名未曾得。 一云。 由熏习力。于法尔
种令用增长。第三羯磨唯有二种。谓依新旧假立
七支。至第二念。前二种中。有胜止用。更 …… (第 0042b 页)
如定道戒
依一现思。由愿第三羯磨之时。起染或无心皆得
律仪(前巳熏种。后缘具故)。一思所熏亦有两释。 一云。 一体一
能熏故。如义法执一体随用。断有前后。此亦一种
假立七支 (第 0042b 页)
一云。 七体随用熏故。且如眼识缘青等
时。一熏多种。理亦应成。犹如双观正后二智。于一
慧体熏成二种。观云。后 …… (第 0042b 页)
。及诸色法恒续言简第六意识。异熟
言简第七识等(必具四义。如第三卷)。言依亲生此识种者。测
述二义。 一云。 通依心心所。名言种立故相应。若唯
依心。应意处摄。然如唯识。总言心种。亦无六种命
根之失。如一同分。 (第 0045a 页)
依多法故。瑜伽自体。扬。六处。说
命所持非立命处。 一云。 唯依识种而非意处。意命
二根义用别故。基存后言。但依本识自体分种。简
相应法。彼法处故。如显扬云。六 …… (第 0045a 页)
。理无违故)。證云。既
云能发无想定思。能感异熟。不分总别。明知一思
通感总别。所依异熟。传说有二。 一云。 依第八现行
识假立。无想异熟心种上立。测俱叙二。基许取后
(二定既依〔灭〕心种立。此亦应尔。唯论第七 …… (第 0045c 页)
。观云。此解虽无思世相依
之失。违论后无及有为相。巳灭如龟毛。应非有为
故(非也。此云无时。瑜伽云。 一云。 刹那有初立相。于刹那后复有第四有为之相。广百论云。本有今无名
灭。不言本有后无故。然此论文。望曾有依 …… (第 0046c 页)
说。身语二业。各有三种。自身他身非
身相应。意业唯二。除非身故(作者思趣有所作故。犹名业也)。测师 一云。 重破杂心。说声有三。谓内外俱。俱声即是弦
管等声。伹许似诠。非实能诠。以名句文。有情摄故
(俱舍破云 …… (第 0047b 页)
【述曰。别中有三。初破有部三体一多。次破馀部。后
略结破。谓萨婆多。自有两释。如婆沙论。三无为体。 一云 各一。 (第 0048b 页)
一云 各多。以初为正。今破正义。量云。汝
空应多。一所合处。馀不合故。犹如色等(基测同然。准论亦可
能所合 …… (第 0048b 页)
不今大乘唯依有为立数。无
为法体非一。非多之故。假说一遍。非一之故。别容
受法。萨婆多师。且约极微。 一云。 虚空不遍极微。极
微实故。一亦可遍。彼宗虚空无障碍故。以后为正。
论主双破。测云。共成一体名为相杂。 …… (第 0048b 页)
故。能作因等。不碍诸果)。】
「然契经说(至)非定实有。」
【述曰。第二立宗识变相中。测出二解。 一云。 皆是实
有。熏自影种假法如无非因缘故。 (第 0048c 页)
一云。 唯真如实
熏影像种。缘虚空等必带如相。不同枢要一向独
影。得失如前。问。若影虽有为。随本无为摄。亦应 …… (第 0048c 页)
多。照自还同大乘自證。故不别破。犊子部说。补特伽罗缘境非智。前巳破我。故今不破)。基
云。大乘二说。 一云。 设佛镜智能现智影。自相应法
亦非所缘。然自證分自体尽故。成遍智。见分之境。
心等必同自證分境。许各别 (第 0049c 页)
故。 一云。 镜智相应亦
许相缘。此但遍亲不遮疏也。见上现影名遍知故。
然自證分与相应法。见分同境名同所缘。非要皆 …… (第 0049c 页)
不取之。何以知
者。下德与类互相离故。若取大有。以是一法。定不
离故。即不成因。测师二说。一者同此。 一云。 通取大
有同异。实是德依。此总别性。馀不尔故。取三除三
(初解为胜。有一总性无相离义。同异多体与德亦 …… (第 0050a 页)
。现可见故。执持胜故)。测云。离
二相外别立自相。因谓识体。能持种义。果即彼识
酬业之义。斯有二说。 一云。 自相即体。馀二相状。持
种酬因为二相故。 (第 0051c 页)
一云。 三皆体相。以总摄别。如世
亲论。三自相故。虽有三门。皆即体义。故无一识三
体之失(二疏意同。测云。离 …… (第 0051c 页)
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于一切时。与
彼杂染品类。诸法现前为因。世亲释云杂染所熏
功能差别故。枢要及疏。 一云。 三相俱现行。现可见
故。然摄大乘种为因相。现为果相。俱为自体。所望
别故。二云。自相因相。通第八现及 …… (第 0052a 页)
为故。如所生种。如是展
转。一念无穷(既不得俱。前与后违)。若尔。如何法尔同念生新
熏种。基疏二说。 一云。 此不同时。前念法尔及现在
现为因缘生一新熏种。 (第 0054b 页)
一云。 本有望新不为因缘。
现行能熏为因缘故(初义难解。后能熏起。时既不定。法尔岂恒预取新种。若不
预取。忽 (第 0054b 页)
#+END_VERSE
总摄诸境。有其三类。一者性境诸真法体。名为性
境。色是真色。心是实心。此真实法不定随心三
性不定。如实五尘唯无说性。不随能缘五识通三
性故。亦不随心同于一系。如第八识。是一界系。所
缘种子。通三界系。身在下界起二通时。缘天眼耳。
身在上地。眼耳二识。见欲界境。二禅巳上眼耳识
缘自他境。识即禅系。境自地系(疏出二解。 一云同 此。 (第 0031c 页)
一云 初禅三识
取上色等。不异界故。同初禅系)。如是等类。亦不随心一种所生。由
见相种各别体故(解云。五聚 …… (第 0031c 页)
第二微破。初同遮破。后异执宗。真如虽共所
有。非作受故。非例应知。言更相遍故体应相杂者。
传说有二。 一云 量破。 (第 0033b 页)
一云 难破。难破者。如基疏云。
以更相遍。难成一物。未必须量。乃至广说。外若救
云。且如同处不相离色。许多 …… (第 0033b 页)
相者。枢要二说。
一影像相。二所执相。虽无实体。当情现故。细故难
断。望见断故。末那俱执。相传有二。 一云。 一地赖耶。
随能感业。有九品故。能缘末那。有九品八十一品。
然此第十无粗细者。依障力说一道断故。 (第 0034b 页)
一云。 一
地一品。言无粗细。以一类法无别品故。业但令胜
劣。不令粗细故。难一道断。由多方便。故言数数。非 (第 0034b 页)
数数断。意识我见。西方五释。 一云。 总缘别缘。行相
细故。虽有九品。金刚顿断。二云。总缘同前。别缘地
地第九道断。行微细故。三云。总缘同 …… (第 0034b 页)
。味造水
为舌。触造风为皮)。五作业根(金七十云。舌手足人根大遗。涅槃经云。手脚口男女)。心
平等根 (一云 识心。金七十云。能分别为心故。 (第 0035b 页)
一云 内心以净妙色。能缘虑故。有说地造心。有
说五大皆能)。我思胜境。三德即变。我乃受用。为境所缚。
后厌 …… (第 0035b 页)
。故得为因。彼宗永无现量
得假。不同佛法定亦缘假。既他比故。无不定失。测
师因论长短等色。西方两释。 一云。 实法处摄。非眼
识境。 (第 0035c 页)
一云。 如说色处眼识所缘(然取理实如本母释)。又问。依
色立长等色处。依声立名。亦应声处。答。十二处中。
长 …… (第 0035c 页)
。六唯有故)。
和合句者。有一常法。能令实等相属不离。言多实
有性。现量所得者。虽有多释。且取二义。 一云。 虽六
皆实。实句之中。军林假故。唯初五句。现量得故。通
言多也。 (第 0036b 页)
一云。 多言唯属现量。唯和合一比量得故
(十句之中[山/贯]德业同及俱分句。是现量得。异和合有能无能无说。非 …… (第 0036b 页)
真我。法非法行等众缘生故。前解。境必有多。方能
生智。后解。境可唯一。藉多缘生。名假合生(同测二释。 一云
假合所缘。 (第 0038a 页)
一云 假合生缘。彼无许取)。證云。初义。但从正缘。名有等智。
不从兼缘。故无过失(寂师设难。然不解论意。妄 …… (第 0038a 页)
缘)。然第二月。依瞿波论师二十唯识释有二解。一
云。唯意识得(依此如前于五伹喻非缘缘义。非设所缘)。 一云。 眼识亦缘。
伹执实等方是意识(依此双喻。设所缘非缘。基测并云。护法如初。如对法记)。】
「非诸极( …… (第 0040c 页)
。以得此边不得彼
故。既非实一。有应施设极微之理。故假想而非颠
倒摄(因此大小。基师广述。西方二释。 一云。 眼识亦缘形。假缘处自相。故为现量。 (第 0041a 页)
一云 不缘。如对
法记。故今不叙)。犹有方分者。基云。方即分也。若论细分。有 …… (第 0041a 页)
体新倍生(测云。彼宗二释。 一云 如前。 (第 0042b 页)
一云。 唯用增长说未曾得。自许用增为胜)。若月
藏义。基云。体虽不增而功能倍(测师亦同)。若护法义。二
师传 …… (第 0042b 页)
增而体不增。既无能熏。种不起故。
测云。通依新旧二种。势力等故。共作因缘生果故。
然护法宗分成两释。 一云。 求戒方便思种有三。一
新熏种。二法尔种。三由熏力。于法尔上传生种子。
第三羯磨更生二种。新熏传生。依 (第 0042b 页)
上五种。假立七
支。至第二念。更生二种。新熏传生。于上七种。假立
无表。如是增长名未曾得。 一云。 由熏习力。于法尔
种令用增长。第三羯磨唯有二种。谓依新旧假立
七支。至第二念。前二种中。有胜止用。更 …… (第 0042b 页)
如定道戒
依一现思。由愿第三羯磨之时。起染或无心皆得
律仪(前巳熏种。后缘具故)。一思所熏亦有两释。 一云。 一体一
能熏故。如义法执一体随用。断有前后。此亦一种
假立七支 (第 0042b 页)
一云。 七体随用熏故。且如眼识缘青等
时。一熏多种。理亦应成。犹如双观正后二智。于一
慧体熏成二种。观云。后 …… (第 0042b 页)
。及诸色法恒续言简第六意识。异熟
言简第七识等(必具四义。如第三卷)。言依亲生此识种者。测
述二义。 一云。 通依心心所。名言种立故相应。若唯
依心。应意处摄。然如唯识。总言心种。亦无六种命
根之失。如一同分。 (第 0045a 页)
依多法故。瑜伽自体。扬。六处。说
命所持非立命处。 一云。 唯依识种而非意处。意命
二根义用别故。基存后言。但依本识自体分种。简
相应法。彼法处故。如显扬云。六 …… (第 0045a 页)
。理无违故)。證云。既
云能发无想定思。能感异熟。不分总别。明知一思
通感总别。所依异熟。传说有二。 一云。 依第八现行
识假立。无想异熟心种上立。测俱叙二。基许取后
(二定既依〔灭〕心种立。此亦应尔。唯论第七 …… (第 0045c 页)
。观云。此解虽无思世相依
之失。违论后无及有为相。巳灭如龟毛。应非有为
故(非也。此云无时。瑜伽云。 一云。 刹那有初立相。于刹那后复有第四有为之相。广百论云。本有今无名
灭。不言本有后无故。然此论文。望曾有依 …… (第 0046c 页)
说。身语二业。各有三种。自身他身非
身相应。意业唯二。除非身故(作者思趣有所作故。犹名业也)。测师 一云。 重破杂心。说声有三。谓内外俱。俱声即是弦
管等声。伹许似诠。非实能诠。以名句文。有情摄故
(俱舍破云 …… (第 0047b 页)
【述曰。别中有三。初破有部三体一多。次破馀部。后
略结破。谓萨婆多。自有两释。如婆沙论。三无为体。 一云 各一。 (第 0048b 页)
一云 各多。以初为正。今破正义。量云。汝
空应多。一所合处。馀不合故。犹如色等(基测同然。准论亦可
能所合 …… (第 0048b 页)
不今大乘唯依有为立数。无
为法体非一。非多之故。假说一遍。非一之故。别容
受法。萨婆多师。且约极微。 一云。 虚空不遍极微。极
微实故。一亦可遍。彼宗虚空无障碍故。以后为正。
论主双破。测云。共成一体名为相杂。 …… (第 0048b 页)
故。能作因等。不碍诸果)。】
「然契经说(至)非定实有。」
【述曰。第二立宗识变相中。测出二解。 一云。 皆是实
有。熏自影种假法如无非因缘故。 (第 0048c 页)
一云。 唯真如实
熏影像种。缘虚空等必带如相。不同枢要一向独
影。得失如前。问。若影虽有为。随本无为摄。亦应 …… (第 0048c 页)
多。照自还同大乘自證。故不别破。犊子部说。补特伽罗缘境非智。前巳破我。故今不破)。基
云。大乘二说。 一云。 设佛镜智能现智影。自相应法
亦非所缘。然自證分自体尽故。成遍智。见分之境。
心等必同自證分境。许各别 (第 0049c 页)
故。 一云。 镜智相应亦
许相缘。此但遍亲不遮疏也。见上现影名遍知故。
然自證分与相应法。见分同境名同所缘。非要皆 …… (第 0049c 页)
不取之。何以知
者。下德与类互相离故。若取大有。以是一法。定不
离故。即不成因。测师二说。一者同此。 一云。 通取大
有同异。实是德依。此总别性。馀不尔故。取三除三
(初解为胜。有一总性无相离义。同异多体与德亦 …… (第 0050a 页)
。现可见故。执持胜故)。测云。离
二相外别立自相。因谓识体。能持种义。果即彼识
酬业之义。斯有二说。 一云。 自相即体。馀二相状。持
种酬因为二相故。 (第 0051c 页)
一云。 三皆体相。以总摄别。如世
亲论。三自相故。虽有三门。皆即体义。故无一识三
体之失(二疏意同。测云。离 …… (第 0051c 页)
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于一切时。与
彼杂染品类。诸法现前为因。世亲释云杂染所熏
功能差别故。枢要及疏。 一云。 三相俱现行。现可见
故。然摄大乘种为因相。现为果相。俱为自体。所望
别故。二云。自相因相。通第八现及 …… (第 0052a 页)
为故。如所生种。如是展
转。一念无穷(既不得俱。前与后违)。若尔。如何法尔同念生新
熏种。基疏二说。 一云。 此不同时。前念法尔及现在
现为因缘生一新熏种。 (第 0054b 页)
一云。 本有望新不为因缘。
现行能熏为因缘故(初义难解。后能熏起。时既不定。法尔岂恒预取新种。若不
预取。忽 (第 0054b 页)
心生别解故。虽
无眼耳。言受化也)。基疏问。既有初二果。经生方变易。不还
下发心。应有生上界。二解。 一云同 前。必无上生。厌
粗身故。即受变易 (第 0099b 页)
一云。 既无文遮。许生上地或受 …… (第 0099b 页)
云。首陀
会天。见彼太子投身饿虎。发菩提心。證说二释。一
云。彼第十地自在宫众。为利下天。示现发心。 一云。 尅实净居少有发心。然般若经。依多分说(首陀会者此反
净居)。又云。有云般若会中声闻。未发大菩提心。 …… (第 0099c 页)
不成故。基量云。有漏
五根。不发无漏识。有漏色根故。如馀因依八地巳
上。色界鼻舌起二识不。基疏二解。 一云 不起。以异
界故。不同上地起下三识。彼同界故。然根互用三
识取香味。或二根处身根闻香等。 (第 0100a 页)
一云 得起。如异
地故。约凡二乘。七地巳前说不起识。前师解好(彼瑜
伽记存后师义)。枢要云。既无漏种在识不 …… (第 0100a 页)
体法也。谓简所执无。故非缘若假测二说。一
云。此宽通假。如对法云。任持增上者。谓命根力。众
同分住。 一云。 此亦非假。如因缘等。缘所摄故。就所
依种说命能持(观师存初)。證师取后。今初为胜。别解脱
戒。及身语 (第 0100c 页)
无眼耳。言受化也)。基疏问。既有初二果。经生方变易。不还
下发心。应有生上界。二解。 一云同 前。必无上生。厌
粗身故。即受变易 (第 0099b 页)
一云。 既无文遮。许生上地或受 …… (第 0099b 页)
云。首陀
会天。见彼太子投身饿虎。发菩提心。證说二释。一
云。彼第十地自在宫众。为利下天。示现发心。 一云。 尅实净居少有发心。然般若经。依多分说(首陀会者此反
净居)。又云。有云般若会中声闻。未发大菩提心。 …… (第 0099c 页)
不成故。基量云。有漏
五根。不发无漏识。有漏色根故。如馀因依八地巳
上。色界鼻舌起二识不。基疏二解。 一云 不起。以异
界故。不同上地起下三识。彼同界故。然根互用三
识取香味。或二根处身根闻香等。 (第 0100a 页)
一云 得起。如异
地故。约凡二乘。七地巳前说不起识。前师解好(彼瑜
伽记存后师义)。枢要云。既无漏种在识不 …… (第 0100a 页)
体法也。谓简所执无。故非缘若假测二说。一
云。此宽通假。如对法云。任持增上者。谓命根力。众
同分住。 一云。 此亦非假。如因缘等。缘所摄故。就所
依种说命能持(观师存初)。證师取后。今初为胜。别解脱
戒。及身语 (第 0100c 页)
境界。其馀领受及下和合不障碍处。三依处中
皆有二缘。观待境等心方得生。馀二合前以为体
故。测师二解。 一云同 前(此不尽理。如大论记)。 (第 0103b 页)
一云。 无间摄十
一处。除说习气有润三处(谓意根处亦摄开导。非但俱有。故许通也问随
顺处差别功能。性界论狭。 …… (第 0103b 页)
别〕他故。虽有唯引自界地者。然此缘宽。违彼处故。答
随顺处虽生他界。容有因缘。无间亦尔)。障碍二说。 一云 许通。染净相
违互为缘故(非也。令不生等为相违故。于所引生为顺因故)。 (第 0103b 页)
一云 不通。以
相违故(此好。无所生果非此缘故)。若所缘缘。十一定有。馀四二
释。谓语习气有润障碍。 (第 0103b 页)
一云 不通。以语对义。以因
对果。及以相违非境门故(语等不然。若依境门。唯第六处。有此缘故。然相
违因非果 (第 0103b 页)
所缘。既令不生无能缘故)。 一云 皆通。以语诠心。种生能缘。
净缘染故(语种理然。相违不尔。染引生净非相违故)。馀师别释。繁而不
要。 …… (第 0103b 页)
记(非也
彼杂染法。若望异熟。非相违因故)。】
「傍论巳了(至)应知亦尔。」
【述曰。傍论二解。 一云。 四缘以下。颂唯明缘所生法
故。 (第 0104a 页)
一云。 十因巳下。以明所生必能生故。基存第二。
上来巳说能生缘讫。大段第二。今辨生也。于中有
二。初辨生现。 …… (第 0104a 页)
测二释。 一云。 要托自八。 (第 0104b 页)
一云。 亦杖他八。不尔生上
见下界色。应无质故。】
「自八识聚(至)第八相故。」
【述曰。第二自识相望门 …… (第 0104b 页)
意许。后五识前相为质。前相熏种
生后相分。后识带彼前相生故。准之第七应许亦
然。然此许言。三藏三释。 一云。 陈那许经部义。彼说
五识缘过去境。是因必先果故难信。同时如两角
故。陈那别意假顺许也(基唯述此)。 (第 0104b 页)
一云。 护法假许陈那。 (第 0104b 页)
一云。 实许为宗(既陈那颂其有二门。或得假许。假设门故。或得实许。理无倒故)。若
依此门。前七于八。有疏所缘 (第 0104b 页)
。彼相见种。三藏二解。 一云。 七识相见名熏自种。种为亲缘。能熏为疏。一
云。第八相见。五熏第八相分色等。故是见分疏所
缘缘。第七熏 …… (第 0104b 页)
不同质故。即识与所二见同缘。何唯
自證见不自缘。若自缘者。应同自證。若不缘者。便
违上文。今者二解。 一云。 前依因位。说见同质。果见
之境。亦不必同 (第 0104c 页)
一云。 识见与所。同缘自證。皆变影 …… (第 0104c 页)
。取此为宗。以理胜故。谓汝内分新影得用。应皆见分
缘影像故。如因见分。悉细取舍如本母释)。测疏四释。 一云。 三分同染见
缘三分。除其见分。能所乱故。二云。见通缘四。文遮
故(本母取此理胜如彼)。三云。三分缘三 …… (第 0105a 页)
四云。三皆缘四。无文遮故。言除见者。除三能见。义
通故。诸分相缘别变影不。有十五释。谓初释中有
二。 一云。 见缘相变。缘馀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缘三皆变。第二
释中有三。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相变。缘馀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缘三别
变。缘见不变(自分亲故)。 (第 0105a 页)
一云。 缘四皆变(此第五胜如本母释)。第三
有四。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相变。馀皆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三变。馀
皆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缘相变。缘馀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缘三变。
第四有六。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相变。馀皆不变(相体外故)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
缘三变。馀皆不变(见用外故)。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四变。馀皆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缘相变。缘馀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缘三变。缘自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缘四变。兼正有异。分无杂乱。正取自境。兼
所馀故。同聚实体。四分相缘。亦有两释。 (第 0105a 页)
一云。 唯见
缘四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皆缘四。变影三释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变四。馀 …… (第 0105a 页)
二不缘(此属初释本每有此)。 一云。 见缘变四。馀缘不变(二分取外
害唯识宗)。 (第 0105b 页)
一云。 三缘变四(此后二解属第二义)。此诸释中。护法正
宗。准上下论。智者应思(疏既无许。證师许云。本〔四〕 …… (第 0105b 页)
。相从亦名福不动行。不同圣位全无引故。如六
十七云。顺解脱等。虽性厌有助馀福。亦名集谛)。测云三解。 一云。 外法异生。
由无明福等。皆名无明缘行。内法不尔。不具四故
(此违放逸。虽但由三说彼彼结业无明缘行)。 (第 0106b 页)
一云。 虽不具四。而有现行。 …… (第 0106b 页)
缘行。不逸福等。不招引果。或虽有
招。善心引故。故亦不说为无明缘行(善心引者。显无现行无明
引也)。 一云。 不放逸者。至四善根。亦招引果。无明缘行。
经唯遮圣造新业故。又杂集云。未见谛者。虽起善
心。由真实义 …… (第 0106c 页)
且对放逸。经言不说无明缘行(同基初说。如前
巳破。今存基后。测中为胜)。其顺现等非行支者。测云二解。 一云。 顺现唯感识报。通感生现。瑜伽五逆得现报故。然
从正故名无间业。杂集顺现感多生者。释论师意。
非为定 …… (第 0106c 页)
此意现熟转招多生。如无间亦行支摄。然今此论。彼属生后。唯感现报。名顺现
业〔非〕但傍教。亦违理故)。 一云。 顺现亦感多生。然今所除唯感
现(此亦不然。若感多生。亦行支故。便违论云一切顺现非行支故)。或可顺现。 …… (第 0106c 页)
名现我境。欲界死者可如所
说。上界命终有何现爱。若欲界爱。应非现境。若色
界爱。应依他地。测师二解。 一云。 且依下死说爱亦
遍。不说上死生恶趣者。除行馀支。依自地故。 (第 0107c 页)
一云。 生恶趣巳定爱真我。非即用此为润生爱。虽有二
解。后顺经意。谓缘起经。约巳生者。于恶身说不起
爱。观 …… (第 0107c 页)
。测云。无上依经约身明三。声闻缘觉大地菩
萨。为三意成身故。由此西方释胜鬘经有二。一依
楞伽有三释。 一云。 无学回心。在十信前。名罗汉独
觉。此二信上。至回向终。名自在菩萨。对前二故。地
上一切。即楞伽说三意 (第 0110b 页)
生身。 一云。 无学回心至回
向终。此及顿悟初地巳上。名自在菩萨。三位别立
三意生身。 (第 0110b 页)
一云。 罗汉独觉。同第二释。有学回心至
回向终。对未回心。名自在菩萨。受三种身。同前二
说。二依无上依经释胜 …… (第 0110b 页)
障解脱故。入无馀灭。基疏三说。 一云。 如生拘烦恼
者。答辞也。谓如异生拘烦恼故。驰流生死。不趣涅
槃。趣寂亦拘乐寂心故。驰流无相。不趣菩提 …… (第 0110c 页)
释中有二。正释故。问答故。初中有二。释
三性故。结释难故。初性有二。总故。别故。此初也。论
二复次。 一云。 初句显能遍计。后之三句显所执性。 (第 0111b 页)
一云。 初句如前。次句所计。后半所执。文相可知。巳
广显者。第七卷等。】 …… (第 0111b 页)
【述曰。第二七如相摄门。测疏。三藏云。此有二义。一
者七如唯净法界。除实相一。馀依主释(基唯述此)。 一云。 流转等法各如其性。名为真如。皆持业释。此中流
转。测云。唯取惑业所为。基云。一切生灭之如(初顺此论 (第 0113a 页)
皆有二缘。观待境等心方得生。馀二合前以为体
故。测师二解。 一云同 前(此不尽理。如大论记)。 (第 0103b 页)
一云。 无间摄十
一处。除说习气有润三处(谓意根处亦摄开导。非但俱有。故许通也问随
顺处差别功能。性界论狭。 …… (第 0103b 页)
别〕他故。虽有唯引自界地者。然此缘宽。违彼处故。答
随顺处虽生他界。容有因缘。无间亦尔)。障碍二说。 一云 许通。染净相
违互为缘故(非也。令不生等为相违故。于所引生为顺因故)。 (第 0103b 页)
一云 不通。以
相违故(此好。无所生果非此缘故)。若所缘缘。十一定有。馀四二
释。谓语习气有润障碍。 (第 0103b 页)
一云 不通。以语对义。以因
对果。及以相违非境门故(语等不然。若依境门。唯第六处。有此缘故。然相
违因非果 (第 0103b 页)
所缘。既令不生无能缘故)。 一云 皆通。以语诠心。种生能缘。
净缘染故(语种理然。相违不尔。染引生净非相违故)。馀师别释。繁而不
要。 …… (第 0103b 页)
记(非也
彼杂染法。若望异熟。非相违因故)。】
「傍论巳了(至)应知亦尔。」
【述曰。傍论二解。 一云。 四缘以下。颂唯明缘所生法
故。 (第 0104a 页)
一云。 十因巳下。以明所生必能生故。基存第二。
上来巳说能生缘讫。大段第二。今辨生也。于中有
二。初辨生现。 …… (第 0104a 页)
测二释。 一云。 要托自八。 (第 0104b 页)
一云。 亦杖他八。不尔生上
见下界色。应无质故。】
「自八识聚(至)第八相故。」
【述曰。第二自识相望门 …… (第 0104b 页)
意许。后五识前相为质。前相熏种
生后相分。后识带彼前相生故。准之第七应许亦
然。然此许言。三藏三释。 一云。 陈那许经部义。彼说
五识缘过去境。是因必先果故难信。同时如两角
故。陈那别意假顺许也(基唯述此)。 (第 0104b 页)
一云。 护法假许陈那。 (第 0104b 页)
一云。 实许为宗(既陈那颂其有二门。或得假许。假设门故。或得实许。理无倒故)。若
依此门。前七于八。有疏所缘 (第 0104b 页)
。彼相见种。三藏二解。 一云。 七识相见名熏自种。种为亲缘。能熏为疏。一
云。第八相见。五熏第八相分色等。故是见分疏所
缘缘。第七熏 …… (第 0104b 页)
不同质故。即识与所二见同缘。何唯
自證见不自缘。若自缘者。应同自證。若不缘者。便
违上文。今者二解。 一云。 前依因位。说见同质。果见
之境。亦不必同 (第 0104c 页)
一云。 识见与所。同缘自證。皆变影 …… (第 0104c 页)
。取此为宗。以理胜故。谓汝内分新影得用。应皆见分
缘影像故。如因见分。悉细取舍如本母释)。测疏四释。 一云。 三分同染见
缘三分。除其见分。能所乱故。二云。见通缘四。文遮
故(本母取此理胜如彼)。三云。三分缘三 …… (第 0105a 页)
四云。三皆缘四。无文遮故。言除见者。除三能见。义
通故。诸分相缘别变影不。有十五释。谓初释中有
二。 一云。 见缘相变。缘馀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缘三皆变。第二
释中有三。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相变。缘馀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缘三别
变。缘见不变(自分亲故)。 (第 0105a 页)
一云。 缘四皆变(此第五胜如本母释)。第三
有四。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相变。馀皆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三变。馀
皆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缘相变。缘馀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缘三变。
第四有六。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相变。馀皆不变(相体外故)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
缘三变。馀皆不变(见用外故)。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四变。馀皆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缘相变。缘馀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缘三变。缘自不变。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缘四变。兼正有异。分无杂乱。正取自境。兼
所馀故。同聚实体。四分相缘。亦有两释。 (第 0105a 页)
一云。 唯见
缘四 (第 0105a 页)
一云。 三皆缘四。变影三释 (第 0105a 页)
一云。 见缘变四。馀 …… (第 0105a 页)
二不缘(此属初释本每有此)。 一云。 见缘变四。馀缘不变(二分取外
害唯识宗)。 (第 0105b 页)
一云。 三缘变四(此后二解属第二义)。此诸释中。护法正
宗。准上下论。智者应思(疏既无许。證师许云。本〔四〕 …… (第 0105b 页)
。相从亦名福不动行。不同圣位全无引故。如六
十七云。顺解脱等。虽性厌有助馀福。亦名集谛)。测云三解。 一云。 外法异生。
由无明福等。皆名无明缘行。内法不尔。不具四故
(此违放逸。虽但由三说彼彼结业无明缘行)。 (第 0106b 页)
一云。 虽不具四。而有现行。 …… (第 0106b 页)
缘行。不逸福等。不招引果。或虽有
招。善心引故。故亦不说为无明缘行(善心引者。显无现行无明
引也)。 一云。 不放逸者。至四善根。亦招引果。无明缘行。
经唯遮圣造新业故。又杂集云。未见谛者。虽起善
心。由真实义 …… (第 0106c 页)
且对放逸。经言不说无明缘行(同基初说。如前
巳破。今存基后。测中为胜)。其顺现等非行支者。测云二解。 一云。 顺现唯感识报。通感生现。瑜伽五逆得现报故。然
从正故名无间业。杂集顺现感多生者。释论师意。
非为定 …… (第 0106c 页)
此意现熟转招多生。如无间亦行支摄。然今此论。彼属生后。唯感现报。名顺现
业〔非〕但傍教。亦违理故)。 一云。 顺现亦感多生。然今所除唯感
现(此亦不然。若感多生。亦行支故。便违论云一切顺现非行支故)。或可顺现。 …… (第 0106c 页)
名现我境。欲界死者可如所
说。上界命终有何现爱。若欲界爱。应非现境。若色
界爱。应依他地。测师二解。 一云。 且依下死说爱亦
遍。不说上死生恶趣者。除行馀支。依自地故。 (第 0107c 页)
一云。 生恶趣巳定爱真我。非即用此为润生爱。虽有二
解。后顺经意。谓缘起经。约巳生者。于恶身说不起
爱。观 …… (第 0107c 页)
。测云。无上依经约身明三。声闻缘觉大地菩
萨。为三意成身故。由此西方释胜鬘经有二。一依
楞伽有三释。 一云。 无学回心。在十信前。名罗汉独
觉。此二信上。至回向终。名自在菩萨。对前二故。地
上一切。即楞伽说三意 (第 0110b 页)
生身。 一云。 无学回心至回
向终。此及顿悟初地巳上。名自在菩萨。三位别立
三意生身。 (第 0110b 页)
一云。 罗汉独觉。同第二释。有学回心至
回向终。对未回心。名自在菩萨。受三种身。同前二
说。二依无上依经释胜 …… (第 0110b 页)
障解脱故。入无馀灭。基疏三说。 一云。 如生拘烦恼
者。答辞也。谓如异生拘烦恼故。驰流生死。不趣涅
槃。趣寂亦拘乐寂心故。驰流无相。不趣菩提 …… (第 0110c 页)
释中有二。正释故。问答故。初中有二。释
三性故。结释难故。初性有二。总故。别故。此初也。论
二复次。 一云。 初句显能遍计。后之三句显所执性。 (第 0111b 页)
一云。 初句如前。次句所计。后半所执。文相可知。巳
广显者。第七卷等。】 …… (第 0111b 页)
【述曰。第二七如相摄门。测疏。三藏云。此有二义。一
者七如唯净法界。除实相一。馀依主释(基唯述此)。 一云。 流转等法各如其性。名为真如。皆持业释。此中流
转。测云。唯取惑业所为。基云。一切生灭之如(初顺此论 (第 0113a 页)
普宁弘教大师了性 同舟法师弘济(附示瞽庵)
大用法师必才 善继本无二师
季蘅法师允若 法云善柔
明。止翁慧进 一庵一如(附能义)
一云大同 正顺文才二公
原璞法师士璋
卷第五
古庭法师善学 东溟法师慧日(附智明)
无言能义 洁祖清天 (第 0365b 页)
大用法师必才 善继本无二师
季蘅法师允若 法云善柔
明。止翁慧进 一庵一如(附能义)
一云大同 正顺文才二公
原璞法师士璋
卷第五
古庭法师善学 东溟法师慧日(附智明)
无言能义 洁祖清天 (第 0365b 页)
眼成翳。师云。恁么则达磨有过也。进云。却是。
师云。莫谤他好。一云好事不如无。师云。说到不若行
到。 一云王 令稍严。不许搀夺行市。师笑云。郑州出曹
门。 …… (第 0584b 页)
生。圣便喝。济云。
谁知吾正法眼藏向瞎驴边灭却。师云。三圣恁么祗
对。因甚临济道正法眼向瞎驴边灭却。 一云 全归肯
诺。 (第 0584c 页)
一云 口是祸门。 (第 0584c 页)
一云 克家须是破家儿。 (第 0584c 页)
一云 狮子
咬人。韩卢逐块。 (第 0584c 页)
一云 莫寐语。 (第 0584c 页)
一云 若无举鼎拔山力。
千里乌骓不易骑。 (第 0584c 页)
一云 烂泥里有刺。 (第 0584c 页)
一云 祖祢不了。
殃及儿孙。 (第 0584c 页)
一云 恩大难酬。 (第 0584c 页)
一云 非但骑虎头。亦解把
虎尾。 (第 0584c 页)
一云 钩在不疑之地。 (第 0584c 页)
一云 只见锥头利。不见凿
头方。乃云。谁知正法眼藏向瞎驴边灭却。临济大似
镬汤无冷处。若非入室真子。也大难 …… (第 0584c 页)
谓天台路崄巇。羊肠更在
青霄外。
晚参。师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甚招宝菩萨手
中锭子放不下。 一云 等个人来。 (第 0585b 页)
一云 专为流通。 (第 0585b 页)
一云
不妨随分纳些些。师皆不肯。众请师代。师云。分付不
著人。
上堂。举昔梵言首座示众云。说法有所得为野 (第 0585b 页)
师云。莫谤他好。一云好事不如无。师云。说到不若行
到。 一云王 令稍严。不许搀夺行市。师笑云。郑州出曹
门。 …… (第 0584b 页)
生。圣便喝。济云。
谁知吾正法眼藏向瞎驴边灭却。师云。三圣恁么祗
对。因甚临济道正法眼向瞎驴边灭却。 一云 全归肯
诺。 (第 0584c 页)
一云 口是祸门。 (第 0584c 页)
一云 克家须是破家儿。 (第 0584c 页)
一云 狮子
咬人。韩卢逐块。 (第 0584c 页)
一云 莫寐语。 (第 0584c 页)
一云 若无举鼎拔山力。
千里乌骓不易骑。 (第 0584c 页)
一云 烂泥里有刺。 (第 0584c 页)
一云 祖祢不了。
殃及儿孙。 (第 0584c 页)
一云 恩大难酬。 (第 0584c 页)
一云 非但骑虎头。亦解把
虎尾。 (第 0584c 页)
一云 钩在不疑之地。 (第 0584c 页)
一云 只见锥头利。不见凿
头方。乃云。谁知正法眼藏向瞎驴边灭却。临济大似
镬汤无冷处。若非入室真子。也大难 …… (第 0584c 页)
谓天台路崄巇。羊肠更在
青霄外。
晚参。师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因甚招宝菩萨手
中锭子放不下。 一云 等个人来。 (第 0585b 页)
一云 专为流通。 (第 0585b 页)
一云
不妨随分纳些些。师皆不肯。众请师代。师云。分付不
著人。
上堂。举昔梵言首座示众云。说法有所得为野 (第 0585b 页)
一作知王金氏慈悲王第三子母未欣角干之女己未立理二十一年妃期宝葛文王之女 | |第二十四东城王 名牟 大一云
麻帝又馀大三斤王之堂弟己未立理二十六年 | |
| 武帝 永明(癸亥)十一
废帝 |
| |第 (第 0958b 页)
| 武帝 永明(癸亥)十一
废帝 |
| |第 (第 0958b 页)
。但犯重。菩萨解行以上。害者犯逆。以
下犯重。中品者。即人天。害之犯重。下品者。四趣也。
此亦有二。 一云同 重。大士防杀。最严重故。解语受
戒。是道器故。二云但犯轻垢。以不解语。非道器故。
二众生想。有当。疑 (第 0099c 页)
下犯重。中品者。即人天。害之犯重。下品者。四趣也。
此亦有二。 一云同 重。大士防杀。最严重故。解语受
戒。是道器故。二云但犯轻垢。以不解语。非道器故。
二众生想。有当。疑 (第 0099c 页)
同犯逆罪。中品谓一切人天。害皆犯重。下品谓四
趣众生。修罗鬼神畜生等。此有两解。 一云同 重。大
士防杀严故。文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即其證
也。二云但轻垢。在重戒中兼制。以非道器故。文云 (第 0648b 页)
趣众生。修罗鬼神畜生等。此有两解。 一云同 重。大
士防杀严故。文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即其證
也。二云但轻垢。在重戒中兼制。以非道器故。文云 (第 0648b 页)
。四命断。
一是众生者。众生虽多。大为三品。一者上品。谓诸
佛圣人。父母师僧。害则犯逆。三果人两解。 一云同
逆。以声闻害时。巳是重中之重故。二云犯重。大经
明三种杀。杀三果人但入中杀。不在上杀。故知非
逆。菩 (第 0167b 页)
萨人以取解行以上。大经云毕定菩萨。同上
科。今取不作二乘为毕定位。或取七心以上。皆可
为断也。养胎母 一云 无逆。二云犯逆。大士之重。重
于声闻也。中品即人天。害之犯重。下品。四趣也。两
解。 (第 0167b 页)
一云 同重。大士防杀严重故。文云。一切有命不
得杀。即其證也。二云但犯轻垢。在重戒中兼制。以
非道器故。文 …… (第 0167b 页)
为命根也。祗
取色心连持相续不断为命耳。大论亦然。六入六
识得相续生。假名为命。
发隐。先释业者。 一云 有本先业。 (第 0167c 页)
一云 是成业相。意
归重业。故倒释也。鬼神宣遂者。人有心起杀念。杀
鬼随从。为彼人宣达。得遂其杀也。三阶造 …… (第 0167c 页)
命。
○二明应。】
「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
生。」
【常住慈悲心两解。 一云 应学常住佛起慈悲。二云
心恒应常住慈悲之地。二孝顺心。秉教不恼他。三
方便救护。非直尔不恼。乃应涉事 …… (第 0168b 页)
解。 一云 入重因。二云此人不惑。又能神力遮馀人
令不闻。但犯轻垢。圣人有大小。有他心智者。有不
得者。今从多例 …… (第 0171b 页)
是业主。若
避难。及增上慢。皆不犯。地持云。菩萨味禅名染污
犯。当知菩萨起增上慢亦轻垢。遣使有两解。 一云
教他说我是圣人亦重。以土无圭璧。谈者为价。傍
人赞说胜自道。教他道是圣。名利不入我。非重也。
二云圣 …… (第 0171b 页)
说坐
轻。四说重具。谓身證眼见。若说得四果十地八禅
神通。若言见天龙鬼神。悉是重具。若说得登性地。 一云 既是凡法。罪轻垢。五前人领解。结罪时节多
少两解。 (第 0171b 页)
一云 随人。二云随语结。此戒既制口业。理
应随语。远为妨损。必应通人。小妄语戒随应人。人
复随语。若增上烦 …… (第 0171b 页)
同前。若隔心亦重。希利货卖亦重。以欲得多
集故。真酒者。谓依醉乱人者。药酒虽希利货。不乱
人货无罪。 一云 待饮时随人数结重。如小儿来酤。
彼竟不饮。于谁结重耶。法者。是酤酒方便法用也。
业者运手。
发隐。 …… (第 0172c 页)
事重。悉同犯
重。此是名僻。若事僻者。实轻谓重则犯重。实重谓
轻则罪轻。以其心谓轻重故。若作书遣使。 一云 同
重。二云罪轻。然犯七逆十重。前人失戒。失戒后说
但犯轻垢。五向人说。谓上中二境无菩萨戒。向说
犯 …… (第 0173c 页)
。应慈悲教化。而反自说
即是向彼人说。损辱为甚。六前人信解巳所说。口
业事遂。据此时结罪。结罪多少。 一云 随人。二云随
口业。
发隐。妨业缘者。声闻及下境说其过。亦妨彼道业
因缘也。在家出家者。五戒十戒具 …… (第 0173c 页)
他业。」
【此戒。备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赞毁心。
四说赞毁具。五前人领解。一是众生者。 一云 毁上
中二境犯重。毁下犯轻。二云上中二境有菩萨戒
者方重。恼彼妨深故。若无戒。及下境有戒。悉轻。恼 …… (第 0174c 页)
。有当有疑有僻大意同上。三赞
毁心。谓扬我抑他。欲令彼恼。若折伏非犯。自赞毁
心正是业主。教他两解。 一云 同重。二云罪轻。四说
赞毁具者。此经漫云他人受毁辱。依律部有八事
云云。五前人领解者。彼人解赞毁之言 …… (第 0174c 页)
。正是成就彼
人。何犯之有。以前人教者。言自悭毁则犯重。若犯
轻垢者。以前人教使之然。非巳自犯故也。 一云 以
教前人不犯我故。
○二明应。】
「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
与。」 …… (第 0175c 页)
不合正理而谬说
也。言不审实者。疑似之事。不考真实而妄说也。异
说者。外圣贤不易之定论而别为一说也。 一云 妙
玄屡用絓字。更详。
○二入文(三) 初标人。二序事。三结罪。
○初标人。】
「若佛子。」 (第 0177a 页)
一是众生者。众生虽多。大为三品。一者上品。谓诸
佛圣人。父母师僧。害则犯逆。三果人两解。 一云同
逆。以声闻害时。巳是重中之重故。二云犯重。大经
明三种杀。杀三果人但入中杀。不在上杀。故知非
逆。菩 (第 0167b 页)
萨人以取解行以上。大经云毕定菩萨。同上
科。今取不作二乘为毕定位。或取七心以上。皆可
为断也。养胎母 一云 无逆。二云犯逆。大士之重。重
于声闻也。中品即人天。害之犯重。下品。四趣也。两
解。 (第 0167b 页)
一云 同重。大士防杀严重故。文云。一切有命不
得杀。即其證也。二云但犯轻垢。在重戒中兼制。以
非道器故。文 …… (第 0167b 页)
为命根也。祗
取色心连持相续不断为命耳。大论亦然。六入六
识得相续生。假名为命。
发隐。先释业者。 一云 有本先业。 (第 0167c 页)
一云 是成业相。意
归重业。故倒释也。鬼神宣遂者。人有心起杀念。杀
鬼随从。为彼人宣达。得遂其杀也。三阶造 …… (第 0167c 页)
命。
○二明应。】
「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
生。」
【常住慈悲心两解。 一云 应学常住佛起慈悲。二云
心恒应常住慈悲之地。二孝顺心。秉教不恼他。三
方便救护。非直尔不恼。乃应涉事 …… (第 0168b 页)
解。 一云 入重因。二云此人不惑。又能神力遮馀人
令不闻。但犯轻垢。圣人有大小。有他心智者。有不
得者。今从多例 …… (第 0171b 页)
是业主。若
避难。及增上慢。皆不犯。地持云。菩萨味禅名染污
犯。当知菩萨起增上慢亦轻垢。遣使有两解。 一云
教他说我是圣人亦重。以土无圭璧。谈者为价。傍
人赞说胜自道。教他道是圣。名利不入我。非重也。
二云圣 …… (第 0171b 页)
说坐
轻。四说重具。谓身證眼见。若说得四果十地八禅
神通。若言见天龙鬼神。悉是重具。若说得登性地。 一云 既是凡法。罪轻垢。五前人领解。结罪时节多
少两解。 (第 0171b 页)
一云 随人。二云随语结。此戒既制口业。理
应随语。远为妨损。必应通人。小妄语戒随应人。人
复随语。若增上烦 …… (第 0171b 页)
同前。若隔心亦重。希利货卖亦重。以欲得多
集故。真酒者。谓依醉乱人者。药酒虽希利货。不乱
人货无罪。 一云 待饮时随人数结重。如小儿来酤。
彼竟不饮。于谁结重耶。法者。是酤酒方便法用也。
业者运手。
发隐。 …… (第 0172c 页)
事重。悉同犯
重。此是名僻。若事僻者。实轻谓重则犯重。实重谓
轻则罪轻。以其心谓轻重故。若作书遣使。 一云 同
重。二云罪轻。然犯七逆十重。前人失戒。失戒后说
但犯轻垢。五向人说。谓上中二境无菩萨戒。向说
犯 …… (第 0173c 页)
。应慈悲教化。而反自说
即是向彼人说。损辱为甚。六前人信解巳所说。口
业事遂。据此时结罪。结罪多少。 一云 随人。二云随
口业。
发隐。妨业缘者。声闻及下境说其过。亦妨彼道业
因缘也。在家出家者。五戒十戒具 …… (第 0173c 页)
他业。」
【此戒。备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赞毁心。
四说赞毁具。五前人领解。一是众生者。 一云 毁上
中二境犯重。毁下犯轻。二云上中二境有菩萨戒
者方重。恼彼妨深故。若无戒。及下境有戒。悉轻。恼 …… (第 0174c 页)
。有当有疑有僻大意同上。三赞
毁心。谓扬我抑他。欲令彼恼。若折伏非犯。自赞毁
心正是业主。教他两解。 一云 同重。二云罪轻。四说
赞毁具者。此经漫云他人受毁辱。依律部有八事
云云。五前人领解者。彼人解赞毁之言 …… (第 0174c 页)
。正是成就彼
人。何犯之有。以前人教者。言自悭毁则犯重。若犯
轻垢者。以前人教使之然。非巳自犯故也。 一云 以
教前人不犯我故。
○二明应。】
「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
与。」 …… (第 0175c 页)
不合正理而谬说
也。言不审实者。疑似之事。不考真实而妄说也。异
说者。外圣贤不易之定论而别为一说也。 一云 妙
玄屡用絓字。更详。
○二入文(三) 初标人。二序事。三结罪。
○初标人。】
「若佛子。」 (第 0177a 页)
杀和尚。杀阿阇黎。同犯逆罪。中品谓一切人
天。害皆犯重。下品谓四趣众生。修罗鬼神畜生
等。此有两解。 一云同 重。大士防杀严故。 (第 0500b 页)
一云 但
轻垢。在重戒中兼制。以非道器故。文云有命者。
举轻况重耳。二众生想者。有当。有疑。有僻。共成
六 …… (第 0500b 页)
。亦欺诳他人。一一不
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
【疏。日日六时。昼夜各三。 一云。 诵未通利。必须六时。
巳通利。未必恒尔。二云。恒应六时。
发隐。言为戒师者。先应广学诸经。熟诵戒律 …… (第 0517a 页)
分别是田非田。如经德王品。当知自心则为狭
劣。失平等心。七众同犯。大小乘不全共。道俗菩萨
请僧斋会。 一云。 都不得别请。悉应僧次。的请一人。
便犯。二云。一食处莫问人数多少。止请一僧次。便
不犯。都无。则制。 …… (第 0521c 页)
得力之日。此日修善。福过
馀日。而今于好时亏慢更犯。随所犯事随篇结罪。
此时此日。不应不知。加一戒。 一云。 七众俱制。皆应
敬时。二云。但制在家。年三长斋。月六斋。本为在家。
出家尽寿持斋。不论节时。
发隐 (第 0523a 页)
天。害皆犯重。下品谓四趣众生。修罗鬼神畜生
等。此有两解。 一云同 重。大士防杀严故。 (第 0500b 页)
一云 但
轻垢。在重戒中兼制。以非道器故。文云有命者。
举轻况重耳。二众生想者。有当。有疑。有僻。共成
六 …… (第 0500b 页)
。亦欺诳他人。一一不
解。一切法不知。而为他人作师授戒者。犯轻垢罪。」
【疏。日日六时。昼夜各三。 一云。 诵未通利。必须六时。
巳通利。未必恒尔。二云。恒应六时。
发隐。言为戒师者。先应广学诸经。熟诵戒律 …… (第 0517a 页)
分别是田非田。如经德王品。当知自心则为狭
劣。失平等心。七众同犯。大小乘不全共。道俗菩萨
请僧斋会。 一云。 都不得别请。悉应僧次。的请一人。
便犯。二云。一食处莫问人数多少。止请一僧次。便
不犯。都无。则制。 …… (第 0521c 页)
得力之日。此日修善。福过
馀日。而今于好时亏慢更犯。随所犯事随篇结罪。
此时此日。不应不知。加一戒。 一云。 七众俱制。皆应
敬时。二云。但制在家。年三长斋。月六斋。本为在家。
出家尽寿持斋。不论节时。
发隐 (第 0523a 页)
白佛言以下。第二述请辞。此中二。初指
本。后请广说。是初也。大成佛经云。前后经中
所未说。甚违此经。 一云同 本别译。然所未说
者译者误也。 (第 0324c 页)
一云 别本别译。故大先说。小后
说之。此二说中初为胜。谓此经无證信序。必
从大经出。是故知大经误也。问前后 (第 0324c 页)
经其指
何。答 一云 弥勒三经互为前后。 (第 0324c 页)
一云 不然。于
三经随指何经名为前后者。前后者不可了
故。应说此经以前诸处处经弥勒作佛事可
得。故云前后。 (第 0324c 页)
本。后请广说。是初也。大成佛经云。前后经中
所未说。甚违此经。 一云同 本别译。然所未说
者译者误也。 (第 0324c 页)
一云 别本别译。故大先说。小后
说之。此二说中初为胜。谓此经无證信序。必
从大经出。是故知大经误也。问前后 (第 0324c 页)
经其指
何。答 一云 弥勒三经互为前后。 (第 0324c 页)
一云 不然。于
三经随指何经名为前后者。前后者不可了
故。应说此经以前诸处处经弥勒作佛事可
得。故云前后。 (第 0324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