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經集部類
大集部類
题竟。复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
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况戒定熏修。 圣行
道力者乎。吾诸师友。侍从观音。皆来迎我。言讫。
唱三宝名。趺坐而逝。如入三昧。

** 淀山白莲子元 (第 0224a 页)
惜乎。苟知精神之可
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
刻熏修净业。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 圣行。
亦是浪用
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
之业手。倘置净业而别取权乘小果。亦是虚度光阴 (第 0335b 页)
大众。合掌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
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定熏修。 圣行
道力。功不唐捐。言讫称三宝名。如入三昧。

*** 法喜

隋法喜。常行方等忏法。忽一雉索命。有神人 (第 0164c 页)
。正由称名易故。相
续即生。若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十即十生。百即百
生。彻悟云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 圣行。
亦是浪用精
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之
业乎。又云。世间出世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 (第 0436a 页)
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
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是故念佛功德。非三乘 圣行
之能比也。亦非人天福
德之能同也。故彻悟云。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 (第 0449c 页)
圣行。
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 …… (第 0449c 页)
。佛说是人。名为成
就一切种智。故彻悟禅师。大悟圆觉。剖心沥血。赞
一声佛号云。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 圣行。
亦是浪
用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坚密大师。
乃灵峰嫡子。深得要解以名召得罄无不尽。不劳 (第 0451b 页)
在普陀法华洞。蒙恋公将彻祖语录
数段最切要处示余。余即另抄一纸。随身受持。语云。
倘置佛名而别修三乘 圣行。
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
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之业乎。一句
佛号。不杂异缘。十念功成。顿超 …… (第 0460b 页)
。以自痛策。

倘置佛名(至)顿超多劫(赞曰说理圆顿之极)

十念能超多劫修。莲邦速入妙无俦。三乘 圣行
功虚
弃。况起六凡生死谋。

于此不信(至)非狂即痴(赞曰说事剀切之至)

不信西方是极痴。如同木 (第 0460c 页)
。合掌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
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
得往生。况戒慧熏修。 圣行
道力。功不唐捐矣。

* 佛说五王八苦经
北藏当字号附东晋录 …… (第 0583a 页)
惜乎。苟知精神之可
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光阴不虚度。则刻
刻熏修净业。傥置佛名而别修三乘 圣行。
亦是浪用
精神。亦是千钧之弩。为鼷鼠而发机。况造六凡生死
之业乎。傥置净业而别取权乘小果。亦是虚度光 (第 0607a 页)
死之猿。望弓
影而双垂悲泪。恃我强而凌彼弱。理恐非宜。食他
肉。而补巳身。心将安忍。由是旻天垂悯。古 圣行
仁。
解网著于成汤。畜鱼兴于子产。圣哉流水。润枯槁
以囊泉。悲矣释迦。代危亡而割肉。天台智者。凿放 (第 0576c 页)
。真如绝
见闻。此是安心处。异学徒云云。此但任其本性
自然。更不起新生慧解。故贤首云。若起心作凡
圣行。
非是真行。不作一切行。行心无寄。是名
大行。】

「又曰。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 (第 0617a 页)
。曰如何即是。师曰。错曰。学人便承当时
如何。师曰。汝作么生承当 问如何是学人正立处。
师曰。不从诸 圣行 
问千山万山那个是正山。师曰。
用正山作么 师与招庆相遇次。庆曰。家常。师曰。太
无厌生。庆曰。且款款 (第 0532a 页)
。还记得么。良久曰。惜取眉毛好。

*** 瑞岩居禅师法嗣

**** 台州万年处幽禅师

上堂。先 圣行
不到处。凡流恰到。
凡流既到。先圣莫知。到与不到。知与不知。总置一壁。
祇如僧问乾峰。十方薄伽梵。一 (第 0026b 页)
曰错。曰学人便
承当时如何。师曰。汝作么生承当。(法灯别云。莫费力)问如何
是学人正立处师曰。不从诸 圣行。(法灯别云。汝拟乱走)
问千山 (第 0705a 页)
。还记得么。良久曰。惜取眉毛好。

*** 瑞岩居禅师法嗣

**** 台州万年处幽禅师

上堂。先 圣行
不到处。凡流恰到。
凡流既到。先圣莫知。到与不到。知与不知。总置一壁。
祇如僧问乾峰。十方薄伽梵。一 (第 0153a 页)
僧堂
里憍陈如上座。为你诸人举觉底还记得么。良久曰。
惜取眉毛好。

*** 万年幽禅师

上堂。先 圣行
不到处。凡流恰到。凡流既
到。先圣莫知。到与不到。知与不知。总置一壁。祇如僧
问乾峰。十方薄伽梵。一 (第 0515a 页)
。二明修道依见道成真圣行。第三简
二见道异相。四以偈结重显前义。初明见道
依止者。以修道中一切行并为 圣行
者。由得
见道故。由作唯识观通达真俗故。得见道为 …… (第 0997b 页)
依止故是 圣行。
论本云云何菩萨修习观行入于修道者。此
下至更修加行文来第二明修位观行体相有
问有答。释论作三意解 …… (第 0997c 页)
众多法门。论其真实唯是一境。闻
慧能达此。次思慧能合观真俗通别二境。修
慧但在极通境真中。此行并是真 圣行。
异地
前行也。次后智作世等可见。初地證得真如
法身始是自利用成。八地无功用自利成。九
地始 应身利他 (第 0998a 页)
目。合掌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
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
戒定熏修。 圣行
道力。实不唐捐。言讫。称三宝名。奄
然而逝。唐法照上五台。入大圣竹林寺。见文殊普
贤二大菩萨。问修行 (第 0139c 页)
万历壬子腊八日玉溪菩提庵 圣行
和南书

* 相宗八要凡例

相宗八要。缘于两土之作。当先彼而后此也。故有
列名合本名题之说如左。 (第 0473a 页)
华林瑞霭引来凤宿龙巢就
路还家即不问如何是归根得地一句师曰玉麈挥
天地红轮耀太虚僧举坐具曰即此一步千 圣行

到因甚藻和尚一超直入师曰一翻风有力万顷碧
波清曰枢密不得旨作么生与祖父相见师曰眉毛
巳拄梵天曰恁 (第 0627a 页)
来乖氛续兴
兵凶臶更刀剑临身回避无地群寇之殛现见尸横
遍野白骨盈冈咸斯杀业衅为之致也繇是昊天垂
矜先 圣行
睿释网著于成汤天子埋骨兴于文王圣
人寿禅师慈风未泯赎鳞虫而得度莲大师悲心由
在凿洼池被物蠢以全生孙真 (第 0605b 页)
经题竟。复曰。四十八愿。
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
者。尚得往生。况戒定薰修 圣行
道力。功不唐捐矣。时
石佛放大光明。覆满山谷。门人请曰。未审大师何位
何生。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损 (第 060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