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契本心。故达摩西来。以此经为心印。全不同 馀经

说也。明公但观经中。识藏即如来藏一语。便是究竟
极则。不必更求九识为实法也。大段此经。只是要离 (第 0587b 页)
时值其地饥且疠。巳三岁
矣。经年不雨。道殣相望。乓戈满眼。疫气横发。死伤
蔽野。悲惨之状。甚不可言。 余经
行途中。触目兴怀。
偶成五言律诗若干首。久耽枯寂。不亲笔砚。其辞
鄙俚。殊不成章。而情境逼真。谅非绮 (第 0791c 页)
哉。佛力难思。古
今未有。

问。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一念不生。天真顿朗。
何得唱他佛号。广诵 馀经。
高下轮回。前后生灭。既 (第 0217a 页)
得看经道理。假
如念佛人看经。应先取净土门中经书。详加参究。须
会理通源。勿迷情偏执。本门明白。复及 馀经。
随其心
力可耳。如今在家居士。多取一本金刚经注解看了。
虽修净业。而净业经书反不在意。真无益而有损。 (第 0360b 页)
有不蒙接引。所谓
仗他之法。与专持自力者。难易迥殊也。辑易行门。

龙舒净土文曰。统言大藏。不止有十 馀经
言西方净
土事。其大略谓彼处以七宝庄严。无地狱饿鬼禽畜。
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常清净自然。无一切秽杂。 (第 0374b 页)
近杂缘。自障障他生净土故。无间修者。
身须专礼阿弥陀佛。不杂馀礼。口须专称阿弥陀佛。
不称馀号。不诵 馀经。
意须专想阿弥陀佛。不杂馀想。
又若贪瞋痴来间者。随犯随忏。不令隔日隔夜隔时。
常使清净。亦名无间修也 (第 0392c 页)
。政由称名易故。相续即生。无间修者。身须专
礼阿弥陀佛。不杂馀礼。口须专称阿弥陀佛。不称馀
号。不诵 馀经。
意须专想阿弥陀佛。不杂馀想。又若贪
瞋痴来间者。随犯随忏。不令隔日隔夜。常使清净。亦
名无间修也。 (第 0315b 页)
 修行十地胜常乐」
#+END_VERSE


于末后三字。缓鸣引磬三下。即礼佛三拜。归单就寝。
众等尔时尤宜防护三业。正念寝息。不得作馀事。说
馀语。起馀杂想。亦不得礼馀佛。诵 馀经
咒。纵有恒课。
终身不缺者。亦皆停止。宁于七日。后追补之。不然则
未免间断夹杂。又乌得称为七日持名。 (第 0140c 页)
菩萨圣众手持金台接引往生西方
净土尽未来际受胜妙乐。

** 净土往生之因

大藏言西方净土事不止十 馀经
其大略谓彼处以
七宝庄严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常
清净自厌无一切秽杂故名净土其人皆莲华中生 (第 0040b 页)
如此
世又传唐释善导大师为世尊化身教主净土谓身
须专礼阿弥陀佛不杂馀礼口须专念阿弥陀佛不
称馀号不诵 馀经
咒意须专想阿弥陀佛不修馀观
如是专修百即百生千即千生若杂修者百千中稀
得一二然则杂修者难而难专修者易 (第 0048a 页)
净土者。不可胜纪○阿弥陀经△大无量寿经
△十六亲经△鼓音王经△天亲往生论。以上略举
专说净土经论。其 馀经
论带说净土者。不可胜纪○
道安往生论△怀感群疑论△慈恩通赞△海东弥
陀疏△四明妙宗钞△慈恩忏愿仪△草 (第 0011a 页)
闻名也。黑谷判曰。特留念佛。即斯谓也。或谓经
名亦得焉。】

「义云。如来说教。润益有时。末法万年。 馀经
悉灭。弥陀
一教。利物偏增。大圣特留百岁。」

【判法灭时。诸师解异。道绰善导。净影义寂。及法位
(第 0114b 页)
同赞。诸 馀经
尽而独留。坚密大师云。佛法之妙。莫要
于净土。净土之妙。莫要于持名。持名之妙。莫要于小
本弥陀。字字 (第 0461b 页)
云也。
净观所问。净业之书虽多。其理则一。能识得一。万事
俱毕。龙舒净土文可常看。楞严经大有益处。其 馀经
典各有了义。行世以周安士全书足矣。李二曲全生 (第 0701a 页)
俗正法久住。若持證者相续不
灭。能令胜义正法久住云云。夫诸法无常。成必有毁。
世尊哀悯众生。何不多留 馀经。
而但留此。又何不令
久留不灭。而仅百岁。盖 (第 0739a 页)
馀经
听灭。正显此一切具足。
一切现成之真心。历劫不灭。(或问若然。则真心本来不灭。何假世尊哀悯特
留。答
(第 0739a 页)
。其经论多以六度为本。
以遮恶进善极于忘善。获本妙心。而所谓善者。但举
大纲。其细目专在律藏。亦犹吾 馀经。
但言纲要。而品
节之详。有少仪有曲礼。尤以十七篇为专书。故最后
叮咛。以波罗提木叉所在为导师犹在也。 (第 0774a 页)

报。不见佛不闻法也。第四句竟。经中不列地狱众
者。由其戒缓。苦重报隔。佛乘又缓。所以不见不闻。 馀经
有列者。馀乘急耳。不列无色天者。上戒急故。
受天身。著定味。由乘缓故。不见佛不闻法。 (第 0842a 页)
馀经

列者。馀乘急耳。若得此意。则识列众来不来义。亦
识自已闻经听法。有缘无缘。三世因果。朗然可识
(第 0842a 页)
然大悟。乃曰穷诸𢆯辩。若一毫
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乃焚青龙钞
云。

钞。
谓尽说 馀经。
手掷须弥。足动大千等者。是多宝
品。如来普告大众之辞。尽说 (第 0793b 页)
馀经
如恒河沙。固是难
事。然皆称机之谈。人亦易信。不足为难。若以手掌接
须弥而掷方外。又以足指动大千而掷 (第 0793b 页)
四十八之愿门。开一十六之观法。愿愿归乎普度。
观观宗乎妙心。」

【上赞净土法门之胜。今于净土。先出 馀经。
然后较
量此经更为殊胜。愿门。观法。具在二经。言从初愿
以至愿终。无非尽摄众生同生净土。自初观以至 …… (第 0605c 页)
念佛。乃至独入他家。一心念佛。乞食无侣。一心念
佛。一称南无佛。皆巳成佛道。是法华义。等者。略举 馀经。
如文殊所云。一行三昧。大品所云。若人散心
念佛。乃至毕苦。其福不尽。是般若义。如经三七日。
稽首十方 (第 0615c 页)
。同得往
生。是则亦云难中难也。

【疏】又法华极赞说经之难。亦同此意。

【钞】法华极赞者。谓尽说 馀经。
手掷须弥。足动大千。
皆未为难。能于恶世说法华经。是则为难。今经难
说。亦复如是。

【疏】复有二义 (第 0681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