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为生死根。岂不为童子所笑乎。本以见
度而更见累。自负童子来意多矣。丁巳三月六日。其
父尔侯居士。以此 传相
示。憨山老人题之以此。是以
楔出楔也。童子有闻。定发一噱。

** 题血书金刚经后

此经乃华亭康孟 (第 0698a 页)
是佛佛授手。化化不绝。灯灯相传。法眼
再朗。法幢建立。大行佛法矣。相公令都押
衙钦华远迎和上。钦押衙 传相公
语云。鸿渐
忽有风疾。不得远迎。至日顶礼。釰南西川节
度使左仆射兼乡史大夫成都尹崔公令都虞
侯王休处 …… (第 0188c 页)
得共和上
论说佛法。和上见问。阇梨解何经论。唐蕴
师答。解百法。曾为僧讲。和上请。唐蕴答。
内有五个 无为。
外有五个有为。摄一切法。和
上引楞伽经云。有为及 (第 0190c 页)
无为。
若诸修行者。
不应起分别。经经说妄相。终不出于名。若离
于言说。亦无有所说。唐蕴语义净师。请阇梨 …… (第 0190c 页)
士云是。和上云。尊师解此义否。道士默然无
对。和上又问。为学曰益。为道曰损。损之有。
损之已。至于 无为。
(第 0193b 页)
无为
无不为。又问。庄子
云。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道士尽不敢对。
和上云。时今道士无有一人学君老者。只 …… (第 0193b 页)
智信否。答言说。又问。易如何。山人并不言。
和上即为说易言。无思也。 无为
也。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此义如何。山人不敢对。和上更说
云。易不变不易。是众生本性。无思也 (第 0193c 页)
无为
也。寂然不动。是众生本性。若不变不易。不思
不相。即是行仁义礼智信。如今学士不见本
性。不识主客。强 (第 0193c 页)
认前尘。已为学问。大错。夫
子说无思 无为
大分明。山人问和上。感即遂
通义如何。和上云。梵天不求。梵天自至。果报
不求。果报自至。烦恼已尽。习 …… (第 0193c 页)
也。又云。为学曰益。为道曰损。若有
学人。惟憎尘劳生死。此是不益也。为道曰
损。损之有。损之已。至于 无为。
(第 0193c 页)
无为
无不为。
道即本性。至道绝言。妄念不生。即是益之。
观见心王时。一切皆舍离。即是有益之。以
至于 (第 0193c 页)
无为。
性空寂灭时。是法是时见。 (第 0193c 页)
无为

不为。即是不住 (第 0193c 页)
无为。
修行无起。不以无起为
證。修行于空。不以空为證。即是无不为义也。
又庄子云。生生者不生。妄念不起。即 …… (第 0193c 页)
。说一。说净。说自然。佛即不如。此说。
因缘自然俱为戏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
而有差别。佛即不住 无为。
不住无相。以住于
无相。不见于大乘。二乘人三昧酒醉。凡夫人
无明酒醉。声闻人住尽智。缘觉人住寂净智。 …… (第 0194a 页)
诸法师。云何是佛宝。云何是
法宝。云何是僧宝。法师默然不语。和上说云。
知法即是佛宝。离相即是法宝。 无为
即是僧
宝。又问法师。法无言说。云何说法。夫说法
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无法可
说。是名 …… (第 0194a 页)
说触说净。说持说犯。作想
受戒。作相威仪。及以饭食皆作相。假使作相。
即与外道五通等。若无作相。即是 无为。
不应
有见。妄相是垢。无妄相是净。取我是垢。不取
我是净。颠倒是垢。无颠倒是净。持犯但束
身。非身无 …… (第 0194b 页)
者。不见作恩者。无住行无缘。慈
行无愿慈。行不热慈。行无恩慈。亦不彼亦不
此。不行上中下法。不行有为 无为。
实不实法。
不为益不为损。无大福无小福。以无所受而
授诸受。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若欲忏悔者。端
坐念 …… (第 0195b 页)
见闻。法非见闻不显。因言显
义。得义亡言。是故顺言说者。言显而法亡。
返见闻者。言亡而法显。无言无我 无为。

为之体如如。如如之理不一。不一不自。寔曰
菩提。胜净明心。周于法界。即我和上处。其门
传其法。示 (第 0195c 页)
 太冈月溪澄禅师(此后不列章次) 广善宝月潭禅师
 西禅雪峰瑞禅师 天宁日溪泳禅师
 坏空成禅师 妙峰玄禅师
  无为禅师
 德翁淳禅师
 无碍鉴禅师 洁空通禅师
 不二圆禅师(此后无传) 大虚冲禅师
素庵田居士法嗣
 佛迹 …… (第 0395b 页)
 光泽慧禅师(此后不列章次) 大用机禅师
 云洲海禅师(此后无传) 德章满禅师
 素虚理禅师
妙峰玄禅师法嗣
 福缘广禅师(不列章次) 无为
一禅师法嗣
 宝藏玉禅师(不列章次) 断峰义禅师(此后无传)
 祖圆通禅师
无碍鉴禅师法嗣
 无隐道 …… (第 0397b 页)
 一庵如禅师(无传)
峻牛嵘禅师法嗣
 天然正禅师(无传)
古心安禅师法嗣
 春山景禅师(此后无传)  无为
顺禅师
 中天表禅师
性空闻禅师法嗣(闻嗣投子琦误列此)
 圆通湛觉禅师 余山月潭澄禅师(不列章次) (第 0398b 页)
  双泉山永禅师 保福超悟禅师
  太原孚上座 般若宝闻禅师
  京洛南院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十相审超禅师
  庐山讷禅师 新罗 无为禅师
  潞州玄晖禅师 湖州清净和尚
  永安雪峰禅师 卢仙德明禅师
  明水怀忠禅师 益州怀果禅师
   (第 0342a 页)
曰何不呈
似老僧化乃打筋斗而出师曰这汉向后掣风
颠去在。」

【师欲归真郤问真由他妙手向前陈风颠普化 传相
似画虎成狸笑杀人。】

「盘山示众曰似地擎山不知山之孤峻如石含
玉不知玉之无瑕若如此者是名出家。」 (第 0756b 页)
所任用。护遣骑袭击。被执。
同伴七人。共系一狱。锁械甚严。剋日将杀之。沙门支
道山。时在护营中。先与 传相
识。闻其被禁。往候之。传
谓山曰。今命在顷刻。能相救乎。山曰。若能至心念观
世音。必有感应。传遂专心 (第 0094a 页)
知深」
#+END_VERSE




#+BEGIN_VERSE
「 一句话头如铁橛碧云深处有家 传相
逢不必重宣说处处春风杨柳天」
#+END_VERSE




#+BEGIN_VERSE
「 一句 (第 0436b 页)
。文宣长息。孝祖与言
往反。答对周悉。初虽恐惧末稍安习之。鬼亦转相附
狎。居处出入殆同家人。于时京师 传相
报告。往来观
者门巷叠迹。时南林寺有僧。与灵味寺僧含沙门。与
鬼言论亦甚款曲。鬼云。昔世尝为尊贵以犯 (第 0309c 页)
往反。答问周悉。初虽恐惧。末稍安习之。鬼亦转相附
狎。居处出入。殆同家人。于时京师。 传相
报告。往来观
者。门巷叠迹。时南林寺有僧。与灵味寺僧舍沙门。与
鬼言论。亦甚款曲。鬼云。昔世尝为尊贵 …… (第 0140a 页)
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纵。知
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圭曰。无
为是。 无为
是。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耶。随
意垂诲。圭不得巳。而言曰。东岩寺之障也。莽然无树。
北岫有 (第 0145b 页)

骑抄击。传为兵执。同伴六.七人。共系入一狱。锁械甚
严。尅日当杀之。沙门支道山。时在护营中。先与 传相
识。闻其被执。出至狱所候视之。隔户共语。传谓山曰。
今日困厄。命在漏刻。何方相救。山曰。若能至心归请 (第 0088a 页)
但坐
先师祖父行不信善恶致使见行。见此法用
依先师行不信也。更相瞻视先后同然者。行
不信种类前世后世 传相
承受行恶不异。故
言同然也。自不能见无有语者。不自见已之
重恶。复无善知识语令修善也。吉凶祸福竞
各 …… (第 0246a 页)
恶。恶因既不起。俱然无五痛五烧
之果也。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者。令持五戒之
善也。度世长寿泥洹之道者。是 无为
之果也。
第二段明杀生破不杀戒。从其一恶者讫是
为一大善。就此段中有五子句明义。第一子
句明过去造杀 …… (第 0246c 页)
以寿有长短
也。第五子句明劝结也。从譬如大火焚烧人
身讫是为一大善明。此劝修。若能勤修自策
者。便得 无为
泥洹之道。若不能修行起恶者。
便堕三涂如大火烧人也。

第三段明偷盗破不盗戒也。从佛言其二恶
者讫是 …… (第 0247a 页)
。若能于秽中反流尽源。
精勤一日一夜苦行道者。胜在西方为善百岁。
所以然者。明心勇猛处胜也。彼佛国土 无为

自然者。明彼国淳善 (第 0247c 页)
无为
豪毛之恶。常以大
乘法乐以自勋心也。第三子句明如来授与
经法劝令修之。从吾哀如等讫升 (第 0248a 页)
无为
之安。
随器开导授与经法者。随众生有授道之器。
授已法药令悟道也。第四子句明佛灭度后
经法渐灭劝令勤 (第 0248a 页)
女身。」

【轮王以圣言者。拣诸小为凡也。小王者。对轮王称
之也。名粟散王。又中国名大。附庸名小。传 传相
望。
小大自异。长者。有长人之德。备说有十。故称长者。
详见譬喻品。居士。乃爱谈名言清净自居者。宰官 (第 0802c 页)
但名为下但
名为迹乃至未来永永所说三分亦指最初为上
为本譬如大树虽有千枝万叶论其根本同宗一
根不得传 传相
指也次约三段示观心相者当约
巳心论戒定慧为三分修行则戒初定中慧后若
法门则慧为本定戒为迹又戒定慧各各 …… (第 0010a 页)
亦须
破故是杀贼义(言不贼者犹从二乘得名若于圆别尚名为贼是故须杀)不生
于生亦不生不生无漏是不生(取 无为
證生于界外不生是生故不
令生)
非但应供亦是供应(供彼所应名为供应如佛化为道人送供于阿兰若 …… (第 0014a 页)
界益也六根为人对治益也初住去第一义益也但未入品俱名结缘故五
品前无复三慧四益无闻慧故无世界益无思慧故 无为
人益无修慧故无对治益无證入故无第一义
益第一义益有通有别通收五品别在初住故得度之言亦有通别即是第一义 …… (第 0025b 页)
想故虚秪此一观是实是虚何妨一法
亦权亦实)
一切法皆非权非实者如文云非如非异又
云亦复不行上中下法有为 无为
实不实法非虚
非实如实相也若一切法皆权何所不破纵令百
千种师一一师作百千种说无不是权如来有所
说尚复 …… (第 0039a 页)
境大故大名智)事即是行(自行化他俱名事故)
发智智导行逐此义便是显行一知见者智知于
理眼见谛法谛理 无为
则无分别以无为法而有
差别约此知见论开示悟入以略拟广有四十位
是显位一又取结句明一一即法身大即般若事 (第 0051b 页)
三宝若但
说体法不生不灭真谛即破无量四谛别教三宝
若但说次第显于非空非有亦破圆教无作四谛
一体三宝传 传相
望前所破失者多后所破失者
少若得今圆教意即一切无所破失也问若圆修
实相则一法三谛一心三观具足诸法亦应 …… (第 0206b 页)
处所皆空无我无我所
皆不可得如幻如化无有真实常寂灭相终归于
空众生云何强计为实不觉不知为苦为恼不得 无为
寂灭之乐今欲拔此苦而起大悲欲与此乐
而起大慈故净名云能为众生说如此法即真实
慈也若缘一法界法起慈悲者 (第 0208a 页)
天王为大人王为小就人王中金银铜铁四
种轮王自有大小如非四轮王者名粟散王亦自
有大小中国名大附庸名小传 传相
望而今言小
者小尚为之何况其大耶。】

「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

【以有长人之德名 (第 0327b 页)
知更求何
佛何名而发心耶彼疏云本迹者立本中云今取最
初成佛时以立为本彼举谕释犹如大树同宗一根
不得传 传相
指但取最故成佛为其本也如此经文
及疏消释斯理巳明可见耳。

第十一问判教相为六文云一举大纲乃至六增 (第 0676a 页)
之能事毕矣。悟下。次崇道三。
初标悟。莫之为而为者。真谛理也。理若不悟。道亦
不得。内下。次释相。谓 释无为
相也。法性自天而然。
苦不能恼。故无求无得。不妨因去爱而知。道不能
通。故不系。不妨因识心而显。集不 …… (第 0695c 页)
是能显不能明净。理本明净。岂能妨害。故
云不历位而自崇也。
道者。真谛之谓道。性道也。贯
上不历不系 无为。
率性之谓道。修道也。贯上自崇
不结等悟。

【钞】阿含云。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
欲。 (第 069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