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有宝光殿。似阁前有殿。今皆废矣。昔圆照禅
师居峰顶十年。有坐断淩霄巳十年。匡宗扶教且随
缘之句。既而 古鼎禅师 亦居十年。由是观之。则先代
住山。靡不爱其孤绝。但峰顶无水。风高迥绝。非藏修
地也。月庭法师。亦曾于 (第 0641a 页)
师居峰顶十年。有坐断淩霄巳十年。匡宗扶教且随
缘之句。既而 古鼎禅师 亦居十年。由是观之。则先代
住山。靡不爱其孤绝。但峰顶无水。风高迥绝。非藏修
地也。月庭法师。亦曾于 (第 0641a 页)
代
无与同者。岿然为一代人天之师。此无他。真则不妄。
不妄则近佛之道矣。师有五会语录行于世。 古鼎祖铭 禅师(径山端嗣)
师讳 (第 0654c 页)
祖铭 号古鼎。奉化应氏子。元叟住灵隐师往参。
一日入室。叩黄龙见慈明因缘。端诘曰只如赵州道
台山婆子。被我 …… (第 0654c 页)
掷笔而逝。茶毗
舌根数珠皆不坏。舍利无算。于径山隆教宝陀分建
塔焉。明宋文宪公濂。作师四会语录序。赞 古鼎 禅宗。
铭公以临济十七世孙。四坐道场。为黑白之所宗仰。
一旦祝釐江浙省垣。现白光三道。丞相康里公见之 (第 0655a 页)
无与同者。岿然为一代人天之师。此无他。真则不妄。
不妄则近佛之道矣。师有五会语录行于世。 古鼎祖铭 禅师(径山端嗣)
师讳 (第 0654c 页)
祖铭 号古鼎。奉化应氏子。元叟住灵隐师往参。
一日入室。叩黄龙见慈明因缘。端诘曰只如赵州道
台山婆子。被我 …… (第 0654c 页)
掷笔而逝。茶毗
舌根数珠皆不坏。舍利无算。于径山隆教宝陀分建
塔焉。明宋文宪公濂。作师四会语录序。赞 古鼎 禅宗。
铭公以临济十七世孙。四坐道场。为黑白之所宗仰。
一旦祝釐江浙省垣。现白光三道。丞相康里公见之 (第 0655a 页)
灵隐慧朗禅师 天宁梵琦禅师
径山智及禅师 灵隐元净禅师
万寿至仁禅师 瑞龙昙噩禅师
径山福报禅师 灵隐法林禅师
径山 祖铭禅师 天宁祖阐禅师
开元善如禅师 上竺本无法师
万寿智淳禅师
江心万禅师法嗣
报恩智普禅师 云居师大 (第 0655b 页)
径山智及禅师 灵隐元净禅师
万寿至仁禅师 瑞龙昙噩禅师
径山福报禅师 灵隐法林禅师
径山 祖铭禅师 天宁祖阐禅师
开元善如禅师 上竺本无法师
万寿智淳禅师
江心万禅师法嗣
报恩智普禅师 云居师大 (第 0655b 页)
大鉴下第二十一世
太原苦口良益禅师法嗣
汾州筏渡普慈禅师
径山元叟端禅师法嗣
灵隐竹泉法林禅师 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国清梦堂昙噩禅师 天宁楚石梵琦禅师
径山愚庵智及禅师 万寿行中至仁禅师
卷十四
临济宗
…… (第 0387c 页)
大鉴下第二十二世
汾州筏渡普慈禅师法嗣
相国道显禅师
灵隐林禅师法嗣
石田耕禅师(无传)
径山 古鼎 铭禅师法嗣
天宁力金禅师 竺昙敷禅师(此后不列章次)
本空相禅师
径山象源仁淑禅师(此后无传) (第 0388b 页)
太原苦口良益禅师法嗣
汾州筏渡普慈禅师
径山元叟端禅师法嗣
灵隐竹泉法林禅师 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国清梦堂昙噩禅师 天宁楚石梵琦禅师
径山愚庵智及禅师 万寿行中至仁禅师
卷十四
临济宗
…… (第 0387c 页)
大鉴下第二十二世
汾州筏渡普慈禅师法嗣
相国道显禅师
灵隐林禅师法嗣
石田耕禅师(无传)
径山 古鼎 铭禅师法嗣
天宁力金禅师 竺昙敷禅师(此后不列章次)
本空相禅师
径山象源仁淑禅师(此后无传) (第 0388b 页)
嘉兴楚石梵琦禅师 径山愚庵智及禅师
杭州天镜元净禅师 苏州万寿至仁禅师
宁波梦堂昙噩禅师 径山复原福报禅师
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杭州灵隐法林禅师
天宁归庵祖阐禅师 苏州开元善如禅师
杭州上竺本无法师
苏州万寿智淳禅 (第 0007b 页)
杭州天镜元净禅师 苏州万寿至仁禅师
宁波梦堂昙噩禅师 径山复原福报禅师
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杭州灵隐法林禅师
天宁归庵祖阐禅师 苏州开元善如禅师
杭州上竺本无法师
苏州万寿智淳禅 (第 0007b 页)
三年。巳而果然。及化之日。忽拍
手曰。阿呵呵。大众是什么看取。竟寂(径山端嗣)。
*** 杭州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奉化应氏子。元叟住灵隐。
师往参。一日入室叩黄龙见慈明因缘。端诘曰。只如
赵州道。台山婆子。 (第 0060b 页)
手曰。阿呵呵。大众是什么看取。竟寂(径山端嗣)。
*** 杭州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奉化应氏子。元叟住灵隐。
师往参。一日入室叩黄龙见慈明因缘。端诘曰。只如
赵州道。台山婆子。 (第 0060b 页)
说。遂奄然而化。留龛十日。颜色不变。葬
全身于松源塔西。学士普卿黄公。铭其塔。
**** 杭州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四明奉化应氏子。受业金
峨得度。会竺西坦主天童。往依之。典内记。复走闽。归
浙。适元叟住灵隐 (第 0202b 页)
全身于松源塔西。学士普卿黄公。铭其塔。
**** 杭州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四明奉化应氏子。受业金
峨得度。会竺西坦主天童。往依之。典内记。复走闽。归
浙。适元叟住灵隐 (第 0202b 页)
愚庵以中智及禅师 朴隐天境元净禅师
万寿行中至仁禅师 瑞龙梦堂昙噩禅师
径山复原福报禅师 竹泉了幻法林禅师
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归庵仲猷祖阐禅师
开元愚仲善如禅师 万寿佛初智淳禅师
上竺我庵本无禅师 护圣迪原启禅师 (第 0378c 页)
万寿行中至仁禅师 瑞龙梦堂昙噩禅师
径山复原福报禅师 竹泉了幻法林禅师
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归庵仲猷祖阐禅师
开元愚仲善如禅师 万寿佛初智淳禅师
上竺我庵本无禅师 护圣迪原启禅师 (第 0378c 页)
灵隐慧明禅师 天宁梵琦禅师
径山智及禅师 万寿至仁禅师
灵隐元净禅师 国清昙噩禅师
径山 祖铭禅师 灵隐法林禅师
径山福报禅师
仰山熙禅师法嗣
龙翔大䜣禅师 保宁天伦禅师
中竺正逵禅师 (第 0498b 页)
径山智及禅师 万寿至仁禅师
灵隐元净禅师 国清昙噩禅师
径山 祖铭禅师 灵隐法林禅师
径山福报禅师
仰山熙禅师法嗣
龙翔大䜣禅师 保宁天伦禅师
中竺正逵禅师 (第 0498b 页)
但悉
不存稿。晚年重修历代高僧传锲梓行世。笔力遒劲。
识者谓有得于太史迁云。
**** 杭州府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四明奉化应氏子。依金
峨锡公得度。竺西坦公辟为内书记。后遍参诸老宿。
属元叟在灵隐。师往从之 (第 0522b 页)
不存稿。晚年重修历代高僧传锲梓行世。笔力遒劲。
识者谓有得于太史迁云。
**** 杭州府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四明奉化应氏子。依金
峨锡公得度。竺西坦公辟为内书记。后遍参诸老宿。
属元叟在灵隐。师往从之 (第 0522b 页)
灵隐慧明禅师 天宁梵琦禅师
径山智及禅师 万寿至仁禅师
天衣元净禅师 国清昙噩禅师
径山 祖铭禅师 灵隐法林禅师
径山福报禅师
仰山熙禅师法嗣
龙翔大䜣禅师 保宁天伦禅师
中竺正 (第 0447b 页)
径山智及禅师 万寿至仁禅师
天衣元净禅师 国清昙噩禅师
径山 祖铭禅师 灵隐法林禅师
径山福报禅师
仰山熙禅师法嗣
龙翔大䜣禅师 保宁天伦禅师
中竺正 (第 0447b 页)
独存。吾将入灭听吾偈曰。吾有一物无
头无尾。要得分明涅槃后看。言讫危坐而逝。
**** 杭州府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四明奉化应氏子。初谒
元叟。一日入室扣以黄龙见慈明机缘。叟诘之曰。只
如赵州云台山婆子被我勘 …… (第 0485c 页)
径山铭禅师法嗣
**** 喜兴府天宁西白力金禅师
吴郡姚氏子。幼依宝积
院祝发。初谒 古鼎。 鼎示以德山见龙潭话。从而有契。
至正丁酉住瑞光。会天宁寺灾。师为起废。帝师授以
圆通普济之号。师自幼 (第 0488b 页)
头无尾。要得分明涅槃后看。言讫危坐而逝。
**** 杭州府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四明奉化应氏子。初谒
元叟。一日入室扣以黄龙见慈明机缘。叟诘之曰。只
如赵州云台山婆子被我勘 …… (第 0485c 页)
径山铭禅师法嗣
**** 喜兴府天宁西白力金禅师
吴郡姚氏子。幼依宝积
院祝发。初谒 古鼎。 鼎示以德山见龙潭话。从而有契。
至正丁酉住瑞光。会天宁寺灾。师为起废。帝师授以
圆通普济之号。师自幼 (第 0488b 页)
南禅宝洲觉岸禅师 祥符梅屋念常禅师
平川济禅师
径山原叟端禅师法嗣
灵隐竹泉法林禅师 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国清梦堂昙噩禅师 天宁楚石梵琦禅师
径山愚庵智及禅师 万寿行中至仁禅师
径山复原福 (第 0262a 页)
平川济禅师
径山原叟端禅师法嗣
灵隐竹泉法林禅师 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国清梦堂昙噩禅师 天宁楚石梵琦禅师
径山愚庵智及禅师 万寿行中至仁禅师
径山复原福 (第 0262a 页)
。古桂当春吐花清香满路。见者叹
异。侍讲学士黄公晋卿目见其事故。自书塔铭序中。
*** ○杭州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姓应氏。世居四明奉化。
依金峨横山锡公得度。竺西坦公主天童辟为内记。
后遍参诸尊宿。元叟在灵 (第 0304b 页)
异。侍讲学士黄公晋卿目见其事故。自书塔铭序中。
*** ○杭州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姓应氏。世居四明奉化。
依金峨横山锡公得度。竺西坦公主天童辟为内记。
后遍参诸尊宿。元叟在灵 (第 0304b 页)
灵隐慧明禅师 天宁楚石禅师
天衣元净禅师 (国清昙噩禅师 径山智及禅师)
万寿至仁禅师 径山 祖铭禅师
灵隐法林禅师 径山福报禅师
仰山熙禅师法嗣
龙翔大䜣禅师 天竺正逵禅师
保宁天伦禅师 育王 (第 0578a 页)
天衣元净禅师 (国清昙噩禅师 径山智及禅师)
万寿至仁禅师 径山 祖铭禅师
灵隐法林禅师 径山福报禅师
仰山熙禅师法嗣
龙翔大䜣禅师 天竺正逵禅师
保宁天伦禅师 育王 (第 0578a 页)
从心年。松下经行石上眠。珍重
北山龙象众。普通年话几时圆。居无何。书偈而逝。
**** 杭州府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奉化应氏子。谒元叟。一
日入室。扣以黄龙见慈明机缘。叟诘之曰。只如赵州
云。台山婆子被我勘破 …… (第 0280b 页)
。僧拟议。师便喝出。
*** 径山铭禅师法嗣
**** 嘉兴府天宁西白力金禅师
吴郡姚氏子。谒 古鼎。 鼎
示以德山见龙潭话。有省。洪武五年冬。诏建大会。命
师阐扬第一义。公侯庶僚听者摩不脱服。一日示门 (第 0282b 页)
北山龙象众。普通年话几时圆。居无何。书偈而逝。
**** 杭州府径山 古鼎祖铭 禅师
奉化应氏子。谒元叟。一
日入室。扣以黄龙见慈明机缘。叟诘之曰。只如赵州
云。台山婆子被我勘破 …… (第 0280b 页)
。僧拟议。师便喝出。
*** 径山铭禅师法嗣
**** 嘉兴府天宁西白力金禅师
吴郡姚氏子。谒 古鼎。 鼎
示以德山见龙潭话。有省。洪武五年冬。诏建大会。命
师阐扬第一义。公侯庶僚听者摩不脱服。一日示门 (第 0282b 页)
迤。而下为尖圆
方正之星而入局。于戏谁中十道天心之穴。则儿孙
脚下。可胜计耶。
* 古鼎铭禅师 古鼎禅师。 讳祖铭。出于四明应氏。风骨轩昂。谈论超
人意表。得道于元叟端公。出世。谈禅之会有四。皆名
山广泽之中 …… (第 0634a 页)
悟去。又且
如何。铭曰。病眼见空花。端曰。金沙混杂。政未得在。铭
又拟进语。端震声喝之。铭失声笑曰。 祖铭 此回做得
书记也。端公亦笑而许之。住后僧问。如何是佛。铭曰。
秤锤蘸醋。又曰。如何是佛向上事。铭曰。 …… (第 0634b 页)
王。赠金号。曰圆通普济禅师。是时
金之名日重矣。愚庵素倔强不肯可。诸方闻其名。常
致书问于楚石。以为 古鼎 有子乎。楚石亦因褒之。其
词曰。道迈古今。学兼内外。白牙香象。蹴踏而截流。金
毛狮子。哮吼而踞地。机 …… (第 0634c 页)
市红尘。阐湖南之祖意。
直得大海波翻须弥粉碎。少林不识。曹溪不会。却净
慈道愈高。笑诸方进为退。乃吾 古鼎 铭兄之的传。妙
喜杲祖之六世者也。愚庵以为然。作偈东金曰。闻道
湖南第一山。交参龙象杂官班。东头卖贵 (第 0634c 页)
方正之星而入局。于戏谁中十道天心之穴。则儿孙
脚下。可胜计耶。
* 古鼎铭禅师 古鼎禅师。 讳祖铭。出于四明应氏。风骨轩昂。谈论超
人意表。得道于元叟端公。出世。谈禅之会有四。皆名
山广泽之中 …… (第 0634a 页)
悟去。又且
如何。铭曰。病眼见空花。端曰。金沙混杂。政未得在。铭
又拟进语。端震声喝之。铭失声笑曰。 祖铭 此回做得
书记也。端公亦笑而许之。住后僧问。如何是佛。铭曰。
秤锤蘸醋。又曰。如何是佛向上事。铭曰。 …… (第 0634b 页)
王。赠金号。曰圆通普济禅师。是时
金之名日重矣。愚庵素倔强不肯可。诸方闻其名。常
致书问于楚石。以为 古鼎 有子乎。楚石亦因褒之。其
词曰。道迈古今。学兼内外。白牙香象。蹴踏而截流。金
毛狮子。哮吼而踞地。机 …… (第 0634c 页)
市红尘。阐湖南之祖意。
直得大海波翻须弥粉碎。少林不识。曹溪不会。却净
慈道愈高。笑诸方进为退。乃吾 古鼎 铭兄之的传。妙
喜杲祖之六世者也。愚庵以为然。作偈东金曰。闻道
湖南第一山。交参龙象杂官班。东头卖贵 (第 0634c 页)
。泊然
而逝。寿七十有四。议者谓。师操履严简。出处端详。原
始要终。而无间然。诚实录也。 祖铭 传 (第 0459c 页)
祖铭。 字古鼎。奉化应氏子。幼颖悟。不近荤食。稍长学
通百氏书。而尤嗜佛典。年十八厌处尘俗。从金峨锡
公。学 …… (第 0459c 页)
有所告曰。天帝以此鼎。还赐径山。诘旦以事质。其僧
曰。此必 古鼎 师。还迁径山也。因与之俱来。为求给役。
俄而径山命下。闻者异之。朝廷以师法席之盛。锡号
慧性文敏宏学 (第 0460a 页)
而逝。寿七十有四。议者谓。师操履严简。出处端详。原
始要终。而无间然。诚实录也。 祖铭 传 (第 0459c 页)
祖铭。 字古鼎。奉化应氏子。幼颖悟。不近荤食。稍长学
通百氏书。而尤嗜佛典。年十八厌处尘俗。从金峨锡
公。学 …… (第 0459c 页)
有所告曰。天帝以此鼎。还赐径山。诘旦以事质。其僧
曰。此必 古鼎 师。还迁径山也。因与之俱来。为求给役。
俄而径山命下。闻者异之。朝廷以师法席之盛。锡号
慧性文敏宏学 (第 0460a 页)
如匹练自天际
下烛。交相通贯。未几。散布五峰之顶。复合于塔中。弥
三夕乃止。居民凡数十里聚观骇异之○ 祖铭。 字古
鼎。四明应氏子。幼不茹荤。稍长。通左氏书。尤嗜释典。
剃染受具。出游诸方。莫有契者。时行端在灵 …… (第 0796a 页)
之。出游闽浙江湘。凡名
刹所在。必求诸尊宿。以證其所悟。无不改容礼之。双
径南楚说。请升座说法。说化 古鼎。 来补其处。益推敬
仁。且谓相见之晚。仁犹不敢自足。亟走四明。见月江
印。云外岫。相与辨诘无虚日。徵以 …… (第 0799c 页)
出家。祝发受具。精研教乘。忽喟然叹曰。
名相之学。略谙之矣。盍弃诸缘而往跻觉路乎。遂更
衣入虎林。谒 古鼎 铭于双径。铭示以德山见龙潭语。
金奋迅踊跃。直触其机。从而有契。铭俾掌记室。未几。
分座说法。至正丁 …… (第 0800a 页)
上问曰。师何为乎来也。对曰。将西归。故告别耳。 上
还闻信迁化衣。与梦中正同大悦。 诏。出内府币帛。
助其丧事。举龛之夕。 上亲致奠。送出都门外。
** (戊戌) 古鼎 (第 0800c 页)
祖铭禅师 往生净土(元叟端法嗣临济十七世) (第 0800c 页)
祖铭。 住径山。元日祝釐。江浙省垣。现白光三道。丞相
康里。见之加敬。又康里。奉铭所赞观音像于紫薇阁。
是夕 (第 0800c 页)
下烛。交相通贯。未几。散布五峰之顶。复合于塔中。弥
三夕乃止。居民凡数十里聚观骇异之○ 祖铭。 字古
鼎。四明应氏子。幼不茹荤。稍长。通左氏书。尤嗜释典。
剃染受具。出游诸方。莫有契者。时行端在灵 …… (第 0796a 页)
之。出游闽浙江湘。凡名
刹所在。必求诸尊宿。以證其所悟。无不改容礼之。双
径南楚说。请升座说法。说化 古鼎。 来补其处。益推敬
仁。且谓相见之晚。仁犹不敢自足。亟走四明。见月江
印。云外岫。相与辨诘无虚日。徵以 …… (第 0799c 页)
出家。祝发受具。精研教乘。忽喟然叹曰。
名相之学。略谙之矣。盍弃诸缘而往跻觉路乎。遂更
衣入虎林。谒 古鼎 铭于双径。铭示以德山见龙潭语。
金奋迅踊跃。直触其机。从而有契。铭俾掌记室。未几。
分座说法。至正丁 …… (第 0800a 页)
上问曰。师何为乎来也。对曰。将西归。故告别耳。 上
还闻信迁化衣。与梦中正同大悦。 诏。出内府币帛。
助其丧事。举龛之夕。 上亲致奠。送出都门外。
** (戊戌) 古鼎 (第 0800c 页)
祖铭禅师 往生净土(元叟端法嗣临济十七世) (第 0800c 页)
祖铭。 住径山。元日祝釐。江浙省垣。现白光三道。丞相
康里。见之加敬。又康里。奉铭所赞观音像于紫薇阁。
是夕 (第 0800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