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新編部類
(三十一)北山神清法师
(三十二)穆宗(三十三)鸟窠禅师(三十四)诏无业
禅师不赴(三十五)龙潭崇信禅师(三十六)杭
永福石壁经记(元微之作)(三十七)王智兴冒禁
置戒坛(三十八)福州古灵禅师
第十六卷
(一)唐敬宗(二)诏刘从政资质仙事
(三)文宗 (四)药山惟俨禅师碑 (五)李翱作复性
书(二) (六)苏州重玄石经碑(白居易作) (七)丹霞天
然禅师 (八)凌行婆 (九)蛤蜊中现菩萨像 (十)
李训上疏沙汰僧尼 (十一)南泉普愿禅师
(十二)大达法师碑(裴休作) (十三)清凉国师碑铭
(御赞附) (十四)圭峰宗密禅师
(十五) 武宗(十六) 潭州云岩晟禅师(十七)帝锐
意永仙诏(僧道论议)(十八)作望仙台于禁中(十九)
敕并省天下佛寺(二十 …… (第 0481c 页)
高禅师
(八)世祖弘教玉音百段
(九)成宗(十)五台真觉文才国师(十一)胆巴金
刚上师
(十二) 武宗(十三) 敕撰临济正宗记(十四)乞台
萨里碑(十五)上都华严至温禅师(十六)革
僧衙门论
(十七)仁宗(十八 (第 0483a 页)
(三十二)穆宗(三十三)鸟窠禅师(三十四)诏无业
禅师不赴(三十五)龙潭崇信禅师(三十六)杭
永福石壁经记(元微之作)(三十七)王智兴冒禁
置戒坛(三十八)福州古灵禅师
第十六卷
(一)唐敬宗(二)诏刘从政资质仙事
(三)文宗 (四)药山惟俨禅师碑 (五)李翱作复性
书(二) (六)苏州重玄石经碑(白居易作) (七)丹霞天
然禅师 (八)凌行婆 (九)蛤蜊中现菩萨像 (十)
李训上疏沙汰僧尼 (十一)南泉普愿禅师
(十二)大达法师碑(裴休作) (十三)清凉国师碑铭
(御赞附) (十四)圭峰宗密禅师
(十五) 武宗(十六) 潭州云岩晟禅师(十七)帝锐
意永仙诏(僧道论议)(十八)作望仙台于禁中(十九)
敕并省天下佛寺(二十 …… (第 0481c 页)
高禅师
(八)世祖弘教玉音百段
(九)成宗(十)五台真觉文才国师(十一)胆巴金
刚上师
(十二) 武宗(十三) 敕撰临济正宗记(十四)乞台
萨里碑(十五)上都华严至温禅师(十六)革
僧衙门论
(十七)仁宗(十八 (第 0483a 页)
智实法林等皇皇论争。引义慷慨。亦
不失法王真子之识。凡自大历而后。祖
道既兴。吾门雄杰多趍禅林。至是 武宗
议废教。而主法者才知玄一人而已。虽 (第 0636c 页)
武宗 盛意不可解。佛运数否莫可逃。凡
释子者处变故之际。无一辞可纪。佛法
尊博如天。亦吾徒失学之罪也。 (第 0636c 页)
不失法王真子之识。凡自大历而后。祖
道既兴。吾门雄杰多趍禅林。至是 武宗
议废教。而主法者才知玄一人而已。虽 (第 0636c 页)
武宗 盛意不可解。佛运数否莫可逃。凡
释子者处变故之际。无一辞可纪。佛法
尊博如天。亦吾徒失学之罪也。 (第 0636c 页)
言之叙。凡予所
欲言者彼既言矣。故不别论。且宪懿二
宗诚为崇奉太过。至于高祖沙汰三教。
诏下而位移。 武宗 大灭释氏。未逾岁而
被祸。此亦不得不惧也。虽然真佛也者
圣凡之大本也。体与太虚等遍。用与众
庶同功。 (第 0646b 页)
欲言者彼既言矣。故不别论。且宪懿二
宗诚为崇奉太过。至于高祖沙汰三教。
诏下而位移。 武宗 大灭释氏。未逾岁而
被祸。此亦不得不惧也。虽然真佛也者
圣凡之大本也。体与太虚等遍。用与众
庶同功。 (第 0646b 页)
甚器重之。初以诏居万宁寺后。又以诏居
崇恩寺。万宁成宗所创。崇恩 武宗 所创也。
两居大寺前后一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
洋于海隅。本尝以宠遇显荣为之志而改
其素。尝语人曰。 …… (第 0731c 页)
精道益明矣。是以誉延两京道重三
朝。事二圣于潜。竭勤逾纪。从属车往返二
都。虽雨夕风朝。恒在宫壶。逮 武宗 践祚。
上处春闱。眷藩邸之旧。锡赉以千万计。初
师在临洮。秦人请居古佛寺。至是乞归以
所赐大厥宇。谋 …… (第 0732b 页)
从既久勤劳之
多。诏礼帝师迦罗斯巴斡即儿为师。薙染
为尼。服用之物皆取给于官。又胝宫官例
继以既廪。 武宗 继统。仁宗以太弟监国。师
朝夕于太后之侧入而侍出而从。所言必
听。所谏必从。眷宠之隆。犹子侄焉。内而 (第 0734c 页)
崇恩寺。万宁成宗所创。崇恩 武宗 所创也。
两居大寺前后一纪。道德简于宸衷。流声
洋于海隅。本尝以宠遇显荣为之志而改
其素。尝语人曰。 …… (第 0731c 页)
精道益明矣。是以誉延两京道重三
朝。事二圣于潜。竭勤逾纪。从属车往返二
都。虽雨夕风朝。恒在宫壶。逮 武宗 践祚。
上处春闱。眷藩邸之旧。锡赉以千万计。初
师在临洮。秦人请居古佛寺。至是乞归以
所赐大厥宇。谋 …… (第 0732b 页)
从既久勤劳之
多。诏礼帝师迦罗斯巴斡即儿为师。薙染
为尼。服用之物皆取给于官。又胝宫官例
继以既廪。 武宗 继统。仁宗以太弟监国。师
朝夕于太后之侧入而侍出而从。所言必
听。所谏必从。眷宠之隆。犹子侄焉。内而 (第 0734c 页)
大福荫护助里」
#+END_VERSE
皇帝圣旨行中书省行御史台行宣政院官人
每根底。宣慰司廉访司官人每根底。军官每
根底军人每根底。城子里达鲁花赤官人每
根底。往来的使臣每根底。百姓每根底。众和
尚每根底。
宣谕的
圣旨
成吉思皇帝 月阔台皇帝 萨禅皇帝 完
者笃皇帝 曲律皇帝 普颜笃皇帝 格坚
皇帝 忽都笃皇帝 札牙笃皇帝
亦辇真班皇帝圣旨里和尚也里可温先生每
不拣甚么。差 (第 1110b 页)
#+END_VERSE
皇帝圣旨行中书省行御史台行宣政院官人
每根底。宣慰司廉访司官人每根底。军官每
根底军人每根底。城子里达鲁花赤官人每
根底。往来的使臣每根底。百姓每根底。众和
尚每根底。
宣谕的
圣旨
成吉思皇帝 月阔台皇帝 萨禅皇帝 完
者笃皇帝 曲律皇帝 普颜笃皇帝 格坚
皇帝 忽都笃皇帝 札牙笃皇帝
亦辇真班皇帝圣旨里和尚也里可温先生每
不拣甚么。差 (第 1110b 页)
道。川托开
云朝看东南暮看西北。师拂袖便出。川遂以藏钥留
之。开法天台寒岩。迁姑苏寒山。升昆山荐严。 武宗 赐
玺书金襕衣。历居杭之中天竺净慈灵隐。室中垂语
曰手握利刃剑因甚猢狲子不死。曰咬破铁酸豏因
甚路上 (第 0314a 页)
云朝看东南暮看西北。师拂袖便出。川遂以藏钥留
之。开法天台寒岩。迁姑苏寒山。升昆山荐严。 武宗 赐
玺书金襕衣。历居杭之中天竺净慈灵隐。室中垂语
曰手握利刃剑因甚猢狲子不死。曰咬破铁酸豏因
甚路上 (第 0314a 页)
说路。说时无行路。不说不行时合行甚么
路。洛浦云。行说俱到。即本分事无。行说俱不到。即本分事在)后属 武宗 废教。师短
褐隐居。大中岁重剃染。大扬宗旨。咸通三年。不疾而
逝。僖宗谥性空大师。
**** 天台 …… (第 0643a 页)
一念净心本来是
佛。仍说偈曰。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
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后值 武宗 沙汰。有
偈示众曰。敕命如雷下翠微。风前垂泪脱禅衣。云中
有寺不容住。尘里无家何处归。明月分形处处新 (第 0653a 页)
路。洛浦云。行说俱到。即本分事无。行说俱不到。即本分事在)后属 武宗 废教。师短
褐隐居。大中岁重剃染。大扬宗旨。咸通三年。不疾而
逝。僖宗谥性空大师。
**** 天台 …… (第 0643a 页)
一念净心本来是
佛。仍说偈曰。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
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后值 武宗 沙汰。有
偈示众曰。敕命如雷下翠微。风前垂泪脱禅衣。云中
有寺不容住。尘里无家何处归。明月分形处处新 (第 0653a 页)
替若何。植曰。真实之物。振古振今。未尝败坏。有为
之法。四相迁流。因当堙厄。君侯翘足可见。此盖预言 武宗 之毁教也。顷之终。年九十三。门人建塔立碑。会
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乃克葬。
**** 唐齐安
宗 …… (第 0128c 页)
曰。非常之
事。朕深信焉。政曰。如是则陛下巳闻说法矣。上大悦。
因留政内道场中。累辞还山诏居圣寿寺。 武宗 初即
位。谓人曰。吾仇至矣。可不避乎遽遁入终南山。久之
卒于山舍。寿八十七。阇维获舍利四十九粒。会昌 …… (第 0129a 页)
堪等。
且曰。将践圣阶。降兹罕及。遂奄尔而逝。寿七十七。腊
四十八。
元堪扶风马氏子。素师事远。及 武宗 汰法。乃
悉以所受天台文疏。藏之屋壁。未几宣宗兴复。重葺
旧居。别为远大作影堂。而取其部文。并置于内 …… (第 0129c 页)
。沩问云。你众人还识者僧否。众云不识。沩
云。是僧将来。有把茆盖头。呵佛骂祖去在。住澧阳三
十年。属 武宗 废教。避难于独浮山石室中。大中初。武
陵太守薛廷望。再崇葺德山禅院。请鉴居之。上堂云。
于巳无事。则 (第 0131b 页)
之法。四相迁流。因当堙厄。君侯翘足可见。此盖预言 武宗 之毁教也。顷之终。年九十三。门人建塔立碑。会
昌四年。甲子九月七日乃克葬。
**** 唐齐安
宗 …… (第 0128c 页)
曰。非常之
事。朕深信焉。政曰。如是则陛下巳闻说法矣。上大悦。
因留政内道场中。累辞还山诏居圣寿寺。 武宗 初即
位。谓人曰。吾仇至矣。可不避乎遽遁入终南山。久之
卒于山舍。寿八十七。阇维获舍利四十九粒。会昌 …… (第 0129a 页)
堪等。
且曰。将践圣阶。降兹罕及。遂奄尔而逝。寿七十七。腊
四十八。
元堪扶风马氏子。素师事远。及 武宗 汰法。乃
悉以所受天台文疏。藏之屋壁。未几宣宗兴复。重葺
旧居。别为远大作影堂。而取其部文。并置于内 …… (第 0129c 页)
。沩问云。你众人还识者僧否。众云不识。沩
云。是僧将来。有把茆盖头。呵佛骂祖去在。住澧阳三
十年。属 武宗 废教。避难于独浮山石室中。大中初。武
陵太守薛廷望。再崇葺德山禅院。请鉴居之。上堂云。
于巳无事。则 (第 0131b 页)
讣至。
则知其命子以紫袈裟。碧芙蓉冠敛。且曰。吾非簪裳
累。则提瓶挈屦。侍玄公久矣。今遽尔柰何。 武宗 始犹
尚内教。后惑邪说。故群臣莫之谏。尝以德阳节。会缁
黄麟德殿。诏玄独抗道众。帝躬发老子。治大国如 (第 0194a 页)
则知其命子以紫袈裟。碧芙蓉冠敛。且曰。吾非簪裳
累。则提瓶挈屦。侍玄公久矣。今遽尔柰何。 武宗 始犹
尚内教。后惑邪说。故群臣莫之谏。尝以德阳节。会缁
黄麟德殿。诏玄独抗道众。帝躬发老子。治大国如 (第 0194a 页)
见白彘数十。以喙拥碎石
塞錾凿处。随以舌舐。则坚刚如铁。固非人力比也。卒
迁塔如神所诉。而寺以石名。 武宗 既废教。光反儒服。
建宣宗立法门愈益振。光获归寺。力起颓弛。寻募赤
金万馀斤。铸大钟。鼓籥之次。忽有 (第 0306a 页)
塞錾凿处。随以舌舐。则坚刚如铁。固非人力比也。卒
迁塔如神所诉。而寺以石名。 武宗 既废教。光反儒服。
建宣宗立法门愈益振。光获归寺。力起颓弛。寻募赤
金万馀斤。铸大钟。鼓籥之次。忽有 (第 0306a 页)
九年闻所未闻。道益精萃。秦人请居古佛
寺。其六波罗蜜靡所不修。兼通贤首之教。
于是名誉四表道重三朝。 元武宗 践祚召
问法要称旨所赐虽厚辞不受。未久乞归
许之。将谋以终自许。俄而复召还京。大宣
法化。帝亲临听特 (第 0907a 页)
寺。其六波罗蜜靡所不修。兼通贤首之教。
于是名誉四表道重三朝。 元武宗 践祚召
问法要称旨所赐虽厚辞不受。未久乞归
许之。将谋以终自许。俄而复召还京。大宣
法化。帝亲临听特 (第 0907a 页)
寺为国祝釐诏
厚赐之。又诏诸寺僧诵藏经为三宫祈福。以中书省
言。诏省佛事。又诏作佛事毋释重囚 按元史 武宗
本纪。大德十一年五月即位。六月徽政使𠇗头等言。
别不花以私钱建寺。为国祝釐。其父为诸王斡忽所
害。 …… (第 0045c 页)
缮署及白云宗摄所。又立万亿
河渠司以僧为之。又以西番僧为翰林承旨。是岁大
建佛寺。为水陆大会 按元史 武宗 本纪。至大元年
春二月。发军五千百人。修五台山佛寺。己未。以皇太
子建佛寺。立营缮署。秩五品。三月复 …… (第 0046a 页)
罢白云宗摄所。立头陀禅录司。诏僧俗相
犯照旧法治租税亦不许奏免。又诏封西僧子为宁
国公赐金印 按元史 武宗 本纪。至大二年三月辛
卯。罢杭州白云宗摄所。立湖广头陀禅录司。六月以 …… (第 0046a 页)
改承华普庆寺总管府。为崇祥
监。封僧亦怜真乞烈思。为文国公。是岁立规运总管
府。又改为隆禧院 按元史 武宗 本纪。至大三年春
正月。营五台寺。役工匠千四百人。军三千五百人。夏
四月改大承华普庆寺总管府。为崇祥 …… (第 0046b 页)
的答。钞万锭建寺。又
以西僧藏不班八为国师。赐玉印。又大赐普庆寺
按元史仁宗本纪。至大四年春正月。 武宗 崩。二月戊
申。罢运江南所印佛经。御史台臣言。白云宗总摄所
统江南为僧之有发者不养父母。避役损民。乞 …… (第 0046b 页)
藉地利。世祖建大宣文弘教等寺。
赐永业。当时巳号虚费。而成宗复搆天寿万宁寺。较
之世祖。用增倍半。若 武宗 之崇恩福元仁。宗之承华
普庆。租榷所入。益又甚焉。英宗凿山开寺。损兵伤农。
而卒无益。夫土地祖宗所有 …… (第 0049c 页)
僧作佛事。十一月辛未。遣西僧作佛事于兴
和新内。戊寅作佛事于五台寺。十二月丙午。幸大崇
恩福元寺。谒 武宗 神御殿。分命诸僧。于大明殿延春
阁兴圣宫隆福宫万岁山。作佛寺。又命西僧百人。作
佛事于徽猷阁。七日。 …… (第 0050b 页)
给以金五百两。银
二千五百两。钞千五百锭。币五千匹。壬寅命江浙行
省。印佛经二十七藏。甲辰以明年正月 武宗 忌辰。命
高丽汉僧三百四十人。预诵佛经二藏于大崇恩福
元寺。壬子 (第 0051a 页)
武宗 御容成。即神御殿作佛事 按盖
苗传。苗擢监察御史。天历初。文宗诏以建康潜邸为
佛寺。务穷壮丽。毁民居 (第 0051a 页)
厚赐之。又诏诸寺僧诵藏经为三宫祈福。以中书省
言。诏省佛事。又诏作佛事毋释重囚 按元史 武宗
本纪。大德十一年五月即位。六月徽政使𠇗头等言。
别不花以私钱建寺。为国祝釐。其父为诸王斡忽所
害。 …… (第 0045c 页)
缮署及白云宗摄所。又立万亿
河渠司以僧为之。又以西番僧为翰林承旨。是岁大
建佛寺。为水陆大会 按元史 武宗 本纪。至大元年
春二月。发军五千百人。修五台山佛寺。己未。以皇太
子建佛寺。立营缮署。秩五品。三月复 …… (第 0046a 页)
罢白云宗摄所。立头陀禅录司。诏僧俗相
犯照旧法治租税亦不许奏免。又诏封西僧子为宁
国公赐金印 按元史 武宗 本纪。至大二年三月辛
卯。罢杭州白云宗摄所。立湖广头陀禅录司。六月以 …… (第 0046a 页)
改承华普庆寺总管府。为崇祥
监。封僧亦怜真乞烈思。为文国公。是岁立规运总管
府。又改为隆禧院 按元史 武宗 本纪。至大三年春
正月。营五台寺。役工匠千四百人。军三千五百人。夏
四月改大承华普庆寺总管府。为崇祥 …… (第 0046b 页)
的答。钞万锭建寺。又
以西僧藏不班八为国师。赐玉印。又大赐普庆寺
按元史仁宗本纪。至大四年春正月。 武宗 崩。二月戊
申。罢运江南所印佛经。御史台臣言。白云宗总摄所
统江南为僧之有发者不养父母。避役损民。乞 …… (第 0046b 页)
藉地利。世祖建大宣文弘教等寺。
赐永业。当时巳号虚费。而成宗复搆天寿万宁寺。较
之世祖。用增倍半。若 武宗 之崇恩福元仁。宗之承华
普庆。租榷所入。益又甚焉。英宗凿山开寺。损兵伤农。
而卒无益。夫土地祖宗所有 …… (第 0049c 页)
僧作佛事。十一月辛未。遣西僧作佛事于兴
和新内。戊寅作佛事于五台寺。十二月丙午。幸大崇
恩福元寺。谒 武宗 神御殿。分命诸僧。于大明殿延春
阁兴圣宫隆福宫万岁山。作佛寺。又命西僧百人。作
佛事于徽猷阁。七日。 …… (第 0050b 页)
给以金五百两。银
二千五百两。钞千五百锭。币五千匹。壬寅命江浙行
省。印佛经二十七藏。甲辰以明年正月 武宗 忌辰。命
高丽汉僧三百四十人。预诵佛经二藏于大崇恩福
元寺。壬子 (第 0051a 页)
武宗 御容成。即神御殿作佛事 按盖
苗传。苗擢监察御史。天历初。文宗诏以建康潜邸为
佛寺。务穷壮丽。毁民居 (第 0051a 页)
庆。辨香卒归冶堂。至
大初观光上国。高丽沈王.璋王秉意教门倾心内典。
问法师授据经论。谈辨云兴。引见 武宗。 皇帝降玺书
复台之瀑布。既领寺事。广兴土木。更瓶殿宇及佛菩
萨天神之像。明年朝京赐金纳失失伽黎。加佛 (第 0742a 页)
大初观光上国。高丽沈王.璋王秉意教门倾心内典。
问法师授据经论。谈辨云兴。引见 武宗。 皇帝降玺书
复台之瀑布。既领寺事。广兴土木。更瓶殿宇及佛菩
萨天神之像。明年朝京赐金纳失失伽黎。加佛 (第 0742a 页)
甲子改元至元。历六世
五十九年。今从世祖甲子元年叙起。
* 世祖
* 成宗 武宗
仁宗
* 英宗
* 泰宗
* 明宗
* 文宗
* 宁宗
* 顺宗 …… (第 0903c 页)
皇帝 五月武宗即位。 武宗
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剌之长子也。初封怀
宁王总兵北边。屡立战功。成宗崩。诸王立之
在位五年。寿三十一 …… (第 0910a 页)
姬嫔是
耽。是犹两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帝喜
拜相。
庚戌 辛亥四年正月庚申。帝崩于玉德殿。
号 武宗 曲律 (第 0910b 页)
仁惠宣孝皇帝。 三月庚寅。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大赦
天下。赐高年帛 革罢僧道衙行。论曰。望五
位以升阶。转二 …… (第 0910b 页)
朝廷尚行于爵秩。释子乃兢于官阶。官阶
无尽期。贪爱无满分。胡不养其妻子跪拜君
亲。何异织女七襄牵牛负轭者哉。识达于此
无取焉。不空三藏深于大教有功。授宫犹愧
滥污。今何人欲假名器哉。
** 仁宗
讳爱育。黎拔力八达顺宗次子。 武宗 同母弟
也。 (第 0910c 页)
武宗 以帝为皇太子。 (第 0910c 页)
武宗 崩遂嗣位。在位
十年。寿三十六 帝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
达儒术爱养民力。孜孜为治一。遵世祖成宪。
为 …… (第 0910c 页)
月
文宗袭立。改天历元年。礼公哥卜文国公为
师。设广教总管府。统摄僧众。
** 明宗
名和世㻋。 武宗 长子。初封周王出镇云南。泰
定帝崩。文宗遣使迎帝。帝正位于和宁之北。
立文宗为皇太子。未几暴崩仅半年 …… (第 0913b 页)
。一曰朝堂忠告。二曰风宪忠告。三曰牧民
忠告。至是卒。赠平章。谥文忠。
** 文宗
名图帖睦尔。 武宗 次子。明帝之弟也。初封怀
王出居建康。以致和元年九月袭皇帝位。改
元天历二年。迎明宗于沙漠。明宗殂即 (第 0913b 页)
五十九年。今从世祖甲子元年叙起。
* 世祖
* 成宗 武宗
仁宗
* 英宗
* 泰宗
* 明宗
* 文宗
* 宁宗
* 顺宗 …… (第 0903c 页)
皇帝 五月武宗即位。 武宗
讳海山。顺宗答剌麻八剌之长子也。初封怀
宁王总兵北边。屡立战功。成宗崩。诸王立之
在位五年。寿三十一 …… (第 0910a 页)
姬嫔是
耽。是犹两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帝喜
拜相。
庚戌 辛亥四年正月庚申。帝崩于玉德殿。
号 武宗 曲律 (第 0910b 页)
仁惠宣孝皇帝。 三月庚寅。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大赦
天下。赐高年帛 革罢僧道衙行。论曰。望五
位以升阶。转二 …… (第 0910b 页)
朝廷尚行于爵秩。释子乃兢于官阶。官阶
无尽期。贪爱无满分。胡不养其妻子跪拜君
亲。何异织女七襄牵牛负轭者哉。识达于此
无取焉。不空三藏深于大教有功。授宫犹愧
滥污。今何人欲假名器哉。
** 仁宗
讳爱育。黎拔力八达顺宗次子。 武宗 同母弟
也。 (第 0910c 页)
武宗 以帝为皇太子。 (第 0910c 页)
武宗 崩遂嗣位。在位
十年。寿三十六 帝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
达儒术爱养民力。孜孜为治一。遵世祖成宪。
为 …… (第 0910c 页)
月
文宗袭立。改天历元年。礼公哥卜文国公为
师。设广教总管府。统摄僧众。
** 明宗
名和世㻋。 武宗 长子。初封周王出镇云南。泰
定帝崩。文宗遣使迎帝。帝正位于和宁之北。
立文宗为皇太子。未几暴崩仅半年 …… (第 0913b 页)
。一曰朝堂忠告。二曰风宪忠告。三曰牧民
忠告。至是卒。赠平章。谥文忠。
** 文宗
名图帖睦尔。 武宗 次子。明帝之弟也。初封怀
王出居建康。以致和元年九月袭皇帝位。改
元天历二年。迎明宗于沙漠。明宗殂即 (第 0913b 页)
云滴水滴冻时如何(借事验主)。国云日出时
一场懡㦬(点执拈情)。僧云。会昌沙汰。护法善神向甚么处
去 (武宗 灭僧名为沙汰)。国云三门头两个一场懡㦬(见外求护所以点罚)
○(主意破执。旨明拈情)总结(法窟爪牙) (第 0451a 页)
一场懡㦬(点执拈情)。僧云。会昌沙汰。护法善神向甚么处
去 (武宗 灭僧名为沙汰)。国云三门头两个一场懡㦬(见外求护所以点罚)
○(主意破执。旨明拈情)总结(法窟爪牙) (第 0451a 页)
丽景象,《元一
统志》备载。值得主意的是《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九所引《归田类
藁》云:「至大二年十一月 (元武宗海山, 年),昊天寺无因而火。」实际
上,也就是在元以后,大昊天寺几乎没有什么记载了。在有金一 (第 0460a 页)
统志》备载。值得主意的是《日下旧闻考》卷五十九所引《归田类
藁》云:「至大二年十一月 (元武宗海山, 年),昊天寺无因而火。」实际
上,也就是在元以后,大昊天寺几乎没有什么记载了。在有金一 (第 0460a 页)
火者燎却眉毛。唐之
叶静妖术乱主。夜引玄宗游于月宫。而禄山
搆祸几于亡国。道士赵归真巧言取誉。惑乱 武宗。 行合气秽术服金石毒药。长生未验药
燥先亡。宋林灵素衒骋小伎。要君取荣。夜引
上皇梦游神霄。倾惑耳目号 (第 0773b 页)
叶静妖术乱主。夜引玄宗游于月宫。而禄山
搆祸几于亡国。道士赵归真巧言取誉。惑乱 武宗。 行合气秽术服金石毒药。长生未验药
燥先亡。宋林灵素衒骋小伎。要君取荣。夜引
上皇梦游神霄。倾惑耳目号 (第 077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