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涅槃部類
本緣部類
。故曰同圆镜。其
分别五尘者非五识。乃同时意识耳。故居有功。若不
起分别。则见非功矣。由是观之。藏识 本真。
故曰性清
净。其过在一念生心。是为心病。有生则有灭。惟此生
灭。如水之流。非水外别有流也。但水不住之 (第 0486b 页)
恰用心时。恰
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又云。忘缘之后
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 本真
空的的。
此用心之神符也。如四勿三省者。正乃戒耳。此中具
悉。其实修心工夫条目。不出止观等持三门而巳 …… (第 0541a 页)
何是不流处。如何是不动
处。如何是不周处。如此看来看去。忽然爆地看破此
语。则知老人不欺足下。而始信 本真
不自欺也。

** 示黄惟恒

足下虽云向道。而此中眼目。未得明彻。往往将世法
佛法。与宗与教。不免 (第 0541b 页)
之。然离
之为三。合而为一。重重佛境。具在其中。正令观者心
存目想。即此五蕴幻妄身心。于一念顷。顿见 本真。

变三毒。而为三德秘藏。直使十方佛土。了然心目閒
也。嗟乎。观者苟能藉此薰修。一旦转变自在。睹华藏 (第 0624c 页)
铭。予抚
状喟然而叹曰。嗟乎。去圣时遥。法门凋毙。丛林典刑。
几至埽地。汎汎波流。率汩汩于声利。以丧 本真。
法道
之衰。亦至于此。若夫清操苦节。一念终身。始终不易。
如公者。可谓以身说法矣。又何俟登曲录木。拈 (第 0667c 页)
。瞥尔情生。便觉恍惚。
急处回光。著力一照。云散晴空。白日朗耀。内心不起。
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 本真。
念起即觉。觉即照破。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善恶之境。随心转变。凡圣之形。
应念而现。持咒观心。如磨镜 (第 0728b 页)
佛似烟村。直须走入城中
看。声色原来不是真。

** 过吴山经堂寺遇明通禅人礼华严因示

到处山河即 本真。
大千经卷一微尘。閒来剖破轻拈
出。莫道文殊是智人。

** 过铁佛庵赠邹尔瞻给谏

江上青山不断春。 …… (第 0733b 页)
今日重拈直指禅。

底事分明在已躬。不须向外问穷通。但能触处回光
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大道从来绝 本真。
多因分别强疏亲。直须看破娘生
面。方是尘中特达人。

瘴烟饮尽齿犹寒。不记从前道路难。此去万山深密 (第 0738a 页)
方知别有好生涯。

声色场中岂偶然。自将荆棘苦参天。何人一掷翻身
出。始信随缘自在禅。

妙性圆明自 本真。
从来皎洁绝纤尘。不教妄染轻遮
障。便是超凡大力人。

道心原不离寻常。待客迎宾底事忙。试看个中关捩 (第 0738b 页)
地出。徘徊不见华中人。但听松
风广长舌。回礼金谷丈六身。虚明无地容纤尘。劫火
洞然此不坏。始信苍岩是 本真。
我欲诛茅依石室。馀
生借此藏踪迹。傥得安眠白日高。身心世界都抛掷。 (第 0791a 页)
流。但观清净理。身世总如浮。

身巳难凭藉。支离各有因。暂时连四大。终是聚微尘。
万籁含虚寂。诸缘露 本真。
从来声色里。迷误许多人。

斗大一庵居。其中任卷舒。云霞生户牖。星月挂庭除。
念息心愈寂。尘消境自如 (第 0795a 页)
颂曰。觉性圆明
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
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 本真。
如是
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问强上座曰。佛真法
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作么生说个应 (第 0265c 页)

其馀皆后人造作演说。多有诋毁释教偷
窃佛语。更有收入阴阳医药诸子等书。往
往改易名号传注讹舛失其 本真。
伪造符
咒妄言。佩之令人商贾倍利。夫妻和合有
如鸳鸯。子嗣蕃息。男寿女贞。诳惑万民非
止一端。意欲贪 …… (第 0708a 页)
复爱慕其言。而窃为己有。假阴阳术数。以
示其奥。衰诸子医药。以誇其博。往往改
易名号。传注讹舛。失其 本真。
文所载符咒。
妄谓佩之令人商贾倍利。子嗣蕃息伉俪
谐和如鸳鸯之有偶。将以媒淫乱而规财
贿。至有教人非 (第 0709a 页)



* 叙观寺

** 〔真君观〕
在铨德观东五十步。即九天南上
紫光庆华赤帝太虚注生真君之馆。 本真
君庙在岳祠中各庙门。唐开元中。司马承
祯上言。五岳洞天各有上真所治。不可与
血食之神同其飨祀。圣旨爱 (第 1068a 页)
偈曰。觉性圆明
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
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 本真。
若向
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僧问五位君臣旨诀。
章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 (第 0493c 页)
此地非吾土。遥忆西方是
我家。极乐人民无量寿。不将日月计年华(未时)

晡时薄晚正逢申。业识茫茫丧 本真。
赡部洲中多苦
事。娑婆界内少閒人。食中置毒焉知避。痒后搔疮岂
厌频。日莫飘零不归去。空劳望断倚门亲( (第 0254c 页)
念中。圆伏圆断五住烦恼。圆转圆灭三
杂染障。圆破五阴。圆超五浊。圆净四土。圆念三身。圆
修万行。圆證 本真。
而圆成无上妙觉也。一念如是。念
念皆然。但能念念相续。其伏断修證。有不可得而思
议者矣。以是全佛之心 (第 0340b 页)
祸人贻苦报于无穷也(莲池师净土疑辨)

** 辨念佛有益参禅

古谓参禅不碍念佛念佛不碍参禅如圆照 本真

了永明寿黄龙新慈受深诸师皆禅门宗匠而留心
净土不碍其禅故知参禅人虽念念究自本心不妨
发愿往生极乐 (第 0072b 页)
。只愁仍旧在娑婆。

当知妄想祸根深。刻刻令人失正因。单举洪名终不
伏。须加信愿始堪平。

当知妄想 本真
心。逐境昏迷作祸根。信愿持名休放
逸。声声能摄妄归真。

当知妄想有奇勋。弹指能摧地狱城。以此求生尤 (第 0433b 页)
描成彼佛宛然来。

彼佛愿门正大开。应将信种急培栽。我今血画金池
像。宛在心中无去来。

旷劫奔驰丧 本真。
深悲空过负慈亲。今番立誓持名
号。滴血申诚画佛身。

血写弥陀即一真。为人自肯乃方亲。还须把本逃生 (第 0443c 页)
句弥陀体用真。当阳觌面露全身。无阴阳地翻觔
斗。刹刹尘尘转法轮。

一句弥陀信口称。才兴一念隔千层。 本真
岂待回光
照。无量音声即法灯。

一句弥陀称自心。广长舌相是知音。六方齐赞弥陀
佛。不是寻常学诵吟。 …… (第 0864a 页)
悲愿全凭佛力增。

一句弥陀慧月临。如来护念善根深。径登不退趋安
养。垢习尘劳总不侵。

一句弥陀见 本真。
回光返照脱沉沦。愿将八德池中
水。涤尽娑婆世上尘。

今古往来客。奔波日夜忙。贪荣为底事。谋利作经商 (第 0864b 页)
古昆序于
明因寺之西楼。

** 色

色欲由来祸最深。使人长劫堕沉沦。急须念佛生安
养。触境能令悟 本真。


邪声入耳乱人心。三昧难成害亦深。必欲往生闻妙
法。时时念佛莫因循。

** 香

鼻 …… (第 0463b 页)
。愿歇狂心早往生。

十念亦堪达宝池。况能尽报行无违。弥陀大愿原平
等。故得莲分各一枝。

果知佛性 本真
常。定信凡躯不久长。必欲永离生死
苦。急持佛号往西方。

从前儱侗说唯心。虽诵洪名怕妄侵。一读散心念 (第 046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