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新編部類
欲何况凡夫又弥勒上生经得入正定方始得
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是则兜率内院尚不求生何
况欲界诸天妙欲之薮岂 有需
饮而入焦石之乡避
溺而沉大海之底者哉。

** 三菩萨生长寿等天者

智度论曰菩萨无方便入初
禅乃至 (第 0805a 页)
夫。又弥勒上生经。入正定始得生。
更无方便接引之义。是则兜率内院尚不求生。何况
欲界诸天妙欲之薮。岂 有需
饮而入焦石。避溺而沉
海底者哉。

*** 三菩萨生长寿等天者

智度论。菩萨无方便入初禅。
乃至行 (第 0768b 页)
经》得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
义。是则兜率内院,尚不求生,何况欲界诸
天妙欲之薮,岂 有需
饮而入焦石之乡,避溺
而沈大海之底者哉。

三、菩萨生长寿等天者,《智度论》曰:「菩萨无方
便入初禅 (第 0407a 页)
 万寿普信禅师 慧日兴道禅师
 光孝果慜禅师 崇宁超禅师(此后无传)
 广教嚚禅师 法慧冲禅师
雪峰 有需禅师
法嗣(需嗣泐潭乾)
 雪峰慧忠禅师 净众全禅师(此后无传)
 天宁靖禅师 鼓山宗译禅师
 陈易体常居 (第 0381a 页)
早是无事生事。那更言
中求元。句里寻妙。正是埋没自己。大众。不如归堂吃
茶去。

**** 福州雪峰 有需禅师

莆田陈氏子。得法后。隐何岩南
湖。恳田自食。郡使陈觉民。延至鼓山。继住雪峰。后别
众。结庵石门。作歌 (第 0063c 页)
  东禅祖鉴从密禅师 天童普交禅师

  圆通圆机道旻禅师 二灵知和庵主
  西天王兴化可都禅师长沙道吾楚方禅师
  雪峰 有需禅师
 开先瑛禅师法嗣
  慈氏瑞仙禅师 大沩海评禅师
 圆通仙禅师法嗣
  净光佛日了威禅师 武义明招文 (第 0371b 页)
 庐州兴化可都禅师 潭州道吾楚方禅师
 袁州崇胜密禅师 (洪州景福良玉禅师 衡州开福德筠禅师
  兴化军高田
有需禅师
 颖州荐福真禅师)

(巳上四人未见机缘语句)

  庐山圆通可仙禅师法嗣三人(二人见录)
 温州 (第 0636b 页)
 南岳第十四世(临济十四黄龙三世)
  泐潭应乾禅师法嗣十三人(七人见录)
 楚州胜因戏鱼咸静禅师 潭州龙牙宗密禅师
 福州雪峰 有需禅师
 福州东禅从密禅师
 庆元府天童普交禅师
 江州圆通圆机道旻禅师 庆元府中峰知和庵主
  (吉州南岗 (第 0277b 页)
 广德军光孝果慜禅师
  (宁国府广教嚚禅师 广德军崇宁起禅师
  临安府法慧冲禅师)

   (巳上机语未见)
  雪峰 有需禅师
法嗣三人(一人见录)
 福州雪峰毬堂慧忠禅师
  (福州鼓山草舍宗译禅师 福州鼓山木蛇靖禅师)
   (第 0280b 页)
。 上堂曰。休把庭华类此身。庭华落后更逢春。
此身一往知何处。三界茫茫愁杀人。

**** 福州雪峰 有需禅师

兴化甫田洪氏子。 上堂曰。山
僧寻常不欲泼水向诸人耳里。撒砂向诸人眼里。何
故。水若入耳。终坏耳根。 (第 0348b 页)
斩猫儿话。乃曰。南泉提起下刀诛。六臂修罗救得无。
设使两堂俱道得。也应流血满街衢。

*** 雪峰 有需禅师
法嗣

**** 福州雪峰毬堂慧忠禅师

上堂曰。真觉弹广陵散。
钦山唱菩萨蛮。总被岩头教坏。山僧今 (第 0372a 页)
 泐潭乾禅师法嗣

  胜因咸静禅师 雪峰 有需禅师
  
天童普交禅师 圆通道旻禅师
  龙牙宗密禅师 东禅从密禅师
  二灵知和庵主
 开先瑛禅师法嗣
   (第 0024b 页)
  天童普交禅师 东禅从密禅师
  胜因咸静禅师 二灵知和庵主
  兴化可都禅师 道吾楚芳禅师(巳上八人见录)
  雪峰 有需禅师 
资福郁禅师
  景德良玉禅师 荐福真禅师
  开福德筠禅师 南冈照禅师
  云居如山禅师 石霜楚蟾禅 (第 0025c 页)
兴化可都禅师
* 道吾楚芳禅师(已上八人见录)
* 雪峰 有需禅师
资福郁禅师
* 景德良玉禅师
* 荐福真禅师
* 开福德筠禅师
* 南冈照禅 (第 0643b 页)
  梁山欢禅师 正法希明禅师
  岳山祖庵主
 夹山纯禅师法嗣
  钦山普初禅师
 泐潭乾禅师法嗣
  胜因咸静禅师 雪峰 有需禅师
  
天童普交禅师 圆通道旻禅师
  龙牙宗密禅师 东禅从密禅师
  二灵知和庵主
 开先瑛禅师法嗣
   (第 0572a 页)
 净慈守遂禅师(附庆显) 净因自觉禅师(附禧誧)
 小南禅师(附海评) 隆庆利俨禅师
 万年法一禅师(附常首座) 普交 有需
二禅师
 五祖表自 元礼首座普融知藏
 真歇清了禅师 石窗法恭禅师(附自得晖)
 竹筒德明禅师(附守 (第 0366a 页)
横天宇。蝶梦南华方栩栩。班班谁跨丰干
虎。而今忘却来时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鸿飞去。

*** 普交. 有需
二师传

普交。庆元毕氏子。幼颖悟。未冠得度。往南屏听台教。
偶为人所穷诘。遂发愤。改服游方。造泐潭 …… (第 0431c 页)
曰。楖栗未担时。为汝说了也。既而曰。且道说个甚么。
又曰。何不休歇去。执拄杖逐之。其机敏如此。 有需
者。
生莆田陈氏。亦得法于乾公。隐何岩南湖。恳田自食。
学者渐至。随时开导之。部使者陈觉民。闻其名。 (第 0431c 页)
光甫

顶山寺三十年前曾一寄迹规模虽隘而深僻可爱
彼其时寺僧落落四五皆传习应事早出而暮归为
僧司者每 有需
索以奴隶指挥之而大家伻仆或有
过门少有不周遂加呼斥非若待近郭阿兰若也寺
众且安之高尚清脩有所未喻亦莫 (第 0569c 页)
双江而绕
万岫。极称形胜。且砂水回环。基搆弘敞。春秋拜扫可
容数千指。创造于宋大观三年。第十九代住山 有需
禅师内分三圹。左右藏海众灵骨。虚其中以待住持
者。需公未几移居雪峰。遂终于彼。后需之嗣第二十
二代邦 (第 0670b 页)
神都无法超越他的伟
大;连大梵天自己也赞颂著宝髻的品德。


55、他好象一棵如意宝树,把幸运带给所 有需
要的人。他用自己荣耀的浓香充满了整个世界。


56、王中之王记住了圣者的请求,在一个适
当的时候, (第 034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