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不能
克成。梵语菩萨。此云大心众生。潭岂非大心众生耶。
若从此增进。信心不退。善根转深。勇猛精进。顿 悟本
心。即永断生死。一超直入。菩提彼岸。未必不从今日
出门一步。为初地也。伹办肯心。决不相赚。勉之。 (第 0475a 页)
般若光明。本来无物。
但因一念之迷。故日用而不知。但知有此幻妄之假
我。即不知有本来常住法身。即今要 悟本
来法身。即
就日用现前。六根门头起心动念执著我处。当下照
破。本来无我。无我则无人。无人则了无众生。 …… (第 0518a 页)
心中了无一物。本无迷悟。不属圣凡。
又安得种种境界耶。今为迷此本心。故要做工夫。消
磨无明习气耳。若 悟本
心本来无物。本来光明广大
清净湛然。如此任运过时。又岂有甚么工夫可做耶。
今人伹信此心。本来无物。如 (第 0520b 页)
佛所说。诸
佛心地法门。名金刚宝戒。命释迦文佛。展转传化。所
言性戒者。谓了达自性清净。本来无染。顿 悟本
有清
净法身。性自具足。故名为戒。经云若人受佛戒。即入
诸佛位。故释迦四十九年所说者。但传此戒法而巳 …… (第 0536a 页)
永奉蓍龟。

答。为佛弟子。念佛恩难报。唯有替佛传法。为真报恩
者。故古之宏法诸师。有三种不同。一自 悟本
性。妙契
佛心。于佛言教。如从自已胸中流出。四辩无碍。且又
深入教海。波澜浩瀚。如清凉圭峰。天台诸大 (第 0537a 页)
是为心印。达摩东来。直指一心。不立文字。六传至
曹溪。衣钵乃止。以其信心者众矣。六祖得黄梅心印。
悟本
来无一物。遂为的骨子。开法于曹溪。以无说
而说。门人吠声逐块。缉之曰坛经。其所指示。虽般若
一心。心 (第 0605a 页)
人顿尽凡情。立登觉地。即所
谓一呼而醒大梦者。由是观之。则予之一疏。不减临
济德山之棒喝。涂君一触而 悟本
来。即能现八相于
目前。圆三祗于当下。可谓捷疾利根者也。斯则同施
善男女等。即灵山四众之俦。共结佛种 (第 0646b 页)
动。握金刚锋。谁敢轻弄。若肯回光。
狂心顿歇。礼拜归依。诸罪消灭。

*** 五祖那提多迦尊者

悟本
心。如日照夜。示生死梦。光明超越。师法本无。
我心不有。如空合空。舌不出口。

*** 六祖弥迦尊者 (第 0709c 页)
义。又如安命之安。谓自足而不求馀也。因一向
求静不得。杂念纷纷。驰求不息。此心再无一念之安。
而今既 悟本
体。驰求心歇。自性具足。无欠无馀。安安
贴贴。快活自在。此等安閒快活。乃是狂心歇处而得。
故曰静而后 (第 0763b 页)
害。文殊师利。尔从本
巳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
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 悟本
心。如梦如幻。
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
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 …… (第 0030b 页)
。證无所
證。非三昧故。我说三昧。祖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
既不證。非證何證。波罗提闻祖辩㭊。即 悟本
心。礼谢
于祖。忏悔往谬。祖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證之。此国有
魔。非久降之。言巳。忽然不现。至定慧宗 (第 0041b 页)
者。何得言无。师曰。佛之与道。
因心而立。推穷立心。心亦是无。心既是无。即悟二俱
不实。知如梦幻。即 悟本
空。彊立佛道二名。此是二乘
人见解。师乃说无修无作偈曰。见道方修道。不见复
何修。道性如虚空。虚空何 …… (第 0059c 页)
既从心生。恶岂离心
有。善恶是外缘。于心实不有。舍恶归何处。取善令谁
守。伤嗟二见人。攀缘两头走。若 悟本
无心。始悔从前
咎。又有近臣问曰。此身从何而来。百年之后复归何
处。师曰。如人梦时。从何而来。睡觉时 (第 0060a 页)
问。伹有纤毫即是尘。不有时作么生。
师以手掩两目。问。当阳举唱。谁是闻是。师曰。老僧不
患耳聋。问。 悟本
无门。如何得入。师曰。阿谁教汝恁么
问。

**** 金陵奉先深禅师

江南主请开堂。才升座。维那白 (第 0310b 页)
祖乃命之曰。吾已衰朽安可久留。汝当善
护正法眼藏普济群有。听吾偈曰。圣人说
知见。当境无是非。我今 悟本
性。无道亦无
理。不如密多闻偈再启祖曰。法衣宜可传
授。祖曰。此衣为难故假以證明。汝身无难
何假其衣 (第 0520b 页)
。泉
南给事江公创庵小溪延请师居。缁素笃
于道者毕集。未半年发明大事者数十人。
鼎需思岳弥光道谦遵璞 悟本
等。皆在焉。
一日参政李公汉老。闻举庭柏话有省。师
可之及公疾革。作偈寄弥光。有深将法力
荷云门之句 (第 0690b 页)
其师使习毗尼。非其好。弃之游方。至翠微
会。有僧自豫章来。夜语及洞上法席。于是一钵南来。
造新丰。谒 悟本
价禅师。价问。汝名什么。对曰。道膺。价
曰。何不向上更道。对曰。向上即不名道膺。价喜以谓。
类其初见 (第 0503b 页)
落。又六年诣嵩岳受具。遁风骨癯。甚视
瞻凝。远性夷粹语论英发。初谒翠微不契。至临济亦
不契。乃造洞山 悟本
价禅师。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价曰。待洞水逆流即告汝道。遁豁然大悟。研味其旨。
悲欣交集。服勤八年。 (第 0509c 页)
下。曰。师兄何至是也。黄龙叱曰。者俗汉。真不觉拜之。
盖其不动如山类如此。

曹山耽章禅师初辞洞山 悟本。
本曰。吾在云岩先师
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受汝。汝善护持。无
令断绝。遇真法器。方可传委。直 …… (第 0252b 页)
式。不知者以谓苟
然语。如无著所释金刚般若是此意也。洞山安立五
位。道眼明者视其题目十五字排布。则见 悟本老人。
如曰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是也。汾
阳颂曰。五位参寻切要知。纤毫才动即差违。金刚透 …… (第 0253a 页)
五位偏正以标准大法。约
三种渗漏以辨衲子。非意断苟为。皆本佛之遗意。今
丛林闻渗漏之语。往往鼻笑。虽 悟本
复出。安能为哉。

大般若经曰。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
故。古之宗师如临济.德山.赵州. (第 0258a 页)
又曰。洞山悟本禅师见母行乞。佯为不识。母竟死
于路旁。往视之。有米数合。为投大众粥锅中。以荐冥
福。 悟本
独庵寒溪百结最有年。至住新丰巳六十馀。
自岩头.雪峰.钦山三人相寻而至。于是积众几千人。
则母盖不啻 …… (第 0261b 页)
门须要透。
鸟道不堪行。石女霜中织。泥牛火里耕。两头如脱得。
枯木一枝荣是也。

无尽居士尝问予曰。 悟本大师
作五位君臣偈。其正
中来曰。但能莫触当今讳。也胜知朝断舌才。先德之
意虽明妙挟。然知朝断舌。必有本据 …… (第 0269c 页)
则众生非慧命者之众生。
是众生之众生而巳。众生众生者。即非众生。然是乃
所谓众生也。则闻说是法。苟能 悟本
性相。何为不生
信心。以慧命观众生。不见其为有。则云何度众生耶。
曰众生有众生。而众生非有。慧命无众 (第 0271a 页)
来身子犹在床上。虽则通
身汗下。亦不曾移寸步出故乡也。安可以他乡实法
会耶。故曰。念念呼醒梦中人。自 悟本
无生死心。今人
睡熟沉酣。不能自醒。必须眷属亲友。呼之推之。锥之
劄之。伶俐人。一呼便醒。沉重人。再 …… (第 0211b 页)
寺。公宿传舍。
获故经一卷。名十六罗汉因果颂。藏经所未录也。付
诸梓而为序曰。此颂文。一尊者七首。皆 悟本
成佛之
言。予读之。一颂一悟。方知人世有无边圣法。大藏遗
焉。公守吴日。琅琊觉禅师谒之。留数日。赠以 (第 0216b 页)
尚)

心本不生缘合而生心本不死缘散而死似有生死
原无去来于斯会得生顺死安常寂常照世人畏死
者以未 悟本
来无生故也本自无生焉得有死何畏
之有然无生未易卒悟惟当专诚念佛久久念至一
心不乱必得开悟就令不悟而一 (第 0068b 页)
佛四字。尽力挨拶。便是摄心工夫。忽然悟
去。名曰得心。

** 答苏州远心远居士广绶

畏死者。以未 悟本
来无生故也。本自无生。焉得有死。
何畏之有。然无生未易卒悟。今惟当专诚念佛。久久
念至一心不乱。必得 …… (第 0006a 页)
于荔枝。一丛林之閒老汉而巳。子何自而知之。况实
心念佛者。志出娑婆。精求净土。念念如救头然。即其 悟本
性之弥陀。了惟心之极乐。若终身隐而不出。子
亦乌得而知之也。凡上上品生者。皆得悟人也。往生
传不可不 (第 0018b 页)
诸妄想。此相不真。故有轮转。又云。由诸众
生违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必蒙
拯济者。弥陀 悟本。
运同体悲。众生迷强。受诸幻苦。
悲苦相对。感应道交。故楞严云。十方如来怜念众
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 (第 0074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