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积累辛苦中来。如万里还家。入门一步。庆
快平生。回视向之跋涉艰难。閒关险阻。依稀彷佛如
梦中事然。且 大通
十劫。犹不现前。身子发心。中道退
沮。在圣尚尔。况其他乎。是知信向此段大事因缘。能
操久远之志。持毕 (第 0471c 页)
靡閒者。未易臻无二之境也。且
法华以实相为宗。过去之多宝现存。即今之释迦不
灭。常住一心。永劫不昧。 大通
王子之因。直至于今。灯
明授记之缘。法尔现證。由是观之。安有纤毫迁讹之
相耶。试观白毫一光。洞照无碍 (第 0509c 页)
焉。请益老人。因示之曰。此经
乃吾师释迦世尊。特为开示众生。佛之知见。为成佛
真种。故述其往因。谓于 大通
智胜佛时。为十六王子。
得闻此经。展转传持故。凡曾从闻者。必生生世世。共
生一处。以持此经为行故。昔 (第 0527a 页)
拈花。自语而自异。卒无以一
之。由是执筌之徒。认指失月。孰能正之。世尊入灭二
千年矣。自非大师蹶起而 大通
之。窃恐终古晓晓。究
竟了无归宁之日也。是知大师厥功大矣。集吾法之
大成。使释迦复起。功亦无越于此者 (第 0640b 页)
与上足茧公为
弟子。少长。即喜以音声为佛事。调练三业。精修六时。
居常切志向上事。年三十。登坛受具。 大通
法师教化
昌隆。勤事之。多闻法要。隆庆改元。大宗伯举为龙华
住持。师大开法社。延禅讲宗师。集四方学士 (第 0668c 页)
十馀年。法施将满大地。至若知恩报恩。人间几几。藉
令人人如达师者。则 大通
之因地。又不必取于墨劫
之前也。然其遍老之不朽者。赖一语。一语之不朽者。
墨点存焉。观者如此。可谓不 (第 0689a 页)
指当人之觌体。顿见自
心。播扬向上之家风。发明本性。禅道由此兴焉。佛法
因兹备矣。西天四七。般若之道 大通。
东土二三。达摩
之宗始著。自嵩少以浚源。至岭南而衍派。从此道被
寰区。化沾海宇者。皆我曹溪六祖大鉴禅 (第 0755c 页)
色者盲。见见者明。闻声者聋。闻闻者聪。是以全色
全见。尽声尽闻。无不融。声色俱非。见闻无住。此之谓 大通。
众念纷纷不止。无以会真。若以众念止众念。则愈止
愈不止矣。若以一念止众念。则不止而自止矣。吾所 (第 0775a 页)
 恩诏许为僧。以此始末徵之。足见余非无因而来。公
等亦非无因而生斯世。遇斯事也。想昔日当祖道大
盛之时。悟道弟子。三十馀人。公等为洒埽执侍人耳。
不然。何以有缘见我亲近哉。昔世尊于 大通
智胜佛
时。为诸弟子说法华经。毕竟至释迦出世。同出一会 (第 0821a 页)
户。更无风月四山流。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
去也。师曰。𤅬岳峰高长积翠。舒江明月色光晖。问。如
何是 大通
智胜佛。师曰。旷大劫来。未曾壅滞。不是大
通智胜佛是甚么。曰。为甚么佛法不现前。师曰。只为
汝不会。 …… (第 0050b 页)
禅师者

本州贵溪人也。髫年出家。志求见
性。一日参六祖。祖问。汝从何来。欲求何事。师曰。学人
近礼 大通
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至吉
州遇人指迷。令投和尚。伏愿垂慈摄受。祖曰。彼有何 …… (第 0057a 页)
言句。汝试举看。吾与汝證明。师曰。初到彼三月。未蒙
开示。以为法切。故于中夜独入方丈。礼拜哀请。 大通
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
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 (第 0057b 页)
分上卓卓宁
彰。山曰。祇如海上明公秀又作么生。师曰。幻人相逢。
拊掌呵呵。

**** 河中府栖岩山 大通
院存寿禅师

初讲经论。后于石
霜之室忘筌。住后。僧问。如何是和尚得力处。师曰。不
居无理位。岂坐白 …… (第 0127a 页)
坐。藏主曰。何不
看经。僧曰。某甲不识字。主曰。何不问人。僧近前。叉手
鞠躬曰。这个是甚么字。主无对 (大通
本代云。大道不识)

昔有一老宿。住庵。于门上书心字。于窗上书心字。于
壁上书心字(法眼云。门上佛 (第 0139a 页)
即坐。师有偈曰。芭蕉的旨。不挂唇齿。
木童唱和。石人侧耳。

**** 郢州兴阳山清让禅师

僧问。 大通
智胜佛。十劫坐道
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时如何。师曰。其问甚谛
当。曰。既是坐道场。为甚么不得成 (第 0196a 页)
教禅师

僧问。一言合道时如何。
师曰。七颠八倒。曰。学人礼拜。师曰。教休不肯休。直待
雨淋头。问。 大通
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
得成佛道。为甚么不得成佛道。师曰。赤脚骑铁驴。直
至海南居。上堂 …… (第 0244a 页)
扪空追响。终无了
期。直饶向这里倜傥分明。犹是梯山入贡。还有独超
物外者么。良久曰。且莫诈明头。问。 大通
智胜佛。十劫
坐道场。为甚么不得成佛道。师曰。苦杀人。上堂。白云
澹泞。水注沧溟。万法本闲。复有何事 (第 0255b 页)
问。如何是学
人相契处。师曰。方木逗圆孔。问。如何是大寂灭海。师
曰。闹市走马。不触一人。曰。如何是 大通
智胜佛。师曰。
孤轮罢照妙峰顶。汝报巴猿莫断肠。问。如何是作无
间业底人。师曰。猛火然铛煮佛喋。师因 (第 0285a 页)
上堂。从上宗乘。合作么生
提纲。合作么生言论。佛法两字当得么。真如解脱当
得么。虽然如是。细不通风。 大通
车马。若约理化门中。
一言才启。震动乾坤。山河大地。海晏河清。三世诸佛。
说法现前。于此明得。古佛殿 …… (第 0311b 页)
火燄。问。远远投师。乞师一接。师曰。不接。
曰。恁么则虚伸一问。师曰。少逢穿耳客。多遇刻舟人。
问。 大通
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为甚么不得成佛道。师
曰。贪观天上月。失却掌中珠。问。军期急速时如何。师
曰。十 (第 0321a 页)
。慧剑无纤缺。冰
壶彻底清。春风瀫水路。孤月照云明。

*** 慧林本禅师法嗣

**** 东京法云 善本大通
禅师

族董氏。汉仲舒之裔也。大
父琪。父温。皆官于颍。遂为颍人。母无子。祷白衣大士。
乃得师。及长 …… (第 0340c 页)
知见。声播讲席。于止观深有所契。每与禅衲游。尝以
道力扣 大通。
通一日作书寄之。师发缄。睹黑白二圆
相。乃悟。答偈曰。黑相白相。担枷过状。了不了兮。无风
起浪。若问 (第 0346c 页)
未第时。因客谈杨文公.吕微
仲诸名儒。所造精妙。皆由禅学而至也。于是心慕之。
闻宝印楚明禅师道传 大通。
居净慈。即之。请问入道
之要。明曰。此事唯念念不舍。久久纯熟。时节到来。自
然證入。复举赵州柏树子话 (第 0428b 页)
 (二十八)诏康法藏为僧 (二十九)诏嵩山惠安
禅师 (三十)义净三藏自西土回 (三十一)
僧钱铸佛像(论) (三十二)诏贤首法藏讲新
经 (三十三)铸像成百僚礼祀

(三十四)中宗 (三十五)房融润文译楞严 (三十六)
诏六祖不起 (三十七) 大通
神秀禅师(张说作记) (三
十八)
神僧万回法云公(论) (三十九)诏僧道齐
行并集 (四十)安国师卒 …… (第 0480c 页)
 (二十八)黄龙祖心禅师

(二十九)徽宗 (三十)御制续灯录序 (三十一)蕲州
五祖法演禅师 (三十二)法云 善本禅师 (三
十三)
蔡京食鹑感梦 (三十四)大树惠持入定
 (三十五)帝幸玉清昭阳宫 (三十六)女真叛辽
 (三十七)(第 0482b 页)
。由高而名盖江淮寺塔之始。

(庚寅) 改和平。是年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亦
云支谶。至洛阳。少时习语 大通
华言。遂译
经。至中平年凡二十一部。六十三卷。永兴
元年桓帝于宫中铸黄金浮图老子像。覆
以百宝华盖。 (第 0509c 页)
化而求宗。求宗不由于顺化。是以引历代
君王。使同之佛教。令体极之至以权君统。
此雅论之所托。自必于 大通
者也。求之实
当。理则不然。何者夫禀气极于一生。生尽
则消液而同无。神虽妙物。固是阴阳之化
耳。既化 …… (第 0531c 页)
分。定于形初虽灵钧差运。犹不能变性之
自然。况降兹已还乎。验之于理则微言而
有徵。校之以事可无惑于 大通。
论成。后有
退居之宾。步朗月而宵游。相与共集法堂。
因而问曰敬寻雅论大归可见。殆无所间。
一日试重研 (第 053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