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般若部類
佛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祗劫
又云彼佛至般泥洹时观世音菩萨乃当作佛既当
入灭即是有量(此二句即经文以设难) 释先
德云藏通补处(藏通教所说补处菩萨)彰佛有量别圆
补处显佛无量(此明上显佛无量义)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更 …… (第 0816c 页)
乃至不闻二乘名何况有实(请西方乃大乘善根之境界并无二乘可讥刺之名)是诸经
中皆言国土声闻不可称量何故 释先
德云二乘生
者皆是临终回小向大以习小功深闻佛所说及风
柯水响皆演小故暂證小果渐次增进至菩萨位非
是住 (第 0817b 页)
 台州万年心闻昙贲禅师 高丽国坦然国师
 庆元府天童慈航了朴禅师
 临安府龙华无住本禅师
  (常州无锡华藏 退庵先
禅师)
   (机语未见)
  道场普明慧琳禅师法嗣二人(一人见录)
 临江军东山吉禅师 (第 0282c 页)
颂初一句。初二句指前显后。总答
徵问。此谓下二句。总释颂相。菩提涅槃二转依果。
无漏界摄。诸漏下。转 释先
释无漏。诸漏永尽者。二
障名漏。此即离相应缚义。非漏随增者。此即显离
所缘缚义。性净。简异二乘无学。 (第 0291b 页)
上。文即顺矣。馀如次释。

释曰下二引释文。此亦论文。今疏随引便为
解释。初标也。而世间下徵譬。如下 释先
喻。如
是下法合奢摩他。此云止也。软滑者。非粗恶
过失故则戒如器水如定。戒能资定故。以譬
之。过失者 (第 0394a 页)
遁庵演(七板)
* 竹原元(四板)
* 蒙庵岳(三板)
* 石庵玿(六板) 退庵先(六板)
混源密(五板)
* 空叟印(四板)
* 木庵永(五板)
* 柏堂雅(五板) …… (第 0344b 页)
堂行(一十板)
* 竹庵圭(八板)
* 晦庵光(三板)
* 别峰印(一十三板) 退庵
(一十板)
* 东山空(七板)
* 广鉴瑛(九板)
* 水庵一(三板)
* 别峰 …… (第 0344c 页)
尚语(三板) 同 (古星五九至六一)
* 石庵玿和尚语(六板) 同 (古星六二至六七) 退庵
先和尚语(六板) 同 (古星六八至七三)
* 混源密和尚语(五板) 同 (古星七四至七八) …… (第 0346a 页)
(三板) 同 (古辰十九至廿一)
* 别峰印禅师语(十三板) 同 (古辰廿二至卅四) 退庵
奇禅师语(十板) 同 (古辰卅五至四四)
* 东山空和尚语(七板) 同 (古辰四五至五一) (第 0346a 页)
佛照光
* 谁庵演
* 遁庵演
* 竹原元
* 蒙庵岳
* 石庵玿 退庵先
混源密
* 空叟印
* 木庵永
* 柏堂雅
* 第六集 辰

* 雪 (第 0347c 页)
竹庵圭
* 晦庵光
* 别峰印 退庵

* 东山空
* 广鉴瑛
* 水庵一
* 别峰云
* 或庵体

目录(终) (第 0347c 页)

毕竟功归何所。苏岩居士还相委悉么。黄卷何须更
遮眼。灵龟此去伴长生。以拂子击禅床。


* 华藏 退庵先
和尚语    嗣育王无示

师在福州大乘。受信州章法请。辞众上堂云。有去有 (第 0484a 页)
半卷月灯三昧经(拜观同上)

前本高齐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一名
大方等大集月灯经。后本刘宋沙门 释先公
译。
即前本中说六度各有十功德也。
佛在灵山。月
光问法。佛言一法速得菩提。谓于众生。起平等
心救护 (第 0887a 页)
阿声则无有可说者即如俄若拿那摩五字即当大
空之点又是离阿之音何关阿字而言一切言音皆
从此字为首等耶今 释先
纵上文俄若拿那摩虽云
离阿声夺云然阿有内外二种之声其俄等五字于
阿字外声虽无而不得离于喉中内声之阿字 (第 0640c 页)
下正示倒见之由
于此圆扰动元中起计度者佛断云此人坠入二
无因论二无因者谓本末无因也上句总标一者
下别 释先
明本无因义本无因者指行阴初起处
为万类之本以八万劫外冥无所见故计本无因
也何以下徵释谓此人既得行阴生 (第 0871a 页)
平等无戏论三昧。

*
月灯三昧经(半卷) 慕
刘宋沙门 释先公

即上经中六度等各十功德。
*
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卷) (南诗北景) (出六根聚经中)
隋外 (第 0818b 页)
得名别也或可此科总以
六释钳定一题前得名即离释后释名即合释梵云
杀贷三摩娑此云六合以义加之应云六离合 释先
离后合离之解义合以结名故若一义为名理同自
体即不作释以不能离合故故十住钞云西方释名
有其六种一依主二 (第 0407c 页)
卷字望上八字
为能依所依对卷为所依八字为能依四疏之一
字望上七字为能释所释对二解释者亦二先解
义后六 释先
解义者经题七字如上所释疏者疏
也决也开也通也谓经中义理深奥之处疏以疏
明经旨决择疑惑开而显之通而达之 …… (第 0091a 页)
对辩三义类分别四六释料拣且
初略解名义者所科八字如前巳解能科五字者
卷第一三字义不异前科文二字今当略 释先

科字后释文字且释科字有其二义一依义训二
依字形依义训者诸说不同今略显示一云科者
分齐义令文及义有 (第 0091c 页)
谓佛教说空劫对成住坏一向是空非真空妙有之空也道之为物至妙虚通不属空有若以空为
道非真道也老氏下纵夺会 释先
夺以显异详老氏意未必定指空劫为虚无但彼先天地生及道生一
等语似当其时恐后人不了便指空劫遂成执著故曰迷 (第 0756b 页)
重无尽情与无情普皆平
等难思妙境于时现矣。


* 一真空观前二句八门各有十字标三字徵二十字 释先
结释后结标若改色字为十法界字则法法即真。

* 一会色归空

* 一实色不即断空 (第 0528a 页)
胜德论中二释一案文释谓大法界故
名胜此经释经中大字也一切佛根本故名胜此释
经中广字法界字后别释二开义 释先
标四名显体
无异但随法相说此四义即为四别一释大谓一切
法是法也法尔是界也界是真性故云法尔下皆准
此二 (第 0541c 页)
非除界不具六相也故云六相缘起大
师立意亦然但文小异耳。】

「初列名者至不移动故。」

【释曰列名略 释先
须总识其相列名是论文为论
中释义随经义门难见是故大师约通义略释言 (第 0255b 页)
二雌责彼违经。

今言下明今 释先
横约理事解义。

生死(至)亦尔者生死是无常涅槃是常住生死即涅
槃无常即常故云生死具常无常也故下经云 (第 0458c 页)
待德王方明奖
劝。

研其遗文者谓研覈诸师所遗疏义如向所破皆不
与经旨契会故引而駮之。

今依下明今 释先
依文定义五行云修在因明矣此
语地前十事云得得即是證在果明也此语登地。 (第 0539a 页)
界中唯有一
乘法无二亦无三唯一佛乘及此经会五乘归一
乘即唯一非大若例一以释大此大是一家之大
仍例为二 释先
明果一家之大次明因一家之大
可见。
○六辨体。

【疏】若论乘体善有二种一报善二习善报善虽有
脱重令 (第 094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