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苏人拥道遮留。又以
净慈坚请。移文谕道俗曰。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
敢久占。道俗始从。元丰五年。 神宗皇帝
下诏。辟相国
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召师为慧林第一祖。既至。
上遣使问劳。阅三日。传旨就寺之三门为士 …… (第 0334b 页)
大悟。直诣方丈。陈其所證。怀曰。汝真法器。吾宗
异日在汝行矣。初住龙舒四面。后诏居长芦法云为
鼻祖。 神宗皇帝
上仙。宣就神御前说法。赐圆通。号。僧
问。不离生死而得涅槃。不出魔界而入佛界。此理如
何。师曰。赤土 (第 0335a 页)
 (二十八)慈明楚圆禅师 (二十九)杨岐方会禅
师 (三十)言法华 (三十一)李觏留意佛书 (三十
二)
浮山法远禅师 (三十三)诏怀琏禅师住

净因 (三十四)雪窦重显禅师 (三十五)华严道
隆禅师 (三十六)达观昙颖禅师 (三十七)天衣
义怀禅师 (三十八)欧阳脩问临终事 (三十九)
天钵重元禅师

(四十)英宗(四十一)云峰文悦禅师(四十二)诏赐
民间寺额

第十九卷

(一) 宋神宗(二)
圆通居讷禅师(三)明教契嵩禅
(四)白云守端禅师(五)华亭惠辨都师(六)
吉州庆间禅师(七)舒州义 (第 0482b 页)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九

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
住持华亭念常集

(一 戊申)  神宗顼(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曹太后之甥也。幼与英宗同鞠后所。后为英宗配。生帝。自
颖王为太子寻即位。三十八岁崩于福宁殿。葬永裕陵)
改年熙宁(是年地动非常)
国咸雍四年(是年金主阿骨打生)

知谏院钱公辅言。遇岁饥。河决粥祠部以 …… (第 0668b 页)
来大圆镜智菩萨之幻三昧乎。学者
当自消息之。毋虚名所劫持也。

(十 乙丑) 程颢明道先生门人谥也。 神宗
素闻其
名数召见。一日因与安石论事不合。安石
曰。公之学如上壁。言难行也。颢曰。参政
之学如捉风。李 …… (第 0671a 页)
狂。惜哉。穷性理之说。既至
于此而胸中犹有此物。真病至于膏肓者
也。夫吁。

(十二 丙寅) 哲宗煦 (神宗
第六子。初为延安郡王。 (第 0671c 页)
神宗
大渐。立为太子。尝羸疾。恶臣下仰视者。转
杀之。非仁君也。十岁即位。太后高氏临朝。九年后归政。二十五 …… (第 0671c 页)
自己乎。秀曰。当局者迷。一众服其荷法心
也。冀国大长公主。建法云寺成。有诏秀为
开山第一祖。开堂日。 神宗
遣中使降香并
磨衲。仍传圣语。表朕亲至之礼。皇弟荆王
致敬座下。士大夫日夕问道。时司马光
方登庸。以 …… (第 0674a 页)

法之日。英宗遣中使降香赐紫方袍徽号。
京师四方都会有万好恶。贵人达官日门
填。臻一日之慈圣上仙。 神宗
召至庆寿宫
赐对甚喜。设高广座恣人问答。左右上下
咸叹希有。欢动宫殿。赐与甚厚。 (第 0675c 页)
神宗

佛法之微。悯名相之弊。始即相国为惠林
智海二刹。其命立僧必自臻择之。宿老皆
从风而靡。 (第 0675c 页)
神宗
上仙。被诏而福宁殿说法。
诏道臻素有德行可赐号净照禅师。元祐 …… (第 0675c 页)
。移文喻道俗曰。借师三年。为
此邦植福。不敢久古。本啧啧曰。谁不欲
作福。众识其意。听赴之。元丰五年 神宗皇
帝辟相国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六。中
贵梁从政董其事。驿召师主惠林。既至。上
遣使问劳。三日传旨就寺 …… (第 0677b 页)
馀年。以元符三年十
一月十六日中夜而殁。阅世七十有六。坐
夏五十有五。

(二十九 辛巳) 徽宗佶立 (神宗
第十三子。初封端王。太后向氏召宰执议立端王。丞相章惇
曰。端王浪子耳。曾布长望见王在廉下叱曰。听太后 …… (第 0678b 页)
寓。太宗阐秘义于敷天。章圣传
灯于景德。永昭广灯于天圣。皆宏畅真风
协助神化。以成无为之治者也。于皇 神考
尤向空宗。元丰三年诏于大相国寺创二
禅。辟惠林于东序。建智海于西庑。壬戌
之岁以越国大长公主及集庆军 …… (第 0678c 页)
中国。乞放归田里。复士农之业。德
士之称。有死不敢奉诏。不纳。翌日遂伏宣
德门奏疏曰。(臣)永道幸生 神考
潜封之地。
遭际陛下御宇之时。三教鼎兴万方无事。
(臣)因弃士农之业。削发披缁讲授佛书。助
扬圣时无 …… (第 0683c 页)
教序。真宗皇帝。制法音集崇释氏
论。仁宗皇帝。躬览藏经撰写天竺字。日与
大觉师怀琏赓歌质问心法。英祖 神考

体守文。哲宗皇帝。在储宫日。 (第 0684a 页)
神考
不豫。
时读佛经祈圣躬永命。使吾佛之道有一
不出于正。则曷足以致历代帝王之崇奉
哉。虽遭前代之三废。 (第 0684a 页)
院。昌国志云。梁贞明二年始建寺也。 宋神宗
元丰三年。遣使王舜封往三韩。舟抵洞。黑风
骤起龟负舟。舜封祷之。菩萨现相舟稳还朝。
以闻朝廷。颁金帛 (第 0853b 页)
。太宗阐秘义于敷
天。章圣传灯于景德。永昭广灯于天圣。皆宏
畅真风协助神化。以成无为之治者也。于皇 神考
尤向空宗。元丰三年。诏于大相国寺创
二大禅刹。辟慧林于东序。建智海于西庑。壬
戌之岁。以越国大长公主 (第 0880b 页)
津。既辞去。本送之登舟。语笑中载而归。以慰苏人之
思。于是归本于穹窿山福臻院。时年六十三矣。未几
  神宗皇帝。
辟相国寺六十有四院为八。禅二律六。
以中贵人梁从政。董其事。驿召本主慧林。既至。遣使
问劳三日 诏演 (第 0521c 页)
法于寺之门。万众拜瞻。法会殊胜。
以为弥勒从天而降人间也。翌日召对 延和殿。有
司使习仪而后引。既对山呼罢。登殿赐坐。即就坐盘
足跏趺。侍卫惊相顾。本自若也。赐茶至。举盏长吸。又
荡撼之 上问受业何寺。对曰承天永安 上喜其
真喻。以方兴禅宗。宜善开导之旨。既退 上目送之。
谓左右曰。真福慧僧也。及上元日 车驾幸相国寺。
止禅众无出迎。师奉承 睿奖。阐扬佛事。都邑四方。
人以大信  神宗
登遐。召本入福宁殿说法。左右以
本尝为 先帝所礼敬。见之呜咽。不自胜 哲宗加
号禅师。皇叔荆王亲赍敕 (第 0521c 页)
根本大
智。圭峰之言非是。舒王大悦。称赏者累日。施其第为
寺。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舒王以师道行。闻  神考。
诏赐号真净。未几厌烦阓。还高安。庵于九峰之下。名
曰投老。学者自远而至。六年而移住归宗。又二年。张 (第 0538b 页)
。秀曰。当局者迷。然一众
服其荷法心也。冀国大长公主。造法云寺成。有 诏
秀为开山第一祖。开堂之日  神宗皇帝。
遣中使。降
香并磨衲。仍传 圣语。表朕亲至之礼。皇弟荆王。致
敬座下。云门宗风。自是兴于西北。士大夫 (第 0543c 页)
慈。继圆照之后。食堂日千
馀口。仰给于檀施。而供养庄严之盛。游者疑在诸天
(或云西天)。时号大小本  神考(或作哲宗)
闻其名。有诏住上都法
云寺赐。号大通禅师。又继圆通之后。本玉立孤峻。俨
临清(或云千众)众。如万山环 …… (第 0549b 页)
正。宣竟以是遭逐。杨次公曰。牵
牛蹊人之田。而夺之牛也。元不恤。元尝游京师。谒曹
王。王以其名。奏之 神考。
赐磨衲。号佛印。东坡滑稽于
翰墨。戏为之赞。世喜传。故并记之。

赞曰。佛印种性从横。慧辨敏速。如新 (第 0551c 页)
旨要。晓
然可以发人之昧昧。故私识之。

大本禅师被诏住大相国寺慧林禅院。将引对。有司
使习仪累日。 神宗皇帝
御便殿见之。师既见。但山呼。
即趍登殿赐坐。即就榻槃足作加趺。侍卫惊相顾。师
自如也。赐茶至。举盏长 (第 0274b 页)
法。师久而开悟。性喜
寝。鼻息齁齁。闻者厌之。白于衣。衣曰。此子。吾家精进
幢也。汝辈他日当依赖之。 宋神宗
最重师。尝召对。师
翛然自如。无所加损。出都日。王公贵人送者。车骑相
属。师诲之曰。岁月不可把玩。老 (第 0214c 页)
 难分石玉」
#+END_VERSE


巧说不会。应时节吃碗汤茶。又何曾雨解吹砂。风
能拔木。

** 大通本禅师

师讳善本。嗣圆照。颖人。董仲舒之后。弱冠博极群书。
无仕宦意。往京师试经得度。参圆照于瑞光。悟旨。出
世双林。次住净慈。 神考
闻其名。有诏住上都慧林。赐
大通号。

上堂曰。上不见天。下不见地畐。塞虚空。无处
回避。为君明破即 (第 0615a 页)
师塔
曰太平兴国之塔。

宋仁宗皇帝,天圣十年迎师真身及衣钵入
大内供养,加谥大鉴真空普觉禅师。 宋神宗皇帝,
加谥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
具见晏元献公碑记。

** 赐谥大鉴禅师碑(柳宗元撰)

扶风公廉,问岭 (第 0363b 页)
然。志慕空宗。出家圆具。感悟夙习。即遍参寻。投
机于开先。出为宗匠。九坐道场。四众倾向。名动朝野。 宋神宗。
赐高丽磨衲金钵。以旌师德 上堂。僧问。如
何是佛。师曰。木头雕不就。曰恁么则皆是虚妄也。师
曰。梵音 …… (第 0005a 页)
道俗曰。借师三年。为此邦值福。不敢久占。道俗始从。
元丰壬戌。 神宗
诏辟相国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
召师为慧林第一祖。既至。上遣使问劳。阅三日传旨。
就寺之三门。为士 …… (第 0009b 页)
初住龙舒四面。后诏居长芦法云为鼻祖。 宋神宗

仙。宣就神御前说法。赐圆通号 僧问。不离生死。而
得涅槃。不出魔界。而入佛界。此理如何。师曰。赤 (第 0010a 页)
庆未期年。钟陵太守王公诏。请居龙
泉。不逾年以病求去。庐陵道俗。舟载而归。居隆庆之
东堂。事之益笃。 宋神宗
元礼辛酉三月七日。将示寂。
遗偈曰。露质浮世。奄质浮灭。五十三岁。六七八月。南
岳天台。松风涧云。珍 (第 0039a 页)
苏人拥道遮留。又以净慈
坚请。移文谕道俗曰。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敢久
占。道俗始从。元丰五年。  神宗皇帝
下诏。辟相国寺
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驿 召师为慧林第一祖。既
至。 上遣使问劳。阅三日。传 宣就寺 …… (第 0307a 页)
延和殿。 赐坐。师即盘足加
趺。拟仆。 上亟令近臣益以锦座二只(事见师行实及无为居士
杨杰真赞)
。  神宗
登遐。 命入福宁殿说法。以老乞归林
下。得 旨任便云游。州郡不得抑令住持。击鼓辞众。
说偈曰。本是无 …… (第 0307a 页)
。宜自护持。辞谒
诸名宿。皆蒙印可。丞相韩公缜慕师道望。请开法于
西京之少林。未几。大洪革律为禅。  神宗
亲洒宸翰。
改 赐今额。 诏师居之。 上堂曰。五五二十五。案
山雷。主山雨。明眼衲僧莫教错举。 上堂 (第 0310a 页)
师择居。苏人拥道遮留又以净慈坚请。
移文谕。道俗曰。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敢
久占。道俗始从。元丰五年 神宗皇帝
下诏辟
相国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召师为慧林
第一祖。既至上遣使问劳。阅三日传旨。就寺
之三门为士民 …… (第 0512a 页)
忽大悟。直诣方丈陈其所證。怀曰。汝真法
器。吾宗异日在汝行矣。初住龙舒四面。后诏
居长芦法云为鼻祖。 神宗皇帝
上仙。宣就神
御前说法。赐圆通号。僧问。不离生死而得涅
槃。不出魔界而入佛界。此理如何。师曰。赤土 (第 0512c 页)
敢久占。道俗始从。元丰五年。 神宗皇帝
下诏。辟相国
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召师为慧林第一祖。既至
上遣使问劳。阅三日传旨。就寺之三门为士民 …… (第 0140a 页)
忽大悟。直诣方丈陈其所證。怀曰。汝真法器。吾宗
异日在汝行矣。初住龙舒四面。后诏居长芦法云为
鼻祖。 神宗皇帝
上仙。宣就神御前说法。赐圆通号。僧 (第 0140b 页)
。尚有
本色钳锤承当未易。所谓过得荆棘林是好手。此时
幸勿谓老天然返面无情也。珍重珍重。

** 复 英文
学目青

公聪慧人。当世界乱离。感梦幻之非。久不肯与无识
之辈终于沈迷。又得良友。见闻交洽。知定有不 (第 0181a 页)
次若震杨秀才原韵

#+BEGIN_VERSE
「 秀拔群儒世上 英文
章自是出天真词华已吐珠玑润笔气光腾锦绣春江上烹猪逢内翰山中夺笏遇宗臣传镫细看前朝事此事何人得意新」 (第 048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