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五百三十九年。定王二十四年楚惠灭之)

曹叔振铎(文王第六子。武王弟。封之于曹。今济阳定陶县也。至 伯阳。
好田弋。怠政而
亡。后曹伯背晋于宋。自振铎下。太伯仲君宫伯孝伯夷伯幽公戴伯惠伯顾伯穆公桓庄僖昭共
(第 0494a 页)
宣成武平悼襄隐靖 伯阳。
二十六世。六百四十五年。敬王三十三年。为宋景公灭之也)

蔡叔度(文王第五子。武王弟。克殷后。封叔 (第 0494a 页)
必在丹延」
#+END_VERSE


** 寿贵庵监院

#+BEGIN_VERSE
「 须眉半类 伯阳
皤万行完全智慧多大起伽蓝光祖道弘开保社福檀那楼台棋布天人仰戒德风飙少老歌花甲愿增无尽限从渠长住在娑婆 (第 0435b 页)
终成废物有何用处不见仲尼道仁者先难而后获 伯阳
曰多易必多难从上圣人无不教人从难处做
起果负真诚自然忘其难而致其易若图其易而舍
其难未见有生成弥勒自 (第 0939a 页)
宰官菩萨以文
章翻译佛语。又数百年。当有肉身比丘。以吾教释此经)
其疏四十二章经云。
佛教东传。与仲尼 伯阳
之说为三。然孔老
之训。谈性命未极于唯心。言报应未臻
于三世。至于治天下安国家不可一日
无也。至若释 …… (第 0205a 页)
已。考善恶报应悉我自业。非止言上帝无
常天网恢恢而已。有以见仲尼 伯阳。
虽广
大悉备。其于齐神明研至理者。略指其
趣耳。大畅其妙者。则存乎释氏之教欤。又
曰。复性有浅深。言 (第 0205b 页)
率其化复其性。蹈乎大方安乎秘藏者。
可胜言哉。逮乎后汉其道东传。时君仰其
神。元元陶其训。乃与仲尼 伯阳
之说三焉。
原夫仲尼之为训也。扬唐虞三王之道。尊
仁而尚义。俾复其王而企于帝也。 (第 0446c 页)
伯阳

为训也。扬三王朴略之道。而绝圣弃智。
俾复其皇而企于结绳也。矧兹二者。谈性
命则未极于唯心乎。言 …… (第 0446c 页)
。非止言其太极生两仪玄牝为天地根
而已。考善恶报应悉我自业焉。非止言其
上帝无常天网恢恢而已。有以见 伯阳
仲尼。
虽欲谓之广大悉备。至于济神明研至
理者。略指其趣耳。大畅其妙者。则存乎
释尊之训欤。其可教乎 …… (第 0447a 页)
孔老。其亦至矣。
请扬搉而陈之。夫秦火六经汉兴杂霸。民
浇俗漓。争夺方炽。礼让寖微。则仲尼之仁义。 伯阳
之道德。或几乎息矣。赖我浮图之为
训也。既以三世报应制其事。复明一心空
寂穷其理。民有闻报应之说者。 …… (第 0447a 页)
(利于民则仲尼 伯阳
之道。不远而复矣。故曰为利于上下救弊于孔老焉。洎乎时君好之失其旨方袍事之违
其道)
以斯而失其旨则节制 (第 0447b 页)
可恸者非 伯阳
之始谓为人也盖重其知已也昔钟
期没而伯牙之弦绝憾无知音也子皮亡而郑侨之
哭哀痛无知已也先生与余为知已 (第 0257a 页)
与治
天之道相若则老子所述乃治天之教也是以兼有
养生之言使有国者依而行之足以反古还淳渐革
华伪者也且 伯阳
仕周而仲尼在鲁则声闻相接亦
巳久矣至于问礼又亲炙焉伯阳著书虽为关尹而
发而其放言岂专为尹喜者哉使其非 (第 0327b 页)
分之后。清者为天。浊者为地。三圣人强出
头来。割裂虚空。分疆立界。各说异端。仲尼则曰吾道
一以贯之。 伯阳
则曰道可道非常道。瞿昙则曰正直
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从此葛藤蔓延。惑乱天下。后世
晚生小子未有了日。总 (第 0706a 页)
教。故幽明无间。仲尼以人道设教。故
彼此有殊。由性命言之。幽明不得不通。由形迹论之。
彼此不得不分。 伯阳
清净无为。几乎声闻四谛之作。 (第 0539c 页)
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
无所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方。此法说
也。

校量中。言初步者。 伯阳。
云千里之行。始于发足。合抱
之本。始于毫末。今言万里。乃趣举尔三劫。即三阿僧
祇劫。此翻无数时分。所 (第 0443b 页)
传。

府君讳存惠。字察远。其先著姓。殷王武丁之
派。陇西 伯阳
之苗。谱谍颇明略而言矣。而乃
指树命氏射□留芳。白马东来。青牛西去。因
化胡国以留子孙。至□今为燉煌 (第 1320b 页)
二教之浅近。会一乘之渊缊。故其论旨皆用佛祖
之言。儒道之语以成。文体非夫学深通古。洞仲尼之
垂范。究 伯阳
之立言者。则罔措其怀矣。不尔则何以
后叶孙谋。比肩继踵而传授道德耶(源)。畴昔尝读圆
觉疏钞之广者。 (第 071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