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論集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二释通题二。初约 法常
释。

【疏】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三世不易。

【钞】 (第 0564c 页)
法常
之释。乃依观经疏转释。又依妙宗钞。谓儒
经讲解。有兹二训。万代轨则。故训法也。百王不易。
故训常也。 (第 0564c 页)
。及与众生空。而常
修净土。教化诸群生。又云。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
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诸佛说 法常
依二谛。不坏
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
可得即真无生。此谓心净即佛土净。愚者为生 (第 0676b 页)
诸佛国及与众生
空而常脩净土教化诸群生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
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诸佛说 法常
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
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
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闻 (第 0412b 页)
用相应。】

「复次染法从无始巳来熏习不断乃至得佛后则有
断净法熏习则无有断尽于未来此义云何以真如 法常
熏习故妄心则灭法身显现起用熏习故无有
断。」

【此总简别染净熏习之义以显妄法可断而净相
常住也此染 (第 0386c 页)
碍。譬如极微。由于极微所成立 法常
性不遣。彼立极
微是常性故。能成立法无质碍无。」

【真异喻者。必无同法宗因。于同宗因有一不遣。则 (第 0929a 页)
法喻有五种也。】

「似异法中。所立不遣者。且如有言。诸无常者见彼质
碍。譬如极微。由于极微。所成立 法常
性不遣。彼立极
微是常性故。能成立法无质碍无。」

【凡立异喻。本为反显同法。故欲以无常反显常宗。 (第 0948b 页)
打杀洎合道得一半检点将来
亦是平地吃交若是海幢门下秉拂上座则不然蓦
拈拄杖子云拄杖子与露柱相见正说此 法常
说炽
然说无间歇说释迦老子被他穿郤鼻孔跛脚阿师
被他打折驴腰且道秉拂上座拄杖子有甚么长处
良久云好手 (第 0254b 页)
别上强起分张。捲亦由我。舒亦由
我。是我屋里事。须是屋里人方能举措如意。所以法
华云。无上两足尊。知 法常
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 (第 0135b 页)
。朕出自边戎。
忝居诸夏。至于飨祀应从本俗佛是戎神应所兼奉
其夷赵百姓有乐事佛者。持听之。澄尝遣弟子 法常
北至襄国。常弟法佐自襄国来。相遇于梁台城下。对
车夜谈。及澄佐归。澄笑曰。乃与 (第 0325a 页)
法常
对车说汝师耶。
先民有言。不曰。敬乎幽而不改。不曰慎乎独而不怠。
幽独者敬慎之本。汝不识乎。佐愕然愧 (第 0325a 页)
法常
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
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云云是无性即性空也
缘起即缘会也一乘即实相也法住法位即 (第 0652b 页)
(铠曰。具如珠具宝。即理具三千。变如珠雨。宝即事造三千。仙言恐非祖意。)师不契。因
扫地诵法华。至知 法常
无性。佛种从缘起意遂豁然。
言于仙。仙曰。且喜大事判然。法华止观此为喉襟。汝
能省知。诚造微入妙也。 (第 0342c 页)

若是。谓之信史。未信也。

** 北齐(都邺)

*** 文宣(高洋受东魏禅)

天保元年。诏高 僧法常
入内讲涅槃经。拜
为国师(国师始此)○法师昙延。长九尺六寸。帝每
召入问道。会周使周弘正来聘。大臣举 (第 0356c 页)
麻谷宝彻禅师。一日随祖行次。问。如何是大涅槃。祖
云。急。彻云。急个什么。祖云。看水。

大梅山 法常禅师。
初参祖。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
佛。常即大悟。后居大梅山。祖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
问云。和尚见马 (第 0004a 页)
南院惠颙禅师。南岳下七世也。

白丁
地名。地多小人。风穴隐匿数年。未知孰是。

大梅
明州大梅山 法常禅师。
襄阳郑氏子。嗣马
祖。后隐居于大梅。

悠悠
优也。寻常游行之人。


音移。慢也。欺也。

(第 0516a 页)
说也。守之者。非时不说。必时至乃说。护之者。非
机不传。必机熟乃传。是知三世如来。守此护此。务
令此 法常
住。无有坏灭。法华弥陀等经。咸称诸佛
护念者。亦斯意耳。必言此者。为令现会菩萨。于是
经起欣乐心故。 (第 0767a 页)
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实相者离虚妄也生死涅槃俱寂灭故无生忍者
忍是印可决定之义證得诸 法常
住名无生忍以
位对之圆教初住(私注)
二受旨。】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第 0456a 页)
笑。为众所轻者,犯重垢罪。若是宿习忘误
作者,犯轻垢罪。不犯者,觉是非 法常
欲制之,
若外人瞋恚欲调伏故,若人苦恼为令释故,
若欲摄取戏笑故,若二人共诤为和合故,是
名不犯。 (第 1118a 页)
问:『汝何故此中住?』答言:『更无别房。诸比丘不
听共宿。』佛即将入房。后日集诸比丘告曰:『出
家人 法常
应慈心。从今以后,沙弥听共大比
丘二宿。至三夜若无去处,比丘不应睡卧,
当结加趺坐至明相现。若第四日 (第 0824a 页)
生处不加其功而得悟法;七念所生处诸根
完具;八念值佛世尊出现于世;九念所生处
常得说正法;十念愿所说 法常
得久住;十一
念愿法久住得随顺修行;十二念常得怜悯
诸众生心故。得此十二念具足,必得圣法,是
名故说 (第 0832b 页)
。如是世谛有无差别。故与第一
义谛不一。有无不成。故与第一义谛不二。如经无佛
有佛法界二相故不一。诸 法常
清净故不二故。佛不
出世之时。有无分齐不乱。若佛出世之时。有无如本
无乱。不由佛出照无二故。有无分界 (第 0248c 页)
生其差别。是故
先言无佛。然后言有佛也。言诸 法常
清净者。谓随言
相皆不成就。故与无相而不二也。第三因缘二谛门
者。诸佛巳出三界诸行。而赴机缘。还入六 (第 024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