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慧琼” 相关资源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密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恶报。还自受之。是空之不可执也明矣。二执既破。方
能随顺佛语。发大菩提。与此众生。同生极乐。

释正宗
分者。自世尊放眉间光。讫诸天发无上道
心。名 (第 0449a 页)
正宗
分。世尊眉间放光。现诸净土。令韦提希自
择者。盖诸佛国土。清净光明。无踰极乐。肉眼亲见。信
乐倍深。 (第 0449a 页)
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
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
伽。人非人等也。

△次 释正宗
二。初总判三科。

○二 (第 0571b 页)
正宗
分三。初依正庄严。二修證行法。三诸佛
称赞。

△二依经释义二。初分科。

○就初为二。初总示。二别 (第 0571b 页)
 德贵禅师 修通禅师
 广载禅师 文琮禅师
 真旺禅师 思明禅师
 寿山禅师 文贤禅师
 行学禅师  正宗禅师
 法顺禅师 荣金禅师
 祥宁禅师 净嵩禅师
 行明禅师 真聪禅师
 寿能禅师 普哲禅师
 圆果禅师  (第 0405a 页)
何。如来定慧。究
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阿难谛听。今为汝说。对
曰。唯然。愿乐欲闻。」

【三。 释正宗
者。自此至第三十三分。总名 (第 0123c 页)
正宗
分。将
开殊胜法门。特示显耀。复明如来出世之因。起教
之本。为令闻者生希有想。生难遭想。断疑起信故。 (第 0123c 页)
于迷中所说十二类生界趣未
周恐妨地位故且存略至说位毕问名之后阿难重
问地狱人天等道于是如来广谈七趣盖 释正宗

馀疑耳故知此下合入流通其义一也复次前解行
位文皆因阿难请问而答洎辨魔境文相孤起验乎
当机事竟故庆 …… (第 0770c 页)
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岂非将罢是正
说之终再来是流通之始其义三也又下文欲辨魔
事佛自结云吾今巳说真修行法若 正宗
未讫何名
巳说乎其义四也又辨魔中具有付嘱宣传之语如
色阴末云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 …… (第 0770c 页)
五阴节节付嘱其旨惟勤
诸经流通岂过于此其义五也问孤山准天台止观
所说魔事皆是正修所发之境例今魔事合是 正宗
予既祖于天台而违于止观无乃不可乎答夫流名
下注通名不壅使正法之水从今以注当也此经魔
事正被于当令持法 …… (第 0771a 页)
汝等下如来示诲分
二一结前生后二兴慈演说初又二一结前行法。


经吾今巳说真修行法此应二义一者通指 正宗

解行位三科俱名真修行法如初卷中即云有三摩
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汝今谛听等二者
别指正助两行 (第 0771a 页)
唯约今经示四种相虽始自如是终
乎而去皆用四意但文势起尽用与不同如释通序
则句句须四通贯正宗及流通故若 释正宗
则本迹
各三义通四种若释流通还须具四通收 (第 0050c 页)
正宗
又正
宗中迹门既阙久远本迹所以借用体用本迹则四
名不关又序中约教须观文势或须以五时分别则
教在其中或 …… (第 0050c 页)
入序品宜先用总分
开科讲序品竟即收科云此是序分其次讲方便
品可舍总分而用别分开科迹门序分却指总序
正宗
流通竟即收科云此是迹门其次本门讲
(第 0051b 页)
正宗
竟即收科云此是 (第 0051b 页)
正宗
其次流通乃悬指
总流通也讲分别功德品偈后可舍别分复用总
分开科当流通也如此则本迹二门一经起尽总
别分 (第 0051b 页)
节皎然在目诸师虽说总别相须莫不尽于 正宗
中开出本迹各三分云尔则迹门序分与本
(第 0051b 页)
正宗
中开出是皆不能舍总用别舍
别用总之过也。】

** 所闻法体

「句(一)(四末)如是者举所闻之法体 (第 0051b 页)
(一)(十五)初云所闻之法体者下文四释虽通指一部
别在 正宗
流通亦可兼于别序则怀疑问答及无量
义通名闻故雨华动地从所表说通皆表闻故始末
一经为所闻体(云云)次第 (第 0051b 页)
于经论故也今吾天台亦承用之
而独至于释法华一经有两番分文之作如文(云云)
既而曰今记从前三改消文及将 释正宗
则又曰今
且逐近就迹门正说更为两云云古今讲学之流于
是持疑两端是将从前番三段释耶后番三分释耶
抑亦相 …… (第 0200c 页)

要先知其元意与夫大体用与之旨而后始得示其
进退消释之相所以元意者究夫两番分经特异馀
典者无它祇由 正宗
本迹两门开显化用别故故使
分文不可一槩要必开两 (第 0200c 页)
正宗
方显本迹之旨是则
若无别分无以辨二门之殊异苟无总分无以成一
部之通贯故知别分之意出乎 (第 0200c 页)
正宗
总分归乎序通
此其元意而巳然复须知分文之时非释经之时分
文则容可并列释经则义不两存惟其义不两存所
(第 0200c 页)
用有傍正故释序通时正用总分傍兼别分夫惟
正用总分即疏所谓今记从前三段消文是也若释 正宗
则正用别分傍兼总分夫惟正用别分即疏所 …… (第 0200c 页)
逐近就迹是也惟其皆通傍兼之义此所以免残
缺之失虽然何以證其释相如是即妙乐有曰如释
通序则句句须四通贯 正宗
及流通故正用总分也
至释别序则文或三四傍兼别分也释序既尔流通
例然故曰若释流通还须具四通收 (第 0201a 页)
正宗
伹流通在
后具义恒通故更不限三四之别又曰若 (第 0201a 页)
释正宗

本迹各三正用别分也义通四种傍兼总分也但释
序品复有进否若据总分通指一品为序正应例作
四释而释别序 …… (第 0201a 页)
所以总别两分并指序品为
序而有显密进否异矣以例通序亦应如此但通可
兼别别未必兼通耳(云云)又若从别分 释正宗
者据
理记者合提前一时分二之文各开三段其初序分
指如上释然后便自 (第 0201a 页)
正宗
释去至下门流通分时却
置别分当用总释义方整齐而疏文不尔但自 (第 0201a 页)
正宗
提起总正且曰若作两正说等盖大师巳释序品不
复追指故一往从便自 (第 0201a 页)
正宗
耳至踊出文方开大段
本门之三故知迹门文相从略时人多不见此或于 (第 0201a 页)
正宗
分两三分则成长出序分流通或知其然虽欲
如向标指而又于文不通皆未为得也今既疏理节
释之相更当申料拣文于 …… (第 0201a 页)
由是得其旨者即證圆实良在于此若乃巳
住偏渐未證圆实其于妙解稍亲而巳此正得为开
显张本夫是则文异故别于 正宗
旨同故得为今序
虽同而异故序而非正即异而同故异而非昔虽非
今昔而异而同为四时之后殿实法华之先客其所 (第 0203a 页)
教相属于生酥。乃
置毒生酥。酥即杀人之教故也。初释经题竟。】

【○二释经文。准常为三。初释序分。二 释正宗
分。三
释流通分。初序分品题者。若准常途。如法华之先
标序品。次标方便。以彼例此。安得无之。是知非经 …… (第 0579c 页)
。由也。述也。此经亦然。如是等五事。冠于
经首。次序也。献盖偈赞起发之端。由序也。若问答
释疑。巳入 正宗。
与法华异。然亦无非正说弄引。叙
述也。具此三义。故称序品也。品者。梵语称为跋渠。
此称为品。品是类义 (第 0580a 页)
五结大数(如是)
* 三杂众○
* 四修因声闻众○
* 二别序○
* 二 释正宗
分○
* 三释流通分○



* ○三列杂众(九)

* 初天众(三) …… (第 0737a 页)
初赞双遮智(不著)
* 二赞双照智(常善)
* 四赞谛智皆空(稽首)



* ○二 正宗
(十三)

* 初释佛国品(二) …… (第 0738a 页)
(其王)
* 三月盖因果(月盖)
* 四结成法供(如是)
* 二结最上第一


△第二 正宗
分竟。



* ○第三流通分即十四嘱累品(二)

* 初释品题
* 二释经文( (第 0766a 页)
止本即观。是故止观双融。以妙定而即慧
也。以妙慧而即定也。方是真如活泼泼地。顿入金
刚心印法耳。以上 释正宗
分一科巳竟。
△三是流
通分。】

「佛说是经巳长老须菩提(至)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疏。佛说此 (第 0675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