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曰。勿令敕使知。谓朕私于侍者。其恭俭
好善类如此。季年风毒。召罗浮山人轩辕
集。访以治身之要。集亦 有道之士
也。未
尝辄语诡异。帝益重之。及坚谓还山。帝曰。
先生舍我亟去。国有灾者。朕有天下竟得
几年。集索笔 (第 0642a 页)
类也。自
尔西岸沙涨弥年。还为百姓殖利。时所推
称翕然敷化。后罔知所终。

系曰。印沙床者何。通曰。 有道之士
居山必非
宝器。疑其范筑江沙巧成坐榻欤。照佛鉴
者何。通曰。即鉴灯耳。以其陆鸿渐贞元中多
游是山述记 (第 0846c 页)
龙洞是也。后
东晋咸和四年。飙轮下迎升天。

仙传拾遗薛女真者。不知何氏人也。晋时世
弊。京邑不宁。 有道之士
多栖寓山林以避世。
因居南岳寻真台。外示同尘。内修至道。常骑
白豹游耆阇峰。黄鸟白猿不离左右。后于云 (第 1066c 页)
蔬茹。重趼千里。以是教人。风雨寒暑。
弗皇恤閒居。日课千拜。夜分乃寝。面目奕奕有光。望
之者。信其为 有道之士
也。绍兴辛巳秋。过家君于宣
城。留两月。始见其净土文。凡修习法门。与感验章著。
具有巅末。将求信道。 (第 0145c 页)
莲池师
之志。而亦深报
释迦慈尊之恩矣。有事净土者。尚无忘居士嘉惠之
心乎。居士名广还。字复真。端雅 有道之士
也。

明万历岁次乙未春三月十日当湖五台居士陆光
祖识
** No. 1162-F
净土资粮全集自 (第 0529b 页)
衣蔬
茹。重趼千里。以是教人。风雨寒暑弗皇恤。閒
居日课千拜。夜分乃寝。面目奕奕有光。望之
者信其为 有道之士
也。绍兴辛巳秋。过家君
于宣城。留两月。始见其净土文。凡修习法门
与感验章著具有颠末。将求信道锓木传 (第 0251c 页)

茹。重研千里。以是教人。风雨寒暑弗遑恤。
閒居日课千拜。夜分乃寝。面目奕奕有光。望
之者。信其为 有道之士
也。绍兴辛巳秋。过家
君于宣城。留两月始见其净土文。凡修习法
门。与感验章著。具有颠末。将求信道者。 (第 0172c 页)
则固止
之。不应以难易移其志。苟以今日之难掉头
弗顾。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日涉记)

真净闻一方 有道之士
化去。恻然叹息至于
泣涕。时湛堂为侍者。乃曰。物生天地间。一兆
形质枯死残蠹似不可逃。何苦自伤。真净 (第 1022a 页)
 虔恭合掌至心求。」」
#+END_VERSE


师言:「善知识!总须诵取,依此修行,言下见性。
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于此言下不悟,即
对面千里,何勤远来。珍重!好去。」

一众闻法,靡
不开悟,欢喜奉行。

* 机缘第七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
(他本云,师去时,至曹侯村,住九月馀。然师自言:「不经三十馀日便至黄梅。」此求道之切,岂有逗留?作去时者非
是)
。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
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
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
即请问。」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师曰:「诸
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
云:「此是 有道之士,
宜请供养。」有魏(魏一作晋)
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竞来瞻礼。时,宝林古
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于故 (第 0355a 页)
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未了之人深著世缘。趣味浮艳精神昏乱。内失所
守则非道人动静也。 有道之士
不染世缘调格古
淡。精神清爽道风高貌。故云调古神清风自高也。
貌悴骨刚人不顾者。大修行人虽形状枯悴。 (第 0264c 页)
家之人。三常不足。谓衣。食。睡眠。此三不
足。真实为道。于是满足。多生放逸。长而说净。不生
放逸。亦 有道之士
也。既头陀而苦行。必三常之不 (第 0292c 页)
明州育王妙智从廓禅师

闽之长溪林氏子。幼颖
悟。喜闻出世法。十五祝发受具。时闽中多 有道之士。
悉往从之游。后依大圆。圆门风孤峻。始龃龉。久之豁
然有得。服勤数载。大圆抚之。以为类已。后出世育王 (第 0037c 页)
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
荡无碍。了了空虚。如水上葫芦。拘牵他不得。惹绊他
不得。古来 有道之士。
得之向生死海中头出头没。全
体受用。无欠无馀。不见有生死尘劳之状。如析栴檀
片片皆是。将甚么作生死尘 (第 0738a 页)
。何用口谈空。太守乃喜。迁本住云盖。
若以本较智。则大远。乃知真实事。不可以机锋取。宝
峰元首座。亦 有道之士。
答话机锋钝。觉范号元为五
斗。盖开口取气。炊得五斗米熟。方答得一转语。(武库又云。
师在宝峰时。元首
(第 0753a 页)
明士大夫。开卷论说。便
穿诸儒鼻孔。若于义理得宗趣。却观旧所读书。境界
廓然。六通四辟。极省心力。然 有道之士。
须以志诚恳
恻。归向古人所谓下人不精不得其真。此非虚语。 (第 0598b 页)
。何用
口谈空。太守乃喜。迁本住云盖。若以本较智
则大远。乃知真实事。不可以机锋取。宝峰元
首座。亦 有道之士。
答话机锋钝。觉范号为元
五斗。盖开口取气。炊得五斗米熟。方答得一
转语。

师云。今时人只解顺颠倒。 (第 0950c 页)
贩之流各各自谓得上人法以无义语
绮饰言词砌斗排叠裒糅佛祖教乘累句荐出谓之秘密
心要魔魅凡庸幻惑无识称 有道之士
者如麻似粟末世
光明种子未具择法眼遭其邪毒入其心腹者不可胜数
致使后生晚学随例骨董临济和尚曰有一般秃 (第 0976b 页)
杲首座昔游丛林遍见大 有道之士
轩昂腾踏不
可羁縻曾于渚宫与无尽居士投契公雅重其器
每嘱曰应须见佛果宣和中会余被旨领天宁渠
即先一日 (第 0797a 页)
中峰道场。元季兵燬。僧徒
亡逸。乃寻故址居之。开山说法。尽复前规。信向者益
众。宋学士濂尝曰。唯庵真 有道之士
也。又跋其船居
诗曰。唯庵之诗。托物为喻。无非发明宗门心要。有益
学者。其推重如此。是为南岳下二十四 (第 0644b 页)
氏复问曰相公读何书对曰维摩诘所说经向氏曰
可熟读此经然后好著无佛论英悚然异其语由是
深信佛乘访诸名山 有道之士
而契心于兜率作护
法论数万言入诸龙藏式观如斯不佞佛者岂非正
是吾门当家种草差有些子光景故不慧唯恐人之 (第 040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