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般若部類
愿克遂。乃焚身于日观庵前。用报佛恩
(天竺别集)。
丁卯天圣五年 大契丹太平六年。
九月光禄大夫 太子少傅文元公 (第 0864b 页)
晁迥 撰法藏
碎金十卷。皆理性自得之学也。
戊辰天圣六年 大契丹太平七年。
春正月五日明州法智尊者知礼 …… (第 0864b 页)
未行也。淳化(太宗年号)以来。四明尊者
知礼。天竺忏主遵式。行道东南。而观心宗
眼照耿天下。翰林杨亿 晁迥 首发明之。至是
内侍李允宁奏施汴宅一区创兴禅席。帝赐
额曰十方净因禅院。帝留意空宗。下三省定
议。召 (第 0867b 页)
(天竺别集)。
丁卯天圣五年 大契丹太平六年。
九月光禄大夫 太子少傅文元公 (第 0864b 页)
晁迥 撰法藏
碎金十卷。皆理性自得之学也。
戊辰天圣六年 大契丹太平七年。
春正月五日明州法智尊者知礼 …… (第 0864b 页)
未行也。淳化(太宗年号)以来。四明尊者
知礼。天竺忏主遵式。行道东南。而观心宗
眼照耿天下。翰林杨亿 晁迥 首发明之。至是
内侍李允宁奏施汴宅一区创兴禅席。帝赐
额曰十方净因禅院。帝留意空宗。下三省定
议。召 (第 0867b 页)
乐土也。馀既得罪台州。自壬辰八月。捐书不
复为文。革心改过。专趣此土。路长身老。恨发
心之晚也。比阅 晁文元公 道院集。论空不空
三昧。因系之以辞。而曰。辞者贯心而易记
耳。其辞则四句偈也 (第 0174c 页)
文元公 深入佛海。言无
枝叶。至于贯心之辞。则亦未忘。而且欲其易
记焉。公之所谓易记者。岂主于记其辞而已 (第 0174c 页)
复为文。革心改过。专趣此土。路长身老。恨发
心之晚也。比阅 晁文元公 道院集。论空不空
三昧。因系之以辞。而曰。辞者贯心而易记
耳。其辞则四句偈也 (第 0174c 页)
文元公 深入佛海。言无
枝叶。至于贯心之辞。则亦未忘。而且欲其易
记焉。公之所谓易记者。岂主于记其辞而已 (第 0174c 页)
之通衢。饵者多愈。上帝嘉汝有活
人之功。录为上清仙伯。后与侍女宋道华起
人间夫妇之念。遂谪之于世也。 晁迥 太傅前
生是净居天主。王待制素前生是玉京黄阙。
西门侍郎杨文公亿前身是武夷君。陈康肃
公尧咨前生是南 (第 0247a 页)
人之功。录为上清仙伯。后与侍女宋道华起
人间夫妇之念。遂谪之于世也。 晁迥 太傅前
生是净居天主。王待制素前生是玉京黄阙。
西门侍郎杨文公亿前身是武夷君。陈康肃
公尧咨前生是南 (第 0247a 页)
杨亿
* 曾会
* 李遵勖
* 许式
* 夏竦
* 范仲淹(附尹洙。朱炎。 晁迥。 李沆。杜衍。张方平)
* 杨杰
* 刘经臣
* 孙比部(附杨畋。王安石)
* 下卷 …… (第 0574b 页)
偈曰。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
向用时空。难将语默呈师也。只在寻常默语中。江曰。
更须吐却。 晁迥
字明远。清丰人。历事三朝。以太子少保致仕。卒
年八十四。谥文元。当弱冠时。遇高士刘惟一。访以生
灭之 …… (第 0590b 页)
本者。如是予。亦云。但得本。莫愁末。
又曰。向上一著。其知有此事者。宋以后。出自宰官。居
士为多。如 晁文元 .李文靖.杜祁公.张文定。辈虽师承
印證。考据无从。然皆见地高明。履践真确。有古尊宿
遗风。因各附录 (第 0591a 页)
* 曾会
* 李遵勖
* 许式
* 夏竦
* 范仲淹(附尹洙。朱炎。 晁迥。 李沆。杜衍。张方平)
* 杨杰
* 刘经臣
* 孙比部(附杨畋。王安石)
* 下卷 …… (第 0574b 页)
偈曰。四大不须先后觉。六根还
向用时空。难将语默呈师也。只在寻常默语中。江曰。
更须吐却。 晁迥
字明远。清丰人。历事三朝。以太子少保致仕。卒
年八十四。谥文元。当弱冠时。遇高士刘惟一。访以生
灭之 …… (第 0590b 页)
本者。如是予。亦云。但得本。莫愁末。
又曰。向上一著。其知有此事者。宋以后。出自宰官。居
士为多。如 晁文元 .李文靖.杜祁公.张文定。辈虽师承
印證。考据无从。然皆见地高明。履践真确。有古尊宿
遗风。因各附录 (第 0591a 页)
畅发西方宗旨。而眉山公尤纵
横解脱掀翻宝藏光流电駴。然人亦廑以文言悦之。
不必于心性领入也。惟陶元亮 晁明远 差得轻安境
地。乃如裴公美之为相。赵阅道之为执政。元城横浦
之为硕儒。而孟无庵之为大将。所谓实修寔證 (第 0613a 页)
横解脱掀翻宝藏光流电駴。然人亦廑以文言悦之。
不必于心性领入也。惟陶元亮 晁明远 差得轻安境
地。乃如裴公美之为相。赵阅道之为执政。元城横浦
之为硕儒。而孟无庵之为大将。所谓实修寔證 (第 0613a 页)
秀才。我在大阳时。
见你做处。遂不纳。又谒法远。远亦不顾。后于三乂路
口。遭大虫食之。果中丫乂之记○ 晁迥。 字明远。历事 …… (第 0705c 页)
杨亿 晁迥。 首发明之。皇祐元年。内侍李𠃔宁。奏施汴
宅一区创兴禅席。帝赐额曰。十方净因禅院○居讷。
字中敏。梓 (第 0712a 页)
见你做处。遂不纳。又谒法远。远亦不顾。后于三乂路
口。遭大虫食之。果中丫乂之记○ 晁迥。 字明远。历事 …… (第 0705c 页)
杨亿 晁迥。 首发明之。皇祐元年。内侍李𠃔宁。奏施汴
宅一区创兴禅席。帝赐额曰。十方净因禅院○居讷。
字中敏。梓 (第 0712a 页)
。
师为述脩忏要旨上之。诏于并州。建资圣禅院。为将
士战亡者追福。门下侍郎平章事丁谓兼译经润文
使。 翰林学士晁迥 李维兼润文官。是岁天下僧数三
十九万七千六百十五人。尼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人。
乾兴元年。仁宗即位。章 (第 0032a 页)
师为述脩忏要旨上之。诏于并州。建资圣禅院。为将
士战亡者追福。门下侍郎平章事丁谓兼译经润文
使。 翰林学士晁迥 李维兼润文官。是岁天下僧数三
十九万七千六百十五人。尼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人。
乾兴元年。仁宗即位。章 (第 0032a 页)
。
多王梵志得人憎。是孔方兄灰头垢面。只如此也好。
一枚村里僧。
** 晁说之
字以道。太子太傅 文元公迥 四世孙。 (第 0341c 页)
文元 悬
车深颐贝多。著法藏碎金道院集行世。公家学有传
为一时文杰。尝著九学论见其门户之广。政和中为
四明 (第 0341c 页)
多王梵志得人憎。是孔方兄灰头垢面。只如此也好。
一枚村里僧。
** 晁说之
字以道。太子太傅 文元公迥 四世孙。 (第 0341c 页)
文元 悬
车深颐贝多。著法藏碎金道院集行世。公家学有传
为一时文杰。尝著九学论见其门户之广。政和中为
四明 (第 0341c 页)
福。师为述
修忏要旨上之○诏于并州建资圣禅院。
为将士战亡者追福○门下侍郎平章事丁
谓兼译经润文使。 翰林学士晁迥 李维兼润 …… (第 0406b 页)
梵学。五
天三藏云会帝廷。而专用宰辅词臣兼
润文之职。其笃重译事有若是者。当时
儒贤如王旦王钦若杨亿 晁迥 辈。皆能上
赞圣谟共致平世。君臣庆会允在兹时。
稽之前古未有比对。
是岁天下僧数三十九万七千六百十 (第 0406c 页)
修忏要旨上之○诏于并州建资圣禅院。
为将士战亡者追福○门下侍郎平章事丁
谓兼译经润文使。 翰林学士晁迥 李维兼润 …… (第 0406b 页)
梵学。五
天三藏云会帝廷。而专用宰辅词臣兼
润文之职。其笃重译事有若是者。当时
儒贤如王旦王钦若杨亿 晁迥 辈。皆能上
赞圣谟共致平世。君臣庆会允在兹时。
稽之前古未有比对。
是岁天下僧数三十九万七千六百十 (第 0406c 页)
皆厌
闻名相之谈。而天台止观达磨禅宗未之能
行。淳化以来四明天竺行道。东南观心宗眼。
照映天下。杨亿 晁迥 有以发之。真宗嘉奖
锡以法智慈云之号。虽一时朝野为之景慕。
而终未能行其说于京邑。至是内侍李允
宁奏 (第 0412b 页)
闻名相之谈。而天台止观达磨禅宗未之能
行。淳化以来四明天竺行道。东南观心宗眼。
照映天下。杨亿 晁迥 有以发之。真宗嘉奖
锡以法智慈云之号。虽一时朝野为之景慕。
而终未能行其说于京邑。至是内侍李允
宁奏 (第 0412b 页)
恕言。译经院
久费供亿。乞罢之。上以先朝盛典不许○
宰相王钦若兼译经润文使○宰相丁谓兼
译经润文使。 翰林学士晁迥 李维兼润文官
○仁宗。三藏惟净乞停罢译经。上曰。三圣旧
典焉敢即废。且琛贡之籍非鸿胪则不可
识○宰相 (第 0465c 页)
久费供亿。乞罢之。上以先朝盛典不许○
宰相王钦若兼译经润文使○宰相丁谓兼
译经润文使。 翰林学士晁迥 李维兼润文官
○仁宗。三藏惟净乞停罢译经。上曰。三圣旧
典焉敢即废。且琛贡之籍非鸿胪则不可
识○宰相 (第 0465c 页)
太祖建
隆间复兴两街。止是义学而巳。士大夫聪明超轶
者。皆厌闻名相。而少林一宗。尚未大行。翰林杨亿 晁迥 首发明之。内侍李允宁奏旋汴宅一区。创兴
禅席。敕赐额曰十方净因禅院。帝闻讷名。特诏开
法。以目疾坚辞 (第 0211b 页)
隆间复兴两街。止是义学而巳。士大夫聪明超轶
者。皆厌闻名相。而少林一宗。尚未大行。翰林杨亿 晁迥 首发明之。内侍李允宁奏旋汴宅一区。创兴
禅席。敕赐额曰十方净因禅院。帝闻讷名。特诏开
法。以目疾坚辞 (第 0211b 页)
解评林卷之上大方广圆觉脩多
罗了义经
太史漪园 焦竑 弱侯父 纂
太史如冈 陈懿典 孟常父 校
【 (晁文元 曰。圆觉之首。佛为十二大士。说如来本起因
德。修之以三观圆觉。盖自诚而明者也)。
(如山曰。此
觉有 (第 0573c 页)
罗了义经
太史漪园 焦竑 弱侯父 纂
太史如冈 陈懿典 孟常父 校
【 (晁文元 曰。圆觉之首。佛为十二大士。说如来本起因
德。修之以三观圆觉。盖自诚而明者也)。
(如山曰。此
觉有 (第 0573c 页)
心无昏乱。如法而卧。
波罗蜜多
经。如来行步。进止仪雅。其犹鹅王。如来行步。威容
齐肃。如狮子王。 晁文元公 七审。第一。一切妄念能
消否。第二。一切外缘稍简省否。第三。一切触境能
不动否。第四。一切语言能慎密 …… (第 0369a 页)
。鉴曰。维
那所言甚当。缘惠勤病。乃尔常闻圣人。言以理通。诸
碍所食。既不优于众。遂不疑也。维那志气 明远。 他日
当柱石宗门。幸勿以此芥蒂。逮鉴迁智海。庵过龙门
后为佛眼嗣。】
「结斋法式
南无萨哆喃三藐 (第 0392b 页)
波罗蜜多
经。如来行步。进止仪雅。其犹鹅王。如来行步。威容
齐肃。如狮子王。 晁文元公 七审。第一。一切妄念能
消否。第二。一切外缘稍简省否。第三。一切触境能
不动否。第四。一切语言能慎密 …… (第 0369a 页)
。鉴曰。维
那所言甚当。缘惠勤病。乃尔常闻圣人。言以理通。诸
碍所食。既不优于众。遂不疑也。维那志气 明远。 他日
当柱石宗门。幸勿以此芥蒂。逮鉴迁智海。庵过龙门
后为佛眼嗣。】
「结斋法式
南无萨哆喃三藐 (第 0392b 页)
无语。
宿云。此义文长。赴在来日。
禅月大师贯休。酬韦庄见寄诗云。秦客奕棋抛巳久。
楞严禅髓更无过 (晁文元 云。贯休之诗。以楞严为禅髓。乐天之诗。以坛经为佛心。凡此
类例。予并称美)。
玄沙师备和尚。兄事雪 …… (第 0859c 页)
郎迈。号秋溟。以宰官身修头陀行。缚禅长
干。澄心静照。从楞严发悟。行履萧然。华亭陆文定公。
以杨次公 晁文元 方之。有牛首山阅楞严夜坐诗云。
一轴楞严阅未终。四山风静暮林空。忽逢华屋身能
入。自得神珠道不穷。树 …… (第 0864a 页)
师称玄庵著述。发挥儒释精奥。凡若干部。观病中之
偈。则玄庵之所得可知矣。
** 随喜第七 晁文元公 云。楞严会上。文殊师利较量二十五入道
法门。最许观音闻中入流。清净音闻。圆照三昧。予爱
重此法。独闻 …… (第 0864b 页)
言音所及。辨其谁何。有效白体诗云。介
居僧尚杂。警听鹤犹聋。想明斯聪。予得万一。
○石林
燕语云。 晁文元 晚年。晏坐萧然。耳中闻声。自言如乐
中簧。始殷殷如雷。渐浩浩如潮。或如行轩百子铃。或
如风蝉曳绪。每 (第 0864b 页)
五更起坐。闻尤清彻。以为学道灵感
之验(陆文定公树声云 晁文元 法藏碎金。标揭妙悟。如耳音目光。见闻觉澄。就中似得究竟。而叶石林惜
其未遇明眼人。 (第 0864b 页)
文元 于佛法。皈依不二。就目前所得境相。住欢喜地要之法爱未忘住在宝所首楞严论色阴
尽者。各有殊胜境界现前。 (第 0864b 页)
非为圣證。 文元 于此认为究竟。是得到法身为法执。未透法身去。殷秋溟亦谓此老
若遇明眼人。则世间无是书余谓 (第 0864b 页)
文元 巳于世谛中出流。此等语言文字。所以庄严世界。接续慧命。天地间自
不可少。菩萨亦有留惑润生之事。正寓接 …… (第 0864b 页)
晁文元 云。明法身之体者。莫辨乎楞严。明法身之用
者。莫辨乎华严(金人屏山李之纯曰。杨龟山云。儒佛之轩轾者。 (第 0864c 页)
宿云。此义文长。赴在来日。
禅月大师贯休。酬韦庄见寄诗云。秦客奕棋抛巳久。
楞严禅髓更无过 (晁文元 云。贯休之诗。以楞严为禅髓。乐天之诗。以坛经为佛心。凡此
类例。予并称美)。
玄沙师备和尚。兄事雪 …… (第 0859c 页)
郎迈。号秋溟。以宰官身修头陀行。缚禅长
干。澄心静照。从楞严发悟。行履萧然。华亭陆文定公。
以杨次公 晁文元 方之。有牛首山阅楞严夜坐诗云。
一轴楞严阅未终。四山风静暮林空。忽逢华屋身能
入。自得神珠道不穷。树 …… (第 0864a 页)
师称玄庵著述。发挥儒释精奥。凡若干部。观病中之
偈。则玄庵之所得可知矣。
** 随喜第七 晁文元公 云。楞严会上。文殊师利较量二十五入道
法门。最许观音闻中入流。清净音闻。圆照三昧。予爱
重此法。独闻 …… (第 0864b 页)
言音所及。辨其谁何。有效白体诗云。介
居僧尚杂。警听鹤犹聋。想明斯聪。予得万一。
○石林
燕语云。 晁文元 晚年。晏坐萧然。耳中闻声。自言如乐
中簧。始殷殷如雷。渐浩浩如潮。或如行轩百子铃。或
如风蝉曳绪。每 (第 0864b 页)
五更起坐。闻尤清彻。以为学道灵感
之验(陆文定公树声云 晁文元 法藏碎金。标揭妙悟。如耳音目光。见闻觉澄。就中似得究竟。而叶石林惜
其未遇明眼人。 (第 0864b 页)
文元 于佛法。皈依不二。就目前所得境相。住欢喜地要之法爱未忘住在宝所首楞严论色阴
尽者。各有殊胜境界现前。 (第 0864b 页)
非为圣證。 文元 于此认为究竟。是得到法身为法执。未透法身去。殷秋溟亦谓此老
若遇明眼人。则世间无是书余谓 (第 0864b 页)
文元 巳于世谛中出流。此等语言文字。所以庄严世界。接续慧命。天地间自
不可少。菩萨亦有留惑润生之事。正寓接 …… (第 0864b 页)
晁文元 云。明法身之体者。莫辨乎楞严。明法身之用
者。莫辨乎华严(金人屏山李之纯曰。杨龟山云。儒佛之轩轾者。 (第 0864c 页)
居士传二十一
* 晁王文富张赵传 晁明远
名迥。世为清丰人。父俭。徙家彭门。 (第 0219a 页)
明远 幼能
文。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至道末官翰林学士。性
乐易淳固。服道甚笃。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人。真宗 …… (第 0219a 页)
。其夫人密觇之。
见其瞑目端坐。须发摇风。凝然如木偶。一夕梦游西
北方国。入大山洞中。群僧列而诵经。 明远 合掌礼之。
顾见一道士向 (第 0219b 页)
明远 作礼。趋而避之。居一月卒。年八
十四。谥文元。其后李昌龄纪 (第 0219b 页)
明远 事。谓其前生实净
居天主云(东都事略.道院录.法藏碎金. (第 0219b 页)
文元 逸事)。
** 王子正
名随。河阳人。登进士甲科。历知州郡。其为政
外严而内宽。居常慕裴公美之为 …… (第 0219b 页)
书曰。非师平日
警诲。至此必不得力矣。少顷趺坐而化(东都事略.五灯会元.赵清
献集)。
知归子曰。 明远 之学于天台三观之旨。知所致力矣。
子正与杨大年并号参禅有得。观其去来之际。非其
验耶。文富张赵平生勋 (第 0220b 页)
* 晁王文富张赵传 晁明远
名迥。世为清丰人。父俭。徙家彭门。 (第 0219a 页)
明远 幼能
文。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至道末官翰林学士。性
乐易淳固。服道甚笃。历官临事未尝挟情害人。真宗 …… (第 0219a 页)
。其夫人密觇之。
见其瞑目端坐。须发摇风。凝然如木偶。一夕梦游西
北方国。入大山洞中。群僧列而诵经。 明远 合掌礼之。
顾见一道士向 (第 0219b 页)
明远 作礼。趋而避之。居一月卒。年八
十四。谥文元。其后李昌龄纪 (第 0219b 页)
明远 事。谓其前生实净
居天主云(东都事略.道院录.法藏碎金. (第 0219b 页)
文元 逸事)。
** 王子正
名随。河阳人。登进士甲科。历知州郡。其为政
外严而内宽。居常慕裴公美之为 …… (第 0219b 页)
书曰。非师平日
警诲。至此必不得力矣。少顷趺坐而化(东都事略.五灯会元.赵清
献集)。
知归子曰。 明远 之学于天台三观之旨。知所致力矣。
子正与杨大年并号参禅有得。观其去来之际。非其
验耶。文富张赵平生勋 (第 0220b 页)
颠事。真不诬公。虽为世教立言。要
之其不可夺处。不唯少贬于老氏。虽佛亦不得不心
兴也。
墨庄漫录。 晁文元公迥 深明理性。尝作七审。于四威
仪中。尝自考校。以代曾子三省之义。道力浅深。自审
方知。一一切妄念。能息 …… (第 0501a 页)
蒙斋笔谈。 晁文元公。 年四十始娶。前此未尝知有女
色。早从刘海蟾道。自言得长生之术。故末年康健精
明。视听不少衰。六十后。 (第 0501b 页)
之其不可夺处。不唯少贬于老氏。虽佛亦不得不心
兴也。
墨庄漫录。 晁文元公迥 深明理性。尝作七审。于四威
仪中。尝自考校。以代曾子三省之义。道力浅深。自审
方知。一一切妄念。能息 …… (第 0501a 页)
蒙斋笔谈。 晁文元公。 年四十始娶。前此未尝知有女
色。早从刘海蟾道。自言得长生之术。故末年康健精
明。视听不少衰。六十后。 (第 0501b 页)
卷。公尝自谓少时锐于仕进。常若有物碍于胸中。及
学释氏法。其物曝然破散。无复蔽碍而心泰然。 晁文元
(第 0339c 页)
晁迥。 字明远。清丰人。历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以太
子少保致仕。年八十四。谥文元。迥性宽简。当官莅事。
未尝 …… (第 0339c 页)
致丧身失命。不是小事。
* 晁以道
晁说之。字以道。 文元公 孙。尝慕司马光范仲淹之为
人。自号景迁。登进士。苏子瞻以文章可备著述荐于
朝。官至徽猷阁待制。生平博 (第 0344a 页)
学释氏法。其物曝然破散。无复蔽碍而心泰然。 晁文元
(第 0339c 页)
晁迥。 字明远。清丰人。历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以太
子少保致仕。年八十四。谥文元。迥性宽简。当官莅事。
未尝 …… (第 0339c 页)
致丧身失命。不是小事。
* 晁以道
晁说之。字以道。 文元公 孙。尝慕司马光范仲淹之为
人。自号景迁。登进士。苏子瞻以文章可备著述荐于
朝。官至徽猷阁待制。生平博 (第 034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