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乐道恬然优游
真实。无为无得依无自出。四等六度同一乘
路。心若不生法无差互。知生无生现前常住。
智者 方知非
言诠悟。

** 僧亡名息心铭

法界有如意宝。人焉久缄其身。铭其膺曰。古
之摄心人也。戒之哉戒之哉 (第 0458a 页)
。小念者。小声念佛也。此皆圣教。有何惑
哉。奉劝世人。厉声念佛。三昧易成。小声念佛。遂多驰
散。学者 方知非
常人能晓也。下品下生。临终十念。少
时猛利。谛心决断。胜百年愿力。今人称佛。多不专精。
散心缓声。遂 (第 0406b 页)
谁字。更无别念。上下无路进退无门。山尽水穷情消
见绝。豁然爆地一声。 方知非
假他求。不是一番寒彻
骨。争得梅华扑鼻香。又曰。世间无法。出世间无法。透
得者两个无法。归家稳坐。师 (第 0763c 页)
辰。尽圣尽凡。都卢祇是一个谁字。更无别
念。上下无路。进退无门。山尽水穷。情消见绝。豁然爆
地一声。 方知非
假他求。咄。

示众。閒花野草露真机。
剑号巨阙。蛱蝶穿园拍板扉。珠称夜光。两岸芦花齐
点首。云腾致 (第 0571a 页)
辰。尽圣尽凡。都卢祇是一个谁字。更无杂念。上
下无路。进退无门。山尽水穷。情消见绝。豁然爆地一
声。 方知非
假他求。咄 示众。閒花野草露真机。剑号
巨阙。蛱蝶穿园拍板扉。珠称夜光。两岸芦花齐点首。
云腾致雨。 (第 0300b 页)
字。更无别念。上下无路。进退无门。山尽水穷。情消见
绝。豁然爆地一声。 方知非
假他求。不是一番寒彻骨。
争得梅花扑鼻香(宝峰瑄嗣)

*** 匡山天池林隐净庵智素禅师

东莱赵 (第 0112c 页)
千难万难。闻宗师举著。愈觉难会。盖以取證求歇底
心不除。反被此作障碍。此心才歇。 方知非
难非易。亦
非师家可以传授 欲得将心待悟。将心待休歇。从
脚下参到弥勒下生。亦不能得悟。亦不能得休歇 (第 0747c 页)
辰。尽
圣尽凡。都卢祇是一个谁字。更无别念。上下无路。进
退无门。山尽水穷。情消见绝。豁然爆地一声。 方知非
假他求。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示众。
世间无法。出世间无法。透得者两个无法。归家稳坐
 师 (第 0245b 页)
切神通一切妙
用莫不从此三昧而得又名总持包含万象该括三
乘具出辩才四无碍智凡是妙义悉皆具足既具足
方知非
慧而不能成就佛事非定而不能顿同佛
体顿同佛体迥异诸门非禅非定非出非八非散非
乱非智非慧内无所得之心外 (第 0834b 页)
省乃云和尚门
风高峻弟子于侍者边得个入处始皈投门下则向
往诽佛之疑既决目前无佛受用相当可见知到是
方知非
处而是非瓦解今时儒者犹然藉文公为
口实然识见未必似文公豁达慕道未必似文公诚
切徒知非教终不知非教之非 (第 0085c 页)
示禅者

#+BEGIN_VERSE
「 我禅一似海弘深入作 方知非
丈寻坎井自多空老大几人向若少沈唫」
#+END_VERSE


** 示顿智行者 (第 0344b 页)
二俱泯始不为境转来升斯阁者日见
众宝函周遭逐心施不翅风雨疾回视他转轮昭昭
涵万象清净若止水毫发不动摇 方知非
动静不受
有相摄若人以相求执灯入宝山竭力若穷探得一
而遗十红日行中天众宝皆现前一览心目了无有
隐遁者 (第 0643a 页)
能诠。味即是义乃为所诠。能诠
中不言文者。以彼但是名句联合非别有体故。所
诠中不言理者。以彼但是悟后 方知非
方便故。又
理能遍含兼之则拣义不成。故但言名句味也。末
句言既非遍含。则违圆通。云何以是能获。盖反言 (第 0198b 页)
个不是从前那个者个。
若也不会。且下四句注脚。八万尘消顷刻间。石含玉
兮地擎山。清风皓月无人识。惟證 方知非
可传。参。

参须真参。悟须实悟。何谓假参。为博得个明眼宗师。
作家居士之虚名也。何谓真参。为了死生 (第 0558a 页)
 (和)这佛法。天地间永流通。如来。诸佛如来。」
#+END_VERSE




#+BEGIN_VERSE
「 佛如来。四等六度同那一乘路。心若不生万法无差互。好看知生无生。现前即常住。智者 方知非
言可诠悟。
 (和)这佛法。天地间永流通。如来。诸佛如来。」
#+END_VERSE


又弘利益之 (第 0617a 页)
 (和)这佛法天地间永流通如来诸佛如来」
#+END_VERSE

#+BEGIN_VERSE
「 ○佛如来四等六度同那一乘路心若不生万法无差互好看知生无生现前即常住智者 方知非
言可诠悟
 (和)这佛法天地间永流通如来诸佛如来」 (第 0206a 页)
禦歒也内合
二乘涅槃者权智所为也以权智力无而说有用教
为化防思禦见名为涅槃在昔谓实未知是化来至
法华 方知非
实乃名化耳四谛理下三结叹又为二
初结成三身次信相下叹断疑之巧垠(语巾切)者岸也
(五佳切)者水际也 (第 0415b 页)
此法近迷其旨者滞于有无永堕
尘区故与此法远也况此法言语路绝不可以言
语求非物所拘不可以事物取盖惟證者 方知非
情所测若以有思惟心拟议于事物之迹则毫𨤲
之差天地悬隔须臾之失永劫沉沦可不慎哉。

右经第十八章。】 (第 0798c 页)
般若也。伏下半一切法
皆佛法之根。
三十二相一段。是言佛身无相。例
明法界无相。并显智身无相也。至此 方知非

大身的实落处。因以舍身功德喻之。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
持。」 (第 077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