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般若部類
取功名利禄之计者到这里都靠不得所以被他降
下了王介甫平生学许多道理临了舍宅为寺本朝
李文靖公王文正公 刘元城 吕申公都是甚么人也 …… (第 0461c 页)
怒
愈深朱子谓形朽灭神飘散两家之言天地悬隔孰
是孰非夫天刚明理之人也岂众人可同日而语哉
又司马温公与 元城刘先生 曰佛家言天堂地狱且
夫实有此否 (第 0463c 页)
元城 曰佛之设此有理有迹推其理俾
人易恶向善耳论其迹则实有地狱也且邹衍谓天
地之外如神州赤县者八九庄子谓六 (第 0463c 页)
下了王介甫平生学许多道理临了舍宅为寺本朝
李文靖公王文正公 刘元城 吕申公都是甚么人也 …… (第 0461c 页)
怒
愈深朱子谓形朽灭神飘散两家之言天地悬隔孰
是孰非夫天刚明理之人也岂众人可同日而语哉
又司马温公与 元城刘先生 曰佛家言天堂地狱且
夫实有此否 (第 0463c 页)
元城 曰佛之设此有理有迹推其理俾
人易恶向善耳论其迹则实有地狱也且邹衍谓天
地之外如神州赤县者八九庄子谓六 (第 0463c 页)
。公平生缘诗以穷
耽禅而病。清癯之甚若不胜衣者。所居一室
萧然裕如也。公每以前路资粮为念。因赋诗
寄 刘器之 曰。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
业非。无数青山隔江海。与谁同往却同归。至
绍兴丙寅夏六日。公无病忽加 (第 0248a 页)
耽禅而病。清癯之甚若不胜衣者。所居一室
萧然裕如也。公每以前路资粮为念。因赋诗
寄 刘器之 曰。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
业非。无数青山隔江海。与谁同往却同归。至
绍兴丙寅夏六日。公无病忽加 (第 0248a 页)
不至谤佛。
赞曰。了翁了翁。执解为宗。若非灵源点破。一生狂走
镜中头。
又曰。李屏山鸣道集说曰。 刘元城 谓司马温公极通
佛理。但不言耳。所以然者。盖为孔子地也。吾谓佛书
精微幽隐之。妙合于世典者。亦惟世儒 …… (第 0601c 页)
挟何牍。而龂龂异教不止。末后一著迁化露奇。又向
何地归宿也。当其时不昧本领直举家风者固自有
人。如 刘元城 谓。孔佛之言相为终始。投荒之日得力
此事了不自讳。张子韶格物明逊妙喜物格。至谓必
学佛然后知儒。及撞 …… (第 0612c 页)
亦廑以文言悦之。
不必于心性领入也。惟陶元亮晁明远差得轻安境
地。乃如裴公美之为相。赵阅道之为执政。 元城 横浦
之为硕儒。而孟无庵之为大将。所谓实修寔證不舍
尘劳而圆通应现者安在。夫动寂异源而缁白殊涂
也哉 (第 0613a 页)
赞曰。了翁了翁。执解为宗。若非灵源点破。一生狂走
镜中头。
又曰。李屏山鸣道集说曰。 刘元城 谓司马温公极通
佛理。但不言耳。所以然者。盖为孔子地也。吾谓佛书
精微幽隐之。妙合于世典者。亦惟世儒 …… (第 0601c 页)
挟何牍。而龂龂异教不止。末后一著迁化露奇。又向
何地归宿也。当其时不昧本领直举家风者固自有
人。如 刘元城 谓。孔佛之言相为终始。投荒之日得力
此事了不自讳。张子韶格物明逊妙喜物格。至谓必
学佛然后知儒。及撞 …… (第 0612c 页)
亦廑以文言悦之。
不必于心性领入也。惟陶元亮晁明远差得轻安境
地。乃如裴公美之为相。赵阅道之为执政。 元城 横浦
之为硕儒。而孟无庵之为大将。所谓实修寔證不舍
尘劳而圆通应现者安在。夫动寂异源而缁白殊涂
也哉 (第 0613a 页)
宋建阳廌山游先生酢(出佛法金汤)
* 宋崇安致堂胡先生寅(出玉英集)
* 宋崇安 刘忠定公子 羽(出会元)
* 宋崇安屏山刘先生子翚(出屏山集)
* 宋建阳朱文公熹(出朱子大全及资鉴) (第 0554a 页)
* 宋崇安致堂胡先生寅(出玉英集)
* 宋崇安 刘忠定公子 羽(出会元)
* 宋崇安屏山刘先生子翚(出屏山集)
* 宋建阳朱文公熹(出朱子大全及资鉴) (第 0554a 页)
拜起居郎。著读史管见行于世。初极诋佛。晚乃
知归。王随删传灯录为玉英集。公为作序。
** △宋崇安 刘忠定公子 羽
字彦修。刘韐之长子。以荫
补官。屡立战功。料敌如神。虽古名将不能过。至其为
致摘奸发伏。有古良 (第 0569c 页)
吏风。尝再遭贬徙。怡然不以介
意。而许国之诚至死不懈。朱晦庵尝称曰。 刘忠定 真
人杰也。仕至宝文阁学士。卒赠大傅。谥忠定。尝出知 …… (第 0569c 页)
之。王介甫平生学许多道理。临了舍
宅为寺。又曰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洁净。所以本朝李
文靖公王文正公杨文公 刘元城 吕申公。都是甚么
人物。也都去学。他又曰释氏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
因缘之类。皆极其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 (第 0570b 页)
知归。王随删传灯录为玉英集。公为作序。
** △宋崇安 刘忠定公子 羽
字彦修。刘韐之长子。以荫
补官。屡立战功。料敌如神。虽古名将不能过。至其为
致摘奸发伏。有古良 (第 0569c 页)
吏风。尝再遭贬徙。怡然不以介
意。而许国之诚至死不懈。朱晦庵尝称曰。 刘忠定 真
人杰也。仕至宝文阁学士。卒赠大傅。谥忠定。尝出知 …… (第 0569c 页)
之。王介甫平生学许多道理。临了舍
宅为寺。又曰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洁净。所以本朝李
文靖公王文正公杨文公 刘元城 吕申公。都是甚么
人物。也都去学。他又曰释氏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
因缘之类。皆极其精妙。故前辈谓此孔孟 (第 0570b 页)
复往见痴钝于雪窦。依止三年。一日。忽明得即心即
佛话。故有无毛鹞子贴天飞。千山万山高突兀之句。
尝看 刘元城 语录云。所谓禅一字。于六经中有此理。
但不谓之禅尔。及达磨西来。此话大行。据此事不容
言。则夫子不答 …… (第 0039a 页)
福州越山法深禅师
本州人。未落发时。巳有见处。依
月窟于梅嵓得度。浙游至双径。无准一见而 器之。 俾
掌翰墨。议者以其年杪未称职。为远上座起骨云。末
后一著。始到牢关。山遥水远。火冷云寒。哑。不是髑 (第 0045b 页)
佛话。故有无毛鹞子贴天飞。千山万山高突兀之句。
尝看 刘元城 语录云。所谓禅一字。于六经中有此理。
但不谓之禅尔。及达磨西来。此话大行。据此事不容
言。则夫子不答 …… (第 0039a 页)
福州越山法深禅师
本州人。未落发时。巳有见处。依
月窟于梅嵓得度。浙游至双径。无准一见而 器之。 俾
掌翰墨。议者以其年杪未称职。为远上座起骨云。末
后一著。始到牢关。山遥水远。火冷云寒。哑。不是髑 (第 0045b 页)
益。谰词诋佛。为虚诞之说。裕标二师。开
以即心趍善之言。稍知脚踏实地。一读法藏碎金。方
知归宿之处。 刘元城 世安曰。古今大儒。因著论毁佛
法者。盖有说也。且彼尾重则此首轻。今为儒佛弟子。
宜各主其教。使无于轻 (第 0240c 页)
以即心趍善之言。稍知脚踏实地。一读法藏碎金。方
知归宿之处。 刘元城 世安曰。古今大儒。因著论毁佛
法者。盖有说也。且彼尾重则此首轻。今为儒佛弟子。
宜各主其教。使无于轻 (第 0240c 页)
草之瑞。辅道录云。荆公之门多小人。
温公之门多君子。荆公一传而得吕惠卿。再传而得
蔡确。温公一传而得 刘器之。 再传而得陈莹中。则公
之立朝刚鲠。诚有所自。公学杂华颇有所得。曾以习
禅法偈请问仁师。旨趣巳高。贬丹 (第 0342a 页)
温公之门多君子。荆公一传而得吕惠卿。再传而得
蔡确。温公一传而得 刘器之。 再传而得陈莹中。则公
之立朝刚鲠。诚有所自。公学杂华颇有所得。曾以习
禅法偈请问仁师。旨趣巳高。贬丹 (第 0342a 页)
甫平生学许多道理,临了舍宅为寺。
又云: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清洁,所以本朝李文靖公,王文
正公,杨文公, 刘元城, 吕申公,都是甚么人,也都去学他。又
云:佛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
辈谓此 …… (第 0461c 页)
王
公,君羽钱公,介山王公,性学李公,广孝姚公,节庵高公,仪
之王公,子启曾公,等是也。司马温公,与 元城刘先生 曰:佛
家言天堂地狱,且夫实有此否? (第 0468b 页)
元城 曰:佛之说此,俾人易
恶向善也。且邹衍谓天地之外,如神州赤县者八九。庄子
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第 0468b 页)
又云: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清洁,所以本朝李文靖公,王文
正公,杨文公, 刘元城, 吕申公,都是甚么人,也都去学他。又
云:佛书说六根,六识,四大,十二缘生之类,皆极精妙,故前
辈谓此 …… (第 0461c 页)
王
公,君羽钱公,介山王公,性学李公,广孝姚公,节庵高公,仪
之王公,子启曾公,等是也。司马温公,与 元城刘先生 曰:佛
家言天堂地狱,且夫实有此否? (第 0468b 页)
元城 曰:佛之说此,俾人易
恶向善也。且邹衍谓天地之外,如神州赤县者八九。庄子
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第 0468b 页)
趋之王介甫平生学力说许多道理临了舍
宅为寺○又云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清洁所
以本朝李文靖公王文正公杨文公 刘元城
吕申公都是甚么人也都去学他○道夫问
龟山答陈了翁书论华严大旨不知诸人何
为好之之笃曰只是见不透故觉他 (第 0323a 页)
宅为寺○又云只缘他打并得心下清洁所
以本朝李文靖公王文正公杨文公 刘元城
吕申公都是甚么人也都去学他○道夫问
龟山答陈了翁书论华严大旨不知诸人何
为好之之笃曰只是见不透故觉他 (第 0323a 页)
学易
圣人虽生知。未尝自言无大过。似有小过在。
虽是谦辞。而道理实无穷尽也。刘聘君见 元城刘
(第 0449a 页)
忠定公。 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
声相近。而误读。卒于五十字。相似而分也。愚按此
章之言。史记 (第 0449a 页)
圣人虽生知。未尝自言无大过。似有小过在。
虽是谦辞。而道理实无穷尽也。刘聘君见 元城刘
(第 0449a 页)
忠定公。 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盖加假
声相近。而误读。卒于五十字。相似而分也。愚按此
章之言。史记 (第 0449a 页)
不随乎。所谓唯有业随身是也。温公之有取于道原
者何也。 刘元城 谓老先生于此事极通晓。 (第 0053b 页)
元城 之有
取于温公者又何也。
** 传佛心印
天台下尊宿。谓传佛心印惟属天台。而达磨一宗置
之弗取。 (第 0053b 页)
者何也。 刘元城 谓老先生于此事极通晓。 (第 0053b 页)
元城 之有
取于温公者又何也。
** 传佛心印
天台下尊宿。谓传佛心印惟属天台。而达磨一宗置
之弗取。 (第 0053b 页)
号屏山。参万松秀祖有得。因取迂叟司马光。横渠张子厚。程明道颢。伊川颐。谢上蔡良佐。 刘元城安世。
杨
龟山时。张南轩栻。朱晦庵喜等。诸儒语论析订正。融会性理。指归大道。凡二百十七篇。曰鸣道集)。 …… (第 0249a 页)
。秀峰乍住没亲疏。个个尽怀沧海
珠。满眼湖山看不足。释迦弥勒是他奴。薰字石田。
慕祖道望来参。祖一见 器之。 丁卯三年。
禅师师范自瑞岩第一座领明州清冲。
祖过天童扫密庵祖塔。范偕往。未几至瑞岩分座。 (第 0249c 页)
龟山时。张南轩栻。朱晦庵喜等。诸儒语论析订正。融会性理。指归大道。凡二百十七篇。曰鸣道集)。 …… (第 0249a 页)
。秀峰乍住没亲疏。个个尽怀沧海
珠。满眼湖山看不足。释迦弥勒是他奴。薰字石田。
慕祖道望来参。祖一见 器之。 丁卯三年。
禅师师范自瑞岩第一座领明州清冲。
祖过天童扫密庵祖塔。范偕往。未几至瑞岩分座。 (第 0249c 页)
。良繇长老含容。弥勒久滞
求名。时师未免好胜。莫护先贤之短。应开后学之
迷。
答。蔺相如尚忍私雠。 刘元城 不失和气。彼圆悟高庵。
继祖传灯。代佛扬化。犹有这个在。何名那畔人。是将
以丹朱慢游。而罪帝尧无义方 (第 0240a 页)
求名。时师未免好胜。莫护先贤之短。应开后学之
迷。
答。蔺相如尚忍私雠。 刘元城 不失和气。彼圆悟高庵。
继祖传灯。代佛扬化。犹有这个在。何名那畔人。是将
以丹朱慢游。而罪帝尧无义方 (第 0240a 页)
言虽直。直而无礼。故得
不孝之罪。】
「古人谓行巳之要。自不妄语始。况学出世之道乎。」
【【笺】 刘忠定公。 问司马温公曰。尽心行巳之要。终身
行之者。可得闻乎。温曰。其诚乎。又问行之以何为
始。温曰。行巳之要 (第 0354b 页)
不孝之罪。】
「古人谓行巳之要。自不妄语始。况学出世之道乎。」
【【笺】 刘忠定公。 问司马温公曰。尽心行巳之要。终身
行之者。可得闻乎。温曰。其诚乎。又问行之以何为
始。温曰。行巳之要 (第 0354b 页)
军。
末利夫人
此云鬘。匿王之后。
司马温公
姓司马。名光。字君实。宋陜州人。赠温国
公。 刘忠定公
名安世。号元城先生。
南容三复白圭
孔子弟子。名绦。字子容。居南宫。经
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 (第 0298a 页)
末利夫人
此云鬘。匿王之后。
司马温公
姓司马。名光。字君实。宋陜州人。赠温国
公。 刘忠定公
名安世。号元城先生。
南容三复白圭
孔子弟子。名绦。字子容。居南宫。经
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 (第 0298a 页)
念金刚经。三日。锁忽自开。吐蕃疑
有奸。箠挞。具以实对。复锁之。念未终又解。众皆叹异。
遂送出境。昔 刘公安世。 尝取楞严经。谓弟子马永卿
曰。观音大士。音性圆通。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
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 (第 0531a 页)
有奸。箠挞。具以实对。复锁之。念未终又解。众皆叹异。
遂送出境。昔 刘公安世。 尝取楞严经。谓弟子马永卿
曰。观音大士。音性圆通。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
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 (第 053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