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僧大智” 相关资源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經集部類
规矩。
欲救像季不正之弊。曾不知。像季学者盗规
矩以破百丈之丛林。上古之世。虽巢居穴处。
人人自律。 大智
之后。虽高堂广厦。人人自废。
故曰。安危德也。兴亡数也。苟德可将。何必丛
林。苟数可凭。曷用规矩(野 …… (第 1017a 页)
苟利。
一切不顾。故禅林得贤者。道德修。纲纪立。遂
成法席。厕一不肖者在其间。搅群乱众中外
不安。虽 大智
礼法纵有何用。智愚贤不肖优
劣如此尔。乌得不择焉(惠力芳和尚书)

远公曰。住持居上。当谦恭以接下 (第 1018b 页)
者骄独大智禅师虑之。而廓以
禅林之度。由是资之。而少林之风。至今霭然于天下。
吾欲天下祖堂中。以达磨 大智
正其位。以开山传次
者倍之。贵来者尊其始归其大。岂不然乎 大哉白 …… (第 0625a 页)
云禅师。发扬祖宗。潜德幽光。若揭日月。俾天下学者。
知所宗仰。今诸方丛林。遇 大智
忌。而不能设。为主法
者。盍思白云之意。正月十七日正忌。维那预制疏佥
疏。法堂铺设。预夜讽经。上食。 (第 0625b 页)
拈香佛事。大众拜。跪炉。
讽经。散忌。与达磨忌。礼一同。

右语  大智
洞明。十日照临。百世真机。普赴六趣。
摄化群生。丛林聿新。斯文未丧。百丈大智禅师。伏
愿。巍巍乎叠矩 (第 0625b 页)
定清规总要。厘
为上下卷。庶便观览。吾氏之有清规。犹儒家之有礼
经。礼者从宜。因时损益。此书之所以继 大智
而作也。
是皆前辈宿德。先后共相讲究纪录。愚不敢私以所
闻所见。而增减之如前。所谓参其异。存其同。而 (第 0592a 页)
而悟旨于言下。既
有众。而以此三句为示者。解释秦时𨍏轹钻之词
也。法华经曰。得一切众生语言三昧。而 大智
论曰。
善入音声陀罗尼。以此也。】

「抽顾颂曰。顾鉴咦。」

【云门经行。逢僧必特顾之曰。鉴。僧欲 …… (第 0188b 页)
可。况四量之中。有圣
断量。谓凡法不入现量.比.似之量者。则以圣断量
定之。如世尊言三界唯心。】 「大智
度论曰。问曰。闻者云何。闻用耳根闻耶。用耳识
闻耶。用意识闻耶。若耳根闻。耳根无觉识知故。不应
闻。 (第 0190c 页)
莫道担泉带月归。握一
拳。大千香水海。摄尽无馀。舒一掌。百亿须弥卢。拈来
有据。所以道。大人得大机。 大智
得大用。设或情尘未
脱。翳眼犹存 示众。以拄杖卓一下云。道得也被他
穿却鼻孔。道不得也被他穿却鼻孔。 (第 0325a 页)
  普贤善秀禅师 鹿门法灯禅师
  资圣南禅师 洞山微禅师
  太傅高世则 龙门南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招提宝禅师 大洪恭 禅师
  大智
皎禅师 灵岩应禅师
  合州鉴禅师 少林江禅师
  景山居禅师 慧日南禅师
  齐州善应禅师 尼道深 (第 0357a 页)
 第三十二大满禅师 第三十三大鉴禅师
 南岳怀让禅师 庐陵清原行思禅师
 江西道一禅师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
 洪州百丈怀海 大智禅师
 澧州天皇道悟禅师 筠州黄檗希运禅师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 镇州临济义玄禅师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 魏府 (第 0622b 页)
不到曹溪。争
知不失。

思曰。象角虽多。一麟足矣。

后居南岳。传正法
眼。

** 洪州百丈怀海 大智禅师

一日。随马大师游田中。见
野鸭子。大师问。是什么。

师云。野鸭子。

少须。鸭子飞去。
大师云。什 (第 0645c 页)
门朝九皇鍊真气。不
达三祇劫数。我释迦世尊。洞三祇劫数。救六道轮回。
以大愿摄人天。如风轮持日月。以 大智
破生死。若劫
火焚秋毫。入得我门者。自然转变天地。幽察鬼神。使
须弥铁围大地大海。入一毛孔中。一切众 (第 0157c 页)
善自扶持。宜嗣 大智。
后嘱一偈。本脉无去来。应感周
沙界。吾今付汝守。时至接后才。

* 兹者果钧

法号大运。是三山洪氏 (第 0140b 页)
地。三不住空。又如狮子筋琴。抚之则群音顿绝。所以
道。大人具大见。 大智
得大用。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
作黄金。普令一切有情无情。不堕有为。不住无为。富
贵不能骄。贫贱不能困 (第 0011c 页)
端设祖堂 鉴拆佛殿

白云端禅师祖堂纲纪序曰。吾道盛于此土。初祖菩
提达磨之纲焉。创立禅林之制。百丈 大智
之纪焉。此
实天下之共知。而奈何天下祖堂中各以开山传次
者为其祖。殊不思乃宗乃祖所传所持之最者乎。呜 …… (第 0104a 页)
吾欲天下祖堂中以达磨 大智
正其位。以开山传次
者陪之。贵来者尊其始而归其大。岂不然乎。罗湖野
录曰。隆禅师住虎丘。追绎白云端和 (第 0104b 页)
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 祖师机缘

** 六祖下第三世之一(南岳下第二世之一)

洪州百丈山怀海 大智禅师。(嗣马祖)
再参马祖。
祖于禅床角。取拂子示之。师曰。只遮个更别有。
祖乃放旧处曰。你巳后将什么为人。师却取拂 …… (第 0528b 页)
净照臻)

放收谁道没譊讹。漏泄机关见也么。一喝如雷闻者
丧。耳聋三日未为多。(佛慧泉)

未明 大智
再参寻。相逐相随用不任。断浪绝流全体
现。一聋三日孰知音。(照觉总)

客情步步随人转。有大威光不 …… (第 0528c 页)
如)

入骨忿难摅。背楚复投吴。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雄峰常独坐。寥寥镇八隅。(黄龙震) 大智
虚明彻果因。一言超脱野狐身。雄峰极目烟霄
里。列耀分辉拱北辰。(云溪恭)

百丈堂前验野狐。还如水 (第 0531c 页)
立规矩。欲救像
季不正之弊。曾不知像季学者。盗规矩以破百丈之
丛林。上古之世。虽巢居穴处。人人自律。 大智
之后。虽
高堂广厦。人人自废。故曰安危德也。兴亡数也。苟德
可将。何必丛林。苟数可凭。曷用规矩(野录 …… (第 0472b 页)
苟利。一切不顾。故禅林得贤者。道德
脩。纲纪立。遂成法席。厕一不肖者在其间。搅群乱众。
中外不安。虽 大智
礼法。纵有何用。智愚贤不肖优劣
如此尔。乌得不择焉(惠力芳和尚书)

智愚贤不肖
禀清和之气。才识 (第 0476a 页)
规矩。欲救像
季不正之弊。曾不知像季学者。盗规矩。以破百丈之
丛林。上古之世。虽巢居穴处。人人自律。 大智
之后。虽 …… (第 0534c 页)
见上古之世。虽夏则巢居。以取凉。
冬则穴处。以图暖。当此之时。有甚规矩。而人人守
法。各自条律。至于 大智
之后。虽高堂百尺广厦千
楹。值斯之际。虽有规矩。而人人放逸。反自废坏。大
智和尚。只知锥头利。不见凿 …… (第 0535a 页)
。每日之间。有一定工课。曾
不迁改。虽然点佛灯。洒扫堂地。皆自已亲身为之。
舜老夫尝引古自励说。百丈 大智
和尚。有一日若
不作务。便就一日不吃饭。恒以为戒。我是何等样
人。敢自懈怠。虚丧光阴也。况老夫至于将 …… (第 0537b 页)
欲苟利。一切不顾。故禅林得贤者。道德
修纲纪立。遂成法席。厕一不肖者在其间。搅群乱众。
中外不安。虽 大智
礼法。纵有何用。智愚贤不肖优劣
如此尔。乌得不择焉。」

【智贤是君子。愚不肖是小人。一色成体曰醇。 …… (第 0539b 页)
由兹出。虽稠人广众。
汇类聚集。统率而整齐之。各有传授师承。近日来
诸方长老。不专务用。力于根本。遵 大智
先圣所遗
留流通。到而今日的规矩法度。多只是任他各人
所好所恶一偏之情。惟以自己为是。强作主宰。一 …… (第 0541b 页)
好言。则屈
已。下拜而受善。周公系君子处泰。有包荒之量。故
其所长。志光大也。大舜隐恶扬善。夫子赞其 大智。
晏平仲之谦卑逊顺。善与人交。端木赐之博施于
民。而能济众。如上这几位古人。总不以得失。这两
样心肠 (第 0543a 页)
大智
和尚。虑末法世时比丘骄奢懒惰。特制肃
众规矩。以防闲之。随其器量才能。各设所主之部
分。主法尊居方丈 …… (第 0600a 页)
使两臂。两臂使十指。无不
尊率依从一般。以是之故。前辈遵承典刑。翼戴礼
法。拳拳服膺。佩奉行持者。以 大智
先圣之清净芳
规。遗馀风汜。未曾泯灭故也。比来只见丛林道衰
法替。学者只以通才学为贵重。以守节操为卑 …… (第 0600a 页)

无耻依从。一唱百和。前行后袭。乌乎。可不痛伤之
也乎。倘不是三贤十圣。一切智人。乘十大行愿。十 大智
力。积累百年功勋。其结固弊病。恐亦不能改 …… (第 0600a 页)
而振起之。衲子稍稍知道评
唱之非。而不复更慕。倘不是佛日这等高明。这等
远见。乘四无量悲心十大行愿十 大智
力。救斯末
法之积弊。则丛林安得复有直指之道哉。诚有可
惧焉者矣。佛日可谓。有功于斯道不小也。】 …… (第 0603a 页)
监寺书)。」

【拙庵晓人修身利人除妄遣情之理说。循顺自已
本有之理。以临莅广众。利益于人。必竟要有 大智
慧。遣逐无量劫来所积妄想。并现在念念不息情
识。必竟要预常觉照。若违背觉照。不求见佛。不随
明导。而 …… (第 0604a 页)
灰)。」

【弛者。弛废不遵礼度也。隳毁也。贼贪也。自得和尚
与尤侍郎书。论法门之兴。全在行礼法说。 大智

尚特创清规者何。盖谓维持援救末法来比丘等
不端正之积弊也。由是前有德业者。遵依承戴。拳
拳服膺。 …… (第 0608b 页)
时不如一时。
一世不如一世。失其纲宗纪绪。主法之纲。全无而
不成纲。众理之纪。尽弃而不成纪。纵使再有 大智
的礼法。乌可得而整敕之。故所以说。主法者能举
一纲。则众人之条目。自然施张。若主法者懈弛一
机。则事 (第 0608b 页)
矩假以制
贪嗔人我为名。而实以为利欲之媒。斯所以丛林
破矣。】

「上古之世。虽巢居穴处。人人自律。 大智
之后。虽高堂
广厦。人人自废。故曰。安危德也。兴亡数也。」

【此节明古今差别。古者夏则居巢。冬则处 …… (第 0624c 页)

所不为。】

「故禅林得贤者。道德修纲纪立。遂成法席。厕一不肖
者在其间。搅群乱众。中外不安。虽 大智
礼法。纵有何
用。智愚贤不肖优劣如此。尔乌得不择焉(惠力芳和尚书)。」

【此节结成优劣当择。所以禅 …… (第 0630c 页)
整齐。法社必盛矣。厕者。杂也。若其间杂著个不肖
者。在众人之中。则搅扰丛林惑乱大众。一院不安
虽有 大智
之规矩礼法。亦无所用。何也。由无廉耻
不可治也。且智与贤是一种。愚不省是一种。此两
种胜劣利害。皎然 (第 0631a 页)
年尚可延食正饶裕而一时夺
则夺之昔凝观寺僧法庆开皇三年造夹纻释迦立
像高丈六功未毕庆遂卒其日有宝昌寺 僧大智

经三日而苏白寺僧云于阎罗王前见法庆甚有忧
色少顷见像来王前王遽走下阶合掌礼拜此像像
谓王曰法庆造 (第 0339c 页)
日渐臻。茅舍
褊小不能容。因念先德住山。虽独宿孤峰而弘法利
生之志未尝斯须忘也。予虽德薄行微。敢不遵 大智
之遗训哉。第白法自悦堂喜公后寸土尺木皆为横
目所有。兹者欲搆数椽以为坐禅之所。其奈难为无
米之炊。敬 (第 0407a 页)
庵。太宗云。
卧云深处不朝天。因甚到此。僧无语。雪窦代云。难逃
至化。

师拈云。太宗大人具大见。这 僧大智
得大用。
雪窦虽则不负来机。未免虾跳不出。若是新长老。当
时只对云。今日小出大遇。且道。还契得圣意也 (第 03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