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佛部
十地菩萨所被机」
#+END_VERSE
【带质下。第三章。颂第七识也。前六种识各依缘生
本无自性。此识乃第六之根。有覆无记性。依本识
见分起。还缘本识相分之质。故曰带质境。情。谓见
分。即七六。本。谓本识。即第八。以所缘八中见分。执
为自内我。其我非我。故曰非量。恒恒心所。审而思
之。执我不舍。一切有情。从此日夜昏迷。以有根本
四惑。八种随眠。相应而起故也。六识呼此为染净
依。以第六依此。执我成染。空我为净。故此与六。同
初地转。论曰分别二障极喜无。六七俱生地地除。
第七修道除种现。金刚道后总皆无。由第六识入
双空观。故于初地 初心令 第七不起。故论云。单执 (第 0413a 页)
#+END_VERSE
【带质下。第三章。颂第七识也。前六种识各依缘生
本无自性。此识乃第六之根。有覆无记性。依本识
见分起。还缘本识相分之质。故曰带质境。情。谓见
分。即七六。本。谓本识。即第八。以所缘八中见分。执
为自内我。其我非我。故曰非量。恒恒心所。审而思
之。执我不舍。一切有情。从此日夜昏迷。以有根本
四惑。八种随眠。相应而起故也。六识呼此为染净
依。以第六依此。执我成染。空我为净。故此与六。同
初地转。论曰分别二障极喜无。六七俱生地地除。
第七修道除种现。金刚道后总皆无。由第六识入
双空观。故于初地 初心令 第七不起。故论云。单执 (第 0413a 页)
二百功
德。」
【【解】真际曰意识独生遍缘诸法故云默容。孤山曰
此经明六根功德与法华不同。今示发觉 初心令
知颠倒处所故辩六根优劣之用。意在阿难择于
耳根以为修證之本。彼明依经修行巳发相似之
解。而六根清净互 …… (第 0792b 页)
根识言之则识堕分别为
劣。根无分别为胜。以六根言之则馀五圆通常不
全者为劣。耳根全者为胜。教门亦有云 初心 入道
岂能遍观。故于三科拣却界入。复于五阴又除前
四的取识阴为所观境。如去丈就尺去尺就寸。如
伐树得 (第 0793b 页)
德。」
【【解】真际曰意识独生遍缘诸法故云默容。孤山曰
此经明六根功德与法华不同。今示发觉 初心令
知颠倒处所故辩六根优劣之用。意在阿难择于
耳根以为修證之本。彼明依经修行巳发相似之
解。而六根清净互 …… (第 0792b 页)
根识言之则识堕分别为
劣。根无分别为胜。以六根言之则馀五圆通常不
全者为劣。耳根全者为胜。教门亦有云 初心 入道
岂能遍观。故于三科拣却界入。复于五阴又除前
四的取识阴为所观境。如去丈就尺去尺就寸。如
伐树得 (第 0793b 页)
德之少分耳。孤山曰。此经明六根功德与法华不
同。今示发觉 初心令 知颠倒处所故辨六根优劣。
俾阿难择于耳根以为修證之本。彼经依经修行
巳发似解。六根清净互用无方。虽眼 …… (第 0717c 页)
根本惟在六根似应从根用力。今明脱
根之要先在脱尘。以根从尘起故耳。次随拔一根
下正示其要。言一根者。 初心 但离一根之尘则一
根即拔。因脱根尘便归真理名曰内伏。根尘为外。
真如为内。伏者不动义。即性寂也。伏归 (第 0722a 页)
同。今示发觉 初心令 知颠倒处所故辨六根优劣。
俾阿难择于耳根以为修證之本。彼经依经修行
巳发似解。六根清净互用无方。虽眼 …… (第 0717c 页)
根本惟在六根似应从根用力。今明脱
根之要先在脱尘。以根从尘起故耳。次随拔一根
下正示其要。言一根者。 初心 但离一根之尘则一
根即拔。因脱根尘便归真理名曰内伏。根尘为外。
真如为内。伏者不动义。即性寂也。伏归 (第 0722a 页)
释眼见大千界等亦约胜劣三品
以释六根功德皆如今文所破之义也复次应知
楞严六根八百千二与今有异彼则发觉 初心令
知颠倒处所示凡夫六根优劣令阿难择于耳根
而修證也故知楞严法华不可一准也且楞严中
六根结解前后次第又云 (第 0318a 页)
以释六根功德皆如今文所破之义也复次应知
楞严六根八百千二与今有异彼则发觉 初心令
知颠倒处所示凡夫六根优劣令阿难择于耳根
而修證也故知楞严法华不可一准也且楞严中
六根结解前后次第又云 (第 03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