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禪宗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史傳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循阶梦,先参慈氏楼。君不见,翠柏霜残青未已,瀼瀼蔓野今如燬。」
#+END_VERSE


** 赠 黄可


#+BEGIN_VERSE
「 蟠结笋江温陵西,溪满潮流渚满荑。远驾浮梁如虹霓,悠然彼岸长者居 …… (第 0422b 页)
骊黄。」
#+END_VERSE


#+BEGIN_VERSE
「 我心忧思,何所求思。载观宇宙, 不可
游思。缅怀千古,谁与詶思。熙河泗水,浴彼流思。」
#+END_VERSE


** 和荅吴叔雅 …… (第 0423c 页)
友。」
#+END_VERSE


** 示昱岩

#+BEGIN_VERSE
「 介尔一念心,横竖 不可
尽。谛审复谛观,本迹二俱泯。悟后亦非奢,迷时亦何窘。迷悟弗当情,乃达无生忍。」 …… (第 0424c 页)
肥。」
#+END_VERSE


** 示君甫

#+BEGIN_VERSE
「 直信现前心,觅之 不可
得。无法足当情,分别亦非识。」
#+END_VERSE


** 和荅宋量公 …… (第 0425a 页)
「 彼迥者苍,匪维匪方。悟也故里,迷也异乡。异乡之曲, 不可
详也。我愁孔亟,闻断肠也。」
#+END_VERSE


#+BEGIN_VERSE
「 我有慈父, …… (第 0425a 页)
「 剋期取果志,惭愧未能酬。病后知身苦,贫来幻想休。但将三际念,总附四弘舟。弹指归安养,阎浮 不可
留。」
#+END_VERSE


#+BEGIN_VERSE
「 半世倾肠腑,寥寥有几知。庶几二三 (第 0430a 页)


濛濛
音蒙。细雨貌。

古人之言
即大法眼颂寄复长老云。渠渠渠。我我
我。南北东西皆可可。可可 不可可。
但唯我 (第 0351a 页)
不可。

呼括切。

曾鄙
褒美切。耻也。 …… (第 0351a 页)
皆纯
缟。珠玕之树皆丛生。花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
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
者。 不可
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
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
于西极。失群圣 …… (第 0351c 页)
泉普愿禅师。郑州新郑人。姓王氏。
得马祖之法。即唱道南泉。常自称王老师。尝示众
云。尽大地觅个痴钝人 不可
得。

金阙
金阙。国门也。崔豹古今注云。阙。君门下。以人
臣至此思其所阙。或君自思补阙过。布以丹垩 …… (第 0352a 页)
甚密。促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蜀青城
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溯[山*夬]。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 不可。
曰。吾以绝世事。岂可复道京师哉。泽默然。久
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
人锦裆 …… (第 0354c 页)
家自有深意。且以文势推之。但
创其远情尔。不必涉事。尤为简当。然吾教论受生。
经论备载。三缘啐啄。一 不可
差。安有此身未灭而 …… (第 0354c 页)
托质巳三年矣。设以菩萨人随意生身。一多自
在者。如此泽又何必见锦裆而泣耶。详此。乃好事
者为之。而理 不可
考。

遗我
余贵切。

呈似君
请道末后句。此五当作注字写。见它本。

难瞒
瞒。当作谩。欺也。下 …… (第 0355a 页)
或人不谕。曰。未之思矣。曰。治则见。乱则隐。𩾯
飞冥冥。弋人何慕焉。说者或引此缘。则弋者何慕。
不可
慕也。颂意弋者慕。固反此义。

透法身
见云门录上偈颂福朗上座缘。

潦倒
上云皓切。下卢考切。老之 …… (第 0355b 页)

方学者而辐凑焉。嗣其道者颇盛。如罗汉琛.安国
球。皆师席之白眉也。然门弟子得其法而抱道嘉
遁者。 不可
得而详。僧传禅录岂能悉数。
予尝过抗
之外沙。瞻礼还乡和上真身。其石刻云。师讳道勤。
󳲇越李氏子。 …… (第 0356c 页)
糸*(色-巴+田)]衣。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
纶。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游。犹浮也。 不可

之言也。綍。音弗。

紫袍
僧史。古之所贵。名与器焉。赐人章服。极则朱
紫。缘皇黄绶乃为降次。故 (第 0358c 页)
能位而不能育
人而不天则能育而不能位惟位乎中则能育乎和
惟位乎和则能育乎中吾尝曰尧舜之前法度不齐
唐不可
述也文武之后法度大乱支 (第 0789c 页)
不可
宪也 …… (第 0789c 页)
全录序

何为而有天地何为而有日月何为而有山川草木
人物牝牡之类此理耶事耶谁为之甄陶点染而色
相万殊 不可
名象 (第 0790c 页)
不可
方物 (第 0790c 页)
不可
治齐耶又谁于不
可名象中而强名之曰天地日月山川草木人物牝
牡分之则庶其类而合之则一其致耶又谁 (第 0790c 页)
不可
方物中而方物之 (第 0790c 页)
不可
治齐中而治齐之此伏羲神
农尧舜禹汤文武之所由作也故君相者所以裁成
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者也自 …… (第 0790c 页)
衰于佛氏之兴而衰于异
端之盛异端者谁杨墨乡愿之属是也今天下之学
乡愿者众矣学杨朱者又众矣即求一墨子且 不可
得乃硬坐后起之佛氏以当之曰此即异端也岂不
冤哉或曰若如言则儒者之说非乎曰果为程朱之
儒则辟之可也不辟 …… (第 0790c 页)
鉴佛眼座下有为狗子叫鹁鸠鸣者有觑灯笼露柱
指东画西者则佛果讥之且自幸其无是病夫狗子
鹁鸠灯笼露柱无论 不可
为佛法恐并 (第 0791c 页)
不可
为世谛
杖人书都不若是谈性命则湥以出语事理则洽以
该三教既与为总持两戒复极其关切于是而欲以
廉纤訾之 …… (第 0791c 页)
兑泽巽风之中变化生焉。子云
之玄。从中孚而起良有以也摩耶夫人腹中。诸佛菩
萨往来问法。又极重阆之虚空 不可
思量矣。于此悟
入。则大衍之虚一不用。与叫不响山谷。一切都了。非
师委曲譬喻。不能剖尘拈出师颔之曰子 …… (第 0793a 页)
在手。只管东冲西突到得应手不迭方
悟其妙。巳箭过新罗矣。故曰国手先著。妙在占得两
个眼地步。其后步自 不可
破也。万法皆然。学易者谓
之逆数沛公与项王之成败。也只争遮些子。老氏有
言。图难于易。为大于细。非识 …… (第 0793b 页)

亦当避三舍。弟子中识见超卓。颜子犹谓不容然后
见君子。如子贡却虚拟一绥来动和功勋边事。描写
子之 不可
及犹天 (第 0793c 页)
不可
阶而升。何异盲人摸象。乃 …… (第 0793c 页)
贤益惕。执盖同升。倘所交非壁立千仞之人
不免曲江软美一路。求其久而爱则有之。求其如临
父师。久而敬。 不可
必也虽然。交固难言善交如晏子。
犹屡失之。去齐别北郭骚。骚曰勉之。上车叹曰。婴之
亡。不知士甚矣。迨 …… (第 0794a 页)
叹曰。婴之亡也宜哉。愈不知士甚矣。善财五十三善
友。亦从展转得来。非伸两手。便能摸著鼻孔。择交者 不可
不知。冯凤山云。见执盖者则荐之。遇孔子则沮
之勘到鼻端挧挧然矣。旻昭曰。孔子忘其沮而称之
此所以为圣 …… (第 0794a 页)
大臣以道事君。责难陈善。君子处友。忠告善道。必具
大手眼大展演。自然水乳合。方为忠臣为益友。即云 不可
则止亦不是冷眼觑他。直重下针盘。别寻龙穴
耳。若只琐琐屑屑。小处去卖直沽名。辱与疏随之矣。
如孔子与 …… (第 0794b 页)
之人也不知怨则不知兴并
不知德矣。立个方便。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盖犯而
无校横逆必反此克巳强恕事。 不可
以恩怨一概溷
滥记曰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而斗
朋友之仇。主人能则执兵随其后。是之为直。 (第 0795a 页)
直是吾
心之天理生性。 不可
灭也。人无此则彼此伦常绝矣
赖天有怨报之直。故天下多不敢行不义且使不义
者知有义也。即如戒经瞋不报瞋 (第 0795a 页)
。独于君亲云不加
报不加者亦适相当亦 不可
更有加于君父即子之
所云直也。云栖大师梵网发隐亦于此分疏明白。云
佛法不曾教忠臣孝子。忘了君亲。余尝 …… (第 0795a 页)
之火。
其明始大。此泥于小利。与无敢之言。而未察其命意
之深也盖圣人必先礼乐而后刑罚。刑罚可措而礼 不可
措礼者。文明以止者也。明而能止。故小利有攸
往而亨此小正天下莫能破也。况兵刑皆圣人所忌。
不欲以利见 …… (第 0796a 页)
藏水于地中。又以贲藏火于山中。不特兵之利器不
可示人。即文之利器。亦 不可
示人。圣人所贵于天真
如黄裳通理。美在其中。不得巳刺帛笺笺至于白贲
则圣人所尚之志得矣。于此可见小利 …… (第 0796b 页)
。发于
至情以人物后天之易。推其情伪相感。故有喜怒哀
乐吉凶悔吝之交易。移易。翻易。变易。转易。与决 不可
易之道。此虽全体居于变易之用。其全用之道亦实
无生死也周孔述而不作。显微阐幽。使民生日用身
心性命。 …… (第 0796b 页)
寂而常生也。看透此先后天之交易。自
于易而不易。生死不能迁流不易而易。造化自能任
运。又何禅道佛法之 不可
以参入哉。欲知安身立命。
而能常变化以超生死者。又何可不知此四圣自心
之易义哉。智曰伏羲画易。亦是后 …… (第 0796c 页)
五。伸
指曰。六七八九十。此处容得一毫情识造作安排也
乎。推而行之。化而裁之。极其变。通乎神。体物而 不可
遗百姓日用而不知耳。单执一句不堕诸数。乃是剔
出之法身。执之是为理障。不见道舍第二句第三句
别无第一 …… (第 0797a 页)
。百物不废。惟我裁之。惟我才之。宗
门无所不统。超一切而入一切。若胶一橛犹是枯椿。

**** 才真 不可


有假道以自匿者而真才 (第 0797b 页)
不可
假也。处于才不才
之间似之而非也。必尽其变。知其故。而后不枉其才。
不负其才。显仁藏用。则才即道也剑 …… (第 0797b 页)
。破
蒲葵扇。腊月亦有用处。

**** 不断灭而变化

丹曰。如灰覆火。此亦一故也。杖人曰。此谓终 不可

灭耳。非谓 (第 0798a 页)
不可
变化也。礼乐薰蒸。学问陶写。正如剡
矢探轮者然。又如移花接木者然。如法制之。如法养
之。乃得其用。岂 …… (第 0798a 页)
。业报随现。更何
诿哉。以易徵之。一不坏。二亦不坏。决无二外之一。千
里应违。始于一念。因果历然。本 不可
昧。岂必临终乃
知之乎。故曰知无我。则不违理。知不忘。则不坏事。依
法而住。即是脱体无依。 (第 0798a 页)
不可
以剥蕉之语。而昧其寔
际也。 …… (第 0798a 页)
研极徵信

本为盲修。故须勉其参究。往往错仞。又复蹉过。 不可
语上。误而可乎。若人欲了知日日念诵犹不破生死
之疑乎。真参见性。犹不破心识之疑城乎。缘生无性。
犹不 …… (第 0798b 页)
故用此。曰心无师法。则
不能使六识严密。如六部之臣服。以统六根六尘。如
六合之泰宁。古人曰宁作心师。 不可
师心。此心师法。
又从何出耶。将谓众人师贤人。贤人师圣人。圣人师
万物耶。万物即天地也。天地万物。皆 …… (第 0799c 页)
教养性。以
向上不传之教养神化。但标仁义。则万物一体。仁也。
各得其所义也。若曰于穆不巳。则一切皆归 不可

议矣。君师授天下臣民以规矩。天下各时习其规矩。 …… (第 0799c 页)
察其性情。制其气味。而用以却疾延年。起死回
生。乃助发其身心性情之灵妙也。观此则其可能不
可能。可与 不可
与。是谁所致。不恍然耶。

**** 徵信

庄子曰圣人之静非曰静也。善故静也。非所谓静而
无静者乎 …… (第 0801c 页)
有此时亦不能得此心学之悦。惟得此悦。
乃能有以及人而同得此乐也。不到与人同乐。又安
能使人于生死性命 不可
知之处。而不愠其无所倚。
以相冥于无声无臭之天哉。即此是夫子作而能述
之行状。亦是述而不作之张本也。 …… (第 0802a 页)

此不死之道。乃为可死也。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必
能知此义命之可死。而后能死也。亦必能知此义命
不可
死而后能生也。知此然后于生中能死其心。
于死中能生其心也。如于生死性命。尚未有能行。故
不免借水火刀 …… (第 0802a 页)
。我则空空如也。扣其所知之两端而自竭
焉。则彼有知亦还无知。与我相冥于空空。又何愠之
有。此圣人神化 不可
传之学也。必先得而后能迷也。
必悟了还同未悟也。夫妇之愚与知与行。是顺帝之
则也。及其至也。虽圣人亦 …… (第 0802b 页)
而造此参两贞一之命。

*** 鉴针

**** 春秋

季彭山曰春秋之所谓惧者不逆之于勃然动者之 不可
忍。而牖之于隐然在者之不容息。非惧其书我
而不敢为之谓也。丹举以问杖人曰。因是非。还是非。
即谓之无 …… (第 0803a 页)
用耳。杖
人曰。声闻为我。便欲断灭且问此欲成声闻乘之我。
非名根乎。福果则利根也。立教必正名。故曰名 不可
得而好。 (第 0803b 页)
不可
得而避。此中道而立之教纲也。入道真
实。须全放下。才著名想便为名鬼所啖矣。果熟香飘
随缘行化。故曰名 …… (第 0803b 页)
乎。何魏徵之智不及此。李泌之争太子。迎
刃而解。藏锋应机得庖丁之神者乎。然终不能救建
宁王倓。事固有 不可
尽论者。谏有五。孔子取讽。有旨
哉。魏武立后不决以问贾诩。诩不对。曰何以不言。曰
有所思。曰何思。曰 …… (第 0803c 页)
之。人或以何等势盛。辂曰。鬼燥鬼
幽。其能久乎。丹曰。管辂亦夭。而王尼且死车牛之下
矣。杖人曰。世乱 不可
概责而风尚确有其几。定数固
莫能逃而君子贵乎自尽。嵇叔夜以倨锻致杀。岂庄
子之旨哉。昔惭柳下。今愧孙 (第 0804b 页)
登。此其回光语也 不可
以广陵散之从容。与夏侯太初之霹雳倚柱。而为之
解也。

**** 马伏波

竹开尝举马伏波戒兄子。不 …… (第 0804b 页)
之。遂尔强谈经济。贾生治安
策。著于长沙。将以阴折绛灌。三苏之策。揣摩可观。未
必可行也。杖人曰经济 不可
强营。固也。士子居恒。安 …… (第 0804b 页)
敌日。盆水映之。无逃
也恃自直之箭。则中鹄无矢。恃自圆之木。则行地无
轮。规绳檃括而得法者简矣。萝必 不可
以箭。樗必不
可以轮。尽性而善因之。顺理者易矣。每叹言法言性。
二者聚讼。言守成。言尽变。二者讵免龃 (第 0805a 页)
先款乃声中歌白雪广长舌上吐青莲莫教忘郤来时路好看真光一点圆」
#+END_VERSE


** 留别 黄可
程文学

#+BEGIN_VERSE
「 高高崱屴似登天君到如行陆地船个事可曾谙落处此闱应见擅场先蒲 …… (第 0528a 页)
最上峰(此峰居中俨然尊贵群峰环拱如画屏然故以最上名之)

#+BEGIN_VERSE
「  不可
往巅犹可往毗卢绝顶那容窥千岩万壑都游历始信中峰第一奇」
#+END_VERSE


*** 一指峰( …… (第 0529b 页)
流山僧误并双林姓漫说云黄即此丘」
#+END_VERSE


*** 撒手崖(出最上峰之下峭壁插地陡 不可
攀虽飞援亦不能扪也)

#+BEGIN_VERSE
「 险布危分应有作一回撒手见巍峨莫言尊贵犹嫌堕倒 …… (第 0529b 页)
予嘉其操行苦心因呼为老友今乃还其生平大概
并缀一偈以勉其来日尔其始终尽美行业无亏陶
铸出一副生铁心肝 不可
软郤些子以作一撑天柱
地丈夫管取千生百劫续佛祖慧命寿等金刚不坏
岂比世间人以蚍蜉之岁月槿花之旦暮而为 …… (第 0531a 页)
多言临终时索水漱口竟复索笔亲书
辞众檀护书曰薄祜之人带病而归残喘不留古今
如是今命某禅人附此一谢此外 不可
知也书毕时
寿昌阒然师太在傍问云和尚安否师弹指一下然 (第 0531b 页)
。作如是言。汝等莫别住。当
共住。是比丘尼谏时不舍者犯残。然下。淮南子曰。墨
翟见染丝而悲。为其可以 黄可
以黑。言人性之亦尔
也。朱紫。朱喻善。紫喻恶。论语云恶紫之夺朱。孔曰朱
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 …… (第 0804c 页)
复喜也。大钞云。若俗人欢喜。即为解之。巳上
四种。但坏其行。心犹有信。律足僧数。应羯磨法。而是
被治 不可
诃举等。

等四。等取仪命二种。此亦倒说四事也。且下。源谓根
源。母取发生也。若不信善恶二因。感苦乐 …… (第 0805b 页)
药等。不下。简去僧秉。告下正显。
伹对首舍忏。即四人巳下。

忏舍堕。但问边人也。说恣。皆展转三语。 不可
秉白及
只差五德也。两被下。彼此得成名两被。互与一人名
单对。

时须。即时所要行者。文多广显。指诸 …… (第 0806c 页)
下。当尽界集。不得受欲。
四人相对。一人别说云。诸大德一心。今日众僧自恣。
我比丘某甲清净(三说) 不可
差人。即只差五德也。受僧
施。即非时僧得施。道俗。以施主通七众故。极量。尽一
化僧来者。皆得分也。以 …… (第 0807b 页)
恣人。自恣人须具
两种五德等。受日。先观彼是如法缘者可加之。舍衣。
观彼是畜用失方者可舍。制造失方者 不可
舍等。须
几成僧。合用多少僧作此法事。又须明律藏识达网
缘成败。清净应法预僧数。方可覆下。加覆钵羯磨 …… (第 0808c 页)
不曾破等。所谓五戒中破一重。受八戒不
得等是。

事现在前。即所被一百八十四事。或事如可加法。及
不可。
故文云非法则息。八种。即但心念乃至白四。
行藏。应教可作名行。反此名藏。达下。利害。

七阶。即七聚 (第 0808c 页)
各有阶降也。疑即犹预不决。迷即本不
学。知律据学教迷心不犯。不学之人迷教须结。理须
分辨。 不可
一槩与法。事等晨昏。言分辨明暗如昼夜 …… (第 0808c 页)
也。观其犯事。亦当如此。 不可
无犯加药。有病不治。则
成持犯相乱也。同篇合忏为多。各犯别忏为少。 (第 0809a 页)
不可
委曲罔冒也。

人法物。人法如上。物者。如赏看病人六物。观德有无。
随事牒赏等。重轻。又如犯长物尺六 …… (第 0809a 页)
前。次下九日名后。
衣物散落各舍离多。既成束通舍名合。同篇合忏。异
聚别忏。方便为因。根本为果。又因 不可
与果同忏。如
此诸事。未可事至便施。当先一一穷考研覈。得其实
者。方可加法。则称量无失。

具下。具 …… (第 0809a 页)
如前行舍罗白是也。全筹。简破筹。语属
人也。筹属事也。此亦二合。七缘。三单三双一合也。

异篇别法。 不可
将提与吉忏等。同下。同或作当。即同
是一提。而种相虽别。同皆一忏名合。各忏名离。于理
无妨。故曰皆得 …… (第 0809b 页)
相。在我六相限
量之外。各集各结。各作别法。理可通成。反此错涉。便
成别众。集结不成。故须善视时缘。 不可
滥妄委托也。

四分律随机羯磨疏正源记卷第二


绍兴府会稽县广孝乡苏墟里屯头村前庄西保
居住正信奉 (第 0811b 页)
尼劝前二尼言众僧恚故令汝别住
汝等莫别住当自共住惩诫也偶即是对言不须
别求伴对墨翟见染丝而悲为其可以 黄可
以黑
此喻人性易可染污也论语曰恶紫以夺朱恶郑
声而乱雅乐此喻人之邪正 (第 0112a 页)
不可
辨也对前所喻
故云能喻喻即劝也。】

「十一谏瞋舍三宝者素欲投邪待愤方显若不陈谏
女族无晓故也。」 …… (第 0112a 页)
若带戒犯重永障一生舍巳还来则
听再受故云通往返也。】

「十九忏诸堕二十忏可诃二十一忏偷兰此罪分三 不可
杂乱小众如前甄简馀者不问独头从生皆从
一人边忏二十二忏重吉罪。」

【三中偷兰三品并通因果此伹对中唯 …… (第 0114b 页)
恣者四人巳下亦须三语 不可
差人也四受僧施者
以道俗欣福各行大施故一人巳上乃至极量无非
为解脱出家皆得为福田也界中局三故开此法五 …… (第 0115a 页)
机羯磨疏济缘记一之四


「巳前明缘集者结前文也夫羯磨纲领举位有三毛
目往分随位自显以所集者各有部类 不可
混乱必
不依作则自他相挠彼我同陷可不明耶后辨缘成
坏者生下文也。」

【第二辨缘成中初科二段初叙结前 …… (第 0115c 页)
树为量相去
作法虽有异众各不犯别约相步之则有六间六十
三步。」

【不可分中初科为二初列相即人处二种 不可

知或俱或互并是此收二俱可分则属后摄故下
引示文唯约处义必兼人彼因婆罗门问种树法
佛言以五肘弓量七 (第 0120b 页)
弓种一树能令根茎坚固扶
疏生长不相妨碍时优波离白佛巳闻种树分齐
今复问若有处所城邑聚落界分 不可
知若欲羯
磨应齐几许使异众各各相见而得成就不犯别
众耶文中上是请问以下即佛答五肘九尺七弓
六丈三尺一 …… (第 0120b 页)


【三中有二初定方圆若无异界体则定圆必有相
侵尖斜不定律下二辨通局六十三步半是自分
半属深防叵即 不可
指广如钞见集僧篇此下例
通六相之中除可分聚馀皆半折如兰若五里人
各二里半等自分深防合举是通两分为局问 …… (第 0120c 页)
「今约步限据不可分者为言以村聚散落无有垣堑
又僧杂闹往返难究指步为限捡括易成焉取踪迹
远通内界故 不可
也。」

【次科即叙人处两 (第 0121a 页)
不可
知约步为量既无四院何
有行迹而可取耶。】

「二可分别者亦有二缘僧则在无易委聚亦周院可
悉故十诵云若 …… (第 0121a 页)
非中。】

「有人不立此和通人僧体以此三业顺成僧义非无
一致今以行事广务要以识相为先合相从体是非
不可
练岂唯此和通入僧内四满数中诸不足者
可亦僧收今以翻和成别非相须知前但列僧则约
相分数故文云僧者四人若 …… (第 0122b 页)
海岸者众不容故若下次释应摈有
三初是可摈初篇刑科名为夷说巳犯重者在此
所收故云入也亦下二种公屏虽殊俱 不可
摈凶
顽强狠僧力不加伹可自知勿将系数。】

「问边等十八人尼等四人为自道非方是不足为不 …… (第 0123b 页)
不成作业也入定善人别有静虑至于忍默不同僧
和然身虽在僧 不可
为足见闻又绝不名别众哑等
三人根坏非證听说二缘正乖羯磨狂等三人由神
乱故不了自性何预两能白衣本是无戒 …… (第 0126c 页)
觅僧便有罪必私逃叛远出亦
犯是知俱须也。」

【出体中有三初想欲者想是连引正取欲心以为
今体须知两别 不可
相混言从法者即三聚中心
法所摄下指杂心彼通明心法故曰通中论问曰
云何心法等聚答曰想欲及触慧念思与解脱 …… (第 0128b 页)
在空等类岂体乖耶答戒具解
昏虽行等梦制取馀者意在明人应僧圆教耳岂唯
孤行辄济其神乎用人不同其致各异义 不可
也。」

【问中文脱问字界外场上并是体净自可重与何
必馀人答中初示制意僧取知法解行兼备方能 …… (第 0131b 页)
故云用人不同等也准为四句一有解无行非别
是足可秉可持(如犯边罪等不自言足数持欲)二有行无解非别
非足 不可
秉持(如前痴钝及文中戒具解昏)三解行俱备一切
并成四解行全无一切不预然此有解亦有多途
或时过学肆滥预 …… (第 0131c 页)
既达僧中理是开限。」

【次科难意不说既成后法反显对说无功答中初
明欲本取和不入羯磨如乞唱等以牒入法 不可
不言如下举例即前忘忆谩牒亦成可验取心不
拘言说然下示开制。】

「文中故不说者伹获小罪义应得成在开中 …… (第 0133b 页)
答中即显神昧是不
足收。】

「文令舆来表和达僧就病者所僧以法济或出界者
病多僧少相连不及济缘既爽时 不可
乖故徙出作
也。」

【牒释中爽即是违时 (第 0133c 页)
不可
乖如说恣等日限定故
徒即移也。】

「五分病人不能面僧或背坐卧佛言别众应出界作
若病在众如灭诤草覆中 …… (第 0133c 页)
不至俱得清净四分无文如下
律中有作无想不成作法又云更无方便可得别众
前是不失欲开此即非开别众两缘斯异 不可
一例
也。」

【次科初准例准上持欲以例在房有难是同非心
不别故也若下引决初引他部开成出界不此来
句 …… (第 0134a 页)
净四分下次据本宗判别初句
示无开如下引急制馀之制教多开境想容有方
便唯此别众特反常途比前成欲缓急全殊 不可
相例。】

「问与欲事讫不来成别不答文言应往不者治之未
必有别何以明耶本取情和心巳应僧相非乖背事
讫 …… (第 0134a 页)
次问立说遮滥行故答文可解。】

「若尔教授说戒皆开立者。」

【难中引事发下诸文。】

「答行事依文 不可
比附此二人者一为僧使二为僧
闻馀虽为僧皆须坐秉何况私欲辄同立说如前五
分僧祇威仪小乖即判成别四分云我 …… (第 0134b 页)
归陈
意。】

「问结界无欲用七何为答必须先知若不委者取欲
结故。」

【初问答中虽不闻说须存遮滥今 不可
阙。】

「若尔与初量何异答初量事体是非第八缘成得不
各其致也行事之时竖在第三排缘第三至第四也
由竖 …… (第 0135a 页)
。】

「事含通别者如受戒四法别须重问或就通论伹通
一者以言非并述事不叠生必待前后纵有通别止
是一言 不可
异也。」

【次科初释事含通别别则易解故但明通言非并
述如受四法 (第 0135c 页)
不可
具牒故事不叠生行须次第不
可顿作故纵下释唯一问一切羯磨无论通别并
无异辞。】

「第十答所成法者。 …… (第 0135c 页)

不可
怪也。」

【对首中初总标如下别列前对相可谓许与对首
即和合也执衣言议谓能受人有所白也敕前审
谛嘱彼 …… (第 0137a 页)
文證初證食重律下决法轻次
明问答失法有犯不害后法。】

「初称量缘通评四法事法是非人处开闭约时而动 不可
径述最须加励馀九方陈。」 …… (第 0137b 页)
差人具六无因本也若无本者法起无
缘又云结界具五以无欲也今云非列二界何以知
自然非列欲相何以知界无欲亦 不可
略。」

【相部师即相州砺律师初引示若对前六合初二
为能秉合五六为问答止有四种加一五七则总
七矣或六 …… (第 0138a 页)
类减差
人除因本结界除界及欲由彼假界但据作法今
并须具如文递斥。】

「上明十缘乃异诸师非敢苟异理自 不可
同也何以
知耶如初第一佛制称量人法羯磨咸有明教昔来
不显非谓不无此同圣律不同凡制也二缘两界法
有通塞 …… (第 0138a 页)
中第四广显非相也。】

「初门分三。

言列数者非出昏情事通凡圣述缘约于众法语失
坠于四心随相而言则 不可
尽且从法约以为七种
其数如文。」

【义说初门列数中初二句叙非所起昏情有二一
者愚教二则迷忘凡夫具二 …… (第 0139b 页)
故又如下示第三非准下双结明兼
第六唯第七非文中不收若望如法羯磨即善色
声若望得诃人诃即不善声义兼善恶 不可
一判。】

「故知七非通三性而作非法业故此业为集故能感
不善果也反此七非便成如法作业终是集谛是非
俱 …… (第 0140b 页)
二分总别据名体中初以义定名即文标七名体
即名下注释何下引示初非注中列人法事与下
六种列相全别故知各立 不可
相收。】

「若以名收初总下别故非法相不出三缘初非之中
摄人事非故律文中或法不称事事不应法或事法
俱 …… (第 0140c 页)
又下次约四缘判。】

「上诸解者但分为二疑未当也今解无问情涉违顺
缘通是非德人吐辞义须依住住则是别法 不可

不住乖法人法俱非馀就文重解。」

【今义中初斥诸解然此七非体相各立那得相对
伹分二耶诚为未当不足 …… (第 0141a 页)
致相难显今以义收
相比而摄。」

【四摄非相初叙意中纷驰谓杂乱也缘数即下人
法事等慧解行事目足相须一 不可
缺就下分章
并下点示。】

「就初人中是非为二。

约前人非体相分二。

言体非者如尼等四人十三难二 …… (第 0141b 页)
诵多论文亦同此天
眼是六通之一故云天通。】

「问如睡定狂之徒体是好人相入非相若约相如何
妨足数答事 不可
也今言僧者弘法之人通于凡圣 …… (第 0142a 页)
「以凡起非不定前后知非故造此则可惭不识入非 不可
限约故以总含望摄为尽文中举其纲纪馀不
出者可例知之。」

【述意中初明作句知非故造谓学人也不识入非 …… (第 0144a 页)


一人举下至僧举僧者明人非也夫举法者能秉是
僧所秉是别可有相顺得成作业别人力弱不行羯
磨四人乃强 不可
治僧故能举之人为非此人非也
无僧举一二三人者以是如故非中不明也。」

【次就文解第一人非中初科初点文 …… (第 0144a 页)
中初牒释此约三法当位自互若三
法交互即属初非未下示非相不定下举世事即
今禅众用为僧法此显非相随情讹变 不可
收尽。】

「应来者不来下三别众相也。」

【别众中初文三业不和故分三别。】

「昔解云所言诃者诃前 …… (第 0144b 页)
上三通得
吉罗若自下次明开法护他之心称实言喻故曰
相应。】

「次就义张。

文云摄非尽者以事则随相 不可
穷本义则依理从
归有途故又述之各其致也云单白非相义同过别
别谓三十九相各不相有同谓四缘成 (第 0145b 页)
不可
相无
也下文可解。」

【义张总意中初科又二初释叙意事局义通蹑前
生后以彰立意云下释同别 (第 0145b 页)
不可
相有随法过别
(第 0145b 页)
不可
相无四缘义同也指下文者即馀单白白
二白四并类此释故云可解。】

「今此七名交络互现界非不无摄在事也离 (第 0145b 页)
合适时 不可
交定也。」

【次科前离为四成十四非此合为三止有七非前
是义门总摄此欲从文历句故云离合适时等交
即训 …… (第 0145b 页)
有缘略者谓八难馀缘缓则略少急
则略多今无缘辄略或虽有缘不随缓急故云并
乖也。】

「馀有四法错互上三 不可
顿现故张网目收罗尽也。」 …… (第 0145c 页)
初牒释制教犯忏并须明识怀疑通舍是为
过分故下引證疑不许忏虽下举例谓疑罪未决
不算日月治覆藏罪可例有疑 不可
谩舍故云无
容深约钞引律云不忆有疑不识并不成覆(旧云犯长
覆藏不同僧残治日月者非)
注中判犯并无知罪必 (第 0147b 页)
便谓法身,为土可居。凡解色
法,显现故名色。若论下地,青黄显现可见,故名为色。论其佛地,
何处有此青 黄可
论?果头万惑斯尽,众德普备,灵智显现,义同于 …… (第 0340a 页)
法用云何?

又答:圣人但道依法莫依人,即能思惟此法,有了、不了,惧
畏人传则谬。作此思惟,知不了教 不可
依,了教可依。复更思惟,
了教诠理,不了教亦诠理。故知理不定属于言,即能解义是可依,
(第 0346a 页)
不可
依。以复思解:执言局理,此是想识,不得依止;亡言取理,
此是智慧,则可依也。此是通解之方。

次解别 …… (第 0346a 页)
能与后惑作因,故言「四黑
因」也。

道理人亦有可依,但不了教故,但道法为四依也。今经人亦有
可依、 不可
依,法亦有可依、 (第 0348a 页)
不可
依。何以得知?魔邪外道则 (第 0348a 页)
不可
依;魔之所说法,外道所说法,亦 (第 0348a 页)
不可
依也。四依真人则可依;四依
人所说真法则可依也,四依所说真法亦可依。此大乘经究竟了义
之教,会通四依 …… (第 0348a 页)
除。八住以上,但彰所
除,隐于所得。互举一相,理自可知也。又复解:七住已还,去大果
辽远,生无边畔, 不可
制生为限,是以得增道之称。八住以上,邻近
大果,生有边畔,可以局生为限,故得损生之名。如似小乘经中, (第 0350a 页)

陀洹果未断见谛惑尽,生无头数, 不可
制为六、七。亦断见谛惑尽,
生有头数,可制为六、七。极钝者至七生,无漏智熟,道成罗汉。今
此中亦尔也 (第 0350a 页)
释愿登
* 释梦窗
* 尼成静
* 释智嵩
* 张明达
* 潘国章 黄可

* 刘藟叔
* 邵以贞
* 尼等龄
* 黄扩生
* 何隆将
* 麦传晟( …… (第 0075a 页)
。二是菩萨。于彼佛所。初发无上菩提心。华
德藏。此恒河沙悉可知数。而此二大士。先供养佛。种
诸善根。 不可
称计。

华德藏。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
亿劫。当有终极。当来旷远 (第 0076b 页)
不可
计劫。阿弥陀佛当般
涅槃。般涅槃后。正法住世。等佛寿命。在世.灭度。所度
众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后。 …… (第 0076b 页)
。莲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佛告阿难。此咒能
大利益三界众生。若不过去久远巳来广种善根。乃
至名字 不可
得闻。何况得见。此观世音自在菩萨。亦
名撚索。亦名千光眼。此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巳
于过去无量劫中 …… (第 0077a 页)
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
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劫。 不可
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
量无边福德之利。(此上示福应。下示十九说法.三十二应。及 …… (第 0077c 页)
无越十界。于十界中。两经俱无菩萨及地狱身者。或曰圣言之略耳。或曰观音巳是菩萨。何须更现。地狱重苦。 不可
度也。天台依正法华经。俱现菩萨界身。又准释论。菩萨亦化地狱。故知十界 (第 0079b 页)
不可
阙焉。按庄严宝王经。有
现菩萨身。亦入地狱。破坏阿鼻。使诸罪人而出地狱也。十界者。即上四圣及六道也。 …… (第 0079b 页)
名字功德。与持观音名字无二。恒沙菩萨。校诸佛功德犹远。今言平
等。诚非凡夫心量所测。如后宝王经说。又 不可
得而思议矣。)

** 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告宝首菩萨。善男子。若人以天妙衣。及以袈裟.饮
食.汤药 …… (第 0082a 页)
萨。一切善愿。皆得成就。后生佛前。长与苦别。(十方者。若总言
之。则四方.四维.上下尘刹诸佛。
不可
数举。若别言之。则大弥陀经.宝积经.离垢慧菩萨礼佛经及诸经中略出
者。随依其一。而礼念之。七佛者。初 (第 0084b 页)

其吻息。岂非得入流忘所少分相应耶。章后出家于
韶石之日亲山。字曰玄虬。(章向余自说) 黄可


可明。东莞富室子。大清初。泛舟五羊。海中被掠。执至
𡨥巢。锁连户扇。贼行他劫。使妇守之。时明 (第 0104c 页)
刹极微尘数诸佛如
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
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
中舍不可
(第 0845b 页)
不可
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
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
门,證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 …… (第 0845b 页)
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所有尽法界、虚
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
不可
(第 0845b 页)
不可
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一一刹中念念 (第 0845b 页)
不可
(第 0845b 页)
不可
说佛刹极微
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
绕,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慇勤劝请
转妙法 …… (第 0845b 页)
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
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 不可
(第 0845c 页)
不可
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折骨为
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
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 …… (第 0845c 页)
,则能成满普贤菩萨诸行愿海。是故,善男
子!汝于此义应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满十方无量无边、 不可
(第 0846b 页)
不可
说佛刹极微
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
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
一切世界诸 …… (第 0846b 页)
严,功德具足,所共围绕。其人自见
生莲华中,蒙佛授记;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
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 不可
(第 0846c 页)
不可

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不久当
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
能令佛刹极微 (第 0846c 页)
佛如来。

△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
命。

△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

△一一劫 中舍不可
(第 0283a 页)
不可
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
一切难行苦行。

△圆满种种波罗蜜门。

△證入种种
菩萨智地。

△成 (第 0283a 页)
佛无上菩提。」

【○钞从因至果为一切智者为智修福方是佛因
不可
至手足者举内财之难尚舍则身外财可
知也如心地观经说佛于往昔行难行苦行为凡
夫时作雪山童子为求半偈弃舍 …… (第 0283a 页)
显自益深引他为證有二初引
大品经。
△大品经中随喜品明大千海水一毛破
为百分渧取海水可知其数随喜之福 不可
知数
故结无尽等虚空界。
△法华随喜展转至于第五
十人尚难校量何况最初。
○钞大品下经云复次
憍尸迦 …… (第 0284b 页)
喜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何
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
阿僧祇 不可
得比彼既如此有广大益今此随喜
亦复如是。
△此随喜如来权实功德故佛最胜。

○钞三彰自所喜重明佛胜此 …… (第 0284c 页)
所證果
论若约佛从凡至圣所起功用自利利他门中亦
有权实且如凡夫初悟时始自十信初心终妙觉
位于其中间经 不可
(第 0284c 页)
不可
说佛刹极微尘数劫
施为种种难行苦行自利利他等则权实俱有何
以谓六度十度有为万行一一真修故则是其实
若 …… (第 0284c 页)
休息也四明转相有二一为自
三转一印相转在见道印者不错谬义谓此是苦
如实了知此苦圣谛乍可令日轮冷月轮热 不可
转易此苦圣谛令成于乐即如实了知是苦不虚
也馀三准此二应作转亦名应修转在修道既知
巳即须修也作法者谓此 …… (第 0285c 页)
品经既言鹿园转
法轮时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无量众生得初地等
无量一生菩萨一时成佛此亦应同彼三转是通
非别 不可
别配若依一乘转无尽称法界法轮与
所被机同一法界无二无别法尔常恒无断遍益
五明法轮分齐若小乘中佛说四谛 …… (第 0285c 页)
普雨必自他沾洽。

△二释相二一举所请境。】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
一一各有 不可
(第 0286a 页)
不可
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一一刹中念念有 (第 0286a 页)
不可
(第 0286a 页)
不可
说佛刹极微尘数一
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绕。」

【○钞所请境中经文分二先标所遍处后举所请
(第 0286a 页)
处中有两重无尽言一一各有 不可
说等者此
中具有二种无碍一一多无碍二小大无碍所以
然者谓以性融相故尔二人中有果人因人诸佛
即果菩萨即 (第 0286a 页)
因言念念有 不可
说等者意在境宽 …… (第 0286a 页)
愿住净身
故示无常力不可转故示一切有为不随心住不
自在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坚牢故示涅槃
性究竟坚牢 不可
坏故示一切法无起而有聚集
散坏相故佛子诸佛世尊作佛事巳所愿满巳转
法轮巳应化度者皆化度巳有诸菩萨应受 (第 0288a 页)
经名目之下唯施即空假中一句
故也。然则清凉若以止观方便正修十境十乘。决通
开拓十二部观。以明修相有何 不可可。
但为清凉自
在胸臆。谬判止观十境十乘以为渐顿。别用章安十
二部观以为顿顿。是荆溪作此斥之耳。故 (第 0101b 页)
不可
执此
便谓妙玄文句托事附法之观不通人修。以记主令
用止观方便正修决开故也。岂此一句下。次明大师
境观 …… (第 0101b 页)
二。初引。次
喻。窍(苦吊切)者穴也空也。此非文意。应作[(白/万)*(ㄆ/手)]字。谓旁击
也。故 不可
将此虽异而同虽同而异质难旁击他人。
不许渐圆即是顿顿也。

**** 四十辨谬

判色香中道为渐顿之 …… (第 0102b 页)
如此说者方见举一即三非前非后也。而四明谓空假中三谛皆有十界三千世间依正之法。还合
大师之意否。悲哉。 不可
救济矣)。辅行云。文偏意圆不应偏难勿守语
等者。诫劝也。勿守偏语以害圆融。玉篇云。加言曰诬。
亦掩也 …… (第 0102b 页)
。谤法之苦罪流长劫。故云旷累多。生旷者远
也。心既邪僻故使未来不逢善友开通正义。由是而
知。依师学法 不可
人情。人情虽则一期相于。诬网之
愆长劫谁受。敬请后德思之慎之。

**** 四十三辨谬

判双亡双照 (第 0102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