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问不得不对
耳。钟鼓岂有自鸣者。桴加而有声矣。

问曰。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也。孟子讥 陈相
更学许行之术曰。吾闻用
夏变夷。未闻用夷变夏者也。吾子弱冠学
尧舜周孔之道。而今舍之更学夷狄之术。 (第 0512b 页)
其年九月十八日文句乃尽。江州僧正释慧恭博通三学始末监掌。具经前序及长房等录。那虽一身而备经涉历元魏梁 陈相
继宣译。后不测其终。
* 大乘宝雨藏八卷(第二出与梁世曼陀罗七卷宝云及唐译十卷宝雨并同本见一乘寺 (第 0547a 页)
问不
得不对耳。钟鼓岂有自鸣者。捊加而有声矣。

问曰。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也。孟子讥 陈相。
更学许行之术曰。吾闻用夏
变夷。未闻用夷变夏者也。吾子弱冠学尧舜
周孔之道。而今舍之。更学夷狄之术。 (第 0003c 页)
亦以身识分别。是事亦尔。问曰。若轻重但
是触有何咎。何用分别色等众为。答曰。如
世人说新谷陈谷。是新 陈相。
应异色等。而
实不尔。但色等初生名为新。若此新相。是
色等众重相。云何非耶。问曰。若色等众。即是
(第 0265a 页)
异宗会受事类。星张。当受明随同犹
合契。考夫行事之士。则乡壤部分。穷其
受戒之源。宗归四分。今则随学 陈相
不祖
先模抑断是投妄情斯托。可谓师资训缺
教授无功。亦是愿行道殊机见互僻。斯之糅
杂二百馀年。岂不以 (第 0620c 页)
数。答。此据漫心不论知数。随用随掷冥获多
罪。宿云转转。食云咽咽。衣云著著。例皆尔
也。若尔忏悔如何 陈相。
答。罪必可知。随数牒
入。不可知者。但云不忆如后自显。释第三中。
初引经明粗细二类。意显细虫。明须漉 (第 0312b 页)
(仿上初句 陈相)
五有事先成有难因缘。后成七日因缘(仿上
第二)
。六有事先成有难因缘。后成随意因缘(仿上第三)。又将 (第 0893a 页)
性本明因迷忽暗
喻若昼昏今以三轮六动警发开悟则从迷忽觉
喻如夜朗然则昼昏必兼夜朗六动不出三轮文
绮互 陈相
翻可了言六动者般若经云动极动等
极动踊极踊等极踊乃至震击吼爆作相如上三
轮谓身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 (第 0472a 页)
所语。疾时君之废礼。孟子讥陈相之专
农。意有所主理非决然(谓孔子伤昔时人君之乱而坏礼。孟子所言。许行 陈相
之见反变为蛮夷)

昔孔子欲居九夷(论语注。东方有九种夷后汉东夷传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 …… (第 0808c 页)
。说行仁君
之政。思济斯民。诸侯亦不听其说)


岂为陋西域之术而弗用也耶(若孔子疾时君之废礼孟子讥 陈相
之专农。而诸侯不听其说。岂是鄙陋西域之教而不用耶)

夫姬文姒禹。君之圣者也。日磾由余臣之贤
者也 (第 0808c 页)
其年九月十八日文句乃尽。江州僧正释慧恭。时通三学始末监掌。具经序及长房等录。那虽一身而备经涉历元魏梁 陈相
继宣译。后不测其终。
* 大乘宝云经八卷(第二出与梁世曼陀罗七卷宝云及唐译十卷宝雨并同本见一乘寺 (第 0845b 页)
之殊譬诸各结筌蹄意在同获鱼兔若
乃了说无说达名无名则二十万颂之非多一十四
行之非少然则圆音既演雅诰爰 陈相
彼此之异宜
实本末而相摄彼则毛目委示此则纲领总陈是故
广之不为烦略之不为寡二涂相埒一味同归至若
荡涤 (第 0871c 页)
之殊譬诸各结筌蹄意在同获
鱼兔若乃了说无说达名无名则二十万颂之非
多一十四行之非少然则圆音既演雅诰爰 陈相
彼此之异宜实本末而相摄彼则毛目委示此则
纲领总陈是故广之不为烦略之不为寡二途相
捊一味同归至若荡涤群 (第 073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