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知艺高而
心虚。时从医未决请祷再三。独许先生。诚天假也。感
先生之治予病。因思古语。丈夫处世。达则为 良相。

达则为良医。方今天下之病。百孔千疮。不啻予之一
身也。医治者谁耶。即有卢扁之手。举之未必信。信之 (第 0614c 页)
。访余于旅泊。睹其状貌伟
然。知为隐者也。扣其业。则曰岐黄。余是知为达士也。
或曰。昔人有言。达则为 良相。
不达则为良医。余谓不
然。盖达为医。而不达为相耳。何者。夫相之任。燮阴阳
而葆元气。剂众物而仁群生。 (第 0747c 页)
征之歌而归。乃续诗书正礼乐修元
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人自远而
至者。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 杜如晦。

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收。中
山贾琼。清河房元龄。钜鹿魏徵。太原王圭
温彦博。颖川陈 (第 0561a 页)
八月受禅即位。制体作乐选贤任良。与公卿大臣论议政事。吞蝗以整年谷之凶。其睿德如
此。用魏徵李靖房玄龄 杜如晦
等诸贤为相。慰迟敬德刘文靖为将。在位二十三年)

(七) 帝对群臣太息曰。今大乱之后。其难治
乎。 (第 0568b 页)
观光人皆知重。龙
朔二年城阳公主有疾沈笃。尚药供治无所
不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友爱殊
厚。降 杜如晦
子荷。荷死再行薛瓘。既疾绵
困有告言。朗能持秘咒理病多瘳。及召朗
至。设坛持诵信宿而安。赏赉丰渥。其 (第 0863b 页)
一则危亡随之。此其所以难也(帝纪)

凌烟阁 帝命图画功臣。赵公长孙无忌。赵郡
元王李孝恭。莱成公 杜如晦。
郑文贞公魏徵。梁
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
靖。宋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公刘弘 (第 0815b 页)
安养。或讥其迟暮。瞻曰。十念功成。
犹得见佛。吾何虑乎。后因疾。于兴教寺具斋。别道俗
时。仆射房玄龄 杜如晦
皆与焉。日过午。整威仪念佛。
遽曰。佛来矣。二大士亦至。竦身合掌而化。

*** 志通

石晋志通。 (第 0167a 页)
不辍。或讥其迟暮。瞻曰。
十念成功。犹得见佛。吾何虑乎。后因疾。于兴教寺。具
斋别道俗。时仆射房玄龄 杜如晦
皆与焉。日过午。整
威仪念佛。遽曰。佛来矣。二大士亦至。悚身合掌而化。

*** 永明寿禅师

师馀 (第 0122a 页)
唐明瞻晚岁尅志安养或讥其迟暮瞻曰十念功成
犹得见佛吾何虑乎后因疾于兴教寺具斋别道俗
时仆射房玄龄 杜如晦
皆与焉日过午整威仪念佛
遽曰佛来矣二大士亦至竦身合掌而化。

吴越智觉禅师讳延寿丹阳王氏迁馀杭总角时 (第 0087c 页)
此意一以亡。入梦金人现。咄哉本论篇。道得祇一半。
(五)

昌黎不知佛。儒术见根本。原道 良相
心。苍生要安稳。
野狐腥秽涎。殷鉴况滋近。不同门户私。争胜弄唇吻。
(六)

陈时观民风。纳贾观好恶 (第 0753a 页)
龙者。东汉李膺。尚气节孤高峻白。少所交游
人被其容接者。以为登龙门云。

与瀛者。唐太宗开宏文馆。以 杜如晦
等。十八人为学
士。人羡其荣。以为瀛洲之选。

大士求登莲录者。长芦赜禅师建莲社。一夕梦一人
乌巾白 (第 0767c 页)
登龙与瀛

东汉李膺。尚气节。孤高峻白。少所交与。人被其容接
者。以为登龙门焉。唐太宗开弘文馆。以 杜如晦。
虞世
南。褚遂良等。十八人为学士。人羡其荣。以为瀛洲之
选。

大士求登莲录

长芦赜禅师。建莲华胜 (第 0692c 页)
唐太宗笃志尚佛迨无加矣玄奘法师没世之日高
宗顾左右曰朕失国宝矣辍朝三日若谓二帝泥于
佛法然则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徵虞世南褚遂良李靖
董常诸公何不力谏盖为君圣臣贤咸知佛法正大
之道其有补于政化善利于人所以同遵尚也 (第 0459a 页)
目。则其前
身尝为大善知识。无足疑矣。

* 王文正公愿来世为僧

湘山野录云。王文正公且为宋真庙之 良相。
平生勤俭多衣布褐。补衮之馀尤通内典。一
日因读高僧传有遗世绝俗者。遂表之曰。昔
之有道者功业尚不足 (第 0247b 页)
万里叩龙墀(臣向君)
#+END_VERSE


#+BEGIN_VERSE
「 喜起明良盛昔年明 良相
得共怡然云笼玉殿珠帘翠露滴瑶池宝月圆(君臣道合)
#+END_VERSE


*** 正偏五位 (第 0618c 页)
像。太子洗马兰陵萧钧制铭
宗正卿李伯药制碑文。琬无恙日。从受具戒者。三千
馀人。受归戒者二千馀万人。 右仆射杜如晦
临终发
誓愿历劫为师。大将军薛万彻母及昆季。钦崇轨范。
蔬素终身。普光道岳法师识洞幽微。禀承约饬。武 (第 0186c 页)
。法师观
其所述。伤而悯之。郁撰论文。目为辩正。详
乎法师用奇博物匪日而成。时以文籍缺然
因循累稔。 右仆射蔡国公杜如晦
者。岐嶷天
挺器宇宏深。与法师志笃江湖伫相钦味。
法师仗借坟素。致书于杜公曰。法琳草衣野
客木食山人 (第 0201b 页)
。贞观初。敕皇太子诸王。从师受
菩萨戒。左仆射萧瑀兄弟。每咨法华会三为一之旨。
师为剖析。反复忘疲。 右仆射杜如晦
遗命。愿为历劫 (第 0075a 页)
隐居太乙山智炬寺。晚岁尅志安养。贞观二
年十月。知命将尽。入京就兴善寺设斋。辞别道俗。时
仆射房玄龄 杜如晦
皆与焉。即返智炬寺。整威仪念
佛。遽曰。阿弥陀佛来也。二大士亦至。竦身合掌而
化。

** (庚寅) (第 0604c 页)
矣。又曰。吾之终
也。其非安养之生乎。乃期僧俗数百人。旦日
于兴善寺。具斋言别。于时仆射房玄龄相国 杜如晦
皆会焉。日既移午。赡乃回寺。整肃威
仪。若有所待。顷之遽曰。我佛来也。须臾又
曰。二大菩萨亦已至也。 (第 01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