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飞亢。便有六
首。不能用九矣。惟不见六龙之有首。则纯一统天。乃
见天则之不杂也。此念佛三昧法门。独大 易重
乾。足
以比喻。其馀六子。及八八六十四卦。皆阴阳六错。破
体不纯。不可谓时乘六龙以御天。亦惟念佛王三 (第 0212a 页)
正邪。堪笑旧时行履别。会来万法即吾家。

终朝兀坐似痴呆。无倚无依实畅哉。白发满头难再
黑。青春过眼 易重
来。燕辞社去如相约。蜂为花忙似
有媒。未尽馀龄随所住。天真佛不假莲胎。

雨馀绝顶晚生凉。一种襟怀孰 (第 0591a 页)
应手或内脚门孔中水渎孔中令
与衣。若无孔应踰墙入莫令内人疑怪若不
得入当疾舍衣。宁无衣犯越毗尼。以轻 易重
也。

从非亲里比丘尼取衣戒 云何名亲里 十
诵云。亲里名母姊妹若女。乃至七世因缘。是
名亲里 僧祇 (第 0714c 页)
归初开(准此贼难别缘
同开六宿。有人错解后戒。请以比證)
。次科但列五缘无罪。则显馀
二有罪。第一以轻 易重
有罪可知。第三对处 (第 0295a 页)
(对律十三章足)。皮革出十三
轻物。四药出第二属伽蓝物。四分中初通列
四物。若下别示属房物。初明轻物 易重
已未。
若下次明已施追取可否。次科初示物所属。
若下约分房两判。他部中初引彼律。染色在
前正判。赭土 (第 0375a 页)
互错涉各别有界。如戒本疏中。第五无因
缘有缘汎列七种。一别人作法。或对首或心念
(非谓作法开离。以轻 易重)
。二对僧作法。离有二。初有缘乞得。
四分老病比丘(三十已去名为老)。三衣重者。羯磨离衣。
法如疏说。 (第 0067a 页)
中或门孔或水渎中。
水渎中展手与衣合。若无孔者应喻墙入。若
不得入者当疾舍衣。容无衣犯越毗尼。以轻 易重
故。彼律无势分者。祇律中无十三步势
分也。若互错陟各有别界者。戒疏云。蓝村是
强。八树等界弱。八自相 …… (第 0722a 页)
不失者。谓迦提
五月时。限满便失者。迦提一月五月满即失
也 馀一一唯思知而会通者。如初缘前云。
以轻 易重。
有须对首舍也。四兰苦恐怖得离。
五王难贼路隔塞离。六迦提赏劳离。七为僧
事塔事及要急缘开六夜离。已上 (第 0722b 页)
法故
无。无法故有相。疏云。开不重开本结衣界。犹是一开。
若加势分。大成疏慢。故不可也。

云僧祇至 易重
者。此文为谈上来法界无势分也。准
祇云。比丘著上下衣入聚落有女人语比丘言。今夜
欲供养形像。当助我料 …… (第 0292c 页)
也。有缘浮
列七种者。汎广也。

云一至罗者。或对首心念者。或
者不定也。有人对首无人心念住。文以轻 易重
者。非
谓非法。开离衣一向无罪。今易离宿重提。但有缺衣
之轻吉也。四分老病比丘者。文云。时有一比丘。 …… (第 0293b 页)
向无罪中辨者。据其难缘。纵
使忘断失受。非情过故。一向无罪。问。不料简第一缘。
答第一一向是罪。以轻 易重。
故不料简也。对僧作法
有缘时在者。病在衣重迦絺那衣未舍。是有缘一八
九五月。是时在也。限满者。假使有 (第 0293c 页)
取诸部。独取僧祇者。
谓舍义同故取也。羯磨疏云。四分有疑应舍。僧祗夜
往会衣不能得。遂佛令遥舍。以轻 易重。
如舍戒法。一
说成舍。受体根本。尚乃一说便成衣。是随行何劳三
说则显。祗四疑舍会。不得二种急义相。当 (第 0397c 页)

易重。
亦有小罪。二对僧作法离有二等者。立谓。今文
约人病衣重开离。及共作迦絺那衣开离。然法亦不
定。若人病 …… (第 0859a 页)
别下者。深云。何故不料简第一门。谓第一门
一向是罪故不料简。今言第一第三有罪者。第一犯
吉。谓但是轻 易重
也。第三下文自释谓作法界内有
碍则失是有罪也。

五中隔塞或望断故者。立谓。更重料简上第五门也。
(第 0859b 页)
相。与四分部执相当。
若取僧祇。则成其失。又四分。阙舍衣之法。合取僧祇
之法。祇云。衣不得会应舍以轻 易重。
与四分应舍之
计。缓急是同。又僧祇一说。与四分诸法无结略者。一
说部执计同。若取十诵五分三说不舍之计 (第 0851c 页)
云义一分下约义
分文。】

「【疏】云舍衣者非谓舍衣全无罪也若不舍时则犯堕
故如僧祇中宁无衣起越以轻 易重
也广相如钞。」

【释舍衣中不舍犯堕为免舍忏宁可但犯缺衣吉
耳下指钞者彼云或借尼衣或借俗被无者乃至 (第 0031a 页)
或可戒本中全失一众结吉之文。可言剩
也。况复诸戒皆有。何剩之有乎。论即多论。如注引者
是也。

以轻 易重
者。宁可犯阙衣之轻吉罗罪。不可犯离宿
之重随也。若下。如欲免离罪者。除僧羯磨方开。以下。
即以轻衣替 …… (第 0883c 页)
缘断失是也。或下。即舍故受新。是缘隔作。即遥
舍是。得罪。离衣提也。俱句。三亦舍衣。亦得罪。如以轻 易重。
四非舍衣。非得罪。专受持者。

三一。受三说舍但一说者可耶。如下引例。舍戒一说
尚成。舍衣一说岂不成 (第 0883c 页)
也。形类是众
义。如彼类造极恶事极重业。欲免彼故。假令
行刀杖等无过也。声闻戒亦有对小罪除大罪
以轻 易重。
故今亦尔。如救水中女人等可知
也。菩萨戒准亦可知。尽形持不杀命戒。当舍
刀杖杀害。如己同他我生命护之 (第 0759a 页)
仆闻
冰寒于水青青于蓝世固有之且析薪者经论之
苑章疏之府也彼所吐者不过四五馀皆群贤之
书众祖佛之口岂 易重
古轻今而遽忽之乎先生
之言过矣予曰嘻是何言哉是何言哉物之所施 (第 0274b 页)
若故不起当夺
其命如言而往宾头卢念言王恶心来我若不起
当断我命悟王坠狱我今若起七年失位作是思
惟以轻 易重
宁使失国即起迎王乃问之今何故
起前不起耶答言起与不起悉皆为王王问云何
为我具述前意王问几日当失答言却 (第 0772b 页)
故不起
当夺其命如言而往宾头卢念言王恶心来我若不
起当断我命误王堕狱我今若起失七年位作是念
思惟以轻 易重
宁使失国即起迎送王乃问之今何
故起答起与不起悉皆为王王问何为我耶具述前
意王问几日当失答却后七日王便 (第 0093a 页)
是去释上真法。妙应
所说妙机所感。无非中道是故双非。非有
非无即双非真俗。言虽双非意在相即。非
难非 易重
显中体。非泥洹智故云非易。非
分别智故云非难。有三悉益等者。重以四
悉结成真法。意明四悉秖是二谛及感 (第 0163b 页)
机难发难得。故三字通结上三妙法妙机故也。
如是真法。妙应所说。妙机所感。无非中道。是故双非。
非难非 易重
显中道。泥洹智易。分别智难。是故实相
俱非波二。

有三悉益等者。重以四悉结成中道。意明四悉只是
(第 0750c 页)
持经而得轻贱者。故推先世
罪业以释之。苟如经所明。则应堕恶道者重也。为
人所贱者轻也。由持经故。以轻 易重。
不亦经之冥
应乎。而世人昧乎三世业理。徒见其迹。不能无惑。
因得以解之。然则轻贱持经者。其报应宜何如 (第 0584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