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是以依我出家。若持戒若破戒。我悉不听轮
王大臣宰相不得谪罚系闭加诸鞭杖截其手
足乃至断命。况复馀轻犯 小威
仪。破戒比丘
虽是死人。是戒馀力犹如牛黄。是牛虽死人
故取之。亦如石香死后有用。能大利益一切
众生。 (第 0427c 页)
皇十八年智者去世。至皇朝建中垂二
百载。以斯文相传凡五家师。其始曰灌顶。
其次曰缙云威。又其次曰东阳 小威。
又其
次曰左溪朗公。其五曰荆溪然公。须于同
门中慧解第一。能奉师训集成此书。盖不 (第 0607c 页)
初学之流不远求师
览无滞句旋晓字源。然禀从贤首之门。不
负庭训之美也。

*** 唐处州法华寺智威传 (慧威)
释智威。姓蒋氏缙云人也。颖脱尘蒙心游
物表。少事师于轩辕氏鍊丹山。闻天台宗教
盛。遂负笈往沃洲石 …… (第 0739a 页)

均寂照相半。虽云自了急在利他。天与多
能富有辞藻。著桃岩寺碑与头陀寺碑。气
度相表。后以法眼付授 慧威
焉。时传威是
徐陵后身。其利智雄才断可知矣。 (第 0739a 页)
释慧威。
…… (第 0739a 页)
方仍参三益。
闻缙云大威禅师盛行禅法。裹足造焉。刻
志忘劳睹威墙奥。一日千里罔不推称。至
有成业时谓 小威。
然其乐静居山罕交
人事。指教门人不少。杰出者左溪玄朗矣威
常修止观匪弃光阴。说与行而并驰。语将
默而 (第 0739b 页)
喜寺。与印宗禅师商确秘
要。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闻天台一宗可
以清众滞。可以趣一理。因诣东阳天宫寺 慧威
法师。威禀承括州智威。时传威是徐陵
后身灌顶师之高足也。朗亲附之不患贫
苦。达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等 (第 0875c 页)
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
* 南无妙音胜佛
* 南无常光幢
* 南无观世灯佛
* 南无 慧威
灯王佛
* 南无法胜王佛
* 南无须弥光佛
* 南无须曼那华光佛
* 南无优昙钵罗华 (第 0085b 页)
 南无善意佛 南无广庄严王佛 南无金
刚华佛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王佛

南无虚空宝华光佛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南无不动光佛 南无降伏诸魔王佛 南无
才光明佛 南无智慧胜佛 南无弥勒仙光
佛 南无世静光佛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
王佛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
幡胜王佛

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无妙音胜佛 南无常光幢佛 南无观世

灯佛 南无 慧威
灯王佛 南无法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须曼那华光佛

南无优钵罗华殊胜王佛

南无大慧力王佛 (第 0463b 页)
见佛。
及诸菩萨声闻。其命欲终时。佛与圣众。悉来迎致。即
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为不退转地菩萨。智 慧威
力。神通自在。所居七宝宫宇。在于空中。去佛所为近。
是为上辈生者。其中辈者。虽不能往作沙门。大修功 (第 0539a 页)
宝等诸刹。而归老天台国清。故名天台宗)
传章安。灌顶非凡为五祖。凡传法华。智威为六祖。威
传天宫。 慧威
为七祖。威传左溪。玄朗慧明为八祖。朗
传荆溪。湛然为九祖。然传国清。道邃兴道为十祖。道
传国清。广修 (第 0497c 页)
 入多闻海源远流长」
#+END_VERSE


** 附录台宗十七祖


* 高祖龙树尊者
* 二祖北齐尊者(慧文)
* 三祖南岳尊者(慧思)
* 四祖天台智者(智顗)
* 五祖章安尊者(灌顶)
* 六祖法华尊者(智威)
* 七祖天宫尊者 (慧威)
八祖左溪尊者(玄朗)
* 九祖荆溪尊者(湛然)
* 十祖兴道尊者(道邃) (第 0630c 页)
。唯
欲界。非上二。若起色界心出。可有闻慧。异熟
生心。及通果心。今以非想地心出。出在何心。
彼无闻 慧威
仪工巧。及通果心。非异地起生
得善心异熟生心。业果者不异地起。准灭尽
定出。缘三种境。触三种触。许缘 (第 0075a 页)
。六漏无漏顺逆间超入
于八定。若超色界心出可有闻慧异熟生心
及通果心。今以非想心出出在何心。彼无闻 慧威
仪工巧及通果心非异地起生得善心。
异熟生心业果者不异地起。准灭尽定出缘
三种境触三种触许缘内外有为蕴 (第 0388c 页)
恶心即是悔。疏中言以恶作言通
说彼心境者。此文即双结二解。此言或有解者。非疏
主也。

疏云无记者是 慧威
仪工巧慧所摄者。无记性恶作
者即是慧。此既强感。即是威仪工巧中慧所摄。亦通
异熟无记。异熟无记慧即劣 (第 0326a 页)
【疏】恶作善是愧者意云此明恶作通三性所由悔即
恶作今悔恶修善名恶作善也不善可知。

【疏】无记者是 慧威
仪工巧所摄故者问此无记追悔
不是缘威仪工巧心等性故无记悔乃在威仪等摄
不同馀所摄答无记性悔者即是慧也 (第 0669c 页)
 尸罗圆满戒
 离垢独标名
 二障恒时染
 俱空慧刃除
 发光能照曜
 破灭渐无馀
 远离根随染
 渐增焰 慧威
 菩提称最胜
 烧照转光辉
 真俗称二智
 相应互起违
 合令无所碍
 难胜事恒时 (第 0755c 页)
气度相来。后以法眼付授 小威
焉。时传威是
徐陵后身。其智利雄才断可知矣。

七祖天宫尊者。讳慧威。姓留氏。东阳人也。𩭳
角之年 …… (第 0102a 页)
参三益。闻缙云大威禅师盛行禅法。
裹足造焉。刻志忘劳。睹威墙奥。一日千里。罔
不推称。至有成业。时谓 小威。
然其乐静居
山。罕交人事。指教门人不少杰出者。左溪一
人而已。师尝修止观。匪弃光阴。说与行而
并驰。 …… (第 0102a 页)
(音角。扬搉大举)秘要。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闻天台
一宗可以清众滞。可以趣一理。因诣东阳天
宫寺 小威
法师。竭力以亲附之。不患贫苦。达
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等。凡一宗之教迹
研覈至精。后依恭禅师。重修观 (第 0102a 页)
州石城寺。受天台止观
之学。然才藻富丽。作桃岩寺头陀寺二碑。为文人所
传诵。识者以为徐陵后身云。 慧威
姓留氏东阳人。尽
得缙云威公之学。时谓 (第 0105a 页)
小威。
每山居罕与世接。且于
学者少许可时于教门诸子。独以左溪玄朗可承继。
真有所知哉。

**** 唐巨方 …… (第 0105a 页)
律师受具于光州。学贯毗尼。后于经论。无不研究。而
尤善涅槃。稔闻天台宗旨之妙。乃诣东阳天宫寺。禀 慧威
师止观法门。遁迹左溪岩中。世因以为号。发愿
期生兜率。尝于寺之殿壁。缋观音宾头卢像。偶焚香
敛念。辄 (第 0109a 页)
置世尊坐。又
作忏悔惭愧状。良久曰。世尊去矣。鞠躬如送客者。遂
卧不复语卒。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弟子 慧威
嗣。今
住大总持寺云。

**** 唐慧觉

齐之范氏子。素明华严十地。荣名远著。门学
成风。大隋阐 (第 0269c 页)
真传六

隋西京大禅定道场释灵干传七(灵辩)

隋东都内慧日道场释敬脱传八

唐京师净影寺释善胄传九 (慧威)
唐京师胜光寺释辩相传十

唐京师大总持寺释宝袭传十一(昙恭 明洪)

唐京师大总持寺释慧迁传十二 …… (第 0515a 页)
因卧曰。
向者阿弥陀佛来。汝等不见耶。不久吾当
去耳。语顷便卒。葬于城南韦曲之北崖。遵
遗令也。弟子 慧威
住大总持。讲寻宗迹著
名京室。

释辩相。姓史。瀛州人也。性爱虚静。游听有
声业综经术。齐赵之方备闻 (第 0519c 页)
隋智者大师
* 隋释僧照
* 隋释大善
* 隋释慧成
* 隋释慧超
* 隋 释慧威
隋释灌顶
* 隋释真观
* 隋释普明
* 隋释智越
* 隋释智璪
* 隋 …… (第 0063c 页)
吾凭杖。言巳向西而逝。
师九岁入道。即诵莲经。五十馀年。万有馀遍。感灵获
瑞。不可胜述。

** 隋 释慧威

江陵人。少依南岳。行法华三昧。专思玄寂。
遂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闻人畜禽鸟声。辄知
其音。后又发 …… (第 0072a 页)
泰寺释玄朗

姓傅氏。梁双林大士六世孙。
幼出家。弱冠纳戒。闻天台一宗。盛弘止观。诣东阳天
官寺。谒 慧威
法师。修法华三昧。身厌人寰。志栖林壑。
惟十八种十二头陀。隐左溪岩。四十馀年。晏居一室。
自以为法界 (第 0076c 页)
句文字。从而释之。又何疏漏耶。智者去世。垂
二百载。以斯文相传。凡五家师。曰灌顶。曰缙云威。曰
东阳 小威。
曰左溪朗公。曰荆溪然公。左溪始弘解说
荆溪广以传记数十万言。网罗遗法。勤矣备矣。 (第 062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