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般若部類
秘书少监阎朝隐撰碑文。槩表行迹。若
欲详览。具如西京华严寺千里法师别录。与海东法
师光严记。翰林侍讲 崔致远 传明。
*** 四祖清凉国师
四祖讳澄观。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会稽人也(一)。 (第 0537c 页)
欲详览。具如西京华严寺千里法师别录。与海东法
师光严记。翰林侍讲 崔致远 传明。
*** 四祖清凉国师
四祖讳澄观。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会稽人也(一)。 (第 0537c 页)
至。
因此知人之邪正。择其善者荐之于朝。故金
大问世记云。贤佐忠臣。从此而秀。良将猛卒。
由是而生。 崔致远 鸾郎碑序曰。国有玄妙之
道。曰风流。实乃包含三教。接化群生。且如
入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鲁司寇之旨 (第 1019c 页)
因此知人之邪正。择其善者荐之于朝。故金
大问世记云。贤佐忠臣。从此而秀。良将猛卒。
由是而生。 崔致远 鸾郎碑序曰。国有玄妙之
道。曰风流。实乃包含三教。接化群生。且如
入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鲁司寇之旨 (第 1019c 页)
莫不该
览。越二十七年。爰与于阗沙门毗摩真谛。沙
门农加陀等俱来至此。西域胡僧直到鸡林。
盖自兹也。 崔致远 所撰义相传云。相真平
建福四十二年受生。是年东方圣人安弘法
师与西国二三藏。汉僧二人至自唐。注云。北 (第 1021c 页)
览。越二十七年。爰与于阗沙门毗摩真谛。沙
门农加陀等俱来至此。西域胡僧直到鸡林。
盖自兹也。 崔致远 所撰义相传云。相真平
建福四十二年受生。是年东方圣人安弘法
师与西国二三藏。汉僧二人至自唐。注云。北 (第 1021c 页)
不知何时成佛身」
#+END_VERSE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
藏和尚传
海东新罗国侍讲兼翰林学士承务
郎前守兵部侍郎权知瑞书监事赐
紫金鱼袋 崔致远 结
案纂灵记云。西京华严寺僧千里撰藏公别
录缕陈灵迹。然是传未传海域如渴闻梅。耳
目非长难矜井识。 …… (第 0280c 页)
如昼五也。行至
寿安县界光既冲天日又抱戴六也。安置于明堂以兜罗绵[打-丁+亲]天后及储君顶戴时七也。 崔致远 曰。愚于咸通十五年
甲午春在西京。于时懿宗皇帝命使迎奉真身来自凤翔目睹瑞应多是类焉。至有牛驾香车而礼 …… (第 0284a 页)
史学
为魔宗。黜僧谱为废物。及谈疏主缘起。或作
化人笑端。是谓宴朋不无忝祖可掩耳而走。
岂俾躬处休以 致远。 尝宦玉京滥名金榜。聊
翻鴃语或类象骨。遂命直书难从曲让。有乖
即正。无异不编。犹恨目瞆宝洲耳惊金奏。 …… (第 0285c 页)
脱屣出孟子褰衣出毛诗○事文前集十九卷
汪藻上太上道君皇帝尊号玉册文云。脱屣
万乘秕糠唐虞(云云)又云乃委神器褰裳去之。
第二张(石八行)辨才 辨元本作辩(字汇正字通虽辨辩不分二皆
有注写者可从元本也)○(左二行)[土*页]塔 [土*页]元本作坟○(五行)
西方净域(云云)此偈犹当有数句。盖遗脱可惜。
元本亦同此。
** 传正误
每纸题○支那 每纸摺处有支那二字。元
本无之。凡典籍摺处有题支那撰述。以分于
天竺日本诸撰。今题支那必亦其意也。然则
碑支那撰述可也。传则海东 崔致远 作实海
东撰述也。而题支那何也○第一张(右) (第 0287a 页)
崔致远
齐云师曰。 (第 0287a 页)
崔致远 传在东国通鉴第十一。又
唐书艺文志有文二十卷其在高丽文集有三
十卷○纂灵记 贤首撰事见此第九张。然其 …… (第 0287a 页)
之叛逆而张柬之讨之。
实柬之非反逆者。𤀹未读唐史通鉴妄改字
诬柬之陷叛逆莫大之罪。不识者归责于崔 致远。 岂非枉屈耶○通鉴纲目中宗神龙元
年曰。春正月张柬之等举兵讨武氏之乱。张
易之昌宗伏诛○十一张(右七行 …… (第 0288a 页)
贞字作贞 惊字作惊 敬字作敬 让字作
让 擎字作擎 恒字作恒 澄字作[澄-乂+(厂-一)] 皆
避国讳也。今不须避依旧书如字。
* 新罗 崔致远 事实
东国通鉴第十一卷(二十二纸)曰宪康王十一年乙
已(唐僖宗光启元年)春三月 (第 0289b 页)
崔致远 奉帝诏还自唐。致
远沙梁部人。精敏好学。年十二随海舶入唐
求学。其父谓曰十年不第非吾子也。 (第 0289b 页)
致远 至
唐寻师力学。十八登第调宣州漂水县尉。迁 (第 0289b 页)
侍御史内供奉。时黄巢反高骈为兵马都统
以讨之。辟 致远 为从事以委书记之任。其
表状书启多出其手。其檄黄巢有不唯天下
之人皆思显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议阴诛之
语 (第 0289c 页)
。巢不觉下床。由是名振天下。又上大师侍
中状云伏闻(云云)(文长略之)及还王留为侍读兼翰
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端书监事。 致远 自以
西学多所得欲展所蕴。而衰季多疑忌不能
容。出为大山郡太守。
同卷(第二十七纸)曰。真圣女主八 (第 0289c 页)
年甲寅(唐昭宗乾宁八年)春
二月。 崔致远 进时务十馀条。主嘉纳之以为
阿餐。 (第 0289c 页)
致远 自西事大唐东还故国。皆值乱世
自伤不遇无复仕进意。自放于山水间营台
榭植松竹。枕籍书史啸咏风月。若庆 …… (第 0289c 页)
一卷桂苑笔耕二十卷云。
高丽沙门义天诸宗教藏总录上卷云
贤首传一卷
浮石尊者传一卷 已上 崔致远 述 (第 0289c 页)
#+END_VERSE
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
藏和尚传
海东新罗国侍讲兼翰林学士承务
郎前守兵部侍郎权知瑞书监事赐
紫金鱼袋 崔致远 结
案纂灵记云。西京华严寺僧千里撰藏公别
录缕陈灵迹。然是传未传海域如渴闻梅。耳
目非长难矜井识。 …… (第 0280c 页)
如昼五也。行至
寿安县界光既冲天日又抱戴六也。安置于明堂以兜罗绵[打-丁+亲]天后及储君顶戴时七也。 崔致远 曰。愚于咸通十五年
甲午春在西京。于时懿宗皇帝命使迎奉真身来自凤翔目睹瑞应多是类焉。至有牛驾香车而礼 …… (第 0284a 页)
史学
为魔宗。黜僧谱为废物。及谈疏主缘起。或作
化人笑端。是谓宴朋不无忝祖可掩耳而走。
岂俾躬处休以 致远。 尝宦玉京滥名金榜。聊
翻鴃语或类象骨。遂命直书难从曲让。有乖
即正。无异不编。犹恨目瞆宝洲耳惊金奏。 …… (第 0285c 页)
脱屣出孟子褰衣出毛诗○事文前集十九卷
汪藻上太上道君皇帝尊号玉册文云。脱屣
万乘秕糠唐虞(云云)又云乃委神器褰裳去之。
第二张(石八行)辨才 辨元本作辩(字汇正字通虽辨辩不分二皆
有注写者可从元本也)○(左二行)[土*页]塔 [土*页]元本作坟○(五行)
西方净域(云云)此偈犹当有数句。盖遗脱可惜。
元本亦同此。
** 传正误
每纸题○支那 每纸摺处有支那二字。元
本无之。凡典籍摺处有题支那撰述。以分于
天竺日本诸撰。今题支那必亦其意也。然则
碑支那撰述可也。传则海东 崔致远 作实海
东撰述也。而题支那何也○第一张(右) (第 0287a 页)
崔致远
齐云师曰。 (第 0287a 页)
崔致远 传在东国通鉴第十一。又
唐书艺文志有文二十卷其在高丽文集有三
十卷○纂灵记 贤首撰事见此第九张。然其 …… (第 0287a 页)
之叛逆而张柬之讨之。
实柬之非反逆者。𤀹未读唐史通鉴妄改字
诬柬之陷叛逆莫大之罪。不识者归责于崔 致远。 岂非枉屈耶○通鉴纲目中宗神龙元
年曰。春正月张柬之等举兵讨武氏之乱。张
易之昌宗伏诛○十一张(右七行 …… (第 0288a 页)
贞字作贞 惊字作惊 敬字作敬 让字作
让 擎字作擎 恒字作恒 澄字作[澄-乂+(厂-一)] 皆
避国讳也。今不须避依旧书如字。
* 新罗 崔致远 事实
东国通鉴第十一卷(二十二纸)曰宪康王十一年乙
已(唐僖宗光启元年)春三月 (第 0289b 页)
崔致远 奉帝诏还自唐。致
远沙梁部人。精敏好学。年十二随海舶入唐
求学。其父谓曰十年不第非吾子也。 (第 0289b 页)
致远 至
唐寻师力学。十八登第调宣州漂水县尉。迁 (第 0289b 页)
侍御史内供奉。时黄巢反高骈为兵马都统
以讨之。辟 致远 为从事以委书记之任。其
表状书启多出其手。其檄黄巢有不唯天下
之人皆思显戮抑亦地中之鬼已议阴诛之
语 (第 0289c 页)
。巢不觉下床。由是名振天下。又上大师侍
中状云伏闻(云云)(文长略之)及还王留为侍读兼翰
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端书监事。 致远 自以
西学多所得欲展所蕴。而衰季多疑忌不能
容。出为大山郡太守。
同卷(第二十七纸)曰。真圣女主八 (第 0289c 页)
年甲寅(唐昭宗乾宁八年)春
二月。 崔致远 进时务十馀条。主嘉纳之以为
阿餐。 (第 0289c 页)
致远 自西事大唐东还故国。皆值乱世
自伤不遇无复仕进意。自放于山水间营台
榭植松竹。枕籍书史啸咏风月。若庆 …… (第 0289c 页)
一卷桂苑笔耕二十卷云。
高丽沙门义天诸宗教藏总录上卷云
贤首传一卷
浮石尊者传一卷 已上 崔致远 述 (第 0289c 页)
秘书少监阎朝隐撰碑文。概表行迹。
若欲详览。具如西京华严寺千里法师别录。与海东
法师光严记。翰林侍讲 崔致远 传明。
* 四祖清凉国师
四祖讳澄观。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会稽人也(一)。 (第 0622c 页)
若欲详览。具如西京华严寺千里法师别录。与海东
法师光严记。翰林侍讲 崔致远 传明。
* 四祖清凉国师
四祖讳澄观。字大休。俗姓夏侯氏。越州会稽人也(一)。 (第 0622c 页)
赞曰。孤云独鹤。俪影岩壑。草创莲刹。混沌逢凿
愿霈无碍。人天有托。二杰如生。九原可作。法正别
座(并 崔致远) 。
** 希朗 僧统
新罗末海印寺住持。
新罗末僧统希朗。任持此寺。得华岩神众三昧。时我
太祖 …… (第 0647c 页)
州高达山是也。乾
封二年丁卯三月 日。弟子开户视之。则堂巳移
于高达山。号曰飞来堂。去盘龙一千馀里。 崔致远
作传(胜览)。
** 休静 西山大禅师
字玄应。又号清虚堂。俗姓崔氏。完山人。名汝信。父
箕子殿 (第 0648c 页)
愿霈无碍。人天有托。二杰如生。九原可作。法正别
座(并 崔致远) 。
** 希朗 僧统
新罗末海印寺住持。
新罗末僧统希朗。任持此寺。得华岩神众三昧。时我
太祖 …… (第 0647c 页)
州高达山是也。乾
封二年丁卯三月 日。弟子开户视之。则堂巳移
于高达山。号曰飞来堂。去盘龙一千馀里。 崔致远
作传(胜览)。
** 休静 西山大禅师
字玄应。又号清虚堂。俗姓崔氏。完山人。名汝信。父
箕子殿 (第 0648c 页)
左右。
越海而南至韩地。开国号马韩。甄萱上大祖
书云。昔马韩先起。赫世勃兴。于是百济开国
于金马山。 崔致远 云。马韩。丽也。辰韩。罗也
(据本纪。则罗先起甲子。丽后起甲申。而此云者。以王准言之耳。以此知东明之 …… (第 0962b 页)
适韩
国。而马韩割东界地以与之。相呼为徒。有似
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有十二小国。各万户。
称国。又 崔致远 云。辰韩本燕人避之者。故取
涿水之名。称所居之邑里。云沙涿。渐涿等
(罗人方言。读𣵠音为道。故今或 …… (第 0964b 页)
妹开襟受之。姊曰。畴昔之梦传付于汝。
妹以锦裙酬之。后旬日庾信与春秋公。正月
午忌日(见上射琴匣事乃 崔致远 之说)蹴鞠于庾信宅前(罗人谓蹴鞠为弄珠
之戏)故踏春秋之裙。裂其襟纽曰。请入吾家缝
之。公从之。庾信 (第 0969c 页)
越海而南至韩地。开国号马韩。甄萱上大祖
书云。昔马韩先起。赫世勃兴。于是百济开国
于金马山。 崔致远 云。马韩。丽也。辰韩。罗也
(据本纪。则罗先起甲子。丽后起甲申。而此云者。以王准言之耳。以此知东明之 …… (第 0962b 页)
适韩
国。而马韩割东界地以与之。相呼为徒。有似
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有十二小国。各万户。
称国。又 崔致远 云。辰韩本燕人避之者。故取
涿水之名。称所居之邑里。云沙涿。渐涿等
(罗人方言。读𣵠音为道。故今或 …… (第 0964b 页)
妹开襟受之。姊曰。畴昔之梦传付于汝。
妹以锦裙酬之。后旬日庾信与春秋公。正月
午忌日(见上射琴匣事乃 崔致远 之说)蹴鞠于庾信宅前(罗人谓蹴鞠为弄珠
之戏)故踏春秋之裙。裂其襟纽曰。请入吾家缝
之。公从之。庾信 (第 0969c 页)
珠之日。与沙弥得珠同日。帝留其珠而遣之。
后人无爱信此沙弥者。王之陵在吐含岳西
洞鹄寺(今崇禅寺)有 崔致远 撰碑。又创报恩寺。又
望德楼 追封祖训入匝干为兴平大王。曾
祖义官匝干为神英大王。高祖法宣大阿干
为 …… (第 0975c 页)
。若足下祗承睿旨。
悉戢凶机。不唯副上国之仁恩。抑可绍东海之绝绪。若不过而能改。其如悔不可追
(书乃 崔致远 作也)。长兴三年。甄萱臣龚直勇而有智略。
来降太祖。萱捉龚直二子一女。烙断股箸。
秋九月。萱遣一吉。 (第 0981b 页)
后人无爱信此沙弥者。王之陵在吐含岳西
洞鹄寺(今崇禅寺)有 崔致远 撰碑。又创报恩寺。又
望德楼 追封祖训入匝干为兴平大王。曾
祖义官匝干为神英大王。高祖法宣大阿干
为 …… (第 0975c 页)
。若足下祗承睿旨。
悉戢凶机。不唯副上国之仁恩。抑可绍东海之绝绪。若不过而能改。其如悔不可追
(书乃 崔致远 作也)。长兴三年。甄萱臣龚直勇而有智略。
来降太祖。萱捉龚直二子一女。烙断股箸。
秋九月。萱遣一吉。 (第 0981b 页)
于神知原华严寺南帝念若惊圣情如失赠
鸿胪卿赠绢一千二百疋朝序饰终威仪导引莫不
备具其馀神为异十科备于 崔致远 传中师判五教
谓小始终顿圆然兹五教草创云华周流贤首取文
义大备故以为名亦犹天台四教草创衡岳周流智
者 (第 0061b 页)
鸿胪卿赠绢一千二百疋朝序饰终威仪导引莫不
备具其馀神为异十科备于 崔致远 传中师判五教
谓小始终顿圆然兹五教草创云华周流贤首取文
义大备故以为名亦犹天台四教草创衡岳周流智
者 (第 0061b 页)
官。(自枕流王元年。下至圣王元年。为百四十年)泗沘之前。未
尝大行。至法王之后。百济始行佛法矣。 崔致远。 撰曦阳山凤岩寺知證大师碑铭云。西晋
昙始始之貊。(谓春川)如摄腾东入。(谓摩腾)勾丽阿度度
于我。( …… (第 0221a 页)
上。疑在庆州地)星州法定寺。晋州断俗寺。居昌万兴寺。
陜川海印寺。(又陜川清凉寺。智异山。双溪寺。见 崔孤云 传)南汉山庄义
寺。北汉山安养寺。雉岳山石南寺。(今原州)皆真兴以
降。世世增建者也。其创修年月。王 …… (第 0222b 页)
三藏摩睺罗。抵高丽
(夏六月)○案。新罗名僧。又有浮屠顺憬。(与金庾信同时)浮屠
贤俊。(姓崔氏。即 孤云 之兄)定玄禅师。(即贤俊之友)孝子圣觉。(居星州一
利县。为母刲股)释聪禅师。(为弓裔所杀)智炤夫人 …… (第 0223a 页)
嗣) 无话句。
新罗慧彻禅师(西堂藏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无染禅师(麻谷彻禅师法嗣) 无话句 (崔孤云 碑文。见下)。
新罗玄昱禅师(章敬〔惮〕禅师法嗣) 无话句(源流。称凤林玄昱)。
新罗觉体禅师( …… (第 0223b 页)
。师云。文殊
耸耳○丹霞淳颂。无相光中未兆身。清虚渺漠岂
为邻。一轮明月当轩照。玉殿萧萧不见人。 孤云 四山碑铭。其于新罗名德。[宋-木+最]为实迹。
无染国师 葆光塔铭云。无染。于圆觉祖师。为十
世孙 (第 0224a 页)
尝大行。至法王之后。百济始行佛法矣。 崔致远。 撰曦阳山凤岩寺知證大师碑铭云。西晋
昙始始之貊。(谓春川)如摄腾东入。(谓摩腾)勾丽阿度度
于我。( …… (第 0221a 页)
上。疑在庆州地)星州法定寺。晋州断俗寺。居昌万兴寺。
陜川海印寺。(又陜川清凉寺。智异山。双溪寺。见 崔孤云 传)南汉山庄义
寺。北汉山安养寺。雉岳山石南寺。(今原州)皆真兴以
降。世世增建者也。其创修年月。王 …… (第 0222b 页)
三藏摩睺罗。抵高丽
(夏六月)○案。新罗名僧。又有浮屠顺憬。(与金庾信同时)浮屠
贤俊。(姓崔氏。即 孤云 之兄)定玄禅师。(即贤俊之友)孝子圣觉。(居星州一
利县。为母刲股)释聪禅师。(为弓裔所杀)智炤夫人 …… (第 0223a 页)
嗣) 无话句。
新罗慧彻禅师(西堂藏禅师法嗣) 无话句。
新罗无染禅师(麻谷彻禅师法嗣) 无话句 (崔孤云 碑文。见下)。
新罗玄昱禅师(章敬〔惮〕禅师法嗣) 无话句(源流。称凤林玄昱)。
新罗觉体禅师( …… (第 0223b 页)
。师云。文殊
耸耳○丹霞淳颂。无相光中未兆身。清虚渺漠岂
为邻。一轮明月当轩照。玉殿萧萧不见人。 孤云 四山碑铭。其于新罗名德。[宋-木+最]为实迹。
无染国师 葆光塔铭云。无染。于圆觉祖师。为十
世孙 (第 0224a 页)
者行状一卷 回济述
* 贤首碑一卷 阎朝隐述
* 贤首传一卷
* 浮石尊者传一卷 已上 崔致远 述
* 清凉行状一卷 清沔述
* 清凉碑文一卷(与行状亦有不同待勘) 裴休述
* 寄海东 (第 1168a 页)
* 贤首碑一卷 阎朝隐述
* 贤首传一卷
* 浮石尊者传一卷 已上 崔致远 述
* 清凉行状一卷 清沔述
* 清凉碑文一卷(与行状亦有不同待勘) 裴休述
* 寄海东 (第 1168a 页)
焕乎精舍」
#+END_VERSE
** 终南山至相寺智俨尊者真赞
侍读兼翰林学士承务郎前守兵部侍郎
[示*雚]知瑞书监事紫赐金鱼袋 崔致远 撰
#+BEGIN_VERSE
「 走者之麟
飞者之凤
犹我人杰
法门梁栋
雷吼一音
石 …… (第 0556a 页)
永契良缘」
#+END_VERSE
** 海东华严始祖浮石尊者赞(并序)
同知中抠院事朝议大夫检校司空守礼部
尚书翰林学士承 旨知制诰充史馆修
撰官朴 寅亮 撰
公讳义想新罗人也其遗芳馀美动满大宋史传三
韩谚记予公隙乘闲披玩图籍历代高僧皆有赞颂
惜哉浮石一圣未有人赞之唯新罗翰林学士崔公 致远 有灵游画像赞十六句然此以举佛山石体寺
僧能现梦中之事述之似未尽浮石之馀美揽笔为
文辄赞其德曰。 …… (第 0556a 页)
马鸣之旨上资 圣寿远报佛恩幸勿
多谦庶全众议谨疏。
** 故修南山俨和尚报恩社会愿文(此下五首) 崔致远 述
盖闻高老西河尼父之遗风广振玄归北海季长之
妙道遐宣是知传教之宗唯以择师为本则彼六籍
之源流甚溢 (第 0565b 页)
#+END_VERSE
** 终南山至相寺智俨尊者真赞
侍读兼翰林学士承务郎前守兵部侍郎
[示*雚]知瑞书监事紫赐金鱼袋 崔致远 撰
#+BEGIN_VERSE
「 走者之麟
飞者之凤
犹我人杰
法门梁栋
雷吼一音
石 …… (第 0556a 页)
永契良缘」
#+END_VERSE
** 海东华严始祖浮石尊者赞(并序)
同知中抠院事朝议大夫检校司空守礼部
尚书翰林学士承 旨知制诰充史馆修
撰官朴 寅亮 撰
公讳义想新罗人也其遗芳馀美动满大宋史传三
韩谚记予公隙乘闲披玩图籍历代高僧皆有赞颂
惜哉浮石一圣未有人赞之唯新罗翰林学士崔公 致远 有灵游画像赞十六句然此以举佛山石体寺
僧能现梦中之事述之似未尽浮石之馀美揽笔为
文辄赞其德曰。 …… (第 0556a 页)
马鸣之旨上资 圣寿远报佛恩幸勿
多谦庶全众议谨疏。
** 故修南山俨和尚报恩社会愿文(此下五首) 崔致远 述
盖闻高老西河尼父之遗风广振玄归北海季长之
妙道遐宣是知传教之宗唯以择师为本则彼六籍
之源流甚溢 (第 0565b 页)
赞宁高僧传云。华严一宗。付授澄观。著般若心
经疏。为时所贵。天下流行。复号康藏国师。是欤。
唐新罗 崔致远 法藏和尚传云。多心虽小不轻。疏
出尘中经义。注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多心属上。
心是般若之心。略云多 (第 0767b 页)
经疏。为时所贵。天下流行。复号康藏国师。是欤。
唐新罗 崔致远 法藏和尚传云。多心虽小不轻。疏
出尘中经义。注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多心属上。
心是般若之心。略云多 (第 076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