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華嚴部類
經集部類
不俗阿郎。却做出真不真皮面。咦。今朝一笑再
相逢。直待龙华初会见。

** 宝峰和尚赞

是真非真。 无相
不相。如珠中色。似镜中像。大千游遍
没行踪。十方壁落无遮障。为打陜府铁牛。触折邛州
竹杖。塞北山寒雪 (第 0719a 页)
灭处。僧于
言下大悟。后破灶堕闻举。乃曰。此子会尽诸法无生。

*** 五祖下四世

**** 益州 无相禅师
法嗣

***** 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

初得法于 (第 0054c 页)
无相大师。
乃居南
阳白崖山。专务宴寂。经累岁。学者渐至。勤请不巳。自
此垂诲。虽广演言教。而唯以无念为宗。唐相 …… (第 0054c 页)
。盖为不识真心。真心者。念生亦不顺
生。念灭亦不依寂。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
沈不浮。无为 无相
活鱍鱍。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
可得。无可知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公与大众作
礼称赞。踊跃而去。 …… (第 0055b 页)
。唯北宗门人忽雷澄
禅师撰塔碑盛行于世。其略曰。师住匾担山。号晓了。
六祖之嫡嗣也。师得无心之心。了 无相
之相。 (第 0055c 页)
无相

森罗眩目。无心者分别炽然。绝一言一响。响莫可传。
传之行矣。言莫可穷。穷之非矣。师得无无之无。不 …… (第 0055c 页)
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
源无有。远曰。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师曰。大德
只见山僧相。不见山 僧无相。
见相者是大德所见。经
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其道。若
以相为实。穷劫不能见道。远 (第 0059b 页)
曰。今请禅师于相上说
无相。
师曰。净名经云。四大无主。身亦无我。无我所
见。与道相应。大德若以四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见。穷
劫不可 …… (第 0059b 页)
。若言何物。何物亦妄。经云。无
相似。无比况。言语道断。如鸟飞空。安惭伏不知所措。
师有偈曰。推真真 无相。
穷妄妄无形。返观推穷心。知
心亦假名。会道亦如此。到头亦只宁。达性禅师问。禅
师至妙至微。真妄双泯。 …… (第 0060a 页)
。帝曰。是道邪。士以手指靸履。帝曰。是
俗邪。士以手指衲衣。大士心王铭曰。观心空王。玄妙
难测。无形 无相。
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
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
传经。水中盐 (第 0067a 页)
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
无有。远曰。观禅师形体甚小。却会此理。师
曰。汝只见山僧相不见山 僧无相。
远曰。请
禅师于相上说出 (第 0595c 页)
无相
师曰。净名经云。四
大无主身亦无我。无我所见与道相应。大
德若以四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见穷劫不
可会道 …… (第 0595c 页)
如何。忠曰。陛下莫认自己清净
法身。帝益不晓。于是斋沐别致十问其一
曰。见性已后用布施作福否。忠对。 无相

施合见性。二曰。日夕作何行业合得此
道。忠答。无功而修合此道。三曰。或有病难
将何道理修行抵拟。 …… (第 0598c 页)
么生得神
通以佛国。忠以见性如贫得宝如民得王
对。十曰。只依此本性修定得作佛否。忠对。
定得作佛佛亦 无相。
无得乃为真得。前十
对皆广有其辞。今约科目为对耳。帝由是
凝心玄旨。

(四十五) 三月己丑。诏天下 (第 0599a 页)
域人也。祖父徙居。因
家于岐。遂为凤翔人矣。会至性悬解明智
内发。大璞不耀时未知之。年三十方入蜀
无相大师。
利根顿悟冥契心印 (第 0764a 页)
无相

曰。吾道今在汝矣。尔后德充慧广郁为禅
宗。其大寂照灭境超證离念。即心是佛 (第 0764a 页)

丈问疾。闰月五日剃发澡身与众言别。加
趺而尽颜貌如生。俗年七十四。腊五十五。私
谥曰大法眼。塔号 无相。
俾城下僧寺具威
仪礼迎。引奉全身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
焉。益好为文笔。特慕支汤之体。时作偈颂
真赞。别 …… (第 0788b 页)
观及于宋朝。于山
选山露须弥而出海。于羽求羽。放金翅
以腾空。令其钻仰之俦慕此坚高之道矣。
吾徒通达 无相
夺伦。譬若文武是一人之艺
不能兼者互相非斥耳。若相推重佛法增
明。酬君王度己之恩。答我佛为师之训。慎 (第 0790a 页)
长耶。为隐显不恒耶。易象有之。小狐
汔济。其此之谓乎。

*** 唐成都净众寺无相传(智诜禅师) 释无相。
本新罗国人也。是彼土王第三子。于
本国正朔年月生。于群南寺落发登戒。以
开元十六年泛东溟至于中国到京 …… (第 0832b 页)
衣。事必悬知且无差跌。相未至之
前。寂曰。外来之宾明当见矣。汝曹宜洒扫
以待。间一日果至。寂公与号曰 无相。
中夜
授与摩纳衣。如是入深溪谷岩下坐禅。有
黑犊二交角盘礴于座下。近身甚急毛手
入其袖。其冷如冰扪摸 (第 0832b 页)
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
声尘流转。乃至色香味触亦复如是。公喜跃
称敬。详见传灯录。师嗣益州 无相禅师。
无相 (第 0828c 页)
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
声尘流转。乃至色香味触亦复如是。公喜跃
称敬。详见传灯录。师嗣益州无相禅师。 无相

嗣资州寂。寂嗣资州侁。侁嗣五祖大满禅师。
为旁出派也。

甲寅大历九年。道士史华者以术得幸。因请
立 …… (第 0828c 页)
众跏趺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四。公卿李建
勋以下素服奉全身。塔于江宁县之丹阳。敕
谥大法眼禅师。塔曰 无相。
再谥曰大智藏大
导师。师入室弟子四十三人。各导一方。随
根悟入者不可胜纪。师嗣地藏琛。琛嗣玄沙
备。 …… (第 0854a 页)
殷盈孙。
按考工记。铸镈钟十二编钟二百四十。处士
萧承训校定石磬。今之在县者是也。虽有钟
磬之状。殊 无相
应之和。其镈钟不问音律。但
循环而击。编钟编磬徒县而已。丝竹匏土仅
有七声。名为黄钟之宫。其存者九曲 (第 0858b 页)
谓同于情执之有。故释云无相可取也。
是则不空不异于空。

以离念境界唯證相应故 言以离念境界
等者。 释无相
所以也。若妄念所缘。是则有
相。既唯真智之境。明知无妄执之相也。释
真如门竟。

○第二释生灭门中二 …… (第 0254b 页)
。住相四者。
一名转相。谓由无明力。不觉前动相即无
动。故转成能见。二名现相。谓由无明依前
能见不了 无相。
遂令境界妄现。此二及初
并在赖耶位中。属不相应心。三名智相。谓
由无明迷前自心所现之境。妄起分别染 …… (第 0257b 页)
界 谓与众生作六根境界故。宝性论云。
诸佛如来身如虚空 无相。
为诸胜智者作
六根境界。示现微妙色。出于妙音声。令嗅
佛戒香。与佛妙法味。使觉三昧触。令知深
妙法。 …… (第 0260c 页)
有苦。
动因苦果既无别时。故云不相离也。此虽
动念而极微细。缘起一相能所不分。即当
梨耶自体分也。如 无相
论云。问此识何相
何境界。答相及境界不可分别。一体无异。
当知此约赖耶业相义说也。下二约本识
见相二 …… (第 0262c 页)


此义云何 问意云。现有尘境。云何唯心。

以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
别自心心不见心 无相
可得 答云。以一切
法皆是此心随熏所起。更无异体故。说
唯心。疑云。何以此心作诸法耶。释云。由妄
念 …… (第 0265c 页)
不见心者。既尘无
相。识不自缘。是故无尘。识不生也。摄论云。
无有少法能取少法故也。能所皆寂故。云 无相
可得也。中边论偈云。由依唯识故。境
无体义成。以尘无有故。本识则不生。此中
分别自心者。即依唯识以遣 …… (第 0265c 页)
者。依无尘以遣识。
与中边下半偈同。此等约行说。故遣依他
性也。故瑜伽论云。问诸修观行者见遍计
所执 无相
时。当言入何等性。答入圆成实
性。问入圆成实性时。当言遣何等性。答
遣依他起性。以此当知。唯识观成。 (第 0265c 页)

其首。见者钦贵。后还归居资州德纯寺。化道
众生二十馀年。后至开元二十年四月。密
遣家人王锽唤海东 无相禅师。
付嘱法及信
袈裟云。此衣是达摩祖师衣。则天赐诜和上。
和上与吾。吾转付汝。善自保爱。觅好山住
去。后 …… (第 0184c 页)
五月二十七日。告诸门徒。吾不
久住。至夜半子时。奄然坐化。处寂大师时年
六十八。

釰南城都府净泉寺 无相禅师。
俗姓金。新罗
王之族。家代海东。昔在本国。有季妹。初下
闻礼娉授刀割面誓言志归真。和上见而叹
曰。女 …… (第 0184c 页)
心见性。佛法遍一切处。无住
为在学地。善知识在釰南。所以远投军使。又
问和上。善知识是谁。和上答。是 无相
和上。俗
姓金。时人号金和上也。军使顶礼。便出行文。
和上渐渐南行至凤翔。又被诸大德苦留不
放。亦不 …… (第 0186b 页)
然无事。和上到州。州吏躬迎。至县。县
令引路。家家悬幡。户户焚香。咸言。苍生有
福。道俗满路。唱言。 无相
和上去。无住和上来。
此即是佛佛授手。化化不绝。灯灯相传。法眼
再朗。法幢建立。大行佛法矣。相公令都 …… (第 0188c 页)
堪为法
器。即再为说法。一物在心。不出三界。有法
是俗谛。无性第一义。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无念即 无相。
有念即虚妄。无念出三界。有念
在三界。无念即无是。无念即无非。无念即无
自。无念即无他。自他俱离。成 …… (第 0191b 页)
可说。即非常
名也。道士闻说已合掌问和上。若依此说。即
是佛道无二。和上言。不然。庄子老子尽说无
无相。
说一。说净。说自然。佛即不如。此说。
因缘自然俱为戏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
而有差别。佛即不住无 (第 0194a 页)
为。不住 无相。
以住于 (第 0194a 页)
无相。
不见于大乘。二乘人三昧酒醉。凡夫人
无明酒醉。声闻人住尽智。缘觉人住寂净智。
如来之智惠生起无穷尽。 …… (第 0194a 页)
历保唐寺和上传顿悟大乘禅门门人写真
赞文(并序)

山人孙寰述曰。道也无名。悟道者方知得本。
法者 无相。
识法者乃达其源。得本即道。知
道体妙有无生。识法即源。见法性圆明自在。
在无所在。在非彼此之方。生无 (第 0195c 页)
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悟其道。』若以相为实者,穷劫不可得也。」

问:「今见山僧相,不见山 僧无相,
请为于相中说 (第 1134a 页)
无相
理看。」
师曰:「《净名》曰:『四大无主,身亦无我。』今即无我所见,与道相应。大德!若以四大有主,主 (第 1134a 页)
太白山日没云禅师
* 东白山法超禅师
* 岘山幽禅师(霍山观禅师出)
* 益州 无相禅师(资州处寂禅师出四人)
益州长松山马禅师
* 超禅师 梓州晓了禅师
* 西京智游禅师(义兴斐禅师出二人) …… (第 0224c 页)


* 衡州定心禅师
* 敬爱寺志真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前益州 无相禅师
等法嗣五人

* 益州保唐寺 (第 0225a 页)
(无相禅师
出四人一人见录)
* 荆州明月山融禅师
* 汉州云顶山王头陀
* 益州净众寺神会禅师 …… (第 0225a 页)
前霍山观禅师复出一人

* 岘山幽禅师
*
前资州处寂禅师复出四人

* 益州 无相禅师
益州长松山马禅师
* 超禅师
* 梓州晓了禅师
*
前义兴斐禅师复出二人 …… (第 0226c 页)


* 衡州定心禅师
* 敬爱寺志真禅师(已上二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
前益州 无相禅师
法嗣五人(一人见录)

* 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
* 荆州明月山融禅师
* 汉州云顶山王头 …… (第 0226c 页)
吾避仇矣。后终于山
舍。年八十七。阇维收舍利四十九粒。以会昌
三年九月四日入塔。

***** 益州 无相禅师
法嗣忍大师(第四世)

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初得法于无相大师。
乃居南阳白崖山。专务宴寂经累岁。学者 …… (第 0234b 页)
盖为不识真心。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
亦不依寂。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
沈不浮。无为 无相。
活鱍鱍平常自在。此心体
毕竟不可得。无可知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
也。公与大众作礼。称赞踊跃而去。后居 (第 0235a 页)
是身心。身心
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有。曰观禅师形质甚
小。却会此理。师曰。大德。只见山僧相。不见
僧无相。
见相者是大德所见。经云。凡所有
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悟其道。若以
相为实穷劫不能悟道。曰今请 (第 0242c 页)
禅师于相上
说于 无相。
师曰。净名经云。四大无主身亦无
我。无我所见与道相应。大德。若以四大有主
是我。若有我见穷劫不可会道 …… (第 0242c 页)
 第一莫向道」
#+END_VERSE


又有安禅师者。问曰。道既假名佛云妄立。十
二分教亦是接物度生。一切是妄以何为真。
师曰。为有妄故将真对妄。推穷妄性本空。真
亦何曾有故。故知真妄总是假名。二事对治
都无实体。穷其根本一切皆空。曰既言一切
是妄。妄亦同真。真妄无殊。复是何物。师曰。
若言何物。何物亦妄。经云。 无相
似无比况。言
语道断如鸟飞空。安公惭伏不知所措。师又
有偈曰。

#+BEGIN_VERSE
「 推 (第 0243b 页)
真真 无相
 穷妄妄无形
 返观推穷心
 知心亦假名
 会道亦如此
 到头亦只宁」 (第 0243b 页)
。盖为不识真心。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
念灭亦不依寂。不来不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沈
不浮。无为 无相。
活鱍鱍。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
得。无可知觉。触目皆如。无非见性也。公与大众作礼
称赞。踊跃而去。 …… (第 0122b 页)
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
其理。一闻示诲。如饮醍醐。礼拜问曰。如何用心即合 无相
三昧。师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
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又问。道非色相。云何
(第 0122c 页)
见。师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 无相
三昧亦复然矣。
一曰。有成坏否。师曰。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
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 (第 0122c 页)
本西域石氏子。祖父徙居于岐之凤翔。师至性
玄解。明智内发。大璞不耀。时人未知。年三十。方入蜀。
无相大师。
利根顿悟。冥契心印。 (第 0200b 页)
无相
叹曰。吾道在
汝矣。后德充慧广。郁为禅宗。寂照灭境。超證离念。即
心是佛。不见有身。当其凝闭。则土木 …… (第 0200b 页)
寂公问曰何号。师曰 无相。
是夜授与摩纳衣。师遂入
深溪岩谷坐禅。有黑犊二头。交角盘礴。近身甚急。毛
手入其袖。其冷如冰。扪摸至 …… (第 0202a 页)
乞归山。涉四十年。足不蹈聚落。常坐
宴默不寐。有虎伏座下。资民所重。学其道者臻萃。由
是颇形奇异。如 无相大师。
自新罗国。将来谒诜禅师。
师预诫众曰。外来之宾。明日当见。宜洒扫以待之。明
日果有海东宾。至开元初。 (第 0202c 页)
闻召。大
蒙赏遇。值梁覆扰。师行至蜀。所有痛恼因之护卫。年
八十一。终所住治城。

** 涪州想思寺 无相禅师

不知何来。忽至山寺。不异恒
人。其寺在涪州上流大江水北崖侧。有铭方五尺许。
字如掌大。都不可识。下有 (第 0214c 页)
  金州□持禅师 资州智侁禅师
 五祖下第二世
  (智侁法嗣)资州处寂禅师
 五祖下第三世
  (处寂法嗣)益州 无相禅师
 长松马禅师
  梓州晓了禅师
 五祖下第四世 (第 0108a 页)
   (无相
法嗣)保唐无住禅师(有录) 云顶王头陀
  净众神会禅师
 六祖大鉴下第一世
  南岳怀让禅师(有录 …… (第 0108b 页)
 梓州慧义寺神清 京师楞严院灵著
 成都净众寺神会 成都圣寿寺南印
 缙云连云院有缘 汉州开照寺鉴源
 彭州丹景山知玄 成都净众寺 无相
 简州慈云寺待驾 [郫-卑+((白-日+田)/拱)]县法定寺惟忠
 资州兰若院处寂 汉州栖贤寺大川 …… (第 0116c 页)
 梓潼植相 吴人僧林
 康居道仙 益州青城山香阇黎
 益州多宝寺猷禅师 狂人僧度
 成都卫元嵩 广汉尚圆
 相思寺 无相
 绵州童进
 净德寺富上 莫测德山
 绵州慧琳 苦形慧聪
卷十九
 贝州智隐 会州法凝
 涪陵僧崖  (第 0117a 页)
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
穷源无有。远曰。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师曰。大
德只见山僧相。不见山 僧无相。
见相者是大德所见。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其道。
若以相为实。穷劫不能见道。远曰 (第 0460c 页)
。今请禅师于相上
说于 无相。
师曰。净名经云。四大无主。身亦无我。无我
所见。与道相应。大德若以四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见。
穷劫不可 …… (第 0460c 页)
其根本。一切皆空。曰既言一切
是妄。妄亦同真。真妄无殊。复是何物。师曰。若言何物。
何物亦妄。经云。 无相
似。无比况。言语道断。如鸟飞空。
安惭伏。师有偈曰。推真真 (第 0461a 页)
无相。
穷妄妄无形。返观推
穷心。知心亦假名。会道亦如此。到头亦只宁。达性禅
师问。禅师至妙至微。真空双泯。 …… (第 0461a 页)
曰身心性
离。有何可坏。师曰。身心外更有物否。曰身心无外。宁
有物耶。师曰。汝坏世间相耶。曰世间相即 无相。
那用
更坏。师曰。若然者。即离过矣 常州僧灵觉问曰。发
心出家。本拟求佛。未审如何用心即得。师曰。无 …… (第 0464a 页)
空。佛亦空。故曰无即佛。佛即无。曰既无纤毫可得。名
为何物。师曰。本无名字。曰还有相似者否。师曰。 无相
似者。世号无比独尊。汝努力依此修行。无人能破坏
者。更不须问。任意游行。独脱无畏。常有河沙贤圣之
所 …… (第 0464b 页)
霞体上衣。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不
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不求真不断妄。了
知二法空 无相。
(第 0466a 页)
无相
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
一颗圆明非内外。豁达空 (第 0466a 页)
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
有。远曰。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师曰。大德只见
山僧相。不见山 僧无相。
见相者。是大德所见。经云。凡
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其道。若以相
为实。穷劫不能见道。 …… (第 0441c 页)
穷其根本。一
切皆空。曰既言一切是妄。妄亦同真。真妄无殊。复是
何物。师曰。若言何物。何物亦妄。经云 无相。
似无比况。
言语道断。如鸟飞空。安惭伏。不知所措。师有偈曰。推 …… (第 0442a 页)
真真 无相。
穷妄妄无形。返观推穷心。知心亦假名。会
道亦如此。到头亦只宁 达性问。禅师至妙微真。真
妄双泯。佛道 (第 0442b 页)
  尚书张锡(以下不列章次) 总管李孝逸
  祭酒崔融 秘监贺知章
  剌史康诜
 资州寂禅师法嗣
  益州 无相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长松马禅师
  德超禅师 梓州晓了禅师
 义兴斐禅师法嗣
  西京智游禅师(以下不列章次) 东都智 (第 0334b 页)
  嵩山破灶堕禅师 嵩山元圭禅师
五祖旁出第三世
 嵩山普寂禅师法嗣一人
  终南山惟政禅师
五祖旁出第四世
 益州 无相禅师
法嗣一人(师见资州处寂。寂见资州智侁。侁见五祖)
  益州保唐无住禅师
 六祖慧能禅师法嗣一十五人( (第 0001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