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釋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源底。
加以素解玄儒旁总历纬。长老闻风而悦
服。公卿下榻以宾礼。由是与少保兖国
公陆公象先贺宾客知章 李北海邕 徐中书
安贞褚谏议庭诲。为儒释之游莫逆之友。
其导世皆先之以文行。弘之以戒定。入兰
室而馨香自发。临 (第 0603a 页)
加以素解玄儒旁总历纬。长老闻风而悦
服。公卿下榻以宾礼。由是与少保兖国
公陆公象先贺宾客知章 李北海邕 徐中书
安贞褚谏议庭诲。为儒释之游莫逆之友。
其导世皆先之以文行。弘之以戒定。入兰
室而馨香自发。临 (第 0603a 页)
侍人曰。此将何来。
空中有声云。为师墓所故从海出也。弟子
惠操惠特等慈玄寂。皆传师之法为时所
推。后 李北海邕 为守括州。遂列觉行录为
碑号神道焉。觉唱道著明修證悟入。庆州
刺史魏靖都缉缀之号永嘉集是也。初觉
与 (第 0758b 页)
空中有声云。为师墓所故从海出也。弟子
惠操惠特等慈玄寂。皆传师之法为时所
推。后 李北海邕 为守括州。遂列觉行录为
碑号神道焉。觉唱道著明修證悟入。庆州
刺史魏靖都缉缀之号永嘉集是也。初觉
与 (第 0758b 页)
岐陇慧顗京兆神慧思义绍觉律藏恒暹崇业
等。五十馀人。并目以慈眼入于度门。金棺
不追灰骨罔答。乃请滑台 太守李邕 为碑。
邕象彼马迁法其班氏。以二人而同传。
必百行以齐肩。不忝怀素前不惭宣师
后。 (第 0792b 页)
李北海 题品不其韪乎。有淄州名恪律
师者。精执律范切勤求解。尝厕宣师法筵。
躬问钞序义。宣师亲录随喜灵感坛班 (第 0792b 页)
等。五十馀人。并目以慈眼入于度门。金棺
不追灰骨罔答。乃请滑台 太守李邕 为碑。
邕象彼马迁法其班氏。以二人而同传。
必百行以齐肩。不忝怀素前不惭宣师
后。 (第 0792b 页)
李北海 题品不其韪乎。有淄州名恪律
师者。精执律范切勤求解。尝厕宣师法筵。
躬问钞序义。宣师亲录随喜灵感坛班 (第 0792b 页)
告之。遂
降全一郡生民。赖伽之庇矣。天下凡造精
庐必立伽真相。榜曰大圣僧伽和尚。有所
乞愿多遂人心。 李北海邕 胡著作浩各为碑
颂德。今上御宇也留心于此。其年三月有
尼游五台山回。因见伽于塔顶作婴孩相。
遂登刹柱 (第 0823a 页)
降全一郡生民。赖伽之庇矣。天下凡造精
庐必立伽真相。榜曰大圣僧伽和尚。有所
乞愿多遂人心。 李北海邕 胡著作浩各为碑
颂德。今上御宇也留心于此。其年三月有
尼游五台山回。因见伽于塔顶作婴孩相。
遂登刹柱 (第 0823a 页)
弟子僧常持法华经不舍昼夜。俄
有白氎袈裟一领降于塔中。不知其来。此
盖道修练之心感于冥理也。后滑台守 李邕
著碑文并书。相次智恒继居法华院。即怀一
弟子也。道行与师相埒。卒后礼部侍郎刘太
真作碑颂。褚长文书。 (第 0834c 页)
有白氎袈裟一领降于塔中。不知其来。此
盖道修练之心感于冥理也。后滑台守 李邕
著碑文并书。相次智恒继居法华院。即怀一
弟子也。道行与师相埒。卒后礼部侍郎刘太
真作碑颂。褚长文书。 (第 0834c 页)
唐鄂州开元寺玄晏传
释玄晏。江夏人也。姓李氏。祖善而博识多学
注文选。行讲集于梁宋之间。 李邕 北海太
守唐书有传。晏稚昧之龄决志离俗。至德
初年诵经高第。依僧崇真剃落配住开元
寺。大历三年从大阇 (第 0893a 页)
释玄晏。江夏人也。姓李氏。祖善而博识多学
注文选。行讲集于梁宋之间。 李邕 北海太
守唐书有传。晏稚昧之龄决志离俗。至德
初年诵经高第。依僧崇真剃落配住开元
寺。大历三年从大阇 (第 0893a 页)
事隐名诈瘖居寺。以之因起佛殿。无人题
梁。安贞手作书势。以视众人寺僧令书之。
字迹遒劲。观者骇然。后 李邕 游岳。观字惊
而召出同归京。此其故址也。侍郎卢骧题
诗云。秋山山脚一招提。名与匡庐晋刹齐。
天地洗根 (第 1078a 页)
梁。安贞手作书势。以视众人寺僧令书之。
字迹遒劲。观者骇然。后 李邕 游岳。观字惊
而召出同归京。此其故址也。侍郎卢骧题
诗云。秋山山脚一招提。名与匡庐晋刹齐。
天地洗根 (第 1078a 页)
作黄金转关
移轴换斗移星即不无且王秉和为会成祈永年又
作么生道八万四千尘劳门流入庄严智慧海。
上堂 太和令 陈公于催科抚字之暇捧出无尽香饭
供养无边高僧为母樊夫人祈益福算仍要嵩山升
此座子举扬宗乘藉此法利并答 (第 0100a 页)
移轴换斗移星即不无且王秉和为会成祈永年又
作么生道八万四千尘劳门流入庄严智慧海。
上堂 太和令 陈公于催科抚字之暇捧出无尽香饭
供养无边高僧为母樊夫人祈益福算仍要嵩山升
此座子举扬宗乘藉此法利并答 (第 0100a 页)
戒。所得
布施。悉付常住。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卒。寿九十
二。是年九月十四日。建塔而窆于寺侧。北海 李邕 铭
其碑。
**** 唐道岸
姓唐氏。其先颍川人。晋永嘉南渡迁光州。遂
世为光州人。岸生而不群。 …… (第 0103b 页)
坐如入定。寿四十九。
以其年之十一月十三日。葬于西山之阳。弟子慧操
慧持等慈玄寂等。嗣其化。括州剌史 李邕 撰文勒石。
以纪行业。庆州剌史魏靖为集平生著述。以行世。后
谥无相。塔号净光。
**** 唐元圭 (第 0103c 页)
布施。悉付常住。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卒。寿九十
二。是年九月十四日。建塔而窆于寺侧。北海 李邕 铭
其碑。
**** 唐道岸
姓唐氏。其先颍川人。晋永嘉南渡迁光州。遂
世为光州人。岸生而不群。 …… (第 0103b 页)
坐如入定。寿四十九。
以其年之十一月十三日。葬于西山之阳。弟子慧操
慧持等慈玄寂等。嗣其化。括州剌史 李邕 撰文勒石。
以纪行业。庆州剌史魏靖为集平生著述。以行世。后
谥无相。塔号净光。
**** 唐元圭 (第 0103c 页)
法而归真。以看
千篇。刊之如左。
* No. 1651-9
唐故白马寺主翻译惠沼神塔碑(并序) 刺史 李邕 撰
观夫译悲智者。匪了义不證。演真实者。匪悟见不传。
是故法雨一句。润心田之沃土。觉□□□照身林之 (第 0383b 页)
千篇。刊之如左。
* No. 1651-9
唐故白马寺主翻译惠沼神塔碑(并序) 刺史 李邕 撰
观夫译悲智者。匪了义不證。演真实者。匪悟见不传。
是故法雨一句。润心田之沃土。觉□□□照身林之 (第 0383b 页)
与异目老二。荒寺经营土木。日无宁
晷。一切匾额碑记心有馀而一时筹画不及。稍迟或
借重居士如椽。又岂止 李北海 颜平原而巳哉。别后
不审居士客况。何似唐人云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
还来看药栏。山野借此为居士道。有暇 (第 0603c 页)
晷。一切匾额碑记心有馀而一时筹画不及。稍迟或
借重居士如椽。又岂止 李北海 颜平原而巳哉。别后
不审居士客况。何似唐人云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
还来看药栏。山野借此为居士道。有暇 (第 0603c 页)
。凡六叶矣。不空传于惠朗等。天下谓之密教○十
二月。越州律师昙一示灭。师慧辨该博。大弘律教。陆
象先 李邕 等名士。皆为莫逆之友。
壬子(七年)
颜鲁公真卿。撰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略曰。州
有谢灵运番 (第 0102c 页)
二月。越州律师昙一示灭。师慧辨该博。大弘律教。陆
象先 李邕 等名士。皆为莫逆之友。
壬子(七年)
颜鲁公真卿。撰抚州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略曰。州
有谢灵运番 (第 0102c 页)
号一宿觉。犹云河南半遍冶也。先天二年十
月十七示寂。殡于西山之阴。年四十九。谥无相。塔曰
净光。括守 李邕 为神道碑铭。剌史魏静编其文。号永
嘉集戒珠行靖注之珠序曰。退而约三乘之义有述
焉。述书一卷。勒为十篇 (第 0357c 页)
月十七示寂。殡于西山之阴。年四十九。谥无相。塔曰
净光。括守 李邕 为神道碑铭。剌史魏静编其文。号永
嘉集戒珠行靖注之珠序曰。退而约三乘之义有述
焉。述书一卷。勒为十篇 (第 0357c 页)
云。恁么称直下儿孙。敢保未许。当
时者僧有者两番手脚。不独光剔临济。亦免后世滞
句承言。 不韵音云。 李北海 善书。尝谓似我者拙。学
我者死。二师揭出临济通天活路。可谓生死知已。者
僧虽似矮子观场。亦有勘破二师 (第 0544c 页)
时者僧有者两番手脚。不独光剔临济。亦免后世滞
句承言。 不韵音云。 李北海 善书。尝谓似我者拙。学
我者死。二师揭出临济通天活路。可谓生死知已。者
僧虽似矮子观场。亦有勘破二师 (第 0544c 页)
之前。
有天来庭除礼白曰。师当生睹史天。持物一包云。
是棘林香云。乃安坐十旬而化。时十月三日。灵昌 太守李邕。 工部朗中严厚本。各撰碑颂。以久居终
南。故称南山焉。塔曰净光。
祥符荫曰。如来灭后。戒乃大师。如搆 (第 0139b 页)
有天来庭除礼白曰。师当生睹史天。持物一包云。
是棘林香云。乃安坐十旬而化。时十月三日。灵昌 太守李邕。 工部朗中严厚本。各撰碑颂。以久居终
南。故称南山焉。塔曰净光。
祥符荫曰。如来灭后。戒乃大师。如搆 (第 0139b 页)
惠永禅师已居香谷山。请结邻好。刺史
桓伊亦所钦仰。乃置寺焉。事具寺碑。开元十
九年七月十五日。前陈州 刺史李邕 撰并书。
会昌三年。僧云皋始刻石焉。时裴休为江南
西道观察使。张又新为江州刺史。实助成之。 …… (第 1027c 页)
遥遥。可以诚致。难以力招。至
远公创寺。乃祷于水上。其像复出。始迎置神
运殿。后造重阁。以奉香火。故 李邕 寺记云。育
王赎罪。文殊降形。蹈海不沈。驱于陶侃。迫火
不热。梦于僧珍。盖谓此也。至会昌毁寺。二僧 …… (第 1028b 页)
䅣
䅣夜等。咸赋铭赞。远公佛影铭五首载高僧
传。刘遗民亦赞白。云图表晖晖影侔袖造功
出理谐事非人。运 李邕 记云。影□西来舍利
东化。或塔踊于地。或光属于天。影图者□影
也。舍利谓跋陀罗所藏者也。此台寺僧追建 …… (第 1029c 页)
公袈裟。即颜公所礼。僧伽衣今已腐朽。而有
佛驮耶舍二尊者革舄。谢灵运翻经贝名叶
五六片。馀皆亡矣。 李邕 碑云。罗什致其澡瓶。
巧穷双口。姚泓奉其彫像。工极五年。事亦
具高传。年代浸远。宜无复存者。禅月贯休 (第 1030a 页)
桓伊亦所钦仰。乃置寺焉。事具寺碑。开元十
九年七月十五日。前陈州 刺史李邕 撰并书。
会昌三年。僧云皋始刻石焉。时裴休为江南
西道观察使。张又新为江州刺史。实助成之。 …… (第 1027c 页)
遥遥。可以诚致。难以力招。至
远公创寺。乃祷于水上。其像复出。始迎置神
运殿。后造重阁。以奉香火。故 李邕 寺记云。育
王赎罪。文殊降形。蹈海不沈。驱于陶侃。迫火
不热。梦于僧珍。盖谓此也。至会昌毁寺。二僧 …… (第 1028b 页)
䅣
䅣夜等。咸赋铭赞。远公佛影铭五首载高僧
传。刘遗民亦赞白。云图表晖晖影侔袖造功
出理谐事非人。运 李邕 记云。影□西来舍利
东化。或塔踊于地。或光属于天。影图者□影
也。舍利谓跋陀罗所藏者也。此台寺僧追建 …… (第 1029c 页)
公袈裟。即颜公所礼。僧伽衣今已腐朽。而有
佛驮耶舍二尊者革舄。谢灵运翻经贝名叶
五六片。馀皆亡矣。 李邕 碑云。罗什致其澡瓶。
巧穷双口。姚泓奉其彫像。工极五年。事亦
具高传。年代浸远。宜无复存者。禅月贯休 (第 1030a 页)
史河东柳贞望树
唐永泰丙午岁颜真卿题碑侧凡一百一十
六字
*** 东林寺碑并序
前陈州刺史江夏 李邕 撰并书。开元十九
年七月十五日建 洪州刺史裴休题云。
览北海之词翰想风采。
*** 碑阴记
会昌 (第 1048b 页)
唐永泰丙午岁颜真卿题碑侧凡一百一十
六字
*** 东林寺碑并序
前陈州刺史江夏 李邕 撰并书。开元十九
年七月十五日建 洪州刺史裴休题云。
览北海之词翰想风采。
*** 碑阴记
会昌 (第 1048b 页)
(五纸)
* 《天台智者大师佛陇道场记一卷(安定梁肃撰)》(九纸)
* 《天台山国清寺碑一卷 (李邕 撰)》(七纸)
* 《天台山国清寺石泉碑一卷》(五纸)
* 《南岳思大师别传一卷》(五纸) (第 1056b 页)
《南岳高僧传一卷(黄门侍郎卢藏用撰)》(一十五纸)
* 《南岳记一卷 (李邕 撰)》(三纸)
* 《南岳并天台山记一卷》(五纸)
* 《天台山智者大师别传论一卷(梁肃撰) (第 1056b 页)
* 《天台智者大师佛陇道场记一卷(安定梁肃撰)》(九纸)
* 《天台山国清寺碑一卷 (李邕 撰)》(七纸)
* 《天台山国清寺石泉碑一卷》(五纸)
* 《南岳思大师别传一卷》(五纸) (第 1056b 页)
《南岳高僧传一卷(黄门侍郎卢藏用撰)》(一十五纸)
* 《南岳记一卷 (李邕 撰)》(三纸)
* 《南岳并天台山记一卷》(五纸)
* 《天台山智者大师别传论一卷(梁肃撰) (第 105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