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中觀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臣也。子无此虑于
其亲。非孝子也。

邪惑问曰。佛法本出于西蕃。不应奉之于中
国耳。

方外对曰。夫 由余
出自西戎。辅秦穆以开霸
业。日磾生于北狄。侍汉武而除危害。臣既有
之师亦宜尔。何必取同俗而舍其异方乎 (第 0701b 页)

由余
曰。吾近获一石人。衣冠非今所制。弃之
马坊。将非此是佛神耶。 (第 0394c 页)
由余
闻往视之。对曰。
此真佛神也。公取像澡浴安清净处。像遂放
光。公又怖谓神瞋也。宰三牲以祭之。诸善神 (第 0394c 页)
等擎弃远处。公又大怖。以问 由余。
答曰。臣闻
佛神清洁不进酒肉。爱重物命如护一子。所
有供养烧香而已。所可祭祀饼果之属。公大
悦。欲造 (第 0394c 页)
佛像绝于工人。又问 由余。
答曰。昔穆
王造寺之侧应有工匠。遂于高四台南村内
得一老人。姓王名安。年百八十。自云。曾于三
会道场 …… (第 0394c 页)
出处是周穆王造
寺处也。佛去世后。育王第四女造。又造像
塔于此供养。于时此寺有一二三果人住中。
秦相 由余
常所奉敬。往者迦叶佛时。亦于此
立寺。是彼沙弥显际造也。仍将本名以显寺
额。

又问。今玉华宫南檀台 (第 0396a 页)
也。即解第一
句下四字讫。

论。此识中种至重言如是。

述曰。即解第
二句颂也。谓前所明本识中种。 由馀
三缘
助故。即便如是如是转变。谓先未熟名生。
如在牵引因位。从此转变至熟时。如在生
起因中为爱水润。 (第 0495c 页)
。何陋之有。及仲尼
不容于鲁卫。孟轲不用于齐梁。岂复仕于
夷狄乎。禹出西羌而圣哲。瞽叟生舜而顽
嚚。 由余
产狄国而霸秦。管蔡自河洛而流
言。传曰。北辰之星。在天之中。在人之北。
以此观之。汉地未必为天中也。 (第 0512c 页)
傅君之惑言。以释吾子之邪执。
傅谓佛法本出于西胡。不应奉之于中国。
余昔同此惑焉。今则悟其不然矣。夫 由余
出自西戎。辅秦穆而开伯业。日磾生于北
狄。侍汉武而除危害。臣既有之。师亦宜尔。
何必取其同俗而舍于异 (第 0565b 页)
夷。 由余
生于戎。季札出于蛮。彼二圣二
贤者。岂可谓之夷狄而不法乎。今子不观
佛之道而徒以为夷狄。何言之陋也。 (第 0624b 页)
西羌。文王
长于东夷。元魏托跋宗族北狄。并君临渎岳。
向明南面。岂以生不在诸华。而逆其风化
也。至如 由余
西戎孤臣。秦穆因而霸立。日
磾猃狁微类。汉武纳而位存。故知道在则尊。
未拘于夷夏也。蔡谟铿固自守。未 (第 0127a 页)
之惑言。以释吾子之邪执。

傅谓佛法本出于西胡。不应奉之于中国。余
昔同此惑焉。今则悟其不然矣。夫 由余

自西戎。辅秦穆以开霸业。日磾生于北狄。侍
汉武而除危害。臣既有之。师亦宜尔。何必取
其同俗而舍于 (第 0188c 页)
居之何陋之有。及仲尼不容于鲁卫。孟轲
不用于齐梁。岂复仕于夷狄乎。禹出西羌而
圣哲。瞽叟生舜而顽嚚。 由余
产狄国而霸秦。
管蔡自河洛而流言。传曰。北辰之星。在天之
中。在人之北。以此观之。汉地未必为天中也。 (第 0003c 页)
父母夫妇父子之道。从佛法已来。沙
河以西三十六国。末暨中华。绝此绪者亿兆
人矣。东夷西羌或可。圣贤及 由余
日磾得
来之类将生而不得生者多矣。若使佛法无
实。纳隍之酷岂可胜言。及经之权为合何道
而云欲以矫抂过 (第 0020b 页)
今之所谈皆其信顺之事。而谓曾不析
之。复是未经详思来论立姬废释。故吾引释
符姬。答不越问。未觉多采。 由余
日磾不生
华壤。何限九服之外不有穷理之人。内外为
判诚亦难乎。若自信其度独师。耳目习识之
表皆为谲怪 (第 0026a 页)
。而不较其所居之地。桀纣之君。
蹠蹻之臣。皆中国人也。然不可法者以其无
道也。舜生东夷。文王生西夷。 由余
生于戎。季
礼出于蛮。彼二圣二贤岂可谓之夷狄而不
法乎。今子不观佛之道。而徒以为夷狄。何言
之陋也。 (第 0834b 页)
不得生耶。若俱非行者。韦提希夫人及五百
侍女。佛记得生为由作此观等得生。为 由馀
行得生。若由此观等得生者。此既非行。如何
得生。若作观不得生者。何须夫人请说不生
之法。如来为说不生 (第 0040a 页)
子所语疾时君子癈礼孟子讥陈相之专
农意有所主理非决然且舜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
夷大禹生于石佃日磾出于蕃 由余
出于戎季札出
于蛮此三圣三贤皆生于夷狄岂可以夷狄而不法
之也且太康周幽君之荒者也石赵嬴秦君之暴者
(第 0466b 页)
分为因非
心所相分与王相分为因不扙托故馀之七识心王
心所相分既虽复俱有而㸦为因相扙生故有义诸
相分虽 由馀
故有馀非俱有因俱有因者相亲依而
俱有者扙诸相分相望皆非种故与见分既非亲合
非俱有因见自證等其现亦非非 (第 0097b 页)
俱于眼境。眼识一所作故。
如是耳鼻随理应知。为身端严各生二种。何
以故。如是分布一界二所身得端严。不 由馀

故。问为常依一一眼故眼识得生。为亦依二
耶。答亦得依二。明了取故。所以者何。若俱
开二眼取色明了非如 (第 0702c 页)
有灭。以常
安住一切有情利乐事故。

差别者。谓无馀永断永出永吐尽离欲灭寂
静没等。何故名无馀永断。 由馀
句故。谓无 …… (第 0733b 页)
馀永断是标句。馀是释句。是故说言。 由馀
句故。由后别句释此总故。缠及随眠皆悉永
断故。名无馀永断。何故名永出。永出诸缠
故。此依断诸缠说。谓 (第 0733c 页)
脱。苦解
脱。从此诸天世间乃至并天人皆得解脱者。
显烦恼解脱。为显此差别义故。次说出离言。
何以故。 由馀
经言。出离云何。谓若于是处贪
欲永灭贪欲永断。超过贪欲故。如是由能生
未来苦烦恼得离系故。苦亦解脱。 (第 0767a 页)

以常安住一切有情利乐事故。

何等差别故。谓无馀永断永出永吐尽离欲
灭寂静没等。何故名无馀永断。 由馀
句故。何
故名永出。永出诸缠故。何故名永吐。永吐随
眠故。何故名尽。见道对治得离系故。何故名
离欲。 (第 0682a 页)
杂染者。谓行
蕴。彼所依遍行法者。谓识蕴。由计此识是受
用者乃至是所杂染者故。即由是义次第得
成。复 由馀
五因缘建立次第。一由生起故。二
由对治故。三由流转故。四由识住故。五由
显了故。

由生起故者。如经 (第 0505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