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阿含部類
敬寻释迦降神罗卫托质王宫。 智实
生知道
惟遍觉。演慧明于百亿。注法雨于大千。灵
像周于十方。宝塔遍于法界。名香郁馥。似轻
云而散雾。 (第 0569b 页)
。道士女冠可在
僧尼之前。庶敦返本之俗。畅于九有。贻于
万叶。京邑沙门各陈极谏。有司不纳。时有
沙门 智实
者。洛下贤僧也。丰度隽颖内外
兼明。携诸宿德随驾表奏于关口。其略曰。
僧某等言。年迫桑榆。始逢太平之 (第 0569c 页)
废教。沙门犯颜抗争。殆数
十人。虽不能格武之惑。然足见吾法中
之有人也。及唐高祖议沙汰。而惠乘玄
智实
法林等皇皇论争。引义慷慨。亦
不失法王真子之识。凡自大历而后。祖
道既兴。吾门雄杰多趍禅林。至是武宗 (第 0636c 页)
为尹谈。盖述而不作也。又职惟藏吏
位非阿衡。隆周之师将非乌有(前折邪次叹正)释迦降
神罗卫托质王宫。 智实
生知道惟遍觉。演慧
明于百亿。敷法云于大千。灵泽周于十方。神
化覃于四表。崇崖峻壁之典。龙居象负之文 (第 0179a 页)
道士女官可在僧尼之前。庶敦反本
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时京邑
僧徒各陈极谏。有司不纳。沙门 智实
后生俊
颖内外兼明。携诸夙老随驾陈表。乃至关口。
其表略云。僧某等言。某年迫桑榆。始逢太平
之世。貌 (第 0283c 页)
一切种智。二谛齐照。同居土佛。生灭无生灭二种
三智。方便土无量无作二种三 智实
报土唯无作
一种三智。寂光土六即三智也。名闻光者。名谓名
称。闻谓普闻。光谓声光。谓名声普闻于四土也 (第 0875b 页)
空无假无不
中也。此观成时。證一心三智。亦名一切种智。中论云。
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释论云。三 智实
在一心
中得。即此意也。
超乎次第者。以有次第三观。先修
从假入空观。次修从空入假观。然后双遮双照。 (第 0725b 页)
乃是别向及
圆信以下。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据乎妙心称彼
名号。托彼名号发我妙心也。妙心一发。即三 智实

一心中得。一行三昧斯成就矣。

德云比丘。示念佛法门者。初云我唯得此忆念一切
诸佛境界。智慧光明 (第 0773c 页)
业既无性由妄想故不知诸法本性空
寂以心取境遂造妄业下半明忏悔法初句索机次
句正明端坐示身仪也念即能观 智实
相即所观境
既了诸法无非实相何罪不除然实相无相应云何
念当知以无念念念无相相以无相相契无念念若
念外 (第 0418a 页)
显现者。于
一义中随种种作意则种种相显现故。已得
无分别智者。若如所显现义是有则不得有
无分别智。此 智实
有故。应知彼义决定非有。

** 分别章第三之初

论曰。若唯有识义显现。所依止名依他性者。
云何依 (第 0287b 页)
二无分别。前三是境。后二是
智。谓三性故是境。无分别故是智。据实而言。
于此无分别体即真如不应名智。 智实
性故。
由此智生故。亦名智。即是智度论智及智度
皆名般若。正与此同。若尔圆成实应智非境。
答曰。不然 (第 0038c 页)
若既非愚
智。所以为体。方便般若者有愚智。即是用也。实相般
若为当体受名。为从境受秤。具有此义。自有 智实
境。
故名为实相。亦当般若体即是实相也。般若未曾因
果。一往为论。宜名为因。释论云。般若不属般若二乘 (第 0837b 页)
则不然。此能是所能。此所是能所。既是能
所离能无所。既是所能离所无能。无能故随意反照
无得也。问方便 智实
智。牙得相知不。若便实智知方
非权非实可从起耶。故今明得非权非实而权也。问
他家计性权实汝也。今前以 (第 0640a 页)
是性空真谛境。真俗不二。以显本
无实相法性第一义谛境。故曰一义。二约智。即般
若无知论。权智涉有缘会 智实
智。观空性空智。权
实不二。则本无实相法性中道智。故曰一义。三约
證。即涅槃无名论。应化之身不泯理事 …… (第 0144a 页)
因翻慧。以拣择为义。约果
翻智。以决断为义。今取因果合之。即因果人通具
之实智也。或般若通翻智慧。以 智实
慧权分之。今
亦不取。巳有沤和目权慧故。下云权慧具矣。又此
二智。亦名根本后得如理如量。或真或俗。皆 (第 0146c 页)
「经云。真般若者。清净如虚空。无知无见。无作无缘。」

【此引大品经。出圣教为量也。真般若者。牒二 智实
体也。清净者。体性寂灭也。如虚空者。举喻也。智体
犹如太虚。无生灭染净故。无知等者。释上清净义。
灵 …… (第 0172c 页)
会而无会。文影
略耳。下皆类此。】
△四结责。

「岂待返照。然后无知哉。」

【结非前解也。岂谓圣 智实
有。知会返照。不欲取之。
而说无知无虑耶。】
△二蹑迹断疑。此下论文非答
前难。但前语意有迹。故论者 …… (第 0173a 页)
【述成真境智。显无知义。以真智不取。是观真谛义
也。】
△二释妨除疑。

「然。」

【领前也。 智实
无知。如何契理。下释云。】

「智非无知。但真谛非所知。故真智亦非知。」

【智非木石之无知。但以照 (第 0177a 页)
六趣均沾。问。此中言转
八识相应心品而成智。馀处又言转识成智者。岂
识体即是智体耶。答。智虽非识。然 智实
依识转。识
为主故。故言转识。不言心品。问。有漏位中。名识不
名智。岂有漏位。遂无智耶。无漏位中。名 (第 0821b 页)
故知三身皆有实智
者。然准论文中。此不正义师。即不立有自受用身。亦
不说用何智而成自受用。此师但说镜 智实
成法身。
平等 (第 0495b 页)
智实
成他受用身。若成 (第 0495b 页)
智实
成佛身。观察智
唯说法也。若后正义师中。方立有受用身。用四 (第 0495b 页)
智实
成自受用身。

疏云说法断疑者。菩萨既入见道巳。断二鄣中疑。今
者十地中断疑者。即断十地菩萨。于事不 (第 0495b 页)
说唯有真如经说三事名
涅槃者由智力故解脱诸惑所显真理众德为依故
经总说名为涅槃非说涅槃即般若又所显理 智实
性故又是正智所缘境故说般若名非即般若是故
性相虽不相即然不相离性为根本为性真智断差
别执所以摄相归其 (第 0372a 页)
言亲證耶答不尔以无漏
第八与镜智相应极明净故无妄倒故缘境之时不
同有漏取相分别名为亲證约后得智说以正 智实
證不变影故。

【疏】见分取于相应心故法皆尽故者意云不假心心
所互相缘名为遍智何以故如一见分能缘相应 (第 0568b 页)
前无漏根本智势引生但假名后得 智实
非后得问
无漏后得智无相耶何谓不遮答无漏后得智虽有
相分无所取著故非戏论所以不遮也如疏云此亦
离彼相 …… (第 0829a 页)
种若现俱唯无漏也结地前所修十度中后之五度
实是加行智摄不是本后二智由拟宜学正体后得
故即假名正体后得 智实
是加行智也亦如法花经
云又见佛子观诸法性等即是地前菩萨拟宜学地
上菩萨而非根本后得智观此亦如是若地上 (第 085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