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但不知是公耳。今则余安所觅公。其人云。业
报无定。昨偿一近县人债。不意有缘。于此得复遇公。
今番又不 知业
运何所。言下泣甚哀。徐收泪云。某幸
在唐太宗朝。为一小吏。听一法师说四十二章经。某
为设供。感世世为 (第 0642a 页)
师躯。收舍利建塔供养。
当此周平王之世也(正宗记)今住持以方丈曰筹
室者取此。

十力 是处非处力。 知业
力。三昧力。知根力。
知欲力。知性力。至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无
漏力。

春秋 鲁史也。孔子作春秋 (第 0756c 页)
来总在人。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无生毕竟有生
在。(有执断见者言。死后永灭都无生处。不 知业
牵识走。毕竟复入胞胎。除却念佛往生。更无有脱离处) (第 0251b 页)
。人皆知之。亦能言之。而终日
营求靡巳。曾不醒悟。大率以为死后即化。又或以
为死即复生。不足为虑。讵 知业
报无爽。得人身极
难。即得人身。而依然又入梦境。轮回六道。其苦无
涯。欲脱离此苦。舍净土奚归耶。将起 (第 0368c 页)
因变化云何念佛而佛不现当
知念力是一切法中之王。

** 辨业性本空

一疑结习浓厚者凡夫但知业力不 知业
性空故若
众生业性实者尽虚空界无容受处如黑云障空风
至则灭若云实者吹亦不去虚空喻性黑云喻业念
佛喻风 (第 0074b 页)
者。一者是处非处智力。知一切众生果报因缘。如
作善业能得乐报。名是处。作恶业望于善报。名非
处。二者 知业
智力。知一切众生三世所有业力。三
者知定智力。知禅三昧。四者知根智力。知诸众生
上中下根。五者知欲智 (第 0888a 页)
总在人。

才劝往生言著相。尽思贪恋却迷蒙。无生毕竟有生
在。(有执断见者。言死后永灭。都无生处。不 知业
牵识走。毕竟复入胞胎除却念佛往生。更无有脱离处。)
离相依然住相中。(若言死后永灭。不求往生。名不著 (第 0860a 页)
。性在其中矣。心生
性灭。心灭性现。如云散月现。尘尽镜明。

* 业性空

凡夫但知业力结习浓厚。不 知业
性本空。若众生业
性实者。尽虚空界。无容受处。如黑云障空。风至则灭。
若云实者。吹亦不去。虚空喻性。 (第 0505c 页)
忍辱度嗔忿。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
痴。十力者。如来十种智力也。一知是处非处智力。
知业
智力。三知定智力。四知根智力。五知欲智
力。六知界智力。七知至处智力。八宿命智力。九天
眼智力。十漏 (第 0855c 页)
一障难故。

** 二怯劣堕者

一疑结习浓厚二疑念力轻微三疑万
忆刹远一疑结习浓厚者凡夫但知业力不 知业
(第 0808a 页)
世人此见最多。故首
破之。是求往生之第一障难故。

*** 二怯劣堕者

有三。一疑结习浓厚。凡夫伹 知业
力。不
知业性空。若业性实者。尽虚空界无容受处。如黑云
障空风至则灭。若云实者吹亦不去。虚空喻性。黑 (第 0771a 页)
怯劣堕者:一、疑结习浓厚;二、疑念力轻微;
三、疑万亿刹远。

一、疑结习浓厚者,凡夫但知
业力,不 知业
性空故;所以若众生业性实者,
尽虚空界,亦无容受处。如黑云障空,风至则
灭;若云实者,吹亦不去。虚空 (第 0409c 页)
不造。自然得道。岂虚言哉。人能造业。业不
能造人。人若造业。业与人俱生。人若不造业。
业与人俱灭。是 知业
由人造。人由业生。人若
不造业。即业无由人生也。亦如人能弘道。道
不能弘人。今之凡夫。往往造业。妄说 (第 0372c 页)
是一。云何见有种种差别。所谓往善趣恶趣。
诸根满缺。受生同异。端正丑陋。苦乐不同。业
不知心。心不 知业。
受不知报。报不知受。心不
知受。受不知心。因不知缘。缘不知因。智不知
境。境不知智。时觉首菩萨以偈答 (第 0449b 页)
现无
色。初不乱后。后不乱初。菩萨了知一切世
法。悉亦如是。同于幻化。知法幻故。知智幻。知
智幻故。 知业
幻。知智幻业幻已。起于幻智。观
一切业。如世幻者。不于处外而现其幻。亦不
于幻外而有其处。菩萨摩诃萨 (第 0634b 页)
。离一切相见。入
无相际故。知一切法如种生芽故。如印生文
故。知质如像故。知声如响故。知境如梦故。 知业
如幻故。了世心现故。了果因起故。了
报业集故。了知一切诸功德法。皆从菩萨善
巧方便所流出故。善财童子 (第 0640b 页)
为白。对治黑故。故名为白。我今乃说受果
报者。名为黑白。是无漏业。不受报故。不名为
白。名为寂静。故 知业
不可作。果不可逃。如经
偈云。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
脱之不受业。唯除不作则无果。得道 (第 0828b 页)
将来
向恶处。此地狱恶处。最是苦恶处。如上经文。
此是恶心招苦果。若善心招乐果者。又云。复
次比丘。 知业
果报。观鬘持天所住之处。乃至
其地柔软。犹若生酥。天人行时。随足上下。如
兜罗绵。一一住处。足蹑随平 (第 0832c 页)
故众宝。皆有光明。小乘但 知业
感。而不知是
何因种。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
火光为变化性者。坚执觉性。即成于宝。摇动 (第 0843a 页)
或作梵王帝释。将为是有。
豁然睡觉。寂然无事。信知三界本空。唯是一
心。

又有问大珠和尚云。若为得 知业
尽。

答。
现前心。通前生后生。犹如眼见。前佛后佛。万
法同时。经云。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 (第 088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