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情悦豫。得未曾有。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
休。留师于内道场。累辞归山。诏令住圣寿寺。至 武宗
即位。师忽入终南山隐居。人问其故。师曰。吾避仇矣。
终后阇维。收舍利四十九粒。而建塔焉。 …… (第 0054c 页)
扣冰澡先古佛

建宁新丰翁氏子。母梦比丘。风神烱
然。荷锡求宿。人指谓曰。是辟支佛。巳而孕。生于 武宗
会昌四年。香雾满室。弥日不散。年十三求出家。父母
许之。依乌山兴福寺行全为师。咸通乙酉落发受具。
(第 0068c 页)
。说时无行路。不说不行时。合行甚么
路。洛浦云。行说俱到。即本分事无。行说俱不到。即本分事在)
。后属 武宗
废教。师短
褐隐居。大中岁重剃染。大扬宗旨。咸通三年不疾而
逝。僖宗谥性空大师。

**** 天台平 …… (第 0090a 页)
念净心。本来是
佛。仍说偈曰。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欲
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后值 武宗
沙汰。有
偈示众曰。敕命如雷下翠微。风前垂泪脱禅衣。云中
有寺不容住。尘里无家何处归。明月分形处处新 (第 0100a 页)
。当时背却法
堂。著草鞋出去也。山曰。此子巳后向孤峰顶上盘结
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师住澧阳三十年。属 唐武宗

教。避难于独浮山之石室。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
再崇德山精舍。号古德禅院。将访求哲匠住持。聆师 (第 0142c 页)
子。谒草庵。庵问。何方
来。师曰。六眸峰。庵曰。还见六眸否。师曰。患非重瞳。庵
然之。师寻回故山。属 唐武宗
废教。例民其衣。暨宣宗
中兴。师曰。古人有言。上升道士不受箓。成佛沙弥不
具戒。祇为白衣。过中不食。 (第 0283c 页)
月帝不豫。自徵方士服金丹受法箓。
至是发背躁闷失常。遂至大渐。旬日不能
言而崩。年三十三。旧史赞曰。 昭肃
削浮图
之法。惩游惰之民。志欲矫步丹梯求珠赤
水。徒见萧衍姚兴之曲学。不悟始皇汉武
之妄求。盖受惑左 …… (第 0637b 页)
。结怨于膜
拜之流。犯怒于匹夫之口。哲王之举不骇
物情。前代存而勿论。实为中道。欲革斯弊
将俟河清。 昭肃
颇称明断。然听斯蔽矣(巳上
并见旧史)


论曰。旧史 (第 0637b 页)
武宗
纪。著除罢释氏始末甚
详。当时黄冠乘宠倾害吾教。然亦大臣
李德裕辅成其事也。新史曰。武宗毅然
除去浮 …… (第 0637b 页)
服药以求长年。以此知其非明智之不
惑者。特好恶不同耳。噫嘻。 武宗
非明智
不惑。岂特于释老好恶不同哉。其偏信
李德裕专权用事。朋党相倾。虽仅有伐
叛之劳。未见成功而朝 …… (第 0637c 页)
尉何在。有二吏出应曰。在矣。朱衣曰。录
海西居使者至也未。吏曰。计程十八日方至。朱衣曰。何稽。吏曰。 李炎
坐毁圣教减算一纪。当与海西
君同录其魂而至矣。时有贾客自东来。俱寻不见。是 (第 0637c 页)
武宗
果卒。并录之)

(廿一 丙寅) ○(三月上崩。子幼。皇太叔即位。四月出李德裕荆南节度使)

( (第 0637c 页)
丁卯) 宣宗忱(宪宗第十三子。始封光王。让位与侄文宗 武宗
(第 0637c 页)
武宗
不道捶亡沈于宫厕。宦者仇
公武潜收救之。俾髡发为僧。后复受江陵少尹。 (第 0637c 页)
武宗
疾大渐。立光王为皇太叔即位于柩前。帝以流落
民间。备知稼穑勤于庶政。视前昏暴。广兴佛寺。后年五十崩咸 …… (第 0637c 页)

言虚美。尤不足信。予观李德裕故吏郑
亚所为会昌一品制集序。铺张德裕勋
业。与新史本传无异。而旧史 武宗
纪。则
著德裕之恶。与诏词皆合。然则新史取
信故吏之说。宁不误后来者乎。

(廿五) 湖南观察使裴休 …… (第 0638c 页)
人。自为饮食纪纲。而于师言无所是非。其
有问者随语而答。不强所不能也。数十年
言佛者。天下以为称首。 武宗
毁寺遂僧。逐 …… (第 0640b 页)
空其所。师遽裹首为民。惟恐出蚩蚩之辈。
有识者益贵重之。后湖南观察使裴公休。
酷好佛事。值宣宗释 武宗
之禁。固请迎而
出之。乘之以已舆。亲为其徒列。又议重
削其须发师始不欲。戏其徒曰。尔以须发
为佛耶。 …… (第 0640c 页)
论者不思释氏扶世
助化之大益。而疾其雕锼䌽绘之小费。吾
故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也。会昌
季年 武宗
大剪释氏巾其徒。且数万之民
隶具其居。容貌于土木者沈诸水。言词于
纸素者烈诸火。分命御史。乘驿走天下 (第 0641b 页)
魏太武。任寇谦之说。
建静轮天宫。费竭人劳终感疠疾。用武帝。
口服丹药身服黄衣。热发晋阳失音而死。 唐武宗。
师赵归真饵金丹药。会昌不满早
致崩亡。近宋上皇。信林灵素游月宫。诵太
极之章佩驱邪之剑而亡国破家身死 …… (第 0716a 页)
腊六十二。秘密之教彼
土以大持金刚为始祖。累传至师益显。

(十二 戊申) 故有金刚上师之号焉。 武宗
曲律仁惠宣孝皇帝即位。改至大
(十一月廿五日大赦)

瑞像计二千三百年矣。

(己酉) 造至大银 (第 0727a 页)
。即扶风马氏之裔
也。气度冲邃道风素高。盖远倾其解脱之瓶。
注以醍醐之器。可谓一灯之后复然一灯。
武宗
澄汰之际。禀师先旨哀恸累夕。以
其章疏文句秘之屋壁。及宣宗再阐释门。
重葺旧居。取其教部置之影堂。六 (第 0745c 页)
今往复轨躅。有为之法四相迁流。法当堙
厄。君侯翘足可见。预言 武宗
毁教也。植终
年九十三。门人建塔立碑。会昌四年甲子九
月七日入浮图焉。
宋高僧传卷第九 (第 0766a 页)
。所护丰厚殆与常度不同。乃
语帝曰。时至矣无滞泥蟠。嘱以佛法后事
而去。帝本宪宗第四子穆宗异母弟也。 武宗
恒惮忌之。沈之于宫厕。宦者仇公武。潜施 …… (第 0776c 页)
拯护。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周游天下险
阻备尝。因缘出授江陵少尹。实恶其在朝
耳。 武宗
崩。左神策军中尉杨公讽宰臣百官。
迎而立之。闻安已终怆悼久之敕谥大师
曰悟空。乃以御诗追悼。后右貂卢 (第 0777a 页)
果滥泉坼地而涌足其汲用。后之杭浙
江之北有山号大慈。居未久檀信爰臻。旋
成巨院。四方僧侣参礼如云。属 武宗
废教。
中衣短褐。或请居戴氏别墅焉。大中壬申
岁太守刘公。首命剃染重盛禅林。壬午岁二
月十五日嘱累声 …… (第 0778a 页)
不精。因游嵩岳
问圆通之诀。欣然趋入。后游南岳登昂头
峰。直拔苍翠便有终焉之志。庵居二十载。
属会昌 武宗
毁教。照深入岩窟。饭栗饮流
而延喘息。大中宣宗重兴佛法。率徒六十
许人。还就昂头山旧基。结苫盖构舍宇 (第 0778b 页)
后求涅槃圆音
法华止观。复通阴符老庄百家之书。其馀分
时之学尽二王之笔迹。后随方参禅诣于
宗极。俄属 武宗
灭法。叹曰。我生不辰不自
我后。由是寝默山栖。委裘遁世而无闷焉。
宣宗重建法幢荐兴精舍。合境民人皆达 …… (第 0807c 页)
则弟子
既堕师道徒施。闻其警策有涕泗交横悛
心革行思过半矣。会昌三年移居静林寺。
专以涅槃宣导。属乎 武宗
澄汰。例被搜扬。
昼披缝掖之衣。夜著缦条之服。罔亏僧行。
唯逭俗讥。大中伊始。复振空门。重整法仪。 (第 0808c 页)
一经略通宗
旨。则知顿机不甘为渐教缚。遂往芙蓉
山。根性未发。谒黄檗山禅师。问答虽多机
宜顿了。倏值 武宗
废教。南遂深窜林谷。大
中兴教出遇升平。相裴公休出抚宛陵。请
黄檗出山。南随侍由此。便诣姑苏报恩寺 …… (第 0817c 页)
兰艾之臭同焚。树
木摧风。鸾鸱之巢共覆者。其唯会昌灭虐
我法之谓乎。从汉至唐凡经数厄。钟厄爰
甚莫甚 武宗
焉。初有道士赵归真者。授帝
留年之术。宠遇无比。每一对扬。排毁释氏。
宜尽除之。盖以归真曾于敬宗朝出 (第 0819c 页)
于像前占烛灯。添油助烬意盗油涂发
耳。居无何其发焦卷而堕。傍人劝令礼忏。
别买麻膏增炷平复如初。又 武宗
将废佛
教也。近寺有陆宣者梦圣者云。受弟子
供施年深今来相别。且归西天去也。宣急
命画工图写真貌。至 (第 0825b 页)
或问
之曰。何人可继住持乎。乃索笔书百数字。
皆隐不可知。谐而叶韵。记莂八九十年事。
验无差失。先是 武宗
废教。成都止留大慈
一寺。净众例从除毁。其寺巨钟乃移入大
慈矣。洎乎宣宗中兴释氏。其钟却还净众。
以 …… (第 0832c 页)

推相为一證也。

*** 唐扬州西灵塔寺怀信传

释怀信者。居处广陵别无奇迹。会昌三年
癸亥岁。 武宗
为赵归真排毁释门。将欲堙
灭教法。有淮南词客刘隐之薄游四明。旅
泊之宵梦中如泛海焉。回顾见塔一所东 (第 0833a 页)
窥图澄涂麻掌同也。食枣临鉴岂偶然
耶。非常人之遇也。其空公题谶而答塞柳
珵之问。验在会昌之毁教矣。时 武宗。
勒僧
尼反俗。计二十万七千馀人。坼寺并兰若
共四万七千有奇。故云兴一沙衰恒河沙。
兔在罝犬仍拿言残害 (第 0841a 页)
逝。遂漆布缋画之。 武宗
废塔像无巨细皆
毁除。或议之移入陶灶中。既而生瑞草一
本。其状亭亭若盖。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
有馀也。 (第 0878b 页)
者。不知何许人也。爰从入法厥性
弗拘。粝食断中粗襦卒岁。方于庸蜀化导
有缘。事或多魔教钟中𠘶。俄遭 武宗
毁废
例反儒宗。及乎佛日重晖僧伦咸序。光同
缔构寺宇。因铸大钟计赤金万馀斤。尔日鼓
籥灰飞投炉火炽。 …… (第 0878c 页)
有昆山寺者。林泉秀茂。则宋支昙谛尝考室
于此。味道崇化二十馀载。基蹠存焉。至元
嘉中创成大伽蓝。属 武宗
废教。其寺屏除。
干至止于兹。与范阳卢君袭同兴弘觉法
师第二生名迹。寺成进士姚扶有诗。干后游
今秀州 …… (第 0879a 页)
夜有神人报圆曰。僧长是千佛
之一数也。汝发轻言。若不悔过当堕恶道。
圆乃诘朝呜足忏谢。有兹验也。及钟 武宗
澄汰。頵遁乎山谷不舍文殊之化境。未逾
岁载宣宗即位敕五台诸寺度僧五十人
宣供衣帔。山门再辟。頵为十寺 (第 0881b 页)
竞至。洎乎 唐武宗
废教。伊寺毁除焉。鞠为
茂草之墟饭猿于台。事皆堙灭一师不详
所终。

*** 元魏洛阳慧凝传

释慧 (第 0889a 页)
代宗
* 德宗
* 顺宗
* 宪宗
* 穆宗
* 敬宗
* 文宗 武宗
宣宗
* 懿宗
* 僖宗
* 昭宗
* 景宗曰哀宗
* 濮王

朱全忠立 …… (第 0812b 页)
。师以禅教学者互相非毁。遂
著禅源诸诠。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
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 武宗

昌元等正月六日。于兴福院诫门人。令舁尸
施鸟兽。焚其骨而散之。言讫坐灭。道俗奉全
身于圭峰。茶毗 …… (第 0821c 页)
圣寿寺。师
平原人。姓周氏。受业本州延和寺之诠澄法
师。得法于嵩山普寂禅师。隐居太乙山。学者
盈室。 武宗
初入居终南山。终后阇维。收舍利
四十九粒建塔焉。嵩山寂嗣北宗秀禅师(传灯) …… (第 0836c 页)
八戒师礼之。

庚申开成五年春正月帝崩。帝之弟武宗立。
九月召道士赵归真等。入禁中修金箓道场。
十月 武宗
升玄坛。亲受法箓。左拾遗王哲谏
曰。王业之初不宜崇信太过。 (第 0837c 页)
武宗

炎。穆宗第五子。初封颖王。先是文宗太子永
薨无子。立敬宗子陈王成美为皇太子。及文
宗崩。中尉仇士良等 …… (第 0837c 页)
官安国师及鄂州无等禅师有省。遂南归止
泉州。常持铁钵以一白犬自随。至是 武宗

废教。乃遁岩谷。宣宗复教复出南山。懿宗
咸通六年柢此九山之所。逢巨蟒欲来吞师。
师锡先飞撑拄蟒口 …… (第 0838a 页)
四月辛未朔宣
宗始听政。

** 宣宗

忱。宪宗第十三子。封光王。为人严重寡言。宫
中咸以为不慧。 武宗
不豫。中尉马元贽立之
为皇太叔即帝位。在位十三年。寿五十岁。复
佛之教。以右常侍李景让为浙西观察使。 …… (第 0838b 页)
头陀者。自湖南来。言于百丈曰。沩山
一千五百人善知识所居之地也。师于百丈
会中应命而往。营搆梵宇。值 武宗
毁教。裹
头隐于民。大中初。观察使裴休请师复至所
居。连帅李景让奏额曰同庆寺。禅会特盛缁
侣辐辏。师 …… (第 0839c 页)
之。举火曰。穷诸
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
诸巨壑。辞去抵沩山。复还住澧阳三十年。属 武宗
废教。隐于独浮山之石室。宣宗大中初。
武陵刺史薛廷望再葺德山精舍。号古德禅
院。请师住持不肯下山。廷 …… (第 0841a 页)
。泉州柯氏子。
少礼青原谊公落发。禀戒于长安宝寿寺。习
经论诸部。忧游禅苑。后参德山契旨住岩头。
武宗
汰教乃于湖边隐作渡子。后庵于洞
庭卧龙山。徒侣臻辐。至是光启三年四月八
日入寂。门人为焚之获舍利四十 …… (第 0843c 页)
机缘。为圣胄集。

杭州无着禅师。名文喜。嘉兴朱氏。年七岁
依本邑常乐寺国清出家剃染。习律听教。属 武宗
汰教反服韬晦。宣宗初再度于盐官齐
峰寺。往五台礼文殊。遇一老翁牵牛而行。邀
师入寺。翁纵牛引师升堂。 (第 0845a 页)
浩灭佛法。不五六年崔浩赤族。文成帝大兴
之。周武信卫元嵩灭佛法。不六七年元嵩贬
死。隋文帝继兴之。 唐武宗
信李德裕李归真
灭佛法。不一年归真诛。德裕窜死朱崖。宣
宗盛兴之。我国家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列圣
相承译 (第 088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