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地理類
釋家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循自也考声述也顺也说文循行也从彳盾声也经作循误也下姜隆反说文躬身也正从吕
作躬从身弓声也)
高宗皇帝
在春宫述三藏记(即大帝也)

崇阐(上床隆反郑笺毛诗云崇序也贾注国语云敬也郑注礼记云尊也说文高也从山 (第 0313a 页)
内扰攘。乃杖
锡登衡岳。行头陀行。唐贞观中。至黄梅谒忍祖。遂得
心要。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因止焉。 高宗
尝召。师
不奉诏。于是遍历名迹。至嵩少。云。是吾终焉之地也。
自尔禅者辐凑。有坦然.怀让二僧来参问曰 …… (第 0052a 页)
冀塔洞开。少选。塔户果启。其骨连环若黄金。浮即持
往秦望山。建窣堵波奉藏。以周威烈丁卯至 唐高宗
显庆丁巳考之。实一千七十二年。抵此土。岁历四百
馀。僧史皆失载。开元中慧云门人宗一者。尝勒石识
之。 (第 0069b 页)
禅师者

姓杜氏。金州人也。于唐仪凤二年
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
瞻见。奏闻 高宗皇帝。
帝乃问。是何祥瑞。太史对曰。国
之法器。不染世荣。帝传敕金州太守韩偕亲往。存慰
其家。家有三子。唯师 (第 0069b 页)
 (十六)惠琳被谮 (十七)华严杜顺法师 (十八)
奕感报 (十九)丞相萧瑀传 (二十)帝幸弘福
寺 (二十一)祇罗国主仰唐声教 (二十二)原州
瑞石记国祯祥 (二十三)玄奘赍经归朝 (二十
四)
三藏进新译经请序 (二十五)秘谶女主
代有天下 (二十六)帝劝奘师罢道为政 (二
十七)
奘陈辞愿终身行道 (二十八)帝制三
藏圣教序(谢表附) (二十九)太子继圣教序 (三十)
赐奘百金磨衲 (三十一)诏创弘法院留奘
师 (三十二)诏建大慈恩寺 (三十三)诏奘陪
驾 (三十四)史赞并论

第十二卷

(一) 唐高宗 (二)
四祖道信大师 (三)敕建大慈恩
塔 (四)惠宽禅师及姐信相 (五)天竺致书
奘师(答书附) (六)(第 0480b 页)
八月四日。原州松昌鸿池谷忽有五石。皆
青质白文。成字曰。高皇海出多子李元王
八十年太平天子李世民千年 太子李治

燕山人士乐大国主尚汪谭奖文仁迈千古
大王五王六王七王十风毛才子七佛八菩
萨及上果佛田天子文武贞观 (第 0571b 页)
昌大圣延四
方上不治示孝仙戈八 为善。
原州奏于朝。
字初若不甚显。及群公拟定。遂粲然明著。
十一月辛卯。有事于南郊。诏遣使以玉帛
诣原州鸿 …… (第 0571b 页)
纲万事
咸得其绪。况抚运已来。天地休平中外宁
晏。皆陛下不荒不矜不丽不侈。兢兢业虽
休勿休居安思危。 为善
承天之所致也。馀
何预焉。请粗陈其梗概。陛下经纬八纮驱
驾豪杰。戡定祸乱崇阐雍熙。聪明文思之
德。体 …… (第 0572c 页)
孙忧。而不少假经略乎。盖其威德之盛。其
势之必然。非好大喜功之谓也。昔黄帝平
蚩尤。七十战而胜其乱。 高宗
伐鬼方。三年
而后克。太宗举偏师而阴山平。临驻跸而
高丽服。然黄帝 (第 0575b 页)
高宗。
经孔子而未尝少贬。
文忠特以为太宗之疵。庸讵非责备之过
与。以太宗盛德大业如此。犹曲贬之将恐
后之君 (第 0575b 页)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二

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
持华亭念常集



(一 庚戌)  高宗治
改永徽(字为善。小名雄奴。太宗第九子。年五十六崩葬乾陵。在位
三十四年。一云。三十六年。或云。三十年 ……
(第 0575c 页)
为处分于志宁等。其慈
恩寺碑。朕望自作。不知师意如何。且令相
报。奘奉旨。即率众诣阙抗表陈请。未几 高宗
亲制大慈恩寺碑文成。遣长孙无忌
遍示群公。其辞曰盖闻乾坤缔构之初。品
物权舆之始。莫不载形厚土藉覆穹 …… (第 0577c 页)
。以开曜元年
取其咒至于长安。有旨命日照三藏翻译。
帝闻此咒灵验特异。秘之禁掖。波利屡奏
请布中外。 高宗
不得已从之。利即辞入五
台。后不知终。时南天竺有菩提流志。习头
陀行。从耶舍瞿沙受道。为西域宗师名震 …… (第 0583b 页)
主停毒之
意。则人神胥悦功德无量。则天不纳。是冬
像成。率百僚礼祀。

(三十四 乙巳) 中宗改神龙 (高宗
第七子。母曰则天皇后。纳狄仁杰谏。正月张柬之桓彦范等
五王。以兵诛奸臣而迎帝即位。迁则天于上阳宫。冬 …… (第 0585c 页)
也。既得之。回饮水毕湛然而逝。赐号国公。
图形集贤院。初回幼能三千里致兄书。朝
往暮归。因号万回。 高宗
闻其名诏入宫。度
为沙门。则天在位。廷之禁中赐锦衣。令宫
人给侍。庄惠太子始生。则天抱之示回。回
曰 …… (第 0587b 页)
定。学妙真宗贯通实性。维持法务
纲纪德政。律藏冀兮传芳。像教因而光盛。
时以为荣焉。

八月乙卯。以 高宗
旧第兴圣寺有柹树天
授中枯死至是忽重荣。因大赦天下。赐百
官封爵。普度僧尼道士凡数万。

(四十四) (第 0588a 页)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三

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
住持华亭念常集



(一 庚戌) 睿宗旦改景云 (高宗
第八子。初封豫王。武后废中宗而立为帝者。七年而废封
相王。寿五十五。立隆基为太子。任宋璟姚崇为政。帝 …… (第 0588b 页)
是始有律教。

(十五 丁卯) 三藏菩提流志卒。春秋一百五十有六。流
志南印土国王之子。以让位出家。 高宗
(第 0591a 页)
珠林。忽得来书谬承褒赞。循环
省虑弥益厚颜。善不足称空劳致谢。

*** 皇太子臣治述圣记三藏经序+ (唐高宗皇帝)
细注【宋】【元】序序

夫显扬正教。非智无以广其文。崇阐微言。非
贤莫能定其旨。盖真如圣教者。诸法之 (第 0259a 页)
知外法之乖
违。悟释门之渊默。隐居山谷积习头陀。初
依耶舍瞿沙三藏学诸经论。其后游历五
天遍亲讲肆。 高宗
大帝。闻其远誉挹彼高
风。永淳二年遣使迎接。天后复加郑重。令
住东洛福先寺。译佛境界宝雨华严等经凡 …… (第 0720b 页)
故。至元和五年庚寅。诏工部
侍郎归登孟简刘伯刍萧俛等。就醴泉寺译
出经八卷。号本生心地观。此之梵夹乃 高宗
朝师子国所进者。写毕进上。帝览有敕。朕
愿为序。寻颂下其文。冠于经首。三藏赐帛。
證义诸沙门锡赉有差 (第 0722b 页)
检校塔亭。徙棺见基齿。有四十
根不断玉如。众弹指言。是佛之一相焉。凡
今天下佛寺图形。号曰百本疏主真 高宗

帝制赞。一云玄宗。然基魁梧堂堂。有桓赳
之气。而慈济之心。诲人不倦。自天然也。其
符彩则项负玉枕 …… (第 0726b 页)
西明寺鸣钟召众。称讲唯识。基
慊其有夺人之心。遂让测讲训。奘讲瑜伽
还同前盗听受之。而亦不后基也。诒 高宗
之末天后之初。应义解之选入译经馆。众
皆推挹。及翻大乘显识等经。测充證义与
薄尘灵辩嘉尚攸方其驾。所 …… (第 0727b 页)
人。
于一切经中略出精义玄文三十卷。号禅林
要钞。书成奏呈。敕藏秘阁。隐亦尝预翻译。
玄则颇闻著述。 高宗
朝。斯为龙象之最焉。

*** 周虎丘山寺僧瑗传

释僧瑗。字辩空。姓郁氏高平昌邑人也。姬水
疏源狼 …… (第 0731a 页)
唐洛京佛授记寺德感传

释德感。姓侯氏。太原人也。仪容瑰丽学业精
赡。众典服勤于瑜伽论特振声彩。 天皇大
帝徵为翻经大德。又与胜庄大仪等同参
义净译场。对[改-己+易]受赐言谢浏亮。帝悦寻授封
昌平县开国公 (第 0731c 页)
十旬安坐而
化。则乾封二年十月三日也。春秋七十二。僧
腊五十二。累门人窆于坛谷石室。其后树
塔三所。 高宗
下诏令崇饰图写宣之真。相
匠韩伯通塑缋之。盖追仰道风也。宣从登
戒坛及当泥曰。其间受法传教弟子可千 …… (第 0791a 页)
末又附丽文纲之门也。

*** 唐京师恒济寺怀素传(宾律师)

释怀素。姓范氏。其先南阳人也。曾祖岳 高宗
朝选调为绛州曲沃县丞。祖徽延州广武县
令。父强左武卫长史。乃为京兆人也。母李
氏梦云雷震骇。因而娠焉 (第 0792b 页)
武德元年戊寅岁。有相
州日光寺法砺律师制疏。至九年丙戌岁
成十卷。宗依成实论。今称旧疏是也。洎高
天皇大帝
咸享元年岁在庚午。有西太原
寺怀素律师。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宗依根
本一切有部大毗婆沙俱舍等论。称新 (第 0804c 页)
忍大师。麟德元年
游终南山石壁而止。时所居原谷之间早霜
伤苗稼。安居处独无。四十里外皆苦青女之
灾矣 天皇大帝
闻而召焉。安不奉诏。永淳
二年至滑台草亭居止。中坐绳床四方坦
露。敕造寺以处之。号招提是也。如是却 …… (第 0823b 页)
而返。举家惊喜。自
尔人皆改观。声闻朝延。中宗孝和皇帝。诏
见崇重。神龙二年敕别度。回一人而已。自 高宗
末天后时。常诏入内道场。赐绵绣衣
裳。宫人供事。先为儿时。于阌乡兴国寺累
瓦石为佛塔入内之后其塔遂放 (第 0824a 页)
昔已来
止住其中而演说法。或现老人。或为童子。
近闻佛陀波利自西国来。不倦流沙无辞
雪岭。而寻圣迹。 高宗
朝至台山思量岭。启
告扣礼乃见老人。即文殊也。利虽云面接
未决心疑。令却往西国取经。诣金刚窟
入文殊 (第 0855c 页)
坚确。诵
观音明咒神效屡彰。京阙观光人皆知重。龙
朔二年城阳公主有疾沈笃。尚药供治无所
不至。公主乃 高宗
大帝同母妹也。友爱殊
厚。降杜如晦子荷。荷死再行薛瓘。既疾绵
困有告言。朗能持秘咒理病多瘳。及召朗 (第 0863b 页)
以土德。都长安。玄宗改长安曰京兆
府。至肃宗改曰上都。


* 高祖
* 太宗 高宗
则天
* 中宗
* 睿宗
* 玄宗
*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第 0812b 页)
为子孝。则福祚永。反是则祸至矣。士
衡以此言矫太子心。太子承乾终于失德。贞
观十七年废承乾为庶人。立 晋王治
为皇太
子。

氏族志 贞观十二年正月。吏部尚书高士
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卢丁反)狐德棻中
书 …… (第 0815a 页)

天匪报。兴言永慕但切深哀。欲报靡因唯凭
冥助。敬以绢二百疋奉慈悲大教。倘至诚有
感。冀消过往之愆 为善
有因。庶获后缘之庆
(弘明集)。又敕为穆太后写佛大藏经。敕选法师十
人挍正。

癸卯贞观十七年二月。 …… (第 0815a 页)
敕太常九
部乐及长安万年音乐京城诸寺华幡导引入
寺。帝御安福门楼执垆致敬。经像过尽始
罢。皇情大悦。 高宗
既即位。亲制大慈恩寺
(唐典)

己酉贞观二十三年。夏四月。帝有疾。五月崩。
六月大子即位。八月 (第 0816a 页)
葬文皇帝于昭陵。庙号
太宗(本纪) 高宗

治。字为善。太宗第九子。初封晋王。在位三十
四年。寿五十六岁 永徽(六)显庆(五)龙朔(三)
( …… (第 0816a 页)
三宝
感应录.佛道论衡.释迦谱.四分羯磨.续高僧
传.广弘明集.八部八十一卷。并行于世。律师
示寂。 高宗
有诏伤悼。敕天下寺图形塑像。以
为标范奉祀。穆宗制赞曰。代有觉人。为如
来使。龙魔归降。岳神奉事。声 …… (第 0818a 页)
玄晖所撰。晖字道世。至是弘道元年入寂。

** 则天

讳[昍/(宋-木+生)](之少反)姓武氏。 高宗
后。生中宗睿宗太平公
主三人。 (第 0819c 页)
高宗
崩中宗立。尊为皇太后。中宗元
年二月戊午。后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
己未立豫王旦(睿宗也)为皇帝。 …… (第 0819c 页)
即腾腾和尚也。嗣嵩岳慧安国师。
国师嗣五祖(传灯)

宝积经 南天竺国沙门达磨流支。此云法
希。初 高宗
闻其风。开耀元年因西域使者诏 …… (第 0820a 页)

山。登衡岳行头陀行。太宗贞观间至蕲州黄
梅谒五祖。遂得心要。高宗麟德元年。游终
南山石壁因止焉。 高宗
诏之不起复至嵩少。
乃云是吾终焉之地也。禅者辐辏。太后遣使
召师入见。偕北秀禅师同膺钦礼。太后尊师 …… (第 0822a 页)
十一
月。一月为正月。

辛丑长安元年 壬寅二年 癸卯三年 甲
辰长安四年。

** 中宗

讳显。 高宗
第七子。立为皇太子。初 (第 0822b 页)
高宗
崩太
子即位。正月尊天后为太后。立妃韦氏为皇
后。擢后父韦玄贞豫州刺史。帝以玄贞为侍
中。裴炎固争不 …… (第 0822b 页)
实性。维持法务。纲纪德政。律藏冀其
传芳。像教因而光盛。玄宗开元五年师入灭。

** 睿宗

讳旦。 高宗
第八子。初封豫王。又封相王。景龙
四年六月。中宗遇弑。韦后秘不发丧。立温
王重茂为皇太子。发丧即位。 …… (第 0823c 页)
之人宜供养之。近处宝林古寺
旧基。众请营茸而延居之。四众云集俄成宝
坊。祖念大法。直造黄梅之东山。即 高宗

亨二年也。既得法已。机语列于五祖章下。丙
子仪凤元年正月八日。回届南海法性寺。二 …… (第 0824a 页)
淮南吴天祐十 年 |闽王 |蜀 通正元年 |南平 | |

**** 契丹

鲜卑山之遗种在商。 高宗
之伐鬼方者是
也。自梁末帝贞明二年太祖阿保机称帝
建国立年。传嗣凡九主在位首末二百一
十五年。实历二 (第 0847c 页)
行教法。其衡州府库田畴什物
并。赐观资用。贞观二年。太宗重书额。诏张
惠明天师。度道士四十九人焚修。 高宗

道二年。诏叶法善天师封岳关地方四十
里充观。长生之地。禁樵采。断畋猎。投龙献
圭。以为常典。开皇 (第 1068c 页)
也。此等种种方
便。悉是佛所劝赞。净名云。不必坐不必不坐。
坐与不坐任逐机宜。凝心运心各量习性。当 高宗
大帝乃至玄宗朝时。圆顿本宗未行北
地。唯神秀禅师大扬渐教。为二京法主三帝
门师。全称达摩之宗。又不显 (第 0403c 页)
身可厌。吾将西归。乃登寺前柳树。投身而逝。 高宗皇
帝知其事。赐寺额为光明。

*** 智钦

唐智钦。专习禅业。又礼念万五千佛名。乃至百遍。后
于柳州 …… (第 0165b 页)
。编成白莲忏仪。为法界众生。
晨朝忏悔。祈生安养。四十六岁。障临江州逆顺境中。
未尝动念。乾道二年。 高宗
诏至德寿殿。演说净土法
门。赐号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于铎城倪建宅。告
诸徒曰。吾化缘巳毕。时当行 (第 0168a 页)
快乐。无常
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一日忽谓
人曰。此身可厌。吾其西归。乃登柳树而化。 高宗
知之。
赐其寺额曰光明。

*** 康法师

唐少康。缙云人。十五通法华楞严。贞元中。见白马寺
内文 (第 01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