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佛部
 功超由曩」
#+END_VERSE


*** 感应缘(略引三验)


* 晋竺长舒
* 宋邢怀明
* 宋王 叔达

晋竺长舒者。其先西域人也。世有资货为富
人。竺居晋元康中内徙雒阳。长舒奉法精
至。尤好诵观世音经。其 (第 0459a 页)
之法耳。若夫吸滴水而获清凉。除热恼而
解渴爱。爽然意消神释处。是饮者自知。殆非可以向
人吐露也。苏君 叔达。
夙具般若种性。生平酷嗜此经。
与焦太史诸大知识游。自信弥笃。得此注本。如获至
宝。即寿诸梓。以广法施 (第 0690c 页)

尺四寸围三寸。小者尺二。上有六孔也)
凡九代。三百五十年(左传曰。苍
舒隤敱梼戭大。临厖降庭坚仲容
叔达。
谓之八凯。伯奋仲堪叔献叔豹季仲伯虎仲熊李狸谓之八元也)

(十五 甲子 五) 帝尧陶唐氏(姓伊祁。 (第 0491c 页)
曰。吾乡机老有道衲子也。加
以慈惠及物。筦山安能久处乎。会枢密汪(明远)
宣抚诸路达于九江。郡守林公 (叔达)
虚圆通法
席迎之。简堂闻命乃曰。吾道之行矣。即忻然
曳杖而来。登座说法。曰圆通不开生药铺。单
单只卖 …… (第 1039a 页)
荣名。赴庐山圆通请日。拄杖草屦而已。见者
色庄意解。九江郡守林公 叔达
目之曰。此佛
法中津梁也。由是名重四方。其去就真得前
辈体格。殁之日。虽走使致力为之涕下。

侍郎张 (第 1040a 页)
。筦山安能久处乎。平生以
道自适。不急荣名。赴圆通请。随身唯拄杖草履而巳。
见者。色庄意解。九江守林 叔达。
目之曰。此佛法中津
梁也。其去就。真得前辈体格。故殁之日。虽走使致力。
为之涕下。

*** 或庵体 (第 0443a 页)
主文。八凯。即高阳氏有
才子八人。曰苍舒.隤[(壴-士+山)*支].梼戭.大临.尤降.庭坚.仲容. 叔达
八者。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
凯。凯。和也。见春秋传。隤[(壴-士+山)*支]。上徒回切 (第 0373b 页)
吾乡机老。有
道衲子也。加以慈惠及物。筦山安能久处乎。会枢密
(明远)宣抚诸路。达于九江郡守林公。 (叔达)
虚圆通法席
迎之。简堂闻命乃曰。吾道之行矣。即欣然曳杖而来。
登座说法曰。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 …… (第 0521a 页)
知身在寂寥中。平生以道自适。不急于荣
名。赴庐山圆通请日。拄杖草屦而巳。见者色庄意解。
九江郡守林公 叔达
目之曰。此佛法中津梁也。由是
名重四方。其去就真得前辈体格。殁之日。虽走使致
力。为之涕下。

清明 (第 0522c 页)
。筦山狭小。讵可
长久稽迟。以处此乎。暨宋南渡。后值明远汪察院
宣通诸郡道路。达之于九江府。郡守林公 叔达。

虚圆通禅院。以迎请之出世。简堂闻请乃曰。吾道
之行矣。自知时至。即欣然不辞而来。当入院日。缁
素 …… (第 0612a 页)
知身在寂寥中。平生以道自适。不急于荣
名。赴庐山圆通请日。拄杖草屦而巳。见者色庄意解。
九江郡守林公 叔达
目之曰。此佛法中津梁也。由是
名重四方。其去就真得前辈体格。殁之日。虽走使致
力。为之涕下(诖音卦。 (第 0615a 页)
适。不急于荣名。赴庐山圆通请日。拄杖草屦而巳。见
者色庄意解。九江郡守林公 叔达
目之曰。此佛法中
津梁也。由是名重四方。其去就真得前辈体格。殁之
日。虽走使致力。为之涕下。」

(第 0721a 页)
金居士广聚
* 答檀林广玄
* 答吴居士广镜
* 答馀姚韩清泰居士广梵
* 答湖州钱 叔达居士
广润
* 答嘉兴孙无高居士广抑(五首)
* 答馀姚蒋居士广秩
* 答张百户广湉 (第 0126c 页)
示姚亶卿居士

顿悟心源开宝藏。西江吸尽不为奇。当阳打个翻斤
斗。铁笛横吹劫外诗。

** 示 吴叔达居士

顿悟心源开宝藏。随声逐色过朝昏。一条拄杖穿云
走。得失亲疏总不论。

** 示王君翰居士

顿悟心源 (第 0308b 页)
「 顿悟心源开宝藏毗卢顶上好安居须知别有通霄路烈汉从来不畜书」
#+END_VERSE


** 示 吴叔达居士

#+BEGIN_VERSE
「 顿悟心源开宝藏随声逐色过朝昏一条拄杖穿云走得失亲疏总不论」
#+END_VERSE


** 示 (第 0439a 页)
连反下他达反)
叩头
(上苦狗反)
八恺
(苦改反左传曰高阳氏有才子
八人苍舒愦捣大瞩降庭坚仲容
叔达
是名八恺)
保乂
(鱼例反)(第 0676c 页)
大守处分。
安置鄮县山阿育王寺。寺有阿育王塔。明州
者旧是越州之一县也。开元二十一年。越州
鄮县令王 叔达
奏。割越州一县。特置明州。更
开三县。令成一州四县。今称馀姚郡。其育王
塔者。是佛灭度后一百年时。有 (第 0989b 页)
之以成轨
则。

盈缩者梁武二段为缩兴皇八门为盈中间四家望
前为盈对后为缩故云非一。

梁武者讳衍字 叔达
姓萧氏始封于梁因为国号武
者谥也谥法曰克定祸乱曰武尝因都下疾甚帝于
内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后又设无 (第 0311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