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大盛于永明。后
则流入高丽。独临济一派。流布寰区。至宋大慧。中兴
其道。及国初楚石无念诸大老。后传至 弘正
末。有济
关主。其门人。为先师云谷和尚。典则尚存。五十年来。
师弦绝响。近则蒲团未稳。正眼未明。遂妄 (第 0655a 页)
道。其后信公以传弘忍。忍传
惠能神秀。秀公传普寂。寂公之门徒万人。
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惠者一。曰 弘正。
正公之廊庑。龙象又倍焉。或化嵩洛。或之
荆吴。自是心教之被于世也。与六籍侔盛。
于戏微禅师吾其二乘 (第 0603c 页)
  (语嵩裔法嗣)嵩目佛宗禅师 嵩眉佛海禅师
卷五
  宗风佛定禅师 剖石佛镜禅师
  (天吼廓法嗣)语圣 弘正
禅师(即不波) 语贤弘英禅师(即睿旨)
  语林弘先禅师
  (天隐崇法嗣)古源海鉴禅师 大凡昌宗禅 (第 0229a 页)

现行。昔所修习胜对治力所摧伏故。

声闻乘补特伽罗者。谓住声闻法性若定不
定性是钝根。自求解脱发 弘正
愿。修厌离贪
解脱意乐。以声闻藏为所缘境。精进修行法
随法行得尽苦际。当知此中以种性根愿意
乐境界行 …… (第 0753b 页)
为钝。若不尔即与随法行等利根言
相违。

独觉乘补特伽罗者。谓住独觉法性若定不
定性是中根自求解脱发 弘正
愿。修厌离贪
解脱意乐。及修独證菩提。意乐即声闻藏为
所缘境。精进修行法随法行。或先未起顺决
择分。 (第 0753c 页)
。如是三告王闻即死。次第安
槽如前还活。迦叶为说。一切有为皆归磨
灭。悉是无常。如来亦同王勿忧恼。宜 弘正
法以报佛恩。应与眷属俱赴佛所。王与
眷属俱。并大迦叶。屈申臂顷至拘尸城。王
既见佛闷绝而死。迦叶又以 (第 0268c 页)
立。光侄超。杀纂立其兄隆。总经十八年。吕
光父子不 弘正
道故。蕴具深解无所宣化。今
言此事也。所以道不虚应应必有由矣者。符
坚死此则无由也。姚兴出是谓有由也 (第 0176b 页)
「 最苦师心三十载维持法化血腥飞浣清历祖源流派杜绝诸方滥续非事属至公天地震道 弘正
直鬼神悲话行早巳遍尘刹铁案高悬万古辉」
#+END_VERSE


其二 (第 0452a 页)
其门。才踰弱冠便弘讲说。庄严㬭师。新实
一家鹰扬万代。遂伏膺咨质百舍非远。斐
发既精疑滞咸折。汝南周 弘正。
博通内外
鉴赏人伦。常叹嘉之。以为释门之瑚琏也。
陈鄱阳王伯山。新安王伯周。新蔡王叔齐。并
降贵慕道 (第 0502c 页)
盖无笔记。而复化行难
阻多翳时心。岂不以制在篇初故陷者恶
闻其失。呜呼律为法命。弘则命全。今不欲
弘正
法斯灭。又可悲之深矣。观夫定
慧两藏理在通明。戒律宗中情。缠事局
事。则纷披杂集。前后异条开制适缘。 (第 0621a 页)
。主因放之。自尔偏以慈救为业。大众
集处辄为说法。皆随事赞引即物成务。众
无不悟而归于道。末往邺下大 弘正
法。归
向之徒至今流咏。临终在邺。人问其所获。
云得善根成熟耳。侃奉其神化积有年稔。
众知灵异初不广 (第 0652b 页)
摧邪而纳虑。器均安远。 弘正
教以为心。至若
持线金章贯花玉牒。妙穷宗致。曲尽幽微。然
而听览之馀。游情子史。综括黄老。包吞儒墨。 (第 0198b 页)
也。其后信
公以传宏忍。忍传慧能神秀。秀公传普寂。寂公之门
徒万人。升堂者六十有三。得自在慧者一。曰 弘正。

公之廊庑龙象又倍焉。或化嵩洛。或之荆吴。自是心
教之被于世也。与六籍侔盛。于戏微禅师吾其二乘
(第 0197c 页)
。默是说。语默不到处。佛祖心路
绝。龟毛夺得出。高层也落。今时第二月。千斤重。担付
伊荷丕。振吾宗。 弘正
脉。即令分座襄阳之龙池。

** 石门滨禅师法嗣

齐安石门佛勤绍禅师。僧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螺 (第 0533b 页)
得戒者自当保重如护明珠
其住持弘绍之宾特宜遵木叉之教依法依律依佛
所制俾戒珠朗于长夜木叉固而永久是为 弘正
(第 0503c 页)
大盛
于永明。后则流入高丽。独临济一派。流布寰区。
至宋大慧中兴其道。及自
国初楚石无念诸老。后传至 弘正
末。有济关主。
其门人先师云谷和尚。而典则尚存。顷五十年
来。狮弦绝响。近则蒲团未稳。正眼未明。则妄 (第 0142b 页)
护人王。众星
依位行。日月无乖度。和风常应节。甘雨顺时行。一
切诸天众。充满于自宫。是故汝人王。忘身 弘正
法。
故云。一切鬼神。救护王身。百官之身也。然受持五
戒。尚有二十五神拥护。况菩萨戒耶。庶人受戒。鬼 (第 0117c 页)
释门瑚琏
隋虎丘惠聚法师。汝南周 弘正
常嘉叹也。

慧苑琳琅
隋高僧志念。有学名当时号也。

写瓶传器
经云。阿难领受佛法。如写瓶水。
(第 0293b 页)
专思自活。如斯等辈。名相似三学。矫三学。贼三学。
许三学。而欲轻于通经者。故令弘者。当著忍衣。专 弘正
法。有戒之人。具增三学。方名增戒。守一不行。
信知戒减。戒尚不行。安行定慧。故须历五分勘之。】

(第 0175a 页)
行之,专思自活,如
斯等辈名相似三学,矫三学、贼三学、诈三学,
而欲轻于通经者,故令弘者当著忍衣专 弘正
法。有戒之人具增三学,方名增戒,守
一不行信知戒减,戒尚不行安行定慧?是
故须历五分勘之。

三明衣 (第 0315b 页)
乐。三身寿量
是乐果。忏悔灭障等是乐因。二是所行法学
行意者明能学人。既由胜法成其胜人。又由
人故能 弘正
法故。次赞叹人及于法。说赞既
周付授传习。然正宗已明乐果及乐因竟。今 …… (第 0286b 页)
化能自弘经。二我等令彼下诸臣佐随同修
正行。三遮去下法王能除恶。四世尊下明王
得名。意明由 弘正
法以化众生名行不虚故
名护世。二十八部者如孔雀王经说。四方各
四四维各一上下各四成二十八部。以净天 …… (第 0287b 页)
诸恶道苦。以是为护。故法行王即
身能集无量功德资益现在。未来复能集诸
善果。此下亦云。是故汝人王忘身 弘正
法。 …… (第 0317c 页)
应尊重法宝。由斯众安乐。四王护国品亦广
明之。

经。是故汝人王忘身 弘正
法应尊重法宝由斯
众安乐常当亲正法功德自庄严眷属常欢喜
能远离诸恶以法化众生恒令得安隐令彼一
切人修 (第 031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