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釋家類
禪宗部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经文从言作謶音之诺反非此义也)

*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强项(胡讲反案项谓戾人项强难回也无量清 净觉
云强项愚痴人是也大品经作增上慢人其义一也)

麈鹿(朱乳反山海经云荆山多麈郑注云似鹿而大尾可以为拂 (第 0408a 页)
道衲僧有甚么长处。拈起拄杖曰。孤根自有擎天
势。不比寻常曲录枝。卓拄杖。下座。

**** 瑞州五峰 净觉
本禅师

僧问。同声相应时如何。师曰。
鹁鸠树上啼。曰。同气相求时如何。师曰。猛虎岩前啸。
问。一进 (第 0367c 页)
十二
章经及释迦立像帝令画工图之。置清凉
台及显节陵。缄经于兰台石室。浮图或言
佛陀。声相转也。译云 净觉。
言灭秽明道
为圣悟也。

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
起。有过去当今未来三世。神识常不灭也 (第 0534b 页)
踯躅踟蹰也。

** 郁迦罗越问菩[萨-产+(辛/工)]行经

强项
胡讲反谓戾人项强难回也无
量清 净觉
云强项愚痴人是也
大品经作增上𢢔人其义一也。

麈鹿
之乳反似鹿而大尾可以为拂 (第 0943a 页)
不足。遣入乡校终日不知一字。惟见
僧尼合掌有畏惮之貌。年甫十二。二亲送
往五台华严寺善住阁院。出家礼 净觉

师。每令负薪汲水。时众轻其朴钝。多以
谑浪归之。年满受具益难诵习。及年三十
有六乃言曰。我闻台上 (第 0843b 页)
于修性或堕偏
执。复创六即之义以绝斯患。一理即佛者。十
法界众生下至蟭螟。同禀妙性。从本以来常
住清 净觉
体圆满一理齐平故。二名字即佛
者。虽理性坦平。而随流者日用不知。必假
言教外薰。得闻名字生信发解故。 (第 0806c 页)
八代首尾相传承僧迦罗叉。后惠可大师亲
于嵩高山少林寺。问达摩祖师。承上相传付
嘱。自有文记分明。彼 净觉
师接引求那跋陀
称为第一祖。深乱学法。法华经云。不许亲
近三藏小乘学人。求那跋陀三藏译出四卷
楞伽经 (第 0180b 页)
佛功德经。六发
觉净心经。七大集经。八十方往生经。九药师
经。十般舟经。十一大阿弥陀经。十二无量清 净觉
经。论引七部。一往生论。二起信论。三十
住毗婆娑论。四一切经中弥陀偈。五宝性论。
六龙树十二礼。七摄 …… (第 0091c 页)
第十二如无量清 净觉
经云。若善男子善女
人。闻我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
拔出者。当知。此人过去宿命已作佛道也 (第 0094c 页)
又如观经说。我为未来一切凡夫。为烦
恼贼之所恼者。说净土行。如小弥陀经说。为
五浊众生。说净土行。清 净觉
经。鼓音声王经。
大集经。皆作此说。据此等经。皆为未来。故
知。今时正是念佛。修净土行时也。若生净土 …… (第 0101a 页)
难济难脱者。则不可救也。故无量清 净觉

云。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
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
命已作佛道 …… (第 0101b 页)
世界。皆劝一切众生。往
生净土。然有众生不受佛劝。难教难悟。难济
难脱。知复奈何。此等众生。依无量清 净觉

说。始从地狱中来。殃咎未尽。故彼经云。若善
男子若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
为竖。如拔 …… (第 0102a 页)
。殃咎未尽。为此无信向
耳。我说此人未可得解脱也。故无量寿经云。
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也。又无量清 净觉

经。及无量寿经。二处皆云。无极之胜道。易往
而无人也。西方是无极胜道。若人能于七日。
专心念佛。所作 (第 0102a 页)
更无剩法何以
故心即无量世界亦无量所谓法界藏身阿弥陀
佛佛者译名觉也盖愚智皆具奈何凡圣情隔不
能入清 净觉
耳若圣凡俱泯又为断灭若混而不
分亦名矫乱离此多言十法界皆成圆满觉性方
可说法应一切机亦名一切种智经者 (第 0812b 页)
萨自利兼人之志。开士大
悲旷济之怀也。

△四傍序。】

「【疏】唐慈恩法师。造弥陀通赞一卷。宋孤山 净觉

芝诸师。皆有疏记。三衢伦师。古厓新师。皆有集注。
今欲从略。以便初机。故兹别出。各从其志。」 …… (第 0562b 页)
之时。惟其合一。故将
说经。

△二释当机。

【疏】以身子利根。故特告之。不俟其请问也。

【钞】 净觉
云。不告菩萨天龙者。应有四悉意。一是左
面弟子。大小法集。多居其首故。二由智慧第一。四
众八部罔不钦 (第 0571c 页)
之罕闻窃效流通略伸援引愿与同志普结净
缘咸契无生同登不退云尔。

○唐慈恩法师造弥陀
通赞一卷宋孤山 净觉
灵芝诸师皆有疏记三衢伦
师古厓新师皆曾集注今欲从略以便初机故兹别
出各从其志。 (第 0550a 页)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

【尔时者机应和合佛初说经之时也告舍利者经
家叙对告人也不告菩萨天龙者 净觉
云应有四
悉意一是左面弟子大小法集多居其首故二由
智慧第一四众八部罔不钦仰故三为令四众闻
佛净土自鄙 …… (第 0541b 页)
都卧切)


(宅买切)


(音止)

此经乃极乐之易简秘书也自唐迄宋慈恩基师孤
山圆师 净觉
岳师灵芝照师皆有疏记古崖新师复
有集注义释备矣犹卢道俗未暇详览自惟衰耄去
日非遥辄取优长分文句解与众 (第 0549b 页)
潭州伏龙山第三世和尚(已上七人见录)
* 大光山玄禅师
* 漳州藤霞和尚
* 宋州 净觉
和尚
* 华州崇胜證和尚
* 鄂州永寿和尚
* 鄂州灵竹和尚(已上六人无机缘语句不录) (第 0334b 页)
昧于修性或堕偏执故。复创六即之
义以绝斯患。一理即佛者。十法界众生下至
蟭螟同禀妙性。从本以来常住清 净觉
体圆
满一理齐平故(执名相者不信即心即佛。睹此而生信也)二名字即佛
者。虽理性坦平。而随流者日用不知 (第 0432b 页)
 我亦无所得」
#+END_VERSE


祖曰。汝今彻也。宜名志彻。师礼谢而去。

信州智常禅师者本州贵溪人也。髫年出家
志求见性。一日参六祖。祖问。汝从何来欲求
何事。师曰。学人近往洪州建昌县白峰山。礼

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至
吉州遇人指迷令投谒和尚。伏愿垂慈摄受。
祖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似于吾。与汝證明。
师曰。初到彼三月未蒙开示。以为法切故。于
中夜独入方丈礼拜哀请。大通乃曰。汝见虚
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
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
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
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
源清 净觉
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
世界。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
了。乞和尚诲示令无凝滞。祖曰 (第 0239b 页)
经受持者故曰闻持好乐非一故曰颇众。】

「著述虽多鲜穷于要旨。」

【【记】下二句明诸师失宗慈恩孤山 净觉
三本行世
故曰虽多不穷经旨故曰鲜穷。】 …… (第 0510c 页)
告下至是为甚难为正宗分三佛说此经下
至末文为流通分。
【记】经文总判中唯孤山自六方
诸佛劝赞尽属流通 净觉
三义破之一者奘师所
译名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今诸佛同赞岂非正说
邪二者下文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谓闻是经 …… (第 0516a 页)
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
说是也。
【记】如前孤山云此经但有通序而缺别序
新经则有集众末云为闻法故俱来会坐 净觉

云为闻法故发起事微现文缺于别序或恐经家
存略并由不知今疏二意故也。

【疏】就證信中此即阿难结集 …… (第 0516b 页)
九十一劫果报充足故以为名。
【记】阿
㝹中初出梵音次翻华语可详然诸弟子时是小
乘之人而得预会闻大法者 净觉
疏云此诸尊者
本是法身大士迹生乾竺辅佛化仪既于小乘巳
得无学今至方等堪闻是经乃至如来方便诱引
欲使耻 …… (第 0519b 页)
室二甘露盈庭三地
涌七珍四神开伏藏五鸡生凤子六猪娩龙肫七
马生麒麟八牛生白泽九仓盈金粟十象具六牙
净觉
疏或云出文殊入灭经。

【疏】或云妙德义亦同之。
【记】次名妙德以由分證微
妙三德故即上妙字也。 …… (第 0519c 页)
【记】不
休息常精进疏中各从一义解释实难分异孤山
云中道正观念念流入名不休息远离二边懈怠
名常精进 净觉
引思益经云若恒沙劫为一日夜
如是乃至过十万劫得值一佛乃至值恒沙佛修
诸梵行然后受记心不休息又引什师云 (第 0520a 页)
小果未尝闻有他方净土佛意欲令闻
大乘法心生忻慕修菩萨行净佛国土教化众生
远希佛道是故特地呼名对告是故 净觉
疏云告
舍利弗者应有四悉檀意一是左面弟子大小法
集多居其首故二由智慧第一四众八部冈不钦
仰故三为令四 …… (第 0521a 页)
明今异古孤山云示相为五一栏网行树二池
水楼阁三金地天华四奇妙杂鸟五风树法音由
兹五种庄严故名但受诸乐 净觉
云庄严之相有
二一庄严事境二演畅法音初又三一栏楯罗网
等二水池楼阁等三天乐金池等并由不考经中
结文致 …… (第 0522b 页)
明。

【疏】准观经云常赞念佛念法念僧或说苦空无常
无我诸波罗蜜故云如是等法。
【记】馀下指广显略 净觉
云于七科道品则缺前三或云如是等法等
前三位不同今疏。

【疏】其土下后显益物。】

「其土众生闻是音 …… (第 0526a 页)
【记】今下酌意决疑今疏据经化主名号徵问
释通唯约光寿孤山乃立四义一光明二寿命三
大小弟子四者补处等 净觉
斥云今取前二不取
后二以经中唯光明寿命之下结云故名阿弥陀
后二但说圣众庄严化主之事况新译云其土世
(第 0528a 页)
盻即
至如何熟记宗门见成相似之语以为究竟都云我
巳成佛不必念佛若约理而言世间一𤼭一虱皆具
有如来清 净觉
体无二无别乃至诸佛成等正觉證
大涅槃本体未尝增得一分众生堕三涂趋生死海 (第 0783c 页)

* 二经中之纬
* 三纬中之经
* 四纬中之纬

** 一经中之经者

一无量平等清 净觉
经二无量寿经
三阿弥陀经四无量寿庄严经五出宝积第十八经
名无量寿如来会五经同一梵本前四译稍不精六
(第 079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