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使
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尝语人曰。吾不
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及卒家
唯枕履箪瓢而已。族弟 元结
哭之恸。或曰。
子哭过哀礼与。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
情之至。大夫弱无固壮无专老无在死无
馀。人情所 …… (第 0598a 页)
之徒耳。

论曰。凡诸史杂传。俱未有卓行篇。唐史特
设此题。载元鲁山数人而已。观鲁山行己
之操及其弟 元结
所称。俨然一高僧耳。寘
唐史数千人中。遂崭然杰出。顾不美哉旧
史称。其居母丧刺血写佛经数千言。绝笔 (第 0598a 页)
户外。经时
而止。

张惠明。赵郡人。结庵于中条山。受法于元真
观。常以咒禁驱驰精魅。后往长安。遇混 元子。
受高奔之道行之。功济德备。道学超群。凡诸
就席。皆章甫之徒。太宗诏之内殿致醮有感。
后乞归山林。上 (第 1081b 页)
常念佛不辍。一日促家人云。西方圣人
待我斋毕同往。斋事讫。焚香跏趺。面西而化。

*** 元子才 唐元子
才。居润州观音寺。诵弥陀经。念佛。忽小疾。夜
闻空中香气乐音。似有人言。粗乐巳过。细乐续来。君
当行 (第 0176b 页)
矣。念佛而化。异香数日不散。同寺 元子
平。后亦
闻空中音乐。即西向坐化。

*** 李知遥

唐李知遥。长安人。善净土教。五会念佛。为众师 (第 0176b 页)
。愿求往生。忽异香充蔚。寂然而逝。
尚书苏颋。其舅也。梦宝池莲开。牧卿坐其上。

*** 元子才 唐元子
才。居润州观音寺。诵弥陀经。念佛。忽小疾。闻
空中香气乐音。似有人言。粗乐巳过。细乐续来。君当
行矣 (第 0124c 页)
赞曰。我师一念登
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
只为挂金台。】

*** 天乐迎空 「唐元子
才。居润州观音寺。诵弥陀经。念佛。夜闻空
中乐音。似有人云。粗乐巳过。细乐续来。君当行矣。
念佛而化 (第 0541b 页)
喝师云即不中乃云向上一著不
带枝叶不涉廉纤代代相承如空合空似水合水直
下承当早迟八刻了也岂可分外添个 元子
脚时绍
庵李居士出云弟子会也师云你作么生会士云李
字原来十八子师云只知十八不知十九士拂袖归
位师云路 (第 0540a 页)
。至六月内。面西跏趺合掌。
念阿弥陀佛六十声。忽尔化世。异香满宅。
内外皆闻。祥瑞不可称说。 唐朝元子
平第三十四

唐朝 (第 0107b 页)
元子
平大历九年。于润州观音寺发心。
念阿弥陀佛一万遍。经三月。日忽染患。夜
闻空中异香音乐。病人欢喜动地 (第 0107b 页)
池。是一非二。正尔求生。不足疑也。论净土
者。当据华严行愿品为主。而以合论参之。

** 元子平 唐元子
平。寓京口观音寺念佛。忽闻空中音
乐。即西向坐化。异香数日不绝。

** 庾铣

梁庾铣。新野人。武 …… (第 0141c 页)
于法忍山。借一空房止宿。昼夜
念佛。贞观五年。命终时。太光遍照。面西而
逝。人见乘莲台去。 元子
(第 0142a 页)
唐元子
才。居润州观音寺。诵弥陀经念佛。忽
小疾。夜闻空中香气乐音。似有人言。粗乐已
过。细乐续来。君当行矣 (第 0142a 页)
唐睦州释少康
* 唐彭州释知玄
* 唐汾州释僧藏
* 唐郁州约山翁等三人 唐元子

* 唐释雄后
* 唐汾州季祐(张钟馗附)
* 唐兖州释太行
* 唐长安尼净真(衡 …… (第 0154a 页)
。贞观五年。
于法忍山。借一空房止宿。常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
大光遍照。面西登莲台而去。 元子


大历九年。九于润州观音寺发心。念阿弥陀
佛。经三月。忽病。夜闻空中异香音乐。空中有人告言。
(第 0158c 页)
无树。不须辛苦是卢能(武库)

丁酉 七年夏四月。群臣。策上为教主道君皇帝。诏
道院略曰。朕乃上帝 元子。
为太霄帝君。悯中华被金
狄之教。遂恳上帝。愿为人主。令天下归于正道。卿等
可上表章策朕为教主道君。止 (第 0233b 页)
乃止。及为鲁山令。卓然廉洁。房琯每曰。见紫芝眉
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及卒。家唯枕履簟瓢而巳。族
元结
哭之曰。大夫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未尝有
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童。未尝完布帛而衣。具
五味而餐 (第 0100a 页)
谥文忠先生。晋陶潜门人谥
靖节先生(见汉书宋史)唐萧颖士门人谥文元
先生(赵璘因话录)元延祖谥太先生 (元结
之父)此皆门
人私谥无咎。

传圣人之道者。其要在乎明教观而已。上
尊龙树下逮荆溪。九世而祖之宜矣。 (第 0189c 页)
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
尝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及
卒。家唯枕履箪瓢而巳。族弟 元结
哭之恸。或曰子哭
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大夫弱 (第 0191c 页)
典,知其义矣,未
悉其故,岂无力请于朝,或位不在龙锡之列邪,抑朝
有所讳,定论不得不在野邪。曰,蔡邕 元结,
岂不能为
朱穆元延祖乞易名于汉唐之世乎。文忠靖节,载在
汉书宋史,功令何尝拘,圣明何尝讳乎。然则何故 (第 0254c 页)
浑佳山水。家无仆妾,岁饥,或日一爨,鼓琴以自娱。及卒,家
唯枕履箪瓢而巳。弟 元结,
哭之,或曰:子哭过礼欤!结曰:大
夫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
岁之僮;未尝 (第 0453c 页)
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
藏水碓溪木映风炉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谭禅
未得去辍棹见踟蹰可谓心乎爱矣。 元结
诗云洞旁山僧皆学禅无求无欲亦忘年欲问
其心不能问我到山中得无闷。

刘长卿聆梵呗诗有云静分岩响荅散逐 (第 0020c 页)
非。二疑标相分齐。初中如受
戒篇云。羯磨所托必依法界。若作不成后法
不就。故须深明界相善达是非。访问 元结

谁。审知无滥方可依准。不然解已更结。戒坛 …… (第 0204b 页)
下明不知许成。言不知者
谓。秉结之人未窥教。故于后才知即不成法。
然是愚教须加二罪。或可后行受者不知 元结
失于次第。约心许成。赖下示曲开之意。侥倖
者疏云。非分遇福也。示非中初通标。或下别
示。次列四种。初 (第 0206c 页)
先著即是净法所依
之本今人坚欲削之。一公违钞文。二滥于
别法。三不晓通结之义。问。彼引业疏云。净
元结
摄食障人故不称本住。又若称者恐
成相可遍内有宿不如不结岂非明据。答。疏
因僧衣二界并牒二同净地不牒故 (第 0380b 页)
非徒见结要须见其结
元。不见所结正论结起之初。犹云当初从何处结
起如今方好依此样而解。此巳暗指下文结 元结
心矣。不闻虚空被汝隳裂等者。盖有结即有相有
相即应解。若果无相又何须解。故曰空无相形无
结解故。下文 (第 0788a 页)
语随便耳)三。

答五阴妄源。二答因界浅深。三答理不废事。

三。
一总显由妄。二别以取验。三指 元结
示。

三。
一一切由妄。二五阴例知。三防问结示。
初。】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 …… (第 0340a 页)
。故
曰精想。据此则识阴尽者。但尽其妄。不尽其真。经
初首取根性。良有以也。总结别以取验竟。

三指 元结
示。】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通名五受阴者。随业所感。受此五阴。阴覆真性故。
又依此五 (第 034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