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至道非弥」
#+END_VERSE



*** 感应缘(略引九验)


* 宋沙门竺道生
* 宋居士费崇先
* 魏沙门天竺勒那
* 齐沙门释僧范
* 隋沙门释昙延
* 隋沙门释慧远
* 隋沙门释法彦
* 唐沙门 释道宗
唐沙门释道慧

宋长安龙光寺有竺道生。本姓魏。钜鹿人也。
少小出家聪锐神异。年在志学便登法座 …… (第 0466c 页)
百王。岂
能感斯美庆致招灵异。帝乃大悦。著于别记。
以大业三年卒于所住。春秋六十矣。

唐西京胜光寺 释道宗。
俗姓孙氏。莱州即墨
人也。三藏通明大论尤精。每讲大论天雨众
华。旋绕讲堂飞流户内。既不委地。久之还 (第 0468b 页)
 遇此休功」
#+END_VERSE


*** 感应缘(略引二十五验)


* 通叙神化多种之变
* 周时有左慈能变
* 舌埵山有帝女能变
* 夏鲧及赵王如意变
* 魏襄王年中有女变
* 汉建平中有男子变
* 汉建安中有男子变
* 晋元康中有女变
* 晋惠怀时有男女变
* 汉景帝时有人变
* 汉宣帝时有鸡变
* 晋太康年中有蟛蜞及蟹变
* 孔子于陈弦歌馆中有鳀鱼变
* 梁朝居士韦英妻梁氏嫁变
* 晋豫章郡吏易拔变
* 晋宜阳县有女姓彭名娥变
* 晋太末县吴 道宗
母变
* 晋复阳县有牛变
* 炎帝之女变
* 诸传杂记之变
* 秦时有江南亭庙神变 …… (第 0530b 页)
舍汲器化为石形似鸡。土人因号曰石鸡
山。水为娥潭(右此一验出幽冥录)

晋义熙四年。东阳郡太末县吴 道宗。
少失
父。单与母居。未有妇儿。宗赁不在家。邻人闻
其屋中砰磕之声。窥不见其母但有乌斑虎
在其屋中。乡 (第 0532b 页)
理汪汪冲深莫测。 道宗
漂泊清浅可知。挫锐
席中王公嗟赏。至四月二十八日。下诏曰。佛
义幽深神奇弘大。必广开化仪。通其修行。 (第 0157a 页)

乎当时。理思冠乎中世。钻仰之徒自远而来。
虚至实归遍于辙迹。帝后储贰之尊。藩英鼎
宰之重。莫不揖 道宗
师瞻猷结敬。而宏量邃
奥不以贵贱舛其顾眄。夷整渊深不以寒暑
品其怀抱。所以括综像末崇振颓流者。法
(第 0268b 页)
义。昭蒙启惑涤
烦忧。功成弗有名弗居。淡然无执与化游。

*** 奉养僧田门第二十七

僧称福田。群 道宗
尚。斯何故耶。良由发蒙俗
之幽心。启正道之遐趣。拯沈沦而将济于三
有。御法纲而弘护于万龄。由是道被天 (第 0319b 页)
字度
人。故工于翰墨。以法皆佛法。故兼釆儒流
以我慢为防。故自负衣钵。以规规为任
故纲正缁林。以发挥 道宗。
故上行恭礼。以
感慕遗迹。故不远他邦。以龙象参议。故再
至京国。以轨度端明。故研精律部欤。黄门
侍郎 (第 0796c 页)
附之不患贫
苦。达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等。凡一宗之
教迹研覈至精。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博
达儒书兼闲 道宗。
无不该览。虽通诸见
独以止观以为入道之程。作安心之域。虽
众圣继想而以观音悲智为事行良津。游
心十乘 (第 0875c 页)
本所造论但六句义慧月加四足成十句本末通论故名胜宗十句论也)经中云卫世师论是也(其数胜二论非是佛法诸外 道宗
此二为上欲令博学之者委悉异道之宗故译之耳)
上十五集十七卷同帙。

**** 此方撰述集传

四十 (第 0624a 页)
 泗州普照明悟晓钦禅师
 和州光孝碧落慧兰禅师 吉州光孝慧晓禅师
 潭州福严寘禅师 潭州东明迁禅师
  (婺州瑞峰 道宗禅师
 成都府昭觉师范禅师
  郢州兴阳贤禅师 南岳万寿道琮禅师
  潭州云峰清悟禅师 眉州象耳子真禅师 (第 0275c 页)
  万寿子升禅师 崇因正禅师
  嘉佑辩禅师 岳麓海禅师
  沩山云蔼首座 齐荣首座
  沩山永庵主 净福慧文禅师
  瑞峰 道宗禅师 
昭觉师范禅师
  万寿道倧禅师 云峰清悟禅师
  象耳子真禅师(巳上十七人无录)
 雪窦雅禅师法嗣四 (第 0016c 页)
举二
因诃其不变。下出二因非于当来亦非现法。
若于当来我无变者。应无生老病死及五道轮
转。何故汝等外 道宗
中每自说。言我于未来
当受生死五道轮回。于现法中我若不变。便
应于彼爱非爱等种种境界。应无苦乐及贪 (第 0711b 页)
通三性者。即是安陀偈师义。其人
先是外道。后向佛法出家。遂立此义。是外道义也。犹
如成实论师。先向外 道宗
中。其人后时归佛法宗出
家。明经部师造成实论。即说四尘为能造。四大是所
造亦是不正义。此亦如是。若佛 (第 0156c 页)
。佛法即许。非不成。今
言我与和合作因缘。和合即实有。大乘不许。
俱不极成。亦不得云。立我是思。非外 道宗。

是极成。论云如数论师。对佛弟子。若立佛法
宗。是第九过故。何云所别。亦不得言二十五
谛。不立思故 (第 0148c 页)
。非外 道宗。
以即计我是思。何得
更立思耶。以许有实思故。极成不许实和合
故不成。

有释不成因过中云绳轮咽脐所作 (第 0148c 页)
 慧济)

梁杨都彭城寺释慧开传十二(昙俊)

梁杨都建初寺释明彻传十三

梁馀杭西寺释法开传十四

梁杨都瓦官寺 释道宗
传十五(法敞)

魏洛下广德寺释法贞传十六(僧建 慧聪 道寂)

梁益州罗天宫寺释宝渊传十七(法文  …… (第 0467c 页)
入文。开曰。释迦说法
多宝踊现。法师指南命众而遣客何耶。藏
有惭色。以普通四年卒。春秋六十五矣。 释道宗。
未知氏族。荆州江陵人。早年离俗
住瓦官寺。情性真直不务驰竞。耳不妄属
口不狂言。修身洁己动静有度。历 (第 0474a 页)
严道场释明舜传五(慧相)

隋西京禅定道场释智梵传六

隋终南山至相道场释𩇕渊传七

唐京师胜光寺 释道宗
传八

唐京师慈门寺释普旷传九

唐京师大庄严寺释保恭传十

唐京师大兴善寺释法侃传十一(道抚) …… (第 0508b 页)
奉遗踪敬崇徽绪。于散骸之地。为建佛舍
利塔一所。用津灵德。立铭表志云。 释道宗。
俗姓孙氏。莱州即墨人。少从青州道
藏寺道奘法师。学通经论。奘明达识慧。标
举河海名播南北。立四种黎耶 …… (第 0512a 页)
语久。别
敕优矜。更殊恒礼。武德之初。僧过繁结置
十大德。纲维法务宛从初议。居其一焉。实
际定水钦仰 道宗。
两寺连请延而住止遂通
受双愿。两以居之。齐王元吉。久揖风猷亲
承师范。又屈住延兴。异供交献。藏任物而 (第 0514b 页)
道基传二(慧景 宝暹)

唐蒲州仁寿寺释道逊传三(道谦)

唐京师崇义寺释慧頵传四

唐同州大兴国寺 释道宗
传五

唐京师灵化寺释三慧传六

唐苏州通玄寺释慧頵传七

唐苏州武丘山释法恭传八

唐终南山至相寺 (第 0531b 页)
。自涅槃摄
论俱舍毗昙。皆镜其深义开其关钥。兼以思
力坚明才气雄雅。武德之岁初平郑国。三
大法师慧乘 道宗
辩相等。西赴京师。主上
时为秦王威明寓内志奉释门。乃请前三
德并京邑。能论之士二十馀僧。在弘义宫。通 …… (第 0634c 页)
。古人党理而不党亲。不自我先不自
我后。虽亲有罪必罚。虽雠有功必赏。赏
罚理当。故天下和平。老子习训 道宗。
德教加
于百姓。恕己谦光。仁风形于四海又云。吾
师名佛。佛者觉一切人也。乾竺古皇。西升
逝矣。讨寻老 …… (第 0638b 页)
观。屋宇成就置三十人。会经总管段伦陈
牒改观为寺。其郭内住者并是 道宗
不伏。
移改嘱安抚大使李袭誉。巡察州县。会以
事达。乃引兵过城。四面鸣鼓一时驱出。举
宗怨诉噂𠴲街 (第 0642c 页)
心意所归趣之处
谓凡是一切每偏宗一事必有意之所趣故注云宗
之所归疏因缘为宗者谓古来诸德皆判儒宗五常 道宗
自然释宗因缘因缘有二一内二外外谓谷子
水土人时而茅得生泥团轮绳陶师而器得成内谓
十二因缘然外由内变本 (第 0860c 页)
。一明教
法所宗。二明诸师立宗。初中三。谓标释结。今初标也。
五常谓仁义礼智信。常行此五。故名五常。 道宗
自然
如普眼法空章及弥勒业报章说。

△疏因缘有二下。
二释也。文二。一总。二别。总中四。一外。于中 (第 0528b 页)
无常)疏若有下。皆反质也。谓
若以思虑为我。睡眠等不思虑时。即应无我。质不思
虑。文显可解。(若对外 道宗
者。应以思虑质僧祛。汝我体应是转变无常。作用或有不起时故。
如许大等。若不约用。难令体亦转变。即无同 (第 060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