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别品类。昙崇法师
造佛塔。高十一级。十月三十日无疾而化。十
月诏以北齐后梁陈宗祀废绝。命高仁英萧
琮 陈叔宝。 以时修祭。所须器物有司给之。陈 (第 0809a 页)
叔宝 从帝登洛阳邙山侍饮赋诗曰。日月光
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并表请封禅。帝优诏答之 (第 0809a 页)
造佛塔。高十一级。十月三十日无疾而化。十
月诏以北齐后梁陈宗祀废绝。命高仁英萧
琮 陈叔宝。 以时修祭。所须器物有司给之。陈 (第 0809a 页)
叔宝 从帝登洛阳邙山侍饮赋诗曰。日月光
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并表请封禅。帝优诏答之 (第 0809a 页)
今在山。览者堕泪。」
【东宫亦曰春宫。太子居东宫如春气始生。长养其
圣德。似木布枝滋荫民泽也。此即 陈后主 也名。叔
宝。字元秀。太建十四年宣章崩。即位。改志德元年。
至四年正月改元贞明。在位放逸。为隋所灭。 …… (第 0667b 页)
亿万贯奉赎
皇帝菩萨。僧众默许。陈主因而效之。故云舍身大
施。太子巳下。诸宫嫔妃诸王子等。俱受戒法。 后主
之后沉皇后书请法名。号海慧菩萨。章安略而不
书也。戒喻浮囊。能渡苦海。舟航之喻亦然也。津。水
也。道 …… (第 0668c 页)
(云云)。于时传香在手而
脸下垂泪。既字为善萠。反言成晚。后大隋吞陈。方悟
前旨。」
【南史帝纪。 后主 太子名深。今云渊者误也。隋吞陈 …… (第 0668c 页)
永远图像。验雁门法
师之灵也。俄而浔阳反叛。寺宇焚烧。独有兹山金无
侵扰。护像之功其在此矣。」
【 后主 与百司同发自建邺之长安。隋文帝权分京
师人宅以候。内外修整。遣使迎劳之。陈人讴咏。忘
其亡焉。使还奏 (第 0669a 页)
言。自 后主 巳下。大小在路五百里。
累不绝。文帝叹曰。一至于此。竹曰策。木曰杖。今通
举之。荆湘则荆湖北路二州也 (第 0669a 页)
【东宫亦曰春宫。太子居东宫如春气始生。长养其
圣德。似木布枝滋荫民泽也。此即 陈后主 也名。叔
宝。字元秀。太建十四年宣章崩。即位。改志德元年。
至四年正月改元贞明。在位放逸。为隋所灭。 …… (第 0667b 页)
亿万贯奉赎
皇帝菩萨。僧众默许。陈主因而效之。故云舍身大
施。太子巳下。诸宫嫔妃诸王子等。俱受戒法。 后主
之后沉皇后书请法名。号海慧菩萨。章安略而不
书也。戒喻浮囊。能渡苦海。舟航之喻亦然也。津。水
也。道 …… (第 0668c 页)
(云云)。于时传香在手而
脸下垂泪。既字为善萠。反言成晚。后大隋吞陈。方悟
前旨。」
【南史帝纪。 后主 太子名深。今云渊者误也。隋吞陈 …… (第 0668c 页)
永远图像。验雁门法
师之灵也。俄而浔阳反叛。寺宇焚烧。独有兹山金无
侵扰。护像之功其在此矣。」
【 后主 与百司同发自建邺之长安。隋文帝权分京
师人宅以候。内外修整。遣使迎劳之。陈人讴咏。忘
其亡焉。使还奏 (第 0669a 页)
言。自 后主 巳下。大小在路五百里。
累不绝。文帝叹曰。一至于此。竹曰策。木曰杖。今通
举之。荆湘则荆湖北路二州也 (第 0669a 页)
母曰。此子
非凡因以为名。七岁入摄静寺。依慧拯日
记万言。年二十受具戒。天纵慧解一闻不
忘。陈至德初 (陈后主) 谒智者于修禅寺。禀受
观法研绎既久。顿蒙印可因为侍者随所
住处。所说法门悉能领解。祯明元年。随智
者 (第 0186c 页)
非凡因以为名。七岁入摄静寺。依慧拯日
记万言。年二十受具戒。天纵慧解一闻不
忘。陈至德初 (陈后主) 谒智者于修禅寺。禀受
观法研绎既久。顿蒙印可因为侍者随所
住处。所说法门悉能领解。祯明元年。随智
者 (第 0186c 页)
气绝召师至
舍。弘乃省曰。初被执至王所。见师上殿
曰。我与此人共立功业未办。愿宥之。王
起礼足许之。 陈后主 闻师名召之。毅然不
往。常又令江总往迎。且戒之曰。师若不允
不劳返也。使人雨泪强邀上船。师奋身入
水 …… (第 0195b 页)
德四年(唐高祖)简取名胜。住同华
两州。朝廷举师往住慧日。时唐论是之
(佛道论衡)。
陈皇太子渊。 后主 子也。至德四年正月十五 …… (第 0199c 页)
材干也。祯明三年正月。隋破
陈。兵士扣閤而入。时太子年方十五。安坐
劳之曰。戎士在路不致劳乎。三月随 后主
入隋不知其终。
陈永阳王伯智。字策之。文帝第八子。至德初
出为东阳刺史。请大师出镇开讲。致书至
三 …… (第 0200a 页)
出家
如法奉戒。五愿不堕流俗之僧。凭此誓心
以策西暮(二书见百录)陵后身果为法华第六祖
嗣章安之位。 陈后主 在东宫。召陵讲大品。
义学名僧自远云集。陈既破。尝随智者研
精法要。晋王求净名义疏。大师续为撰成
二 (第 0200b 页)
舍。弘乃省曰。初被执至王所。见师上殿
曰。我与此人共立功业未办。愿宥之。王
起礼足许之。 陈后主 闻师名召之。毅然不
往。常又令江总往迎。且戒之曰。师若不允
不劳返也。使人雨泪强邀上船。师奋身入
水 …… (第 0195b 页)
德四年(唐高祖)简取名胜。住同华
两州。朝廷举师往住慧日。时唐论是之
(佛道论衡)。
陈皇太子渊。 后主 子也。至德四年正月十五 …… (第 0199c 页)
材干也。祯明三年正月。隋破
陈。兵士扣閤而入。时太子年方十五。安坐
劳之曰。戎士在路不致劳乎。三月随 后主
入隋不知其终。
陈永阳王伯智。字策之。文帝第八子。至德初
出为东阳刺史。请大师出镇开讲。致书至
三 …… (第 0200a 页)
出家
如法奉戒。五愿不堕流俗之僧。凭此誓心
以策西暮(二书见百录)陵后身果为法华第六祖
嗣章安之位。 陈后主 在东宫。召陵讲大品。
义学名僧自远云集。陈既破。尝随智者研
精法要。晋王求净名义疏。大师续为撰成
二 (第 0200b 页)
津
都督。抚其馀众。定方以所俘见上。责而宥之。
王病死。赠金紫光禄大夫卫尉卿。许旧臣赴
临。诏葬孙皓 陈叔宝 墓侧。并为竖碑。七年壬
戌。命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俄改平壤
道。破高丽之众于浿江。夺马邑山为营。遂 (第 0970c 页)
都督。抚其馀众。定方以所俘见上。责而宥之。
王病死。赠金紫光禄大夫卫尉卿。许旧臣赴
临。诏葬孙皓 陈叔宝 墓侧。并为竖碑。七年壬
戌。命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俄改平壤
道。破高丽之众于浿江。夺马邑山为营。遂 (第 0970c 页)
。前进士楼颖为之
实录。凡七卷。而侍中徐陵亦为文于碑。翕卒后。弟子
菩提等。多请王公大臣为护法檀越。 陈后主 为王时。
亦尝益其请。而司空侯安都。以至有唐卢熙。凡一百
七十五人。皆手字名姓。殷勤愿言。宝历中。余 (第 0123c 页)
实录。凡七卷。而侍中徐陵亦为文于碑。翕卒后。弟子
菩提等。多请王公大臣为护法檀越。 陈后主 为王时。
亦尝益其请。而司空侯安都。以至有唐卢熙。凡一百
七十五人。皆手字名姓。殷勤愿言。宝历中。余 (第 0123c 页)
契。为可恨耳。若因其
失国而遂为诋訾。则不可。夫武帝之过。过于慈者也。
武帝之慈。慈而过者也。岂得与 陈后主 周天元之失
国者同日而论乎。若因其奉佛而诋之。则吾不得而
知之矣。
** 王所花
山中有花。共本 (第 0045c 页)
失国而遂为诋訾。则不可。夫武帝之过。过于慈者也。
武帝之慈。慈而过者也。岂得与 陈后主 周天元之失
国者同日而论乎。若因其奉佛而诋之。则吾不得而
知之矣。
** 王所花
山中有花。共本 (第 0045c 页)
是陈朝驸马都尉。祖为陈留太
守。父名士申(有作由字者错也)。即吏部尚书。陈被隋所收。其
钱申。此时与 陈后主。 一时收获入长安。陈王后遭隋
贼车。却免伤害过。隋开皇十六年。方产大师。大师即
申二息之长(据此所说。 (第 0030a 页)
守。父名士申(有作由字者错也)。即吏部尚书。陈被隋所收。其
钱申。此时与 陈后主。 一时收获入长安。陈王后遭隋
贼车。却免伤害过。隋开皇十六年。方产大师。大师即
申二息之长(据此所说。 (第 0030a 页)
于蓝。染使然也。此以染义喻从
师求解不取胜义。登山甫尔者。甫始也。言未
久也。仍逢出谷者。又值智者奉 陈后主 诏出
山也。疏主传曰。陈至德元年随师出京。住光
宅寺。不惟下自谦也。言不思已德荒薄而辄
侍奉。随从智 (第 0037a 页)
师求解不取胜义。登山甫尔者。甫始也。言未
久也。仍逢出谷者。又值智者奉 陈后主 诏出
山也。疏主传曰。陈至德元年随师出京。住光
宅寺。不惟下自谦也。言不思已德荒薄而辄
侍奉。随从智 (第 0037a 页)
生三月。能随母称三宝名。七岁入摄静寺依慧
拯为驱乌。日记万言。二十进具。天纵慧解。一闻不
忘陈至德初 (陈后主) 。谒智者于修禅。禀受教观。研绎
既久。顿蒙印可。因为侍者。随所住处。所说法门。即
能领受。佛法大海水 (第 0624a 页)
拯为驱乌。日记万言。二十进具。天纵慧解。一闻不
忘陈至德初 (陈后主) 。谒智者于修禅。禀受教观。研绎
既久。顿蒙印可。因为侍者。随所住处。所说法门。即
能领受。佛法大海水 (第 0624a 页)
业。凿秦淮河埋金以为厌胜。故曰金陵。至六朝时。 陈后主
穷奢极侈。隋文帝命将出师伐之。 (第 0735b 页)
后主 曰。
王气在此。彼何为者也。傅縡谏曰。陛下忌忠直若
雠寇。视生民如草芥。神怒民怨。众叛亲离。臣恐东 (第 0735b 页)
后主 曰。
王气在此。彼何为者也。傅縡谏曰。陛下忌忠直若
雠寇。视生民如草芥。神怒民怨。众叛亲离。臣恐东 (第 0735b 页)
号大隋。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焬者谥号。
谥法曰。逆天虐民曰焬。帝者白虎通曰。德合
天地者称帝。问隋焬 帝陈后主 皆师禀天台。
何皆无道失国耶。岂大师之累乎。答始善终
凶以至失国。苟禀师训行之靡替岂至是哉。故
书曰 …… (第 0714a 页)
而秦灭非
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乱非老聃之罪也。
斋戒修而梁国危非释迦之罪也。以是明之
隋焬之无道。 后主 之荒恣非智者之罪也。又
菩萨住首楞严。或现无道。或现有道。现无道
则为百王之殷鉴。俾远其恶。现有道则 (第 0714a 页)
谥法曰。逆天虐民曰焬。帝者白虎通曰。德合
天地者称帝。问隋焬 帝陈后主 皆师禀天台。
何皆无道失国耶。岂大师之累乎。答始善终
凶以至失国。苟禀师训行之靡替岂至是哉。故
书曰 …… (第 0714a 页)
而秦灭非
仲尼之罪也。虚玄长而晋乱非老聃之罪也。
斋戒修而梁国危非释迦之罪也。以是明之
隋焬之无道。 后主 之荒恣非智者之罪也。又
菩萨住首楞严。或现无道。或现有道。现无道
则为百王之殷鉴。俾远其恶。现有道则 (第 07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