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宗教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般若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问能缘人我。七地以前有漏心时方言有者。
此意是入无漏时舍。如下亦然。舍此相应。
何故第八舍阿赖耶名。不言七地以前起
无漏心时舍 答八据永舍。以性未能离
他执故。七据暂舍。以染污体少时无故。不
相违也。不可说彼得互舍也。以二乘有
学未名舍故。若许暂舍。二乘有学入无漏
心亦应名舍。染污末那违无漏故。
论。次通一切至不现前位。
述曰。即是第二
法见相应。此若初位必有此位。有此位时未
必有初。此位长也。即诸异生。一切二乘不
问有学.无学身全。一切菩萨。即兼顿悟。及
学无学渐悟菩萨。十地之中法智及果不现
前位 法空智者。谓无分别智入法空观时
果者。即是此正 智果。 谓法空后得智。及依
法空后得智入灭定位。无分别智所引起
故。名法空 (第 0407a 页)
智果。 此时第七识必起平等智。
第六法空心细。第七法执障彼法空智。法空
智起故平等智生。等流亦尔。体类同故。 (第 0407a 页)
此意是入无漏时舍。如下亦然。舍此相应。
何故第八舍阿赖耶名。不言七地以前起
无漏心时舍 答八据永舍。以性未能离
他执故。七据暂舍。以染污体少时无故。不
相违也。不可说彼得互舍也。以二乘有
学未名舍故。若许暂舍。二乘有学入无漏
心亦应名舍。染污末那违无漏故。
论。次通一切至不现前位。
述曰。即是第二
法见相应。此若初位必有此位。有此位时未
必有初。此位长也。即诸异生。一切二乘不
问有学.无学身全。一切菩萨。即兼顿悟。及
学无学渐悟菩萨。十地之中法智及果不现
前位 法空智者。谓无分别智入法空观时
果者。即是此正 智果。 谓法空后得智。及依
法空后得智入灭定位。无分别智所引起
故。名法空 (第 0407a 页)
智果。 此时第七识必起平等智。
第六法空心细。第七法执障彼法空智。法空
智起故平等智生。等流亦尔。体类同故。 (第 0407a 页)
合相观
故通达二种自性.差别二种假立。依离相
观别观二种之自性故。
既先加行起四寻思。四寻思已必有 智果
故。次辨 (第 0565c 页)
智果。 论。如实遍知至名如实知。
述曰。前四寻思
观计所执四境离识非有。唯观所取无未
观能取。此如实智 (第 0565c 页)
故通达二种自性.差别二种假立。依离相
观别观二种之自性故。
既先加行起四寻思。四寻思已必有 智果
故。次辨 (第 0565c 页)
智果。 论。如实遍知至名如实知。
述曰。前四寻思
观计所执四境离识非有。唯观所取无未
观能取。此如实智 (第 0565c 页)
即彼。
论。于无记中至得相引故。
述曰。谓此师说
有人法执故为此说。染者人执。不染者法
执 生空 智果 者。智者即是无分别智。果者
即后得智。及此所引灭定。皆唯不染是此句
摄。与非无漏心时染。皆互相生。 (第 0499c 页)
论。于无记中至得相引故。
述曰。谓此师说
有人法执故为此说。染者人执。不染者法
执 生空 智果 者。智者即是无分别智。果者
即后得智。及此所引灭定。皆唯不染是此句
摄。与非无漏心时染。皆互相生。 (第 0499c 页)
言智净相者。明本觉随染还净之相。不思
议业相者。明还净本觉业用之相。此之二相
若离染缘则不得成。故云随染也○第三
辨相中二。先明智净。于中有二。初直明净
相。后此义云何下问答释成。前中亦二。初因
后果。
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
便故 因中依法力熏习者。谓真如内熏之
力。及所流教法外缘熏力。此在地前。依此
熏力修习资粮加行善根。登地已上。行契
證如。故云如实修行。十地行终故云满足
方便。此在金刚因位极也。
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净故
果中二。初断果。后 智果。 由前方便能破
和合识内生灭之相。显其不生灭之性。此根
本无明尽故心无所合。即显法身本觉义
也。即于此 (第 0260a 页)
议业相者。明还净本觉业用之相。此之二相
若离染缘则不得成。故云随染也○第三
辨相中二。先明智净。于中有二。初直明净
相。后此义云何下问答释成。前中亦二。初因
后果。
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实修行满足方
便故 因中依法力熏习者。谓真如内熏之
力。及所流教法外缘熏力。此在地前。依此
熏力修习资粮加行善根。登地已上。行契
證如。故云如实修行。十地行终故云满足
方便。此在金刚因位极也。
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净故
果中二。初断果。后 智果。 由前方便能破
和合识内生灭之相。显其不生灭之性。此根
本无明尽故心无所合。即显法身本觉义
也。即于此 (第 0260a 页)
临终證得紫金身
第九能入深三昧
寂灭无为漏禅
念时无念见诸佛
永超生死离人天
第十由具诸功德
恒沙福 智果 圆明
临终净国莲花坐
弥陀圣众自亲迎」
#+END_VERSE
* 极乐宝池赞 (第 1259c 页)
第九能入深三昧
寂灭无为漏禅
念时无念见诸佛
永超生死离人天
第十由具诸功德
恒沙福 智果 圆明
临终净国莲花坐
弥陀圣众自亲迎」
#+END_VERSE
* 极乐宝池赞 (第 1259c 页)
方者最胜。如树先倾倒必随曲。故必有事碍。
不及向西方者。但作向西想亦得。问曰。一切
诸佛三身同證。悲 智果 圆亦应无二。随方礼
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
礼念等。有何义也 答曰。诸佛所證平等是 (第 0467a 页)
不及向西方者。但作向西想亦得。问曰。一切
诸佛三身同證。悲 智果 圆亦应无二。随方礼
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
礼念等。有何义也 答曰。诸佛所證平等是 (第 0467a 页)
方者最胜。如树先倾倒必随曲。故必有事碍。
不及向西方。但作向西想亦得。问曰。一切
诸佛三身同證。悲 智果 圆。亦应无二。随方礼
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
礼念等。有何义也。答曰。诸佛所證平 (第 0439b 页)
不及向西方。但作向西想亦得。问曰。一切
诸佛三身同證。悲 智果 圆。亦应无二。随方礼
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
礼念等。有何义也。答曰。诸佛所證平 (第 0439b 页)
非有。虽无而有。所谓非无。此破亦有亦无。显
非有非无。以显中道佛之境。无住涅槃。果周
圆矣。四约境 智果 三合辩者。则是总收前诸
论文也。前二论。则真谛无相之境。为真空。般
若能观真智。即万行之本。为妙有。 (第 0459b 页)
非有非无。以显中道佛之境。无住涅槃。果周
圆矣。四约境 智果 三合辩者。则是总收前诸
论文也。前二论。则真谛无相之境。为真空。般
若能观真智。即万行之本。为妙有。 (第 0459b 页)
续。一
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彼缘异熟识。起
法我见。后通一切如来相续。菩萨见道。及顺
道中。法空 智果 现在前位。彼缘无垢异熟识
等。起平等性智。
问。人法二执俱起。何故
分位前后不同。
答。人法必依 (第 0721c 页)
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彼缘异熟识。起
法我见。后通一切如来相续。菩萨见道。及顺
道中。法空 智果 现在前位。彼缘无垢异熟识
等。起平等性智。
问。人法二执俱起。何故
分位前后不同。
答。人法必依 (第 0721c 页)
举灵云见桃花因缘。颂曰。浪迹江湖数十秋。自惭赤
手觅封侯。归来林下伤春事。把剑空弹恨白头(灵岳古嗣)。
*** 杭州智果沤永慧禅师
山阴徐氏子。未踰九岁。即悟
三乘。启父母求剃度。遂投 智果 灵台师出家。父母亦
即以家为焚修地。今梵志中。有积庆庵者。师诞生地
也。廿一岁。诣金粟密老人受戒。后 (第 0507b 页)
参崇庆古。一言密
契。便蒙印可。且曰。东海止位。待汝兴行。后悯支流泛
滥。门户水火。不领众。不登堂。不立执事。杖笠飘然于
山水间。至康熙丙午。复兴 智果 及佛像竣功。未几示
微疾。门弟子进医药者。师却之曰。报身非病。焉用是
为。况寺功就。吾不留也。康熙已 (第 0507b 页)
酉十一月二十二日。
索笔书偈曰。日面月面。虚空闪电。六十六年话柄。问
取灯笼佛殿。便告寂。塔于 智果 之西(灵岳古嗣)。
*** 南岳大善琴谷学禅师
上堂。高悬古镜。烛地辉天。横
按镆铘。凑泊不得。 (第 0507b 页)
手觅封侯。归来林下伤春事。把剑空弹恨白头(灵岳古嗣)。
*** 杭州智果沤永慧禅师
山阴徐氏子。未踰九岁。即悟
三乘。启父母求剃度。遂投 智果 灵台师出家。父母亦
即以家为焚修地。今梵志中。有积庆庵者。师诞生地
也。廿一岁。诣金粟密老人受戒。后 (第 0507b 页)
参崇庆古。一言密
契。便蒙印可。且曰。东海止位。待汝兴行。后悯支流泛
滥。门户水火。不领众。不登堂。不立执事。杖笠飘然于
山水间。至康熙丙午。复兴 智果 及佛像竣功。未几示
微疾。门弟子进医药者。师却之曰。报身非病。焉用是
为。况寺功就。吾不留也。康熙已 (第 0507b 页)
酉十一月二十二日。
索笔书偈曰。日面月面。虚空闪电。六十六年话柄。问
取灯笼佛殿。便告寂。塔于 智果 之西(灵岳古嗣)。
*** 南岳大善琴谷学禅师
上堂。高悬古镜。烛地辉天。横
按镆铘。凑泊不得。 (第 0507b 页)
化土会平禅师 越州承雅禅师
上方子澄禅师 南岳彦诠禅师
杨岐德海禅师 明州雪窦遇新禅师
建山 智果禅师 越州象田德圆禅师
湖州报本义海禅师 湖州报本义圆禅师
岳麓永柔禅师 郴州文静禅师
明州 (第 0638b 页)
上方子澄禅师 南岳彦诠禅师
杨岐德海禅师 明州雪窦遇新禅师
建山 智果禅师 越州象田德圆禅师
湖州报本义海禅师 湖州报本义圆禅师
岳麓永柔禅师 郴州文静禅师
明州 (第 0638b 页)
坏故多诸喜乐五静虑果有情中尊加行 智果
无损
害无分别 (第 0140a 页)
智果 不为自他分别故大果后得 (第 0140a 页)
智果 摄
他有情故依摄论大果是忍果今正解云有情尊是
慧果内身无损害广大果有外六处勘瑜伽第三。
依止意乐修 (第 0140a 页)
害无分别 (第 0140a 页)
智果 不为自他分别故大果后得 (第 0140a 页)
智果 摄
他有情故依摄论大果是忍果今正解云有情尊是
慧果内身无损害广大果有外六处勘瑜伽第三。
依止意乐修 (第 0140a 页)
说欲成熟相」
#+END_VERSE
释曰。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如法思惟。此三
能起大欲。是名欲因。上大精进一切不思议
处究竟无疑。是名欲体。于大乘法有灾横处
则能守护。菩萨所说信心领受。是名欲业。偈
曰。
#+BEGIN_VERSE
「 如来福智聚
净心不可坏
速受定 智果
说信成熟相」
#+END_VERSE
释曰。婆伽婆如是广说。是名信因。得不坏
净。是名信体。得 (第 0600b 页)
定 智果。 是名信业。偈曰。
#+BEGIN_VERSE
「 善护于六根
离恶起对治
乐修诸善法
说舍成 (第 0600b 页)
#+END_VERSE
释曰。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如法思惟。此三
能起大欲。是名欲因。上大精进一切不思议
处究竟无疑。是名欲体。于大乘法有灾横处
则能守护。菩萨所说信心领受。是名欲业。偈
曰。
#+BEGIN_VERSE
「 如来福智聚
净心不可坏
速受定 智果
说信成熟相」
#+END_VERSE
释曰。婆伽婆如是广说。是名信因。得不坏
净。是名信体。得 (第 0600b 页)
定 智果。 是名信业。偈曰。
#+BEGIN_VERSE
「 善护于六根
离恶起对治
乐修诸善法
说舍成 (第 0600b 页)
量观察。为欲发起增上心
慧故。又此行者。依闻思修所生智慧能證解
脱。此解脱性不退法故。说名为坚。出世 智果
故不可退转。又此行者。由念力故审自观察。
我尸罗蕴为圆满不。我于诸法为通达不。我
于解脱为善證不。如 (第 0544a 页)
慧故。又此行者。依闻思修所生智慧能證解
脱。此解脱性不退法故。说名为坚。出世 智果
故不可退转。又此行者。由念力故审自观察。
我尸罗蕴为圆满不。我于诸法为通达不。我
于解脱为善證不。如 (第 0544a 页)
无为以辨灭果。如寂果相广说。小乘
就人无我门尽智无生智中以明智果。大乘就
三无性真如智门以辨智门以辨 智果。 大小
智差乃有多门。粗略云尔。第五大小分别讫
第六理行分别者。初二明理。后八辨行。理为
行本故初明 (第 1012c 页)
就人无我门尽智无生智中以明智果。大乘就
三无性真如智门以辨智门以辨 智果。 大小
智差乃有多门。粗略云尔。第五大小分别讫
第六理行分别者。初二明理。后八辨行。理为
行本故初明 (第 1012c 页)
后得智亦尔」
#+END_VERSE
释曰。由此二颂显示根本后得差别。闭目开
目虚空色像。俱显二智是无分别。是有分别。
是其平等是不平等。其加行智未有所證故
略不说。又加行智是本智因。其后得智是本 智果。 是故且办无分别智成所作事。无分别
智修成佛果既无分别。云何能作利有情事。
论曰。 (第 0431c 页)
#+END_VERSE
释曰。由此二颂显示根本后得差别。闭目开
目虚空色像。俱显二智是无分别。是有分别。
是其平等是不平等。其加行智未有所證故
略不说。又加行智是本智因。其后得智是本 智果。 是故且办无分别智成所作事。无分别
智修成佛果既无分别。云何能作利有情事。
论曰。 (第 0431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