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晋史修于唐唐史修于宋则 宋史之
修宜在今日而无
让矣而今日之君子又不以议公论定者自任而又诿
曰付公论于后之儒者吾不知后之儒者又何儒也 (第 11a 页)

宋史之
谬也考元史又独著全子仁传而梁克中无之
至如子仁极不足道骄淫不事事无智略其死为人所
逼非得已者谬言美名 (第 16a 页)
 明文海卷二百二十七   馀姚黄宗羲编
  序十八
   著述
  四书疑问序(曹于汴/)
或有问于予曰吾读莲勺 史先生之
疑问而窃疑焉
夫先生积学功邃神游于孔曾思孟之间默契道真何
疑之有吁此未知疑之不可无也孔夫子自述云四十 (第 1a 页)
言功予因萧氏重有感于吉士多忠义又重有感于
史之
谬也考之元史又独著全子仁传而梁克中无之
岂知子仁极不足道骄淫不法无智略其死为人所逼
非得巳者谬言美名 (第 5b 页)
简不若为南北史之繁与其为 宋史之
繁不若为辽史
之简
正史之外有以偏方为纪者如刘知几所称地理当以
常璩华阳国志盛弘之荆州记第一有以一言 (第 23b 页)
   日南和尚增释感应篇序

无所为而为善不必有所为而不为不善世有几人下
此则第以有为之学分别善否虽夫子不答南宫括佛
氏言因果即是下乘而要之福善祸淫与三缘五觉之
说彼此并行惟道教言太上者则不及焉自赵宋理学
祖述老氏濂洛大儒皆以华山道士为之宗于是谈道
教者小变其习讳为我之学而讲大同因之有感应一
篇流传人间而 宋史之
辑艺文志者遂编入之迄于今
天下之舍因果而谈感应者非一日矣越州日南和尚 (第 20b 页)
  书东都事略后
河南王损仲数为余言东都事略于宋史家为
优长安吕少卿家有钞本遂假借缮写天启三

年春繇济上放舟南下日读数卷凡半月而毕
余观作者之意可谓专勤矣贯穿一百六十馀
年为北宋一代之史以事在本朝故孙而称事
略云尔其书简质有体要视新史不啻过之本
纪载诏制之辞与朱勔传载华阳宫记之类尤
为有识信损仲之知言也本纪最佳列传佳者
几十之五亦多错互可议世有欧阳公笔削宋
事以附五代史记之后则是书亦 宋史之
世本
外传也呜呼余安得而见之哉损仲博闻强记
删定宋史巳有成书以其言考之殆必有可观 (第 5a 页)
巳过乎此 宋史之
失也元史成于洪武二年元
统巳后续成于三年自开局以至削稿皆不过
五六月而巳国初禁网促数多所忌讳而又限 (第 21a 页)
   (金三史为一以宋为正统辽金附焉升瀛国公/益卫二王于帝纪以存统正亡国诸叛臣之名)
   (以明伦列道学于循史之前以尊儒历二十载/而成书可谓有志之士矣其诗文曰艺馀者编)
    (宋史之
暇作也先是揭阳王昂撰宋史补台州王/洙撰宋元史质皆略焉不详至柯氏而体稍)
   (备其后临川汤显祖义仍 (第 38a 页)
疏略其无足怪宋史繁冗特甚寻常之事功亦有专传
数见之奏疏敷衍成篇卷几五百而轶事仍多盖新唐
之弊在节省 宋史之
弊在铺张过犹不及其失均耳金
史于三史中最称明简以野史之亭归潜之志具有可
徵故也史之讹舛至元而极或一事 (第 29b 页)
计可收厥效矣叙赖朝廷之恩先生惠以
一介书生官至学士荣矣叨居南京秩清务简乐矣此
外无纤毫求进之心况冒膺 宋史之
修倘不即死成此
一事窃名穹壤间他富贵皆无所望第学识浅陋不足
以当耳所念者国家安则臣民皆安叙辈亦或可偷 (第 3b 页)
呜呼世隔而后其议公事久
而后其论定故前代之史必修于异代之君子以其议
公而论定也晋史修于唐唐史修于宋则 宋史之
修宜 (第 8b 页)
   读宋辽金三史及宋史新编
宋辽金三史皆元托克托修实欧阳玄辈笔也辽金二史
虽叙述庸庸犹粗足省览乃宋史则丛脞极矣盖玄总
其事非一人所成故诸传志中有极冗者有极猥者亦
间有整比可备删削者总之李献吉所谓晋宋元三史
必修之书而宋其甚也本朝柯维骐宋史新编稍去芜
蔓而笔力痿弱无发明殆若节抄耳王长公谓 宋史之
繁宁为辽史之简金史繁简在宋辽之间亦差为彼善 (第 11a 页)
盖至十馀年以来始消歇无
复存者而先生犹康彊无恙忠端公特祠春秋膢腊率
子姓奉祀目击其先公之大节具书于国 史先生之

足以自慰于介寿日宜浮一大瓟者也予之出有愧于
先生顾性好聚书传钞不辍则与先生有瓷芥之合明
年归矣将 (第 13a 页)
子以为人后而不得有其父母
于人子之心自有难安者欧阳之议于礼于情本无可
易非若嘉靖议礼诸人之佞邪也
宋史之
论赵汝愚称其奋不顾身定大计于顷刻至 (第 11a 页)
友非竟沿
习旧文漫无区别也今续通志宜循此例如元史之别
里古台等六人当入宗室传特薛禅等三人当入外戚
宋史之
周三臣传当入忠义五代史之马重绩赵延
义可入艺术唐之张昌宗张易之等可入佞倖又如金
史之宗翰宗望宗弼诸人 …… (第 2a 页)
又可證 宋史之
疏漏也宋之宗室能画者如令穰伯驹
伯骕辈世多称之独居广不著于陶宗仪夏文彦之录
一艺之传亦有幸不幸哉予故 (第 9b 页)
   跋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仁甫续资治通鉴长编世所传者仅建隆至治平一
百八卷顷年四库馆臣于永乐大典中钞得神哲两朝
长编自熙宁三年四月至元祐八年六月自绍圣四年
四月至元符三年正月仅廿六年事而卷帙转加于旧
盖年代弥近则见闻弥广故也然搜罗既博遂有一事

而重出者如大中祥符八年六月诏自今选人有罪犯
者铨司未得定入官资叙并具考第及所犯取旨云云
又见于九年六月此类殊不少矣其辨昭宪太后遗命
传位太宗无递传光美事又言光美非杜太后所生则
恐其有所讳避不如 宋史之
直笔也文献通考宋艺文
志俱云百六十八卷盖以一年为一卷也而乾道四年
四月进表称先次写到建隆元年至治平四 (第 12b 页)
 庐州(文献通考古庐子国梁改合肥为合州隋改庐/州○慎按莘老知庐州事东都事略及宋史本)
 (传皆失载史容山谷诗注云莘老以言事谪知广德/军踰年徙湖州又徙庐州与公诗相合可补 宋史之)
 (
缺/)罗赵(葛立方韵语阳秋张芝尝自品其书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故世之言恶札者必)
 (曰罗赵东坡 (第 19a 页)
  跋张魏公与刘和州墨帖后
昔南轩先生修诸葛武侯传以明其父之心以为无愧
辞焉观魏公与刘和州之书则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

思广忠益之事按文林郎刘子厚著和州行状云我先
雍公以中书舍人参赞叶公军事立功采石时和州献
平戎十二策及防江利害三劄极为先公所重即骤用
之遂能徙海陵公私之舟万艘焚阴沙积粮三十万金
人之计失而气沮其功盖不细也魏公第一书盖指此
乎前代之史大臣有勋劳于国家凡文武才略之士出
而佐之者不能别自立传亦牵连得书则和州之事魏
公及我先公之传皆可附见国家列圣屡有修 宋史之

诏和州子孙得上其遗事以补阙文不亦伟乎方采石
之功 (第 25a 页)
  宋王尚书画像记
往者太原阎丈百诗笃嗜深宁先生之著述三属人入
鄞求先生之行状神道碑墓志欲附之卷尾又求其画
像欲摹之卷首而皆不可得先生孙枝在鄞者零落其
在绍之上虞者亦不知其盛与否也予罢官归同学葛
君巽亭为予言榆荚村王氏有先生像亟喜往请而观
之亡宋遗民所云咸淳人物面目当时巳等之彝鼎况
大儒如光生乎先生之学私淑东莱而兼综建安江右

永嘉之传予于同谷三先生书院记言之详矣生平大
节自拟于司空图韩偓之閒良无所愧顾所当发明者
有二其一则 宋史之
书法也先生于德祐之末拜疏出
关此与曾渊子辈之潜窜者不同先生既不与军师之
任国事巳去而所言不用不去何待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