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作/所以)得罪
   复宫阙后上执政书    杨 夔
子云有言曰琴瑟郑卫调俾夔因之亦不可以致箫韶
董仲舒
云琴瑟不调甚者必改而更张也舜承尧禅 (第 12b 页)
    (时弘泰坐法大尉长孙无忌诏/令不待时而斩决乃上此疏)
伏惟陛下情笃功臣恩隆右戚以无忌横遭诬告事并
是虚欲戮告人以明赏罚一以绝诬谤之路二以慰勋
戚之心又以所犯若是真无忌便有破家之罪今告为
妄弘泰即宜戮不待时且真犯之人事当罪逆诬谤(一/作)
(谋/)之类罪惟及身以罪校量明非恶逆若欲依律合待
秋分今时属阳和万物生育而特行刑罪(一作/罚)此谓有

伤春气窃谓未安左传声子曰赏以春夏刑以秋冬顺
天时也又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无杀昆(一作/孩)虫省囹
圄去桎梏无肆掠止狱讼又汉书 董仲舒
曰王者欲有
所为宜求其端于天(一有/道字)天之道(一作/道之)大者在阴阳阳
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第 5a 页)
切要但恐于人情有碍伏望陛下决意行之则边方幸

  脩省疏(商辂/)
题为脩德弭灾事昔汉臣 董仲舒
告武帝有曰天人相
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天乃先出灾害
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 (第 13a 页)
盛德不及究于天下以传万世愚臣
不自度量窃为陛下惜之昧死上狂惑草茅之愚臣言
唯陛下裁择
  贤良第一策 (董仲舒/
)
 制曰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无穷而施之罔极任大
 而守重是以夙夜不遑康宁永惟万事之统犹惧有 …… (第 7b 页)
 并取之于术慎其所出乃其不正不直不忠不极枉
 于执事书之不泄兴于朕躬毋悼后害子大夫其尽
 心靡有所隐朕将亲览焉 仲舒
对曰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情性皆非愚
臣之所能及也臣谨按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 …… (第 9a 页)
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第二策 (董仲舒/
)
 制曰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廊之上垂拱无为而天
 下太平周文王至于日昃不暇食而宇内亦治夫帝
 王之道 …… (第 15a 页)
 于今而难行毋乃牵于文系而不得骋与将所繇异
 术所闻殊方与各悉对著于篇毋讳有司明其指略
 切磋究之以称朕意 仲舒
对曰臣闻尧受命以天下为忧而未以位为乐也
故诛逐乱臣务求贤圣是以得舜禹稷卨咎繇众圣辅
德贤能佐职教化大 …… (第 16a 页)
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陛下
加惠宽臣之罪勿牵制于文使得切磋究之臣敢不尽

  第三策 (董仲舒/
)
 制曰盖闻善言天者必有徵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 …… (第 20a 页)
 嗟尔君子毋常安息神之听之介尔景福朕将亲览

 焉子大夫其茂明之 仲舒
复对曰臣闻论语曰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今
陛下幸加留听于承学之臣复下明册以切其意而究
尽圣德非愚臣之所 …… (第 21a 页)
不肖述所闻诵所学道师之言仅能勿失耳若乃论政
事之得失察天下之息耗此大臣辅佐之职三公九卿
之任非臣 仲舒
所能及也然而臣窃有怪者夫古之天
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共是天下古以
大治上下和睦习俗美盛不令 (第 25a 页)
  汉文选序(田汝成/)
周衰先王仁义礼乐之教其实不布于治功而华散于
文墨缙绅之流操觚引翰者各以所得恢张绪馀垂声

艺苑盖起自嬴秦盛于汉魏袭于六朝靡漫极矣传曰
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然而先进之识抚其实后进之识猎其华吾因是而知
先王教泽涵濡波及后世者至深远也梁太子萧统监
抚之馀招徕才彦玄览前载芟秽披珍存什一于千百
分门萃类为书三十卷题曰文选自唐以来文章者家
视为标准鸿儒硕学罔不取材可谓总七代之英灵流
万古之膏馥矣宋时学者不解文诠妄加参驳谓统拙

文陋识去取违宜若 董仲舒
之对制刘向之叙战国策
王羲之之记兰亭陶渊明之赋閒情则遗而不录相如
赋上林引卢橘夏熟扬雄赋甘泉叙玉树青 (第 19a 页)
  归去来兮序(陶潜/)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
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
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
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与之情
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

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
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
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
来兮乙己岁十一月也
  感士不遇赋序(陶潜/)
董仲舒
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馀
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生人之
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 (第 14a 页)
  孔子庙庭从祀议(王祎/)

孔子庙庭从祀者凡百有五人自澹台灭明至孔鲤七
十一人皆受业圣人之门而承圣人之教者也自左丘
明至许衡三十四人皆传注圣经尊崇圣学而有切于
圣人之道者也盖自唐贞观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至
范宁等二十一人从祀庙庭及宋元丰七年复增荀况
扬雄韩愈以世次先后从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间淳
祐二年乃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列于从祀景
定二年又增张栻吕祖谦咸淳三年又增邵雍司马光

及元皇庆二年乃以许衡继宋九儒居从祀之列所谓
三十四人者也以今论之汉儒之从祀者十四人而犹
阙者一人 董仲舒
是也唐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者一
人孔颖达是也宋之从祀者九人而犹阙者四人范仲
淹欧阳修真德秀魏了翁是也元 …… (第 6a 页)
自夫孟轲既往圣学不明邪说盛
行异端并起历秦至汉诸儒继作然完经翼传局于颛
门之学而于圣人之道莫或有闻惟 董仲舒
于其间号 …… (第 6a 页)
道术有统异端息灭民到于今赖
之则所以尊崇圣学者其功殆不在孟子下以荀况之
言性恶扬雄之事新莽犹获从祀而 仲舒
顾在所不取
何也秦火之后圣经阙逸汉儒收拾散亡各为笺传而
偏学异说各自名家晋宋以来为说滋蔓去圣既远莫 (第 6b 页)
  孔子庙庭从祀议(王祎/)

孔子庙庭从祀者凡百有五人自澹台灭明至孔鲤七
十二人皆受业圣人之门而承圣人之教者也自左丘
明至许衡三十四人皆传注圣经尊崇圣学而有功于
圣人之道者也盖自唐贞观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至
范宁等二十一人从祀庙庭及宋元丰七年复增荀况
扬雄韩愈以世次先后从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间淳
祐元年乃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列于从祀景
定二年又增张栻吕祖谦咸淳三年又增邵雍司马光

及元皇庆二年乃以许衡继宋九儒居从祀之列所谓
三十四人者也以今论之汉儒之从祀者十四人而犹
阙者一人 董仲舒
是也唐之从祀者一人而犹阙者一人
孔颖达是也宋之从祀者九人而犹阙者四人范仲淹
欧阳修真德秀魏了翁是也元 …… (第 6a 页)
自夫孟轲既往圣学不明邪说盛行
异端并起历秦至汉诸儒继作然完经翼传局于颛门
之学而于圣人之道莫或有闻惟 董仲舒
于其间号称 …… (第 6a 页)
使道术有统异端息灭民到于今赖之
则所以尊崇圣学其功殆不在孟子下以荀况之言性
恶扬雄之事新莽犹获从祀而 仲舒
顾在所不取何也
秦火之后圣经阙逸汉儒收拾散亡各为笺传而偏学
异说各自名家晋宋以来为说滋蔓去圣既远莫可 (第 6b 页)
  重刻文选序(田汝成/)
周衰先王仁义礼乐之教其实不布于治功而其华散
于文墨缙绅之流操觚引翰者各以有所得恢张绪馀
垂声艺苑盖起自嬴秦盛于汉魏袭于六朝靡漫极矣
传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

小者先进识者摭其实后进识者猎其华吾因是而知
先王教泽涵濡波及后世者至深远也梁太子萧统监
抚之馀招徕才彦玄览前载芟秽披珍存什一于千百
分门萃类为书三十卷题曰文选自唐以来文章者家
视为标准鸿儒硕学罔不取材可谓总七代之英灵流
万古之膏馥矣宋时学者不解文铨妄加参驳谓统拙
文陋识去取违宜若 董仲舒
之对制刘向之叙战国策
王羲之之记兰亭陶渊明之赋閒情则遗而不录相如 (第 20b 页)
  送赵中孚诗卷后序(赵撝谦/)
凡古圣贤名士英杰俊良之辈闻于天下后世者皆志
之所志者也故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孟子曰尚
志孔孟而上三代盛时斯道大明著于六经而卓卓然
固不待言夷考孔孟而下如荀况司马迁扬雄班固陈
寿韩愈柳宗元欧阳脩苏轼之志于文韩信卫青班超

邓禹诸葛武侯李绩郭子仪张浚之志于武 董仲舒

宁陶渊明司马光周程邵朱之志于道龚遂黄霸房杜
韩富之志于平治苏武杨彪王导颜真卿文天祥之志
于忠江革 (第 8a 页)
   雨雹对
元光元年二月京师雨雹鲍敞问 董仲舒
曰雹何物也
何气而生 (第 30a 页)
仲舒
曰阴气胁阳气天地之气阴阳相半
和气周回朝夕不息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已之月
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阴德用事 …… (第 30a 页)
发屋雨溢河雪至牛目雹杀驴马此
皆阴阳相荡而为祲沴之妖也敞曰四月无阴十月无
阳何以明阴不孤立阳不独存耶 仲舒
曰阴阳虽异而
所资一气也阳用事此则气为阳阴用事此则气为阴
阳阴之事虽异二体常存犹如一鼎之水而未加火纯 (第 31b 页)
   经籍论
经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
道曰仁与义阴阳之节在于四时五行仁义之大体在
于三纲六纪上下咸序五品有章淫则荒越民失其性
于是在上者则天之经因地之义立度宣教以制其中
施之当时则为道德垂之后世则为典经皆所以总统
纲纪崇立王业及至末俗异端并生诸子造谊以乱大

伦于是微言绝群议缪焉故仲尼畏而忧之咏叹斯文
是圣人笃文之至也若乃季路之言何必读书然后为
学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巳矣何以文为夫潜地窟者而
不睹天明守冬株者而不识夏荣非通照之术也然博
览之家不知其秽兼而善之是大田之莠与苗并兴则
良农之所悼也质朴之士不择其美兼而弃之是昆山
之玉与石俱捐则卞和之所痛也故孔子曰博学于文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孝武皇帝时 董仲舒
推崇 (第 38b 页)
  感士不遇赋(有序/)      (晋/)陶 潜

董仲舒
作士不遇赋司马子长又为之余尝以三馀
之日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生人之
善行抱朴守静君子之笃 (第 6b 页)
   井田类说
汉文帝十三年六月除田租荀氏论曰古者什一而税

以为天下之中正也今汉民或百一而税可谓鲜矣然
豪疆富人占田逾侈(此处疑/有阙字)输其赋太半官收百一之
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疆之暴酷于
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疆也今不正其本而务
除租税适足以资富疆夫土地者天下之大本也春秋
之义诸侯不得专封大夫不得专地今豪民占田或至
数百千顷富过王侯是自专封也买卖由已是自专其
地也孝武时 董仲舒
尝言宜限民占田至哀帝时乃限 (第 43a 页)
愈也至淳祐而益者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也至
景定而益者邵雍司马光也其它固代不乏也夫元胜
国耳尚能进 董仲舒
而其人有许衡吴澄者应之而况
不为元者乎明兴高皇帝之初念无以昭宣诸功臣之
烈建太庙首议以李韩公善长等六 (第 3b 页)

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优者作女王曲音
词宛畅传于乐部按此词太白集已有之何得言大中
初贡也 董仲舒
读书不窥园者三年法真赵昱皆历年桓荣十
五年何休十七年
新唐书卢鸿当为鸿一见旧史与中岳刘真人碑内所
(第 22b 页)
以购图籍而河间
献王所得独多善本以献诸朝鲁共王坏孔子宅闻金
石丝竹之音得古文焉两京四百年间醇儒辈出如
仲舒
刘向刘歆贾逵郑兴郑众马融郑元之属及唐之
贾公彦孔颖达等皆有传道解惑之任训注笺疏之功
至于宣帝令诸儒讲 (第 15a 页)
   送张以道序       王 仪
儒之名考于二代未有也周官始以儒叙于三联治道

存焉太史公乃以列于九家则谬矣于是汉唐儒林以
货殖游侠文艺方术诸传相先后世愈降习愈卑于人
物中离儒自为一辈学者不喻亦悻悻自好曰儒呜呼
儒果如是乎皋夔稷契唐虞之儒者也伊傅周召商周
之儒者也其事业可见矣孔孟道不行于时垂宪立教
以淑万世近代周程张邵朱子五六大儒又从而廓明
之学者乃复知儒之为贵而昔之与货殖游侠文艺方
术诸传先后而杂见者非儒之至者也班固赞 董仲舒

大业潜心后学有所统一为群儒首唐史赞退之排二
家比孟子距杨墨功与齐而力倍之学者仰之如泰山
北斗尊之至矣 (第 12b 页)
呼得君遇时谋不以道剥下佐上而以为功使盗蹠复
生无以加矣
   读 董仲舒
传       方 回
予旧读 (第 18a 页)
董仲舒
传武帝第一策有性命之情四字下文
曰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以夭寿论则似近通塞与中庸
之天命异以仁鄙论则似带气 (第 18a 页)
质与中庸之率性孟子
之道性善异 仲舒
对谓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性情
皆非愚臣之所及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此一语与中庸 (第 18a 页)
合性者生之质也予初疑此语亦带说气质情者人之
欲也此一语亦合中庸喜怒哀乐已发未发之旨第三
仲舒
对有曰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
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读至此
始知 (第 18b 页)
仲舒
所谓生之质者非气质之质也训为质朴之
质即孟子之道性善也人皆有此天命之性本自质朴
人皆有此人欲之情未尝 (第 18b 页)
不善惟圣人有以教化制度
之尔 仲舒
又曰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 …… (第 18b 页)
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
既又引天地之性人为贵以终之 仲舒
三策子思孟子
以后有此一人故专醇儒之称馀人皆不逮此直至濂
洛以迄考亭此道始大明于天下
   南轩集钞 (第 19a 页)
  武帝(讳彻景帝中子初封胶东王/后为皇太子嗣位庙号世宗)
   策贤良制(建元元年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亲策之时 董仲舒
为举首)
朕获承至尊休德传之无穷而施之罔极任大而守重
是以夙夜不遑康宁永惟万事之统犹惧有阙故广延
四 …… (第 24a 页)
之朕自发书不有漏泄勿惧有后害而不言也)
子大夫其尽心靡有所隐朕将亲览焉
   复策贤良制(建元元年时 董仲舒
对策天子/览其对而异焉于是复策之)
盖闻虞舜之时游于岩廊之上(廊堂边庑岩廊/谓严峻之廊)垂拱无
为而 (第 2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