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丁若镛” 相关资源

別集類
   观妙堂记
洛下生集册十五
 文漪堂集[庚辰]
   书古文真宝后
   书剪灯新话后
   书汇语后
   答 丁参议若镛

   与金天一论星曜书
   与尹师赫李思淳
   金稚闻伽倻草序
   重修养武堂记
   尸 ……   再过锦鸡巢留题
   燕子楼。赏藕花新稻。有怀白门旧游。赠衙客柳衡祚。
   寄赠金掌令裕宪
   寄呈 丁参议若镛
   秋夜不寐。有怀徐汉源。兼柬禹之汶。
洛下生集册十六
 秋树根斋集[辛巳]
   秋日晚过仙池村
手。文采润朝廷。安得万牛力。委输速建瓴。纷披穷昼夜。风气恰清泠。此身苟未归。惟以适性灵。
  寄惺叟 (丁若镛)
 我来鬐县空。君去绫城空。两动无一静。终古不会同。双曜值三五。朝暮各西东。方其燕来时。已无先花鸿。 (第 331L 页)
观察使沈泽,岭南观察使权堣。相继授之剞劂。金有自序。殊聱牙有气格。亦能诗。有若干篇。见于箕雅云。
丁参议若镛

某顿首言。四月初。得从兄书。兼致戚丈讯疏及稚箕昆弟书。数十年来。再奉手滋。积瘁之馀。菁华不耗。且 …… (第 480L 页)
堕酿传官妓手。碧楼诗播峒丁歌。江潭落日人犹在。京洛秋风事几多。见说瀛洲足仙侣。未须潦倒恋渔蓑。
寄呈 丁参议若镛
天衣浪信裁缝得。国色羞将粉黛施。休说暮年诗力退。大家元不事纤奇。
曲台作记多应毕。车铎中宫合自知。莫 (第 499L 页)
狱。二月初九日。司宪府执义闵命赫等启曰。李家焕以凶丑馀孽。包藏祸心。引诱群憾。自作教主。请与李承薰, 丁若镛
下狱严鞫。夜半而逮。厥明讯囚。委官领中枢李秉模,时任大臣沈焕之,李时秀,徐龙辅,判义禁徐鼎修,大司谏 …… (第 329H 页)
人看读一辙也。六书亦小学流也。〇谗言如此。而 先朝末年。命撰奎章全韵玉篇。令检书官柳得恭问议于李家焕 丁若镛。
以正讹谬。终又仰禀 睿裁。此皆 御定之书也。 云游既升。党人以京试官赴湖南。榜谕诸生曰。字体用奎章全 …… (第 331L 页)
 幅巾失制。与朱子所论横㡇之法不同。故南人不著幅巾。丙辰冬。 上谓筵臣曰同在一廷。巾服殊制大非也。蔡左相,李家焕,李基让, 丁若镛
四人著之则南人必皆著之。明日四人适皆入阙。并令著幅巾。到金虎门外乃脱之。于是四家罔夜买皀缎。妇人复不 …… (第 334H 页)
辛酉春祸作。镛以台启下理。而公亦逮矣。首以对策事讯推不成狱。得蒙 太妃酌处狱议曰。丁若铨始溺终悔。与 若镛
一般。而 乙卯年间凶秘之事。不过渠之传闻。未见参涉之迹。且若钟抵人书。辄称仲季之恨不同学。若铨之悔悟 …… (第 337L 页)
。镛配长鬐县。是年秋逆贼黄嗣永就捕。得黄沁帛书。凶谋滔天。于是洪羲运李基庆等谋曰。春狱杀戮虽多。不杀 丁若镛
一人。吾辈终无葬地。于是或自发台启。或恐动当路人。陈疏发启。请若铨 (第 337L 页)
若镛
更令拿鞫。而李致薰,李学逵,李宽基,申与权。并请同拿。其精神在镛也。其言曰彼六人者。与逆贼或为切姻。 …… (第 337L 页)
友永僖欲知吾兄弟死生。往大司谏朴长卨家探听。适洪羲运至。尹隐于夹房中。羲运愎然语主人曰杀了千人。不杀 丁若镛。
将安用之。朴曰人之死生。系乎本人。渠生则活之。渠死则杀之。渠所不死。何以杀之。羲运劝其论杀。朴不听。 (第 337L 页)
选隶奎章阁月课文臣。后数日 命翰林会圈。樊岩蔡相国,大提学洪良浩。选沈能迪,金履乔,郑文始,洪乐游, 丁若镛,
尹持讷等六人。既御极以后。始有此恢荡。而君又忠宪之孙。党人大骇。嗾台官论荐选循私。六人并不赴 召试。 (第 352H 页)
   李儒锡。字汝昂。庚辰生咸平人。(献纳日运子。)
   沈潞。字仲深。辛巳生青松人。(故吏判詻玄孙。)
    丁若镛。
字美庸。壬午生押海人。
   吴国镇。字孟华。癸未生同福人。(故右相始寿玄孙。)
   姜履中。字用 (第 460H 页)
  乾隆庚戊(一作戌)冬。月课 亲试。都计画二十五分半居首。传曰事当依例升叙。而释褐周岁。画数且少。厩马一匹面给。 命进笺谢恩。
宣略将军行龙骧卫副司果臣 丁若镛。
恭遇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日。猥被 恩私。俯勤奖拔。内庭 亲试。擢群骏之上头。 天府匪颁。侈名驹之逸足。 (第 478L 页)
鞶赐踰于三锡。衮褒溢于千金。宠眷斯隆。瞻聆皆耸。臣伏奉 华诰。不胜感激兢惶之忱。谨奉笺称谢者。臣 若镛
诚惶诚恐稽首稽首上言。
伏以词林厕迹。愧每切于襟牛。试画占头。荣今叨于锡马。艺非三绝。 恩过百朋。伏 (第 478L 页)
或不审病情。妄信此书。辄投以峻剂毒味。未有不北辕而适粤者。此又余所大惧也。
   嘉庆戊午孟冬。苕溪 丁若镛
识。
八篇总目题语
维本与标医。所当慎宣毒发热。出没险顺。形色浅深。是成为疹。作原證篇。
热毒所驱。 (第 413H 页)
例整密。甚是不易得之人。见诗次故。以为大好。东国无此书。还可笑也。(己卯)
    按丁承旨。即茶山 丁公若镛。
丁令礼说览过一通。而根据的确。分数综明。而文亦出于魏晋间礼说及注疏。多可观。近来言礼者。当无此比。 (第 557L 页)
 除观象监提调。知 实录事。二月。 除知义禁府事。按邪狱。每言委官多主平反。如洪献荣之蒙宥。李基让, 丁若镛
之罪止窜配。皆因府君言也。是时 慈教下鞠厅。责究治不严。仍递府君。委官 启请仍之。五月。 除内局提调 (第 359L 页)
   赐岭南尤甚二十三郡。慰谕使李益运封书。(甲寅)
   赐湖西尤甚之次邑镇慰谕使洪大协封书
   赐京畿各邑暗行御史郑晚锡,蔡弘远,洪乐游, 丁若镛,
郑东观,李肇源,柳师模。摘奸史官具得鲁,曹锡中,郑文始,朴崙寿,徐俊辅等封书。
   赐全罗道暗行御 ……   [文王之什]
   [荡之什]
   [周颂]
弘斋全书卷八十八
 经史讲义二十五○诗[五](己酉选。 丁若镛,
尹寅基,沈能迪,金羲淳,金履乔,安廷善。庚戌选。赵得永,崔璧,宋知濂,李羲甲,郑鲁荣,金履载,李明渊
闵钟显(礼曹判书),李家焕(工曹判书),李益运(前参判),洪仁浩(行副司直),义浩,李相璜,金熙朝, 丁若镛(并前承旨)
,李锡夏(前校理),洪秀晚(兵曹正郎),严耆(修撰),安廷善(兵曹佐郎),权晙(副司果),曹锡中,李 …… (第 100H 页)
佐郎申溆,郑最成,玉堂李遇济,张至显,工曹判书李家焕,副司直李益运,洪仁浩,洪义浩,金熙朝,李相璜, 丁若镛,
抄启文臣金近淳,安廷善,严耆,姜浚钦,李勉升,李东万,曹锡中,黄基天,崔光泰,徐俊辅,权晙,申凤朝, …… (第 101H 页)
维秠。(臣熙朝。)精禋汉庙陈糁酏。遐福周家筮葛蔂。(臣相璜。)工赍清朝罍与襨。伻来是日鬯兼𪎭。(臣 若镛。
)朱弦疏越歌皇矣。玉瓒黄流颂右之。(臣近淳。)邦礼肇称由报本。天休滋降验听卑。(臣廷善。)降康庆凑先 (第 102H 页)
   每岁三馀之工。辄课一帙之书。机务虽繁。莫或间旷。近来经史子集之有选。选必开印。盖为嘉惠于来许。兼欲资益于自强。用是孜孜。不知为疲。乃命银台,玉署诸臣与豹直骑省者。考校经书句读。儤宿禁中。亦既劳止。际此

奎选讲制。兼夜责程。而宫雪开花。座烛分莲。仿煖炉会故事。紫衣擎传。满架殽醽。带以联韵诗句。(直提学李晚秀,检校待教沈象奎,承旨李鼎揆,洪仁浩,申耆,李勉兢,李肇源,金启洛,史官洪致荣,李毅采,尹命烈,卜台镇,马思人,金景焕,金珍恪,金初燮,金良倜,兵曹参议李尚度,参知 丁若镛,
前承旨李翼晋,玉堂赵弘镇,尹序东,尹悌东,洪秀晚,郑来百,金熙采,郑东干,尹益烈,抄启文臣金近淳,权 …… (第 108L 页)
喜齐跄。(臣尚度。)筹传阊阖金鱼静。铃动罘罳苑鸟翔。(臣翼晋。)绣梓共添宫线永。燃藜每到院钟镗。(臣 若镛。
)研丹炳若心酬报。纷白惭无命对扬。(臣弘镇。)十日翻经臣职忝。三馀典学圣谟洋。 (第 108L 页)
邑则僻迂坊曲。一一遍踏。之次邑则除非沿路。分遣偏裨慰谕。
赐京畿各邑暗行御史郑晚锡,蔡弘远,洪乐游, 丁若镛,
郑东观,李肇源,柳师模。摘奸史官具得鲁,曹锡中,郑文始,朴崙寿,徐俊辅等封书。
纠检守宰之臧否。廉访 (第 99L 页)
弘斋全书卷八十八
 经史讲义二十五○诗[五](己酉选。 丁若镛,
尹寅基,沈能迪,金羲淳,金履乔,安廷善。庚戌选。赵得永,崔璧,宋知濂,李羲甲,郑鲁荣,金履载,李明渊 ……已。似不合被之弦歌矣。乃犹领在乐官。以时存肄者何欤。若不登之乐歌则惩创鉴戒之意。犹为未切而然欤。
  若镛
对。世之以郑卫为淫诗者。动引论语放郑声乐记桑濮之文。而考诸史记风俗通。皆以桑间郑卫分而言之。则桑中之 …… (第 327H 页)
 履乔对。以诗人𥳑易和平之情。引物起兴。用赞文

王大姒之德。则以雎为猛鸷之鸟。终有所气象之不侔。且挚而之犹言和而。诚如圣教。臣无容更达。
窈窕注曰幽闲之意。而大旨又言有幽闲贞静之德。幽是深闲是静。则窈窕可当得幽闲静三字。而又何以兼得贞之义欤。易曰恒其德贞。妇人吉。贞者固妇德之本。而窈窕则于贞之义。何所当欤。
  若镛
对。字书云贞定也。静定不动惑也。定而后能静则贞与静。本无异义。而俱可为窈窕之德矣。
淑女指大姒也。女 …… (第 328L 页)
 有矩对。此章之乐只君子。当与南山有台采菽诸

篇所称乐只君子一例看。盖乐只之只字。既是语辞。则乐之一字。未足包乐易之义。非如假乐二字之并属实字。集传所释恐不可易。
福履之履。注曰禄。盖取尔雅释履之文。而履之所以为禄。果何义欤。易之履卦上九曰视履考祥。本义以为视履之终以考其祥。盖所履者善道则必致吉祥福禄。故称禄为履也欤。
  若镛
对。𡳐从舟。舟能载物。𡳐能载足。君子之享受诸福。亦有是义也。
螽斯之斯。朱子亦尝引鹿斯之奔。湛湛 …… (第 331L 页)
 有矩对。有语辞在下者。鸒斯鹿斯是也。有语辞在上者。斯干斯稗是也。然则螽斯之斯。即鸒斯鹿斯之斯。斯螽之斯。即斯干斯稗之斯。而其为语辞则一也。至若螽之为蝗属。自陆玑以来未之有易。舍此而别有所谓螽者。臣未之闻矣。
螽斯诗似亦祝之之辞。盖后妃不妒忌。故众妾爱戴而祝愿其子孙众多。以螽斯比之。而集传作美之之

辞何欤。集传之意。以上篇既祝之。故不欲叠作祝之之辞欤。上篇汎称福履。此篇专称多子。相连为祝之之辞。亦何不可欤。
  若镛
对。绳绳云者。累世承继之谓。则以此诗为祝辞。亦未为不可。
此章大旨曰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夫桃之有华。 …… (第 332H 页)
 有矩对。说诗之家。率以周南为后妃之化。召南为南国夫人之化。此特举大体而言。非谓二南诸诗无一篇不然也。如甘棠之思召公。羔羊之美大夫。岂必皆内助之致。而亦在召南之中。则兔罝之在周南。固无可疑。况不出成教。大学有训。作成人材。本自齐家中推去者耶。
兔罝之野人。思皇之多士。其才之高下。有可言者。而干城也桢干也。亦有轻重之等欤。济济多士。文德之

人。赳赳武夫。猛勇之姿。则各专文武而不得相通欤。抑秉文德者兼敌忾之威。执椓杙者备承佐之才欤。申培诗说云兔罝文王闻太颠,闳夭,散宜生之贤而举之。国人咏其事而美之。玆三人者。名与十乱。才并四邻。则兔罝之武夫。岂非文武备具之士欤。
  若镛
对。古之人。身兼六艺。兔罝之人。未必非思皇之士。桢干之材。未必非干城之器。高下轻重。有不须论。至若申 …… (第 333H 页)
 有矩对。字书薄少也。诗云薄污我私。又聊也。诗云薄言采之。据此则此章之薄。与葛覃之薄。其义不能无辨。至于荇菜之采。在于流之之后。则可知为择取之义。芣苢之采。在于有之之前。则可知为始求之辞。随文解意。不得不然也。
翘翘错薪与南有乔木。起兴之意不同何欤。乔木之不可休。所以兴游女之不可求矣。错薪之刈其楚。其于为之子而秣归马。有何取兴之义欤。我东先儒论此章。以为楚非嘉木。乃劣木。盖叹游女之难狎。不觉自处之益卑。乔木既不可荫。则愿就杂木中最劣者而亲近。以喻之子归时。愿为之执鞭也。至末章则自

托益卑劣。蒌则非木而草也。驹则马之小者也。如是解看。似有滋味。取兴之意亦分明。而集传无此意。未知如何。
  若镛
对。刈楚刈蒌。皆应秣马而言。盖楚荆属蒌艾属。皆不可以秣马。与乔木起兴之义相似。东儒之论。虽本欧阳脩执 …… (第 334H 页)
  若镛
对。若从韩诗禄仕之说而全属之商纣之时。则于文王之化。了无所关。恐不当编在周南矣。
父母文王也。灵台之 …… (第 334L 页)
 有矩对。迩之为言。近也亲也。文王之化渐被暨及。虽逖远之民。无异亲接于庭衢之内。此所谓孔迩者也。若以为道里相近之谓。则岐周在西北。汝坟在极南。远之云乎。何近之有。
此章大旨。以为麟性仁厚。故趾亦仁厚。文王后妃仁厚。故子姓亦仁厚。是以麟之趾兴公子也。则下文吁嗟麟兮。似指文王后妃而嗟叹之也。朱子以为正指公子何也。公子既为麟之趾。而于此又为麟何欤。
  若镛
对。趾之不履。定之不抵。角之不触。莫非麟之仁厚也。麟之所以为仁厚。正以此三者。则麟与趾不当分而二之。 …… (第 334L 页)
 廷善对。亲耕以共粢盛。亲蚕以共祭服。既有经传之可据。则蘋蘩之为亲采可知也。然所谓亲采。岂真躬作袺襭之事哉。躬检其事则虽使人为之。便

是自为也。朱门诸子之以夫人不可亲采为问。不亦固哉。而朱子之答以且如此说者。盖引而不发之意也。
被之祁祁注。被首饰也。编发为之。被之制。可详言欤。卫风副笄六珈小注。服之以从祭祀。副即此章所谓被欤。孔氏云被是周礼所谓次也。祭祀之服。不宜服次。而曹氏以为商礼与周礼异。此说果是否。
  若镛
对。副是祭祀之服。覆首而有衡笄。次是见王之服。次第发长短为之。如髲剃而无衡笄。此章之被读作髲则乃次也 …… (第 336H 页)
 羲淳对。终始能敬。采蘩之夫人也。少而能敬。采蘋之夫人也。方事而敬。人所易勉。已事而敬。人所难

能。其必以采蘩为难。
召南说附于周南篇题曰。文王迁丰。分岐周故地。为周公召公之采邑。使召公宣布于诸侯。文王未为天子。则召公未为方伯也。只宣化于诸侯而已。其曰自方伯之国。被于南方云者。特以追王文王之后。周公制作时而言。非谓文王时召公已为方伯也。由此论之。召公之为方伯憩甘棠。必是武王时事。而此诗大旨以为召伯循行南国。以布文王之政者。何谓欤。岂以武王之时。召公为方伯。而所布者文王之旧政故云欤。
  若镛
对。此诗据古今诸说。本以为武王时作。韩婴外传亦曰召伯在朝。有司请营召以居。召伯曰以一身而劳百姓。非吾 …… (第 337H 页)
  若镛
对。往往遇讼。下车止树。圣教诚极允当矣。其必于甘棠者。或谓田社树棠。故取讼狱就社之义。理或似然。
不 …… (第 337L 页)
 达淳对。召公憩棠。本不过一时偶然。若以此便谓当时宣化者皆止棠下则恐无是理。至于蔽芾之释。当以集传为正。小雅曰蔽芾其樗。而樗即庄周所称大木。毛传之释以小貌。无乃不伦乎。
女子之早夜独行非礼也。行露之女子。苟能以礼自守。则直截拒之可也。何必托言多露而畏濡乎。此亦诗人辞婉不迫之义欤。
  若镛
对。此章集传虽作赋体。而其实即取譬之辞。言人之不欲非时以行者。畏露之沾濡也。我之不 …… (第 337L 页)
 有矩对。宋儒苏辙论此章兴义曰江则有汜。嫡则有媵。而之子则独不我以。曾江汜之不若也。此当为正义。若必取始歧终合之义。则于下章之有渚有沱。不能无窒碍矣。
其啸也歌。或云商陵之女子。中夜起。倚户而啸。是盖有不得于人而愤而啸也。未有悔而愤懑者啸也。啸而为歌。是媵之事。如易所云先号咷而后笑之意。此与前二章悔处之辞。义例不侔。恐亦未稳。且悔是恨之之意。古人有愧恨成疾者。悔恨而至于愤懑。有何

不可乎。以此论之。或说似不可从欤。
  若镛
对。悔恨之极。亦当舒啸。而终与愤懑有异。且啸属既悔。则歌字无味。以此句属之媵妾。亦不为无见矣。
朱子 …… (第 340H 页)
 能迪对。江有汜之诗。以一句兴三句。四牡之三章四章以三句兴二句。或多或寡。本自无常。则以三句兴一句。又何不可之有。毛说之未通。诚如圣教矣。
华如桃李。郑氏以为兴王姬与齐侯之子颜色俱盛。集传取之矣。女子之称色固宜。而并男子称色何欤。桃夭之灼灼其华。古注喻妇人之年盛。而朱子不取。独于此取之何欤。
  若镛
对。新昏之时。閒雅甚都。则行路为之瞻望咨叹。男子亦可以称色矣。桃夭取兴。自是二月昏期之义。则不必以年 …… (第 340L 页)
 有矩对。明儒顾炎武论此曰邶鄘卫三字。即卫风之总名。其分而为三。汉儒之误也。左传季札观乐。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其卫风乎。北宫文子引邶风威仪棣棣之文曰卫诗。是知累言曰邶鄘卫。专言曰卫。犹楚之称荆楚也。若其仍存旧名之故。则盖以西周之时。本有邶鄘二诗。及东迁以后。遂轶其传。而大师之职。不敢废其名也。苟主此说则某篇之得于某地。原不必论。而刘瑾傅会之说。亦不

待辨矣。
此诗孔丛子所引匹夫之夫。有断之以妇字之误者。则固为妇人之诗矣。虽妇人之诗。何以必知其为庄姜之诗欤。列女传以此诗为卫宣夫人之诗。而集传只取其妇人诗之说。不取其卫宣夫人之说何欤。我东先儒云若以为庄姜诗则薄言往愬。于事实不衬切。此说何如。
  若镛
对。集传之必以为庄姜诗。盖以下接绿衣。而宣夫人之事则在庄桓之后。不当在邶风之首也。然东儒之说不为无见 …… (第 342H 页)
 廷善对。尔雅曰燕燕鳦。汉谣曰燕燕尾涎涎。集传

所谓重言。固有所据矣。
之子于归。注曰大归也。取毛氏归宗之说也。戴妫之于卫。三从之义绝矣。一归于陈。无复还之日。故谓之大归。大归犹言长往也。然妇人夫死不能下从其夫。则自处以未亡人。终身于所嫁之邦。似合道理。而戴妫之必归于陈何也。若有父母而归则是一时归宁也。不可谓之大归。岂以家国危乱而避而去之欤。或云庄姜与戴妫同被州吁所逐。同出卫野而别。岂有同被其逐而远送于野欤。
  若镛
对。戴妫之事。与左传哀姜相类。哀姜之归齐。亦称大归。意当时有不容于夫国则大归本国之例也。至若同被所逐 (第 343H 页)
之说。稽之传纪。并无可据。
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臣犹父子也。君使臣不以礼。臣不可以不忠。夫妇犹君臣也。夫虽疏弃。妇不可以忘夫。庄姜之贤。岂不知此个道理乎。且凡人于先君。忠心易衰。则易致日远而月忘。甚则或有以为无能而倍之者矣。庄姜之贤。又岂有是乎。然而戴妫必以先君之思。勖勉庄姜。若虑夫庄姜之不足于此何也。且送人赠之以言礼也。戴妫之留别庄姜。勖之以思先君。而庄姜之于戴妫。只一味赞叹其德美。而

无一言劝勉何欤。
  若镛
对。先君之思。或谓当属戴妫说。盖戴妫所以劝勉庄姜。正以庄姜为先君之正嫡也。此说较觉稳帖矣。至于庄姜之 …… (第 343L 页)
 羲甲对。明儒徐光启曰怀怀抱不释之意。据此则怀与思。意自不叠矣。
首章大旨只云卫人从军者自言其所为。盖不知其何时。故立言如此矣。次章注又载旧说以为州吁时事。然恐或然三字。是未定之辞也。朱子既欲载未定之辞。以示姑存之意。则何不于首章大旨载之。而于

次章下始载之欤。孙子仲。子贡诗传以为公孙文仲。作州吁时人。此果有所据否。
  若镛
对。朱子于旧说。非有的据则并删之。至于此诗则固是州吁时事。而经文中可据者。唯平陈与宋四字。故必于次章 …… (第 344L 页)
 知濂对。一章二章之或为兴或为比。专由上下文相应不相应之分。非以棘心棘薪之异义也。魏风曰园有棘。其实之食。棘本有实可食。而今只可作薪。则集传之解以非美材者。正是确论。
瞻彼日月。以郑氏说观之。若曰日月则迭来。而君子则不来。以迭来应不来。此果合于本旨欤。集传则无此意思何欤。
  若镛
对。思远行之人。必感日月之逝。未必以日月之迭来。应君子之不来也。
从役者妇人。方思其君子。而忧其远行 …… (第 345H 页)
 宗京对。荼苦之解。集传为稳。圣教證明。诚极允当矣。
反以我为雠。辞岂不迫切欤。夫之弃之虽果有仇视之心。而在妇人则似不当直说如此。先儒以此诗为

有忠厚之意何欤。
  若镛
对。以我为雠。怨而无恶之辞也。怨者恨彼之薄我也。恶者我以薄报彼也。怨而无恶则不害为忠厚矣。
此诗之辞 …… (第 346L 页)
 明渊对。或说既有的据。则恐是集传之偶失校勘。
流离之子。若不作枭雏看如郑氏说则琐兮之琐。只如易之初六旅琐琐之义。而尾之为末。于羁旅果何所当欤。抑有他可引而證之之文欤。
  若镛
对。琐玉屑也。尾木梢也。皆分散之貌。以是为解则于羁旅似当矣。
方将万舞。集传曰万者舞之总名。总之为言 (第 348H 页)
。合文武二舞之谓也。盖取吕东莱说也。按左传隐公五年考仲子之宫。将万焉。注曰万舞名。但云舞名而不言总。诗注与左传不同何欤。仪礼燕礼曰若舞则勺。注曰以万舞而奏之勺。是文舞而曰万舞。则万舞似非合文武二舞之名。吕说及诗注。与此相为径庭何欤。且舞名之以万。其义何在。舞有八佾六佾而已。其数岂至于万欤。
  若镛
对。夏小正曰万也者。干戚舞也。公羊传曰籥 …… (第 348H 页)
 
有矩对。日之方中明也。在前上处显也。明显之处。众所共睹。而身在贱吏之列。少无羞怍之意。此其所以为𥳑也。
贤者非武夫。而曰有力如虎何欤。岂其才兼文武者欤。万舞乐也。执辔御也。不过于六艺有其二者。而大旨曰言其才之无所不备何欤。
  若镛
对。方将万舞而又能籥舞。则可见其文武具备。谓之才无不备。不亦宜乎。
山榛隰苓。只是因所见而起兴。未必 …… (第 348L 页)
君欤。非才之不足则乃义之未尽也。然其视贪饕富贵。冥行摘埴。身婴世祸者。相去远矣。故夫子取此诗欤。
  若镛
对。序以此诗为百姓不亲。相携以去。诸家皆宗其说。而惟王安石刘瑾之徒。因同车二字。遂作大夫之诗。则其说 (第 350L 页)
习。其法诬天慢神。背君遗亲。斁灭伦纪。混淆名分。诱惑蚩氓。交结党与。畿甸两湖之间。日盛月炽。李家焕, 丁若镛,
李承薰,权日身其尤著者。而崔必恭,李存昌亦下流中最称沈溺。有司执以奏。 王曰齐之以刑。不如道之以德。 (第 332H 页)
予将火其书而人其人。命京外家藏西洋书者。自首于官。聚以火之。谴斥家焕, 若镛,
承薰。使之自新。致日身,必恭于秋曹。囚存昌于湖狱。以刑以谕。期于感化。至是 王见道启。惊曰不图悖逆之 (第 332H 页)
薰,洪乐敏,金健淳,金伯淳,崔昌显,李喜英,姜完淑,洪弼周,崔必恭,李存昌正刑。李家焕杖毙。丁若铨, 丁若镛
及株连诸党。分等酌决。方其诸贼之盘覈也。有邪党黄嗣永者。知机逃匿。九月始诇捕。嗣永供。自李承薰往受洋 (第 577H 页)
。为官辟佐幕。慎勿忘田家人也。
麻方统汇。集古人论麻疹證治者也。其说盖出于近世善医者李显吉。而前承旨 丁若镛
实裒辑之。今 上壬戌。有言麻疹自中国来者。先人求其书得之。喜曰。古未有麻疹书若此详者。吾不可独私也。 …… (第 235H 页)
使入北京。先人以书若干帙与之。使广诸中国曰。尔慎毋鬻是书而取其直。此所以全人之生。不可因之为己利也。 若镛
时方坐西洋邪教事。得罪流南裔。故奭周序是书。不敢著其名。先人常以没人之功为可惜。今特为追书之若右云。 (第 235H 页)
   雨夜闷坐。忽觉窗扉有光。仰视弦月出重云间。晃亮良久。喜吟一绝。
   喜晴
   健陵迁奉日。望哭志感。
   追挽吴士默(三首)
   会 丁承旨(若镛)
于鼎山。临别书赠。
   茶山(丁承旨自号)寄诗二篇。次韵以谢。
   次竹溪韵
   深谷书院(甲   雨夜闷坐。忽觉窗扉有光。仰视弦月出重云间。晃亮良久。喜吟一绝。
   喜晴
   健陵迁奉日。望哭志感。
   追挽吴士默(三首)
   会丁承旨 (若镛)
于鼎山。临别书赠。
   茶山(丁承旨自号)寄诗二篇。次韵以谢。
   次竹溪韵
   深谷书院(甲
论。奇疾堪怜同左史。达观那得似东门。(士默晚年失明。又丧一子。)匀天定比人间乐。莫把浮生恼断魂。
丁承旨(若镛)
于鼎山。临别书赠。
离索江沱不计春。辽天一鹤许相亲。荆围隐约灯前面。桑海参差劫后身。霄汉当年瞻步武。 (第 303L 页)
疾堪怜同左史。达观那得似东门。(士默晚年失明。又丧一子。)匀天定比人间乐。莫把浮生恼断魂。
会丁承旨 (若镛)
于鼎山。临别书赠。
离索江沱不计春。辽天一鹤许相亲。荆围隐约灯前面。桑海参差劫后身。霄汉当年瞻步武。 (第 303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