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题 黄玉圃
梦归图
癸亥秋 (第 22b 页)
玉圃 过潭上出此图索题别后不忍更展故底
滞踰年以书来速嗟乎臣之事君义也无所逃于天地
之閒而古称倍亲而仕盖既 (第 22b 页)
承国事则此身非亲所独
有故有四牡之诗有奉使闻丧之礼皆人子所不忍言
故曾闵之徒必不可强以仕也 玉圃 家京师仕不离亲
其复起也观察河南故思归之切形于梦志以图若余
则弱冠饥驱几二十年难后蒙
恩供奉内廷每岁 (第 22b 页)
首夏辞老母出塞迫冬始归 玉圃 之
梦乃余旬月中数见而不可以数计者也尚忍题斯图 (第 22b 页)
玉圃 终其身常依二亲适守官在外而不得视太夫 …… (第 22b 页)
衣食孤行远游为父母忧岁时
伏腊春秋佳日奉觞御食而亲色笑者盖无几焉抚心
更何以自解邪故书之以志余恨而弛 玉圃 之悲乾隆
九年孟秋朔后三日望溪方苞撰
跋石斋黄公手札
公与宝应乔侍御手札十有四其十有二皆短札乃崇 (第 23a 页)
癸亥秋 (第 22b 页)
玉圃 过潭上出此图索题别后不忍更展故底
滞踰年以书来速嗟乎臣之事君义也无所逃于天地
之閒而古称倍亲而仕盖既 (第 22b 页)
承国事则此身非亲所独
有故有四牡之诗有奉使闻丧之礼皆人子所不忍言
故曾闵之徒必不可强以仕也 玉圃 家京师仕不离亲
其复起也观察河南故思归之切形于梦志以图若余
则弱冠饥驱几二十年难后蒙
恩供奉内廷每岁 (第 22b 页)
首夏辞老母出塞迫冬始归 玉圃 之
梦乃余旬月中数见而不可以数计者也尚忍题斯图 (第 22b 页)
玉圃 终其身常依二亲适守官在外而不得视太夫 …… (第 22b 页)
衣食孤行远游为父母忧岁时
伏腊春秋佳日奉觞御食而亲色笑者盖无几焉抚心
更何以自解邪故书之以志余恨而弛 玉圃 之悲乾隆
九年孟秋朔后三日望溪方苞撰
跋石斋黄公手札
公与宝应乔侍御手札十有四其十有二皆短札乃崇 (第 23a 页)
祭白侯文
余闻君讣往岁之秋时在塞垣心慎百忧尽室北徙邅
回在途沈疴叠婴顾影心孤燕秦悬隔莫通丧纪欲寄
一言寸心难理公私薄遽以夕以晨昏昏莫辨经涉冬
春传车祗役夜宿蘧庐君来见梦执手踟蹰告余将归
余不能止相持惊寤心怛不已与君为友岁逾星纪以
古为要善终如始君令于桐余为部人义相然信若弟
与昆吏疵民瘼有言不违行危语尽君亦余规余之在
难君未得面传君踰年寝食惓惓孰云交契遂止于斯
绝天隔地永无见期闻君丧归已闭埏门魂既安宅来
存故人君有悌弟子姓皆良成然首邱顺彼大常我心
之悲惟君则喻幽明殊路终古谁诉昧旦联辞晨告于
野明水瓣香有泪如泻
与 黄玉圃 同祭尹少宰文
呜呼高山大原聚日星河岳之气以生良才根株已中 (第 18a 页)
乎绳墨栋梁可任而雷火为之灾是乃阴阳之错行实
为天地之大絯呜呼元孚慨余暮年所得士友信道笃
而务仔肩名教者子最淳诚而交期则未久子自中州
入副台长始得相见而踰年即分手余既南还子归养
母岁时通书惟礼经是叩往岁仲秋子持使节尽屏仪
从徒步以相从问何以然则贤母遗命必躬亲杖屦若
睢州之于夏峰余愧非其人辞未得致已稽首而扶筇
再过吾庐上下千载始知古人之志事已蟠结于子之
心胸兹孟秋望后吾友 玉圃 将以监司入觐约汎舟于
北湖前期二日薄暮来告兹游宜罢博野遽殂行者为
之心恻而况于吾徒降中庭而东面三踊号 …… (第 18b 页)
相过以问故则遘疟寒之疾以望前四日按临松泖越
翼日而含珠 玉圃 再起治在祥符子为大府班随旅见
栗阶以趋子独加礼释辞自下若后进之接师儒二司
心诧动色睢盱 (第 19a 页)
玉圃 南移子适视学三吴会其以疾在
告就视卧榻握手踟蹰感念往事蒿目相对竟夕而长
吁呜呼元孚子之当官实心实政所 …… (第 19a 页)
而有馀思余谓世有斯人天或将降以大
任但恐岁不吾与不获亲见其功施孰知乃先得子之
凶问临风而涕洟余困衰疾 玉圃 事羁吊唁弗躬呜咽 (第 19a 页)
余闻君讣往岁之秋时在塞垣心慎百忧尽室北徙邅
回在途沈疴叠婴顾影心孤燕秦悬隔莫通丧纪欲寄
一言寸心难理公私薄遽以夕以晨昏昏莫辨经涉冬
春传车祗役夜宿蘧庐君来见梦执手踟蹰告余将归
余不能止相持惊寤心怛不已与君为友岁逾星纪以
古为要善终如始君令于桐余为部人义相然信若弟
与昆吏疵民瘼有言不违行危语尽君亦余规余之在
难君未得面传君踰年寝食惓惓孰云交契遂止于斯
绝天隔地永无见期闻君丧归已闭埏门魂既安宅来
存故人君有悌弟子姓皆良成然首邱顺彼大常我心
之悲惟君则喻幽明殊路终古谁诉昧旦联辞晨告于
野明水瓣香有泪如泻
与 黄玉圃 同祭尹少宰文
呜呼高山大原聚日星河岳之气以生良才根株已中 (第 18a 页)
乎绳墨栋梁可任而雷火为之灾是乃阴阳之错行实
为天地之大絯呜呼元孚慨余暮年所得士友信道笃
而务仔肩名教者子最淳诚而交期则未久子自中州
入副台长始得相见而踰年即分手余既南还子归养
母岁时通书惟礼经是叩往岁仲秋子持使节尽屏仪
从徒步以相从问何以然则贤母遗命必躬亲杖屦若
睢州之于夏峰余愧非其人辞未得致已稽首而扶筇
再过吾庐上下千载始知古人之志事已蟠结于子之
心胸兹孟秋望后吾友 玉圃 将以监司入觐约汎舟于
北湖前期二日薄暮来告兹游宜罢博野遽殂行者为
之心恻而况于吾徒降中庭而东面三踊号 …… (第 18b 页)
相过以问故则遘疟寒之疾以望前四日按临松泖越
翼日而含珠 玉圃 再起治在祥符子为大府班随旅见
栗阶以趋子独加礼释辞自下若后进之接师儒二司
心诧动色睢盱 (第 19a 页)
玉圃 南移子适视学三吴会其以疾在
告就视卧榻握手踟蹰感念往事蒿目相对竟夕而长
吁呜呼元孚子之当官实心实政所 …… (第 19a 页)
而有馀思余谓世有斯人天或将降以大
任但恐岁不吾与不获亲见其功施孰知乃先得子之
凶问临风而涕洟余困衰疾 玉圃 事羁吊唁弗躬呜咽 (第 19a 页)
哀词
庚子 周官集注序 左未生墓志 季瑞臣墓表
祭左未生文
辛丑 万年宝历颂 明禹州兵备道李公城守死事
状 与李刚主书 周官析疑序 送 黄玉圃 巡按
台湾序 白玟玉墓志 王孺人墓志 李伯子哀 …… (第 5a 页)
墓表 方日昆妻李氏墓表
癸亥 余东木时文序 题天姥寺壁 游雁荡记
记寻大龙湫瀑布 赵孺人翟氏墓志 陈太夫人
王氏墓表 林母郑孺人墓表
甲子 题 黄玉圃 梦归图 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后 …… (第 9a 页)
少詹事查公墓表
丁卯 重建阳明祠堂记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 江
南布政使陈公墓志
戊辰(年八/十一)杨黄在时文序 赫氏祭田记 尹元孚
墓志 与 黄玉圃 同祭尹少宰文
年七十一至八十二 书孙文正传后 书卢象晋传 (第 9b 页)
庚子 周官集注序 左未生墓志 季瑞臣墓表
祭左未生文
辛丑 万年宝历颂 明禹州兵备道李公城守死事
状 与李刚主书 周官析疑序 送 黄玉圃 巡按
台湾序 白玟玉墓志 王孺人墓志 李伯子哀 …… (第 5a 页)
墓表 方日昆妻李氏墓表
癸亥 余东木时文序 题天姥寺壁 游雁荡记
记寻大龙湫瀑布 赵孺人翟氏墓志 陈太夫人
王氏墓表 林母郑孺人墓表
甲子 题 黄玉圃 梦归图 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后 …… (第 9a 页)
少詹事查公墓表
丁卯 重建阳明祠堂记 重建润州鹤林寺记 江
南布政使陈公墓志
戊辰(年八/十一)杨黄在时文序 赫氏祭田记 尹元孚
墓志 与 黄玉圃 同祭尹少宰文
年七十一至八十二 书孙文正传后 书卢象晋传 (第 9b 页)
浩荡孤帆入杳冥,碧空无际漾浮萍。风翻海浪千山白,水接连天一线青。回首中原飞野马,扬舲万里指晨星。扶摇乍徙非难事,莫讶庄生语不经!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 黄玉圃先生 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 (第 24 页)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 黄玉圃先生 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 (第 24 页)
(二)三国志魏书臧洪传: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表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绍不听许。雍丘陷,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
妖星夜半照台城,无复笳喧汉将营。鹿耳门前呜咽水(一),流出苍生怨叹声。
(一) 黄玉圃 台海使槎录云:澎湖为台湾之门户,鹿耳门为台湾之咽喉,大鸡笼为北路之险隘,沙马矶为南路之砥柱。 (第 61 页)
妖星夜半照台城,无复笳喧汉将营。鹿耳门前呜咽水(一),流出苍生怨叹声。
(一) 黄玉圃 台海使槎录云:澎湖为台湾之门户,鹿耳门为台湾之咽喉,大鸡笼为北路之险隘,沙马矶为南路之砥柱。 (第 61 页)
(8)民国十六年十一月,国立第一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一集第一期,有薛澄清著「郑成功历史研究的发端」说:『伪郑逸事,清郁永河撰。永河何县人,无可考。惟是书曾见录于重纂福建通志,是其为福建人必也。卷数刻本,志亦未言,不知有否传本。 黄叔璥
著台海使槎录虽曾引用,但其所指,是否即为是书,亦不可知也。姑志之以待考』。
薛澄清到民国十六年还 …… (第 3 页)
此外,另有一版本名「稗海纪游略」,也是我作合校本时所不知的。我未见原书,只见到清仁和罗以智所撰跋文。罗文载恬养斋文钞,收入民国三十四年五月出版上海合
众图书馆丛书第一集。罗氏便是昭代丛书续编戊编裨海纪游的删削者,这「稗海纪游略」和昭代丛书本裨海纪游是否相同,在未见原书前,我不敢断定。「裨」作「稗」,合校本里,我只举出连雅堂台湾诗荟重刊及伊能嘉矩校稿;但原书名作「稗」者尚有道光十五年枣花轩刊本(见贩书偶记),近人谢国桢「晚明史籍考」称有「稗海游记汇刊本」。见于他书者,除这篇罗以智的跋文和方志外,雍正二年 黄叔璥 撰台海使槎录有十馀处,乾隆十二年六十七著使署閒情卷二有一处,乾隆三十年朱仕玠小琉球漫志有两处,嘉庆间 …… (第 7 页)
沧浪所作竹枝词及纪游诸诗,编中兼载之。国朝杭郡诗续辑,吴仲云方伯专属黄芗泉丈为搜采;丈久馆于振绮堂,沧浪诗独未之及,所谓失之眉睫者矣。
三、关于台海使槎录引文
台海使槎录, 黄叔璥 撰,成稿于雍正二年,乾隆元年刊行。它的成书只晚于郁永河来台二十七年。书中引用裨海纪游、番境补逸(不作 (第 8 页)
薛澄清到民国十六年还 …… (第 3 页)
此外,另有一版本名「稗海纪游略」,也是我作合校本时所不知的。我未见原书,只见到清仁和罗以智所撰跋文。罗文载恬养斋文钞,收入民国三十四年五月出版上海合
众图书馆丛书第一集。罗氏便是昭代丛书续编戊编裨海纪游的删削者,这「稗海纪游略」和昭代丛书本裨海纪游是否相同,在未见原书前,我不敢断定。「裨」作「稗」,合校本里,我只举出连雅堂台湾诗荟重刊及伊能嘉矩校稿;但原书名作「稗」者尚有道光十五年枣花轩刊本(见贩书偶记),近人谢国桢「晚明史籍考」称有「稗海游记汇刊本」。见于他书者,除这篇罗以智的跋文和方志外,雍正二年 黄叔璥 撰台海使槎录有十馀处,乾隆十二年六十七著使署閒情卷二有一处,乾隆三十年朱仕玠小琉球漫志有两处,嘉庆间 …… (第 7 页)
沧浪所作竹枝词及纪游诸诗,编中兼载之。国朝杭郡诗续辑,吴仲云方伯专属黄芗泉丈为搜采;丈久馆于振绮堂,沧浪诗独未之及,所谓失之眉睫者矣。
三、关于台海使槎录引文
台海使槎录, 黄叔璥 撰,成稿于雍正二年,乾隆元年刊行。它的成书只晚于郁永河来台二十七年。书中引用裨海纪游、番境补逸(不作 (第 8 页)
按岱洲名福祚,嘉庆五年以优贡捷北闱,数上公车不第。及亲没,绝意功名,建洌水山庄于玉屏山麓。后游台湾,主文石书院。著「湖心亭新裁」、「稻香村杂著」、「习静轩词钞」、「洌水山庄文集」等。道光二十八年卒于台湾。门人晋江林鹗程太史汇其残稿刊之,名「检箧拾遗」。此诗六首,与蓝鹿洲上 黄玉圃
巡使及台湾近咏相同,唯改数字;岱洲通人,何以抄袭前人之作也?
章申友明经甫,台邑人,居府治,设教 (第 150 页)
章申友明经甫,台邑人,居府治,设教 (第 150 页)
[世宗宪皇帝御极之雍正元年(岁在癸卯)春二月戊午],浙闽总督满保奏:朱一贵乱,台湾义民李直三等曾带领乡勇协助官兵杀贼。诏赏其功。
[秋七月戊寅朔],设台湾彰化县。
巡台御史王叔儆(按系 黄叔璥 之误)请于诸罗县北半线地方设县治,以备稽查 (第 45 页)
[秋七月戊寅朔],设台湾彰化县。
巡台御史王叔儆(按系 黄叔璥 之误)请于诸罗县北半线地方设县治,以备稽查 (第 45 页)
之 。
○白石词格调最高
白石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沈伯时讥其生硬,不知白石者也。 黄叔璥 叹为美成所不及,亦漫为可否者也。惟赵子固云:白石词家之申、韩也,真 刺骨语。
○白石气体超妙
美成、 ……○宋人论易安声声慢
易安声声慢一阕,连下十四叠字,张正夫叹为公孙大娘舞剑手。且谓本朝非无能词 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然此不过奇笔耳,并非高调。张氏赏之,所见亦浅 。又宠柳娇花之句, 黄叔璥 叹为前此未有能道之者。此语殊病纤巧,黄氏赏之,亦 谬。宋人论词,且多左道,何怪后世纷纷哉。
○易安佳
○白石词格调最高
白石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沈伯时讥其生硬,不知白石者也。 黄叔璥 叹为美成所不及,亦漫为可否者也。惟赵子固云:白石词家之申、韩也,真 刺骨语。
○白石气体超妙
美成、 ……○宋人论易安声声慢
易安声声慢一阕,连下十四叠字,张正夫叹为公孙大娘舞剑手。且谓本朝非无能词 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然此不过奇笔耳,并非高调。张氏赏之,所见亦浅 。又宠柳娇花之句, 黄叔璥 叹为前此未有能道之者。此语殊病纤巧,黄氏赏之,亦 谬。宋人论词,且多左道,何怪后世纷纷哉。
○易安佳
令晏叔原不得独擅。〕此又等于瞽者辨黑白矣。
○曾纯甫词
黍离麦秀之悲,暗说则深,明说则浅。曾纯甫词, 黄叔璥 云:纯甫东都故老。词多 感慨。如金人捧露盘、忆秦娥等曲,凄然有黍离之感。如〔雕栏玉砌,空馀三十六 离
○曾纯甫词
黍离麦秀之悲,暗说则深,明说则浅。曾纯甫词, 黄叔璥 云:纯甫东都故老。词多 感慨。如金人捧露盘、忆秦娥等曲,凄然有黍离之感。如〔雕栏玉砌,空馀三十六 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