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陈东叶麻相
继擒灭唯王直号称徽王拥众海岛分遣入寇欲进兵
征讨则洪波弱水之险彼实据之欲设计招抚则徐海 陈东之
灭彼或知之天下之事之难又莫有难于此者
矣公乃委曲图维卒致之麾下以正法典于是闽浙江 (第 23b 页)
之。及前年,奉文严禁鸦片,因思凤山县沿山皆粤籍民人,地近琅峤熟蕃,其陆路与山后之卑南觅接壤,海面与粤 东之潮
州、南澳遥通,粤人渡台,往往自彼驾小舟由琅峤僻处登岸。风闻有携农具通好熟蕃,至山后开垦者。粤人最善治 (第 48 页)
移而后。潮岳平而汊港之潮亦退矣。故近于赤道者。其潮势盛。远于赤道者。其潮力微。吕宋之潮。高于粤东。粤 东之潮。
高于浙江。浙江之潮。高于淮河。河口之潮。若存而若无也。月未必每由赤道。今谓之赤道者。月行在赤道左右。 …… (第 478H 页)
 青泉云自对马岛东北行三千馀里。至大板城。又东北行一千六百里。至江户。江户之北。直至野人界。(谓与野人。其南北同带。)则江户当我之六镇。然东方日月所出。最为阳明。十月不寒。如我三南之九月天气。
凡天地之间。或寒或暑。皆由太阳之远近。故在赤道以北者。其地弥南则其冬寒弥薄。盖以日躔极南之时。北地之近于赤道者。其日晷犹长。故其寒不甚也。日本地形之或南或北。不必询问于土人。唯仰观北极出地。其高几度。则其地之北直何郡。可知也。唯俯察日晷长短。某节几则刻。(刻。则)其地之南直何郡。可知也。何必雨森 东之
言。是信是宗。以定南北之真度哉。我邦六镇之地。十月冰雪塞谷。安得如南方之九月乎。彼其十月之寒。如我南 …… (第 484H 页)
 独坐酒家。有老校乡甲来见。问前都护(李承旨寅溥)何遽归也。曰今春州亡矣。虽有善者。末如之何。所以归也。仓廒尽空。吏枷囚者十馀人。籍其家无物。录其族无人。官将奈何。军额悉空。督之于乡甲。(即风宪)使纳钱布。一经乡甲。罔不破家。富民有乡甲之望者。悉逃无存。存者唯凉笠插朼者耳。官将奈何。火田之税。旧自府敛。今训局之吏来而收之。横滥无艺。山

阪遂陈。官将奈何。分院白土之船。其价六百两。皆成吏逋。年年阙课。饔院有啧。官将奈何。吏本八十馀人。愿者悉逃。今唯三十人在府。皆饿鬼渴魔。见钱则吞之。见谷则饮之。官将奈何。今虽龚黄来临。亦唯弃官而归耳。余惟春川者。吾 东之
成都也。孔明据蜀以图兴复。明皇幸蜀以免危急。春川亦国家必保之地。今败亡如此。呜呼惜哉。招来安集。非六 (第 492H 页)
为也。不亦善乎。其法如是。故中国凡以举人为名者。皆能贯穿九经。融通全史。泛滥百家。晓达时分务。不似吾 东之举人
也。
先定会试之额。而省试州试之额。因可推定矣。
 唐宋以来。贡举有定额。而会试无定额。并详通考。 …… (第 284L 页)
来。病不随归。遂以科举之法。传于我邦。中国科规。粤自唐初。已令乡举。有举而后。赴举。故谓之应举。今吾 东之
人。不举而赴。猥称应举。名实之不相副。类皆如此。古者奏绩而后考绩。今不奏而考之。斯一误也。(守臣奏绩 …… (第 293H 页)
 大抵举额之分定。宜用右法。似无大弊。设有些弊。必愈于今日之乱杂。但初场终场之试。以四体大科小科之分。为两试。皆非中国之法。中国之法。自古不然。不知吾 东之
法。何所依仿。大约科场之所宜试者。一曰策。二曰论。三曰表笺。四曰经义。五曰诗律。六曰箴铭。外此皆无益 (第 295H 页)
  李奎报赋祖江潮极涨之时曰。三兔三龙水。三蛇一马时。羊三猿亦二。月黑复如斯。三兔者。自初一至初三。以卯时初正末为期也。三龙者。自初四至初六。以辰时初正末为期也。三蛇者。自初七至初九。以巳时初正末为期也。一马时者。单指初十日午时也。卯辰巳皆以三日当三时。午独当一日者。涛之所发而疾故也。三羊者。自十一至十三。以未时初正末为期也。猿二者。自十四至十五。分申上下半也。十六日将复自卯而始。故正二时也。汐之六时。自酉至寅下半。亦视潮之对。江北之潮。较浙 东之潮。
先三时。浙 (第 277L 页)
东之潮。
较祖江之潮。先一时。其潮汛他皆类此。
  申景浚曰。潮汐之进退浦港者。非自远外大海而来。其退也非归于 …… (第 277L 页)
  又曰。自平安道海中大屿断续相连。至于全罗道。盖海中山麓大干横亘者也。中有火洲之草。(水中沙堆处。方言谓之草。)自白翎西南望之。若可见焉。海水在草东者东流。在草西者西流。而水势悍急。若入草西则多漂到中国。草 东之
水有潮汐。而草西昼夜一流无潮汐。(止)此康熙几暇格物篇中所谓白头之麓也。然草西之无潮汐。似亦无是理。 (第 278H 页)
     
(右裴中立)
天安六贤赞
宁城十室。蔚然儒风。孰倡其先。肫肫俞公。驯虎涌泉。雪笋冰鲤。古人所难。公实兼美。煌煌棹楔。逮公之存。

伟彼先哲。亦肃其门。
     
(右正郎俞公 彦谦)
留丽之山。玉韫而辉。有美君子。在遁而肥。 陈东之
疏。董养之叹。身虽空谷。手障狂澜。潜光不辉。孰识其懿。天与之爵。曰孝曰义。
     
(右盆谷李公 (第 496H 页)
亦可见矣。昔宋之陈东。以太学生。伏阙上书。请斩蔡京以下六贼。以谢天下。公之历数奸臣。尽言无隐。其亦闻 陈东之
风者欤。乡人请褒公孝行。累呈营邑。 孝庙六年乙未。命旌其门。公之事行。久将湮灭。今其九世孙南丰。来示 (第 165L 页)
。为放虎自卫之计。而召荓蜂求螫之讥耶。臣以遐寒之踪。骤论国家大事。极知僭。妄。难免罪殛。而郇模之筐。 陈东之
斧。古人有行之者。玆敢沥血披肝。干冒崇严。臣不任瞻天望 圣激切屏营之至。
拟陈时弊。仍进亩忠录疏。 (第 91L 页)
 一者无欲。或作太极看。或兼作一元之气看。以一为气。果得为无欲之本欤。
通书宗旨。皆从太极图中推演来。一即太极而已。静虚动直处。方见得阴阳气机。或者之搀说一元。殆是竿木之随身也。
抵山阳道会所(辛巳)
病伏穷山。与世相忘。惟有未灰一念。流注于声气相孚之地。第恨山川脩夐。会合未易。今于大论之初发。谓此脚可以一出。因得摅倾注之怀。竭彼此之蕴。而事面有异。莫遂勇往。 陈东之
斧。亦有命存焉耶。雪馀天寒。佥尊体度万相。路梗日促。会员倘不零星。而疏事亦已定顿否。自有此事。浮言胥 (第 78H 页)
 辛巳(先生六十四岁)命弟澹窝公(云相)赴疏行。(先生又命子承熙草疏本。赴尚州会所。因寄书会中。略曰大论之发。谓可以一出。事面有异。莫遂勇往。 陈东之
斧。亦有命耶。今之阴为彼地者。敢曰尊吾道。用彼术。噫。诵尧言者不可行桀行。为舜徒者不可利蹠利。况彼所 (第 287H 页)
   闻西原 万东庙撤享时。梁公柱石以营将。痛哭弃官而归。(乙丑。)
   走笔。赠洪思伯。(时思伯见彝伦斁绝。洋氛日盛。深怀忧愤。欲为 陈东之
举。)
   哭华西先生
   甫山柳参判挽
   迷源行
   谒白沙李文忠公墓
   道峰书院。
  
闻西原 万东庙撤享时。梁公柱石以营将。痛哭弃官而归。(乙丑。)
惟我将军痛哭时。千山落日万灵悲。楚祠有感昌黎句。虞庙生光晦父词。但道尊攘天下共。未闻忠义一人私。青邱不尽 红罗色。独树花明洌水湄。
走笔。赠洪思伯。(时思伯见彝伦斁绝。洋氛日盛。深怀忧愤。欲为 陈东之
举。)
看君英锐罕如今。义气昭森冠士林。冬至一雷不成响。慇勤认取闭关心。
哭华西先生
乾坤属长夜。孤 ……青华高弟勇难财。部析秋毫世共猜。过涉横流终灭顶。两仪无物不衔哀。(右。洪思伯闻叔。拚死辟洋。闻叔至遘 陈东之
祸。)
冬至忆春善
雁秋相送夕。谈笑不悲愁。忽地一雷响。自然双涕流。藐孤无近属。生死寄朋俦。北地天应 (第 64H 页)
不食而止哉。自有书契以来。无此变故。而举朝无一人能从头理会而为匡救之举者。乡曲之士。不识面目之人。效 陈东之
嚬。而为焦头烂额之举者。诛殛已尽。林樊之间。一二君子负士林之望者。但能守匹夫之私行。而朋友之间。私相 (第 147L 页)
。耳熟而心喻矣。故数十年以来。与柳徵士诸人。明月张胆者。在此矣。丙子通商之初。洪在龟倡率东州儒生。作 陈东之
举。终于痛哭而归。崔侍郎益铉。至于持斧伏 阙。冀回 上意。众怒如火。遂窜南荒。而问其为二人之根柢则此 …… (第 185L 页)
不得。故丙子崔侍郎之持斧也。劝之言者此汉也。洪在龟之叫阍也。主张是者此汉也。圻内之疏周旋者此汉也。关 东之
起窝窟者此汉也。不但投书岭人一事。为大罪也。若一一枚举而罪之。则虽灭死万万。不足偿矣。顾于一日。因  (第 189L 页)
理也。然而事有大关系者。馆职学官韦布之徒。得以进言。亦朱子之所许。而我国如退尤诸先生。无异辞者也。况 陈东之
事。朱子无一言讥贬。而我东五百年。因成一副当义理知道者。于此正当权其轻重。度其长短。见得彼一时此一时 …… (第 271H 页)
子所称圣人之徒。朱子所许主人边人者。开口说与一时之朋友。以此触犯时怒。非一日矣。向来圻辅关东。起而为 陈东之
举者。盖多从游之士。则疏中所言意无异同。其与躬自叫 阍。间不以寸矣。至于投书岭儒。则愤懑之所积。词气 …… (第 275H 页)
之持斧及儒生五十人抱疏痛哭之事。实此老汉为之根柢。辛巳岭儒之起。又有投书褒劝。激动衿绅之事。而圻辅关 东之
起。不无周旋左右之实。此皆一番人之所切齿者也。今其蛇山鳄水。生还无期。固其所也。前后事实。不过如此。 …… (第 275L 页)
之议。决于时相。而举朝和附。牢不可破。则崔侍郎益铉。持斧伏 阙。要以只手障横流。洪在龟等五十人。继为 陈东之
举。而平默实为之根柢。及至辛巳。异类得志。充斥于国中。则堂堂礼义之邦。所谓一叶之青。并入于彼而为坤卦 (第 276L 页)
洞之忧。致力本源之教。吾辈正当如此究竟。先儒所云心同不复有言者。今日准备语也。第吾党(洪思伯)有欲为 陈东之
举者。弟尝壮其气悲其志。而止其事矣。尤翁尝痛宋子慎之事曰。子慎而无死。与我讲多少义理。则虽为大儒可也 (第 387H 页)
见其所感者深矣。余自少壮。妄学二夫子。不量琐力。捧土以塞奔猛之势。遂入党籍。濒死瘴海。思伯闻叔。又是 陈东之
伦。而稚絅则敢为高登者也。虽于二夫子之堂室。皆不敢妄议其得为二夫子之徒。而免于悬鹑百结之耻。则亦幸其 (第 170L 页)
呼哀哉。伏惟尚飨。
祭洪闻叔(在鹤)
维 崇祯纪元后五辛巳闰七月二十日庚戌。友人励志堂洪君闻叔。受 陈东之
刑于国西门之外。二十四日甲寅。凶闻入于嘉陵。重庵病叟。设位大恸。天地苦楚。日月惨黑。二十六日丙辰。柩 (第 236L 页)
之下。稻塍菰畦之间。说与游从之士。庶几救拔得若干人物而已。丙子。洪在龟等五十人。相与伏 阖。则拟之于 陈东之
义。为之代制其疏。又于崔公。贻书而劝之力争。辛巳。李晚孙等一万馀人。起于岭南。而为 (第 582L 页)
陈东之
举。则又与省斋诸公。贻书奖勉而激厉其馀。既而申㰔等。起于圻内。洪在鹤等起于关东。则又为之商确凡百于其 …… (第 582L 页)
。服膺于此。年晚犹以小学童子自居。涵养纯熟。根本深固。然后循序以进乎其大。故一传而得静庵先生。以为道 东之
祖。石室先生虽非专功于性理之学者。然亦知士学之当以小学为本。故少而读之。至于五百遍。不啻如泥酱烂熟矣 …… (第 588H 页)
情状。可知矣。余之厚受齽齘。不亦宜乎。既而李行逵之起。有往复商确之迹。申㰔之起亦然。而洪在鹤。又率关 东之
士。与圻湖诸生。齐进守 阙。则洪君又在龟之弟。平日从学之人。疏中所论。大槩出于寻常讲论之绪馀。不但至 (第 589L 页)
。如山高而海涵。冰清而玉洁。使魑魅魍魉羽毛鳞介之属。虽极恣睢而不能回。冠儒服儒之视听久矣。胡铨之疏。 陈东之
举。皆是何人。疏厅之书。海岛之行。又是何事。天地正大之气。 国家纲常之责。不可谓不尽出于檗溪门庭之间 (第 689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