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无此五字)设使公生于孔子之世公未必不在四科焉
然国家以二十一贤者(若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 高堂生
戴圣毛公孔安国)
(刘向郑生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慎何休王肃王弼杜元凯范宁等是也)代用其书垂于
(第 22b 页)
为从祀谨按礼记云凡学春官释奠
于其先师郑玄注云官谓诗书礼义(通典作礼/乐诗书)之官也
先师者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
生可以为师者又礼记云始立学释奠于先圣郑玄注 (第 2b 页)
(或作/卿)伏生毛公韩生董生 高堂生
扬雄郑玄等数十
人皆图之壁选博士弟子皆如(集本文粹/作必省)其人又为置
(三字集/作说)讲堂教之行礼 (第 12b 页)
十一年
始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从祀孔子庙庭盖当时圣学
不明议者无识拘于旧注疏谓释奠先师如诗有毛公
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生之类遂为专门训诂之学为得
圣道之传而并及马融等行之至今诚不可不考其行
之得失与义之可否而釐正 …… (第 7a 页)
臣窃以为不然夫守其遗经若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
之于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之于诗 高堂生

于仪礼后苍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周礼可以当之盖
秦火之后虽易以卜筮仅存而馀经非此九人则几乎
熄矣此其 (第 9a 页)
曰国故云者若虞则
夔伯夷周则周公鲁则孔子也此三代各自释奠于其
代之人而国又各自释奠于其先师解之者曰若 汉高

堂生
制氏毛公伏生也此汉代释奠于汉之人之證也
故夔伯夷周公孔子虽不能接世而生而 (第 19a 页)
高堂生
制氏
毛公伏生固亦非旷世之所希有然而与于释奠者代
有其人则自建学以来皆然未有空一代而绝无其人
也明兴 …… (第 19b 页)
言之苟为圣人之徒者犹宜援而进之而况如瑄之真
可谓羽翼圣门者乎如是而曰我国之故也而祀焉以
比于 汉高堂生
制氏毛公伏生许衡其亦可以无愧矣
乎况今之所谓祀者乃其偃然于累代群儒之后而非
如记所谓特祀以为先师者也 (第 20a 页)
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
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
伏生言礼则鲁 高堂生
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
鲁自胡母生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鼢 (第 13a 页)
不若是则不严且敬也
今以秉炬当之庸非渎乎古之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
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此之谓先师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之类也又凡始立学者
必释奠于先圣先师释奠必有合有国故则否谓国无 (第 2b 页)
防事为之制故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及周
之衰诸侯将踰法度恶其害已皆灭去其籍自孔子时
而不具至秦大坏汉兴鲁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讫孝
宣世后仓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
官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篇文相 (第 19a 页)
就故先为正其史之文如此若圣人所取之义则俟同
志者共讲焉
  三礼叙录(吴澄/)
仪礼十七篇汉兴 高堂生
得之以授瑕丘萧奋奋授东
海孟卿卿授后苍苍授戴德戴圣大戴小戴及刘氏别
录所传十七篇次第各不同尊卑吉凶先 …… (第 9b 页)
武周孔之心俾吾朱子之学末流不至如汉儒学者事
也澄也不敢自弃同志其尚敦勖之哉仪礼逸经八篇
澄所纂次汉兴 高堂生
得仪礼十七篇后鲁共王坏孔
子宅得古文礼经于孔氏壁中凡五十六篇河间献王
得而上之其十七篇与仪礼正同馀三 (第 12b 页)
 史邺侯李繁至官能以为先既新作孔子庙又令工

 改为颜子至子夏十人像其馀六十子及后大儒公
 羊高左丘明孟轲荀况伏生毛公韩生董生 高堂生
 
扬雄郑玄等数十人皆图之壁选博士弟子必皆其
 人又为置讲堂教之行礼肄习其中置本钱廪米令
 可继处以守庙 (第 2a 页)
子庙庭盖当时圣学不明议者无识拘于旧注疏谓释
奠先师如诗有毛公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生之类遂为
专门训诂之学为得圣道之传而并及马融等行之至
今诚不可不考其行之得失与义之可否而釐正 …… (第 22b 页)
待后
之学者不为无功臣窃以为不然夫守其道经若左丘
明公羊高榖梁赤之于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
之于诗 高堂生
之于仪礼后苍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 (第 24a 页)
  釐正孔庙从祀疏(张孚敬/)
臣谨按程敏政奏曰唐贞观三十一年始以左丘明等

二十二人从祀孔子庙庭盖当是时圣学不明议者无
识拘于旧注疏谓释奠先师如诗有毛公礼有 高堂生
书有伏生之类遂以专门训诂之学为得圣道之传而
并及马融等行之至今诚不可不考其行之得失与义
之可否而釐正 …… (第 7b 页)
以待后之学者不为无功臣窃以
为不然夫守其遗经若左丘明公羊高榖梁赤之于春
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之于诗 高堂生
之于仪礼 (第 9a 页)
为不若是则不严且敬也今以
秉炬当之庸非渎乎古之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
为乐祖祭于瞽宗之谓先师若汉礼有 高堂生
乐有制
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之类也又凡始立学者必释奠
于先圣先师释奠必有合有国故则否谓国无先圣先
师则 (第 2b 页)
用燔绝自孟氏未
之及见斯亡久矣汉兴河间献王笃好古始博购得周
礼五官而亡其冬官得考工记附经后备冬官之记
堂生
实始传仪礼经仅十有七篇大小戴次曲礼仅上
下二篇又杂诸记中而仪礼冠昏丧既夕虞皆士礼自
大夫而上无冠礼也 …… (第 6b 页)
  礼记编绎小序(邓元锡/)
礼记盖古经师转相与撰次所闻或录旧礼或记变礼
或兼记体履之务翼经者也岂七十子之徒若 高堂生
孟卿后苍之伦所记与汉初湮灭有间已渐出至元成
而备传者至二百馀篇信都戴德删为八十五篇曰大
戴礼九江守圣 (第 8a 页)
  三礼纂注序(宋仪望/)
予早岁从父师问三礼同异因臆尝所辨说周礼一书

自汉惠除挟书乃有献周官五篇其后向子歆得之遂
以考工记补冬官而不考载官名自歆后贾郑诸人争
相校雠用力愈勤而大义愈晦宋程朱大儒虽尝亟称
然未有折衷迨元临川俞氏以周礼冬官杂在五官遂
黜考工记更补之王吴丘三氏复增订焉余窃谓考工
记特记语耳诸君子莫究所属并其名缺之然则轮舆
桃冶弓车庐梓诸人果官名耶自 高堂生
治仪礼而诵
习者五家而戴氏又传礼记四十八篇其义多孔门诸 (第 24a 页)
   当属昌黎第一

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惟社稷与孔
子为然而社祭土稷祭榖句龙与弃乃其佐享非其专
主又其位所不屋而坛岂如孔子用王者事巍然当座
以门人为配自天子而下北面跪祭进退诚敬礼如亲
弟子者句龙弃以功孔子以德固自有次第哉自古多
有以功德得其位者不得常祀句龙弃孔子皆不得位
而得常祀然其祀事皆不如孔子之盛所谓生人以来
未有如孔子者其贤过于尧舜远矣此其效欤郡邑皆

有孔子庙或不能修事虽设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
存实亡失其所业独处州刺史邺侯李繁至官能以为
先既新作孔子庙又令工改为颜子至子夏十人像其
馀六十子及后大儒公羊高左丘明孟轲荀况伏生毛
公韩生董生 高堂生
扬雄郑玄等数十人皆图之壁选
博士弟子必皆其人又为置讲堂教之行礼肄习其中
置本钱廪米令可继处以守庙成躬 (第 2a 页)
   圣贤儒史序

圣贤儒史者王子草堂为学宫祀典作也夫学宫祀典
而何以谓之圣贤儒史也哉古者有学而无庙凡释菜
释奠皆设位为之而其所为设位者则一圣数师而贤
与儒不与焉一圣者先圣也数师者先师如书师礼师
干戈羽籥诸师皆是也故唐虞夏商其为圣为师皆不
可考而自周以后则周公为圣而孔子参之若夫师则
诗祀毛苌书祀伏胜乐祀制氏礼祀 高堂生
即生其时
为学宫教授周官所称师氏者而死亦祀以为师盖圣 …… (第 13a 页)
庙于学此庙学所由始既而以孔子为圣颜渊为师
而然后徐及于诸贤又既则以向之所为师者若毛苌
若伏胜若制氏若 高堂生
辈复祀于诸贤之下而于是
始又及于儒则是圣与贤与儒皆后世递增之名而非
其旧也夫圣与师非溷称也在昔孔子周 (第 13b 页)
字句以充帖括
盖有传业为大师射策为大官而目不睹三传之全文者
矣其陋不巳甚乎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
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又有古经出鲁淹中然皆止于 (第 18b 页)
  三礼论           韩 菼
礼之亡亡于周衰诸侯踰法度恶害已皆灭去其籍至
秦益大坏汉兴六经之文皆未出最先议礼则叔孙通
取合当世参酌秦法沿袭施行遂为故事终西京之世
贾谊董仲舒王吉刘向之徒所以发愤太息而不能已

也章和时曹褒被诏条正礼乐撰次天子至于庶人冠
婚吉凶始终制度百五十篇仍杂以五经谶记之文寻
寝不行唐初魏徵等为贞观礼李义府许敬宗增之为
显庆礼萧嵩等复折衷之为开元礼宋初开宝通礼亦
本开元礼增损之信斋杨氏所谓士大夫好古者止知
有开元以后之礼者也夫自叔孙通坏弃古礼而 高堂
十七篇者虽寻出第列于学宫而不足以助宏国家
之制作欧阳氏云三代以后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 …… (第 1b 页)

而遂以大乱重以王安石之纷更制度托于周官而世
儒遂疑此非周公之书出歆莽之伪为抑又过也夫古
礼十七篇 高堂生
所传与淹中所出不殊其为古书无
疑朱子谓仪礼是经礼记是解如仪礼有冠礼礼记便
有冠义仪礼有昏礼礼记便有昏 …… (第 2a 页)
  仪礼论           韩 菼
先王之治天下以至易简者立其体以至周详者达其
用夫天秩天叙人纲人纪其间曲为之防事为之制而
三千三百教大备矣秦火之后 高堂生
传仪礼十七篇
冠昏丧祭乡相见与夫聘觐燕射之仪文固不甚害于
当时之诸侯而春秋以来犹有行之者学士大夫习其 (第 4a 页)
椿王次点则又剜取地
官数职以补之岂不悖哉若夫古礼经五十六篇献王
得之鲁淹中矣而二戴黜之遂至亡逸今独存 高堂生
士礼十七篇亦复未称完善朱子所以有请修通解之
奏也传齐论者曰王阳传鲁论者曰张禹自孔氏为传
郑氏为注而齐 …… (第 12a 页)
氏无师夹氏有录无书铎椒虞卿之微见于刘歆七略
盖为左氏而作汉兴不立博士故不果传礼有五传
堂生
授萧奋奋授孟卿卿授后仓仓说礼数万言号后
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梁戴德戴圣沛庆普曲台记
凡二百一十四篇戴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