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日齐撰辰
圣锡福壶尊阶东西(臣/)职农部使同庆
寿宇跻往岁赴北幕属甲擐重犀(臣出北路/兵一次)恭惟
大化洽中外同洪禔愿献芹曝祝万纪周摄提
(户部九品/笔帖式) 善 泰(年六/十五) 尧蓂滋六叶舜榼饫千钟燕老
恩无外敷天
德有容寿如山阜固吉是子孙逢用锡陈畴范于论乐 (第 28b 页)
圣锡福壶尊阶东西(臣/)职农部使同庆
寿宇跻往岁赴北幕属甲擐重犀(臣出北路/兵一次)恭惟
大化洽中外同洪禔愿献芹曝祝万纪周摄提
(户部九品/笔帖式) 善 泰(年六/十五) 尧蓂滋六叶舜榼饫千钟燕老
恩无外敷天
德有容寿如山阜固吉是子孙逢用锡陈畴范于论乐 (第 28b 页)
田虚税之弊蠲之。民立铁碑颂德。辛酉。入为副提学。历大司谏大司成。是时。公同堂三兄弟。并列清要。台臣李 善泰。
以招权主言议搆之。 上斥 (第 337L 页)
善泰。 公力辞递。寻拜礼曹参议,副提学。坐罢。叙拜兵曹参议。为副学也。当馆录。而赵公重晦。 (第 337L 页)
善泰。 公力辞递。寻拜礼曹参议,副提学。坐罢。叙拜兵曹参议。为副学也。当馆录。而赵公重晦。 (第 337L 页)
。今烧之。后世何以辨其诬乎。寻以史荐不举南北二党。被持平李匡谊所斥去。自兵曹郎。转司谏院正言。台臣李 善泰
讦公群从兄弟迭据权要。主张言议。以激 上心。公对章曰。人言臣固不欲辨。然言议者。 国家治乱攸系。今以 (第 612L 页)
仁政也。事下政府。遂特减水原虚税。十七年。召拜弘文馆副提学。明年。由大司谏。入成均馆。为大司成。初李 善泰
诋公兄弟主论议植朋党。领议政金公在鲁。具劄辨明。 上大悟。立斥 (第 348H 页)
善泰。 然公不安。遂求解职。九月。改礼曹参议。明年。丁内艰。又明年。丁外艰。服除。由户曹参议。复拜副提学。先 (第 348H 页)
善泰。 然公不安。遂求解职。九月。改礼曹参议。明年。丁内艰。又明年。丁外艰。服除。由户曹参议。复拜副提学。先 (第 348H 页)
党。被持平李匡谊所斥去。自骑郎转正言。于是仲氏判书公。从父兄议政公皆已翱翔馆阁。时人目曰三李。台臣李 善泰
仍讦公群从迭据清要。辀张言议。以激 上心。公对章曰人言臣固不欲辨。然言议者。 国家治乱攸系。今或以此 (第 464L 页)
台臣之谮讦善类者。为承旨。痛斥党人之擅停合启者。或削或罢。且公与二弟迭居清要。言论多为世忌嫉。掌令李 善泰
以树党招权等语。乘机倾轧。 上察其诬而罪之。然公益知时议之不见容。仕宦非乐也。性本刚方。 上前奏对。 (第 522H 页)
辞献纳。陈所怀疏。(因褫职。未果上。)
湖西按覈使复 命后。辞修撰兼附所怀疏。
因 批旨辞职兼陈所怀疏
因李 善泰 疏陈辨疏
特教后辞副校理疏
辞大司谏。兼请罪铨曹疏。
因鞫招陈辨。兼辞承文院副提调
湖西按覈使复 命后。辞修撰兼附所怀疏。
因 批旨辞职兼陈所怀疏
因李 善泰 疏陈辨疏
特教后辞副校理疏
辞大司谏。兼请罪铨曹疏。
因鞫招陈辨。兼辞承文院副提调
四方传之。恐非细事也。伏愿 圣明特收 备忘中语及其父兄一段。以光 圣德焉。臣无任屏营战慄之至。
因李 善泰 疏陈辨疏 …… (第 188L 页)
身名僇辱。生无以报 殿下之恩。死无以归见祖先。抚躬伤悼。更何言哉。若使臣等。早守拙法。敛迹荣涂。则彼 善泰 者。岂知世间有臣等哉。从今又不为自靖之道。则不知有几许机阱随其后也。伏乞 天地父母特垂哀怜。亟许刊削 …… (第 189L 页)
则人心愈险。世道愈裂。彼甘心于臣者。其排布之势。揣摩之术。有若林薮之间。啸聚百千鬼魅。又不知妆出几个 善泰。 闪弄于白日之下。吁亦怕矣。由前之说。则臣虽或苟全性命。只抱愧而终身。由后之说。则身且不保。未卒 天地 (第 191H 页)
因李 善泰 疏陈辨疏 …… (第 188L 页)
身名僇辱。生无以报 殿下之恩。死无以归见祖先。抚躬伤悼。更何言哉。若使臣等。早守拙法。敛迹荣涂。则彼 善泰 者。岂知世间有臣等哉。从今又不为自靖之道。则不知有几许机阱随其后也。伏乞 天地父母特垂哀怜。亟许刊削 …… (第 189L 页)
则人心愈险。世道愈裂。彼甘心于臣者。其排布之势。揣摩之术。有若林薮之间。啸聚百千鬼魅。又不知妆出几个 善泰。 闪弄于白日之下。吁亦怕矣。由前之说。则臣虽或苟全性命。只抱愧而终身。由后之说。则身且不保。未卒 天地 (第 191H 页)
因校理金汉哲疏。陈辨疏。
辞吏曹参判疏
辞吏曹参判疏
因李衡万,金汉哲疏。陈辨辞职疏。
因李 善泰 疏。陈辨疏。
因大司成李鼎辅疏。乞 赐斥退疏。
辞 经筵召命。仍乞免铨职疏。
因金
辞吏曹参判疏
辞吏曹参判疏
因李衡万,金汉哲疏。陈辨辞职疏。
因李 善泰 疏。陈辨疏。
因大司成李鼎辅疏。乞 赐斥退疏。
辞 经筵召命。仍乞免铨职疏。
因金
垂矜怜。早赐斥退。俾臣屏伏。丘壑以保危踪。以避骇机。不胜万幸。
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辞察职。
因李 善泰 疏。陈辨疏。
伏以臣命途崎岖。年年所遭。愈出而愈怪。抚躬自伤。此何人哉。从古人臣横被丑辱者何限。而如 …… (第 68H 页)
何待人言。若夫李善泰之丑辱。则臣虽挽江河而注之。难洗其耻。而得伏见大司成李鼎辅疏。以为 善泰 左袒于臣。此虽不思不顾。乘愤喷言。而当之者。不亦困乎。夫所谓左袒。乃为我也。丑辱如此而谓之左袒。即是 …… (第 69H 页)
于铨职。其所谓政注失望四字。尤是矢心自划之端。顾臣昏愚。未谙前后政席其所注拟者。岂得一一协望。而使李 善泰 辈满心欢耸。则臣固耻之。孑然孤立。其于东西南北之人。无所偏党。而若夫名义关头。则纲纪彝则之攸系。苟或 …… (第 69L 页)
三年齮龁。犹不欲止。未知汉哲何怨于臣而若斯也。今其疏。有曰。庚申以后等语。反覆寻绎。终未觉得。及至李 善泰 疏出而始知之。嘻噫。是何言也。不白直甚矣。庚申十一月事。其真不知耶。玉署直中。诘问于臣者谁也。使臣不 …… (第 70H 页)
历历如昨日事。臣尚不忘。岂汉哲独忘乎。同是一时事。而泮任之罚则思。禁直之言则忘。此固可惑之甚。而凭藉 善泰 疏。而始曰知之者。抑何机括也。苟无 (第 70H 页)
善泰 之疏。则其终不知耶。又于臣疏中非其本心下。注之曰。非本心者。谓臣受人指嗾也。其受嗾与否。固非臣所可知 …… (第 70H 页)
是。臣尤惑焉。彼 善泰 丑辱臣者。亦岂无为而发也。乘机投疏。左攻右斥。臣于其间。作一孤注。固已疲恼。而今汉哲反欲以此为陷人之 (第 70L 页)
资斧。良亦一哂。臣尝与判书郑锡五。正郎闵百行相议。而沮 善泰 台望。通朝皆知。汉哲万无不知之理。而捏合游辞。令人眩惑。且任珽之疏。有何关臣而忽以翌日二字。隐映插入 (第 70L 页)
答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辞察职。
因李 善泰 疏。陈辨疏。
伏以臣命途崎岖。年年所遭。愈出而愈怪。抚躬自伤。此何人哉。从古人臣横被丑辱者何限。而如 …… (第 68H 页)
何待人言。若夫李善泰之丑辱。则臣虽挽江河而注之。难洗其耻。而得伏见大司成李鼎辅疏。以为 善泰 左袒于臣。此虽不思不顾。乘愤喷言。而当之者。不亦困乎。夫所谓左袒。乃为我也。丑辱如此而谓之左袒。即是 …… (第 69H 页)
于铨职。其所谓政注失望四字。尤是矢心自划之端。顾臣昏愚。未谙前后政席其所注拟者。岂得一一协望。而使李 善泰 辈满心欢耸。则臣固耻之。孑然孤立。其于东西南北之人。无所偏党。而若夫名义关头。则纲纪彝则之攸系。苟或 …… (第 69L 页)
三年齮龁。犹不欲止。未知汉哲何怨于臣而若斯也。今其疏。有曰。庚申以后等语。反覆寻绎。终未觉得。及至李 善泰 疏出而始知之。嘻噫。是何言也。不白直甚矣。庚申十一月事。其真不知耶。玉署直中。诘问于臣者谁也。使臣不 …… (第 70H 页)
历历如昨日事。臣尚不忘。岂汉哲独忘乎。同是一时事。而泮任之罚则思。禁直之言则忘。此固可惑之甚。而凭藉 善泰 疏。而始曰知之者。抑何机括也。苟无 (第 70H 页)
善泰 之疏。则其终不知耶。又于臣疏中非其本心下。注之曰。非本心者。谓臣受人指嗾也。其受嗾与否。固非臣所可知 …… (第 70H 页)
是。臣尤惑焉。彼 善泰 丑辱臣者。亦岂无为而发也。乘机投疏。左攻右斥。臣于其间。作一孤注。固已疲恼。而今汉哲反欲以此为陷人之 (第 70L 页)
资斧。良亦一哂。臣尝与判书郑锡五。正郎闵百行相议。而沮 善泰 台望。通朝皆知。汉哲万无不知之理。而捏合游辞。令人眩惑。且任珽之疏。有何关臣而忽以翌日二字。隐映插入 (第 70L 页)
卞谏启自引疏(闰九月)
伏以臣得伏见谏院新启。则以李挺郁谓之庸蠢而请勿检拟。又以任镜观,李义宗,李 善泰。 重通台望。至请当该铨官重推而蒙 允。此皆臣在铨时事也。臣诚惶殒悚惕。继之以讶叹也。李挺郁以名门巨阀。 (第 216L 页)
伏以臣得伏见谏院新启。则以李挺郁谓之庸蠢而请勿检拟。又以任镜观,李义宗,李 善泰。 重通台望。至请当该铨官重推而蒙 允。此皆臣在铨时事也。臣诚惶殒悚惕。继之以讶叹也。李挺郁以名门巨阀。 (第 21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