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罪不免于诛
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俟诸侯之变抚其
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 赵为先 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若不察
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臣而 (第 22b 页)
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俟诸侯之变抚其
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 赵为先 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若不察
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臣而 (第 22b 页)
罪不免
于诛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俟诸侯之变
抚其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
必以 赵为先 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若
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
臣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 (第 15b 页)
于诛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俟诸侯之变
抚其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
必以 赵为先 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下也大王若
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亦所谓胜一
臣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 (第 15b 页)
无罪不免于诛然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
观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
天下可定何必以 赵为先 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
下也大王若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
亦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 (第 28b 页)
观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
天下可定何必以 赵为先 乎此所谓为一臣屈而胜天
下也大王若不察臣愚计必欲快心于赵以致臣罪此
亦所谓胜一臣而为天下屈者也夫胜一 (第 28b 页)
矣应凤肆差已满应管京畿河南等道何尝望差顺天
臣亦何尝预许而横肆鼓弄不惟臣苦应凤亦苦矣又
乘 赵文炳 推外则力激 (第 21a 页)
文炳 曰目前还入年例致郁而
疾死 (第 21a 页)
文炳 大有功于晋楚臣心器之止因代后发疏稍
迟恐后御史效尤故量补副使副使岂陷人之阱而横
肆鼓弄不惟臣苦 (第 21a 页)
文炳 亦苦矣又乘吏部尚书李戴引
疾则肆言曰臣欲过吏部臣与戴为三十年莫逆友见
戴疾且无后对臣妻子曾垂泪对科道 …… (第 21a 页)
将于永清姚文蔚分别降调外任以为乱纪肆毒之
戒敕下吏部并本院严饬各衙门虚心持已夫慎秉公
纵有错误不妨如 赵文炳 昔年改正竟完令名若结党
陷人及以党字网锢泄忿或有为人报复听臣等及科 …… (第 23b 页)
乞处贪横并乞赐归以重风纪疏(总/宪)
臣于本月二十三二十五日两疏参于永清姚文蔚未
蒙皇上允行不意二臣辩疏一上即蒙允行是臣言不
足信二臣之言足信也在姚文蔚以纠奸为横以自已
为忠臣义士以他人东征之功为已力时臣尚未起家
与今日事何干臣不必更言惟是于永清以御史为臣
纠乃敢肆言反噬可骇也疏谓 赵文炳 之死繇 (第 24a 页)
赵文
炳
升副使于永清虽激之使郁然其死亦数也不然何
近科道如张凤翔王夔龙亦客死亦激而郁耶 (第 24a 页)
赵文炳
闻升即死闻纠当何如耶又谓注差徇情盖按安文壁
袁九皋之顺天皆徇尚书李戴请臣已问戴吾辈曾言
此否相视一笑 (第 24b 页)
臣亦何尝预许而横肆鼓弄不惟臣苦应凤亦苦矣又
乘 赵文炳 推外则力激 (第 21a 页)
文炳 曰目前还入年例致郁而
疾死 (第 21a 页)
文炳 大有功于晋楚臣心器之止因代后发疏稍
迟恐后御史效尤故量补副使副使岂陷人之阱而横
肆鼓弄不惟臣苦 (第 21a 页)
文炳 亦苦矣又乘吏部尚书李戴引
疾则肆言曰臣欲过吏部臣与戴为三十年莫逆友见
戴疾且无后对臣妻子曾垂泪对科道 …… (第 21a 页)
将于永清姚文蔚分别降调外任以为乱纪肆毒之
戒敕下吏部并本院严饬各衙门虚心持已夫慎秉公
纵有错误不妨如 赵文炳 昔年改正竟完令名若结党
陷人及以党字网锢泄忿或有为人报复听臣等及科 …… (第 23b 页)
乞处贪横并乞赐归以重风纪疏(总/宪)
臣于本月二十三二十五日两疏参于永清姚文蔚未
蒙皇上允行不意二臣辩疏一上即蒙允行是臣言不
足信二臣之言足信也在姚文蔚以纠奸为横以自已
为忠臣义士以他人东征之功为已力时臣尚未起家
与今日事何干臣不必更言惟是于永清以御史为臣
纠乃敢肆言反噬可骇也疏谓 赵文炳 之死繇 (第 24a 页)
赵文
炳
近科道如张凤翔王夔龙亦客死亦激而郁耶 (第 24a 页)
赵文炳
闻升即死闻纠当何如耶又谓注差徇情盖按安文壁
袁九皋之顺天皆徇尚书李戴请臣已问戴吾辈曾言
此否相视一笑 (第 24b 页)
则副都御史满洲景福也后以壬辰年改名礼吉辛
丑年就试礼部以嫌名当有所避复改今名庄为先
生从母之子后官聊城县丞 赵为先 生祖母兄两浙 …… (第 8b 页)
里见先生诗文奇之徒步过访焉是冬移居白马三司
徒里赁宅十二月闻朱学使离任入都因附江阴缪君
晋阶赴广西便舸至太平送之(缪君 为先 生舅氏素园/先生婿时选来宾县界)
(牌司巡检/挈家赴任)贫不能归沈太守业富袁大令枚皆薄助行 …… (第 10b 页)
古纪游及唱和诗共得二百首杂文数十篇
四十七年壬寅先生三十七岁在西安节署三月偕同人
至牛头寺看桃花抵终南山麓始返四月黄君景仁以
将赴选谋资入秦寓开元寺者三月间旬必借孙君出
访之或同游名胜竟日而还六月至朝邑访庄大令炘
回涂过潼关赴陆司马维垣之约(时陆署同州知府其/子户部钟 为先 生庚)
(子同/年)留二日即顺道游华山宿玉泉院质明坐竹兜行
二十里至青柯坪久憩(自此以上/皆当步行 …… (第 17a 页)
人钱上舍伯坰兄弟廿四日抵襄阳晤房师安襄郧道
王公奉曾除夕抵河南南阳府度岁是年得诗数十首
著贵州水道考三卷门下士 为先 生校刊附鲒轩卷施
阁二集
嘉庆元年丙辰先生五十一岁元日偕南阳镇总兵袁果
南阳府知府完颜岱等 …… (第 26b 页)
酉朔
皇上释奠于太学奉
旨偕李编修钧简石修撰韫玉王编修宗诚分献后殿是日四
子胙孙生其母侍姬郑氏 人蒋宜人前以多病 为
先 生购得之命随入都侍巾栉焉十月仲弟以嗣母余
太孺人年迈乞养归先生垂泪送之自此亦有归志矣
十 …… (第 28a 页)
八月旋里复为太湖包山之游遍访石公山林屋洞绿
杨湾诸处九月三日 为先 生周甲初度长子饴孙等于
里第授经堂称觞二日初十日第三子符孙娶妇崔氏
乾隆辛巳进士分巡湖北荆宜施道 (第 38b 页)
丑年就试礼部以嫌名当有所避复改今名庄为先
生从母之子后官聊城县丞 赵为先 生祖母兄两浙 …… (第 8b 页)
里见先生诗文奇之徒步过访焉是冬移居白马三司
徒里赁宅十二月闻朱学使离任入都因附江阴缪君
晋阶赴广西便舸至太平送之(缪君 为先 生舅氏素园/先生婿时选来宾县界)
(牌司巡检/挈家赴任)贫不能归沈太守业富袁大令枚皆薄助行 …… (第 10b 页)
古纪游及唱和诗共得二百首杂文数十篇
四十七年壬寅先生三十七岁在西安节署三月偕同人
至牛头寺看桃花抵终南山麓始返四月黄君景仁以
将赴选谋资入秦寓开元寺者三月间旬必借孙君出
访之或同游名胜竟日而还六月至朝邑访庄大令炘
回涂过潼关赴陆司马维垣之约(时陆署同州知府其/子户部钟 为先 生庚)
(子同/年)留二日即顺道游华山宿玉泉院质明坐竹兜行
二十里至青柯坪久憩(自此以上/皆当步行 …… (第 17a 页)
人钱上舍伯坰兄弟廿四日抵襄阳晤房师安襄郧道
王公奉曾除夕抵河南南阳府度岁是年得诗数十首
著贵州水道考三卷门下士 为先 生校刊附鲒轩卷施
阁二集
嘉庆元年丙辰先生五十一岁元日偕南阳镇总兵袁果
南阳府知府完颜岱等 …… (第 26b 页)
酉朔
皇上释奠于太学奉
旨偕李编修钧简石修撰韫玉王编修宗诚分献后殿是日四
子胙孙生其母侍姬郑氏 人蒋宜人前以多病 为
先 生购得之命随入都侍巾栉焉十月仲弟以嗣母余
太孺人年迈乞养归先生垂泪送之自此亦有归志矣
十 …… (第 28a 页)
八月旋里复为太湖包山之游遍访石公山林屋洞绿
杨湾诸处九月三日 为先 生周甲初度长子饴孙等于
里第授经堂称觞二日初十日第三子符孙娶妇崔氏
乾隆辛巳进士分巡湖北荆宜施道 (第 38b 页)
传》。子恢之被召为秘书郎,敬弘为求奉朝请,与恢之书。)
王升之
升之字休道,敬弘第三子, 大明初为光 禄勋,累迁至都官尚书。
垦起湖田议
远废之畴,方剪荆棘,率课穷乏,其事弥难,资徒粗立,徐
王升之
升之字休道,敬弘第三子, 大明初为光 禄勋,累迁至都官尚书。
垦起湖田议
远废之畴,方剪荆棘,率课穷乏,其事弥难,资徒粗立,徐
必敬。
处士赵公墓碣铭
吾乡之以阀阅家声而著者非一姓。而若其以孝谨之行。承旧业而裕后人者。必推故乡丈 赵公为先。 公讳光宪。字叔度。其先有讳岩。为高丽开国功臣。自是而后历二十馀代。冠冕赫世。高祖讳瑞廷。奉常判官。曾 …… (第 520H 页)
在学问。学问之要。以主敬 为先。 然非亲近君子。无以讲明此学而维持此心。领 经筵郑芝衍出语人曰。洪某所对。真实得也。秋。递授典籍。充冬 …… (第 523L 页)
以义利之辨 为先。 而以干禄求名为戒。其廉谨之被选。冰蘖之见褒。实出于物议之公。 睿鉴之明。非有得于偶尔也。晚际否塞之运 (第 531L 页)
处士赵公墓碣铭
吾乡之以阀阅家声而著者非一姓。而若其以孝谨之行。承旧业而裕后人者。必推故乡丈 赵公为先。 公讳光宪。字叔度。其先有讳岩。为高丽开国功臣。自是而后历二十馀代。冠冕赫世。高祖讳瑞廷。奉常判官。曾 …… (第 520H 页)
在学问。学问之要。以主敬 为先。 然非亲近君子。无以讲明此学而维持此心。领 经筵郑芝衍出语人曰。洪某所对。真实得也。秋。递授典籍。充冬 …… (第 523L 页)
以义利之辨 为先。 而以干禄求名为戒。其廉谨之被选。冰蘖之见褒。实出于物议之公。 睿鉴之明。非有得于偶尔也。晚际否塞之运 (第 531L 页)